- 年份
- 2024(7775)
- 2023(11058)
- 2022(9246)
- 2021(8082)
- 2020(6592)
- 2019(14604)
- 2018(14127)
- 2017(26838)
- 2016(14589)
- 2015(16301)
- 2014(16412)
- 2013(16205)
- 2012(15494)
- 2011(14186)
- 2010(14663)
- 2009(13805)
- 2008(13675)
- 2007(12440)
- 2006(11366)
- 2005(10720)
- 学科
- 济(83395)
- 经济(83300)
- 管理(47846)
- 业(38959)
- 企(31843)
- 企业(31843)
- 方法(26026)
- 数学(22716)
- 数学方法(22502)
- 地方(21223)
- 中国(19137)
- 财(18891)
- 制(16904)
- 农(16667)
- 业经(16141)
- 学(15952)
- 地方经济(14383)
- 环境(12576)
- 体(12563)
- 融(12098)
- 金融(12094)
- 农业(11598)
- 银(11404)
- 银行(11379)
- 行(10928)
- 务(10555)
- 财务(10532)
- 财务管理(10509)
- 贸(10242)
- 贸易(10230)
- 机构
- 大学(224376)
- 学院(222811)
- 济(104185)
- 经济(102199)
- 研究(83638)
- 管理(80309)
- 理学(68195)
- 理学院(67320)
- 管理学(66255)
- 管理学院(65812)
- 中国(63222)
- 财(50063)
- 科学(48025)
- 京(47216)
- 所(42638)
- 财经(38627)
- 研究所(38231)
- 中心(36381)
- 江(35441)
- 经(34815)
- 经济学(34281)
- 农(33843)
- 经济学院(30479)
- 院(30221)
- 北京(29814)
- 范(29338)
- 师范(29081)
- 业大(28908)
- 财经大学(28379)
- 州(27085)
- 基金
- 项目(143097)
- 科学(114306)
- 基金(105803)
- 研究(105299)
- 家(92274)
- 国家(91603)
- 科学基金(78341)
- 社会(70943)
- 社会科(67384)
- 社会科学(67369)
- 基金项目(54934)
- 省(54689)
- 自然(47917)
- 教育(47750)
- 自然科(46741)
- 自然科学(46727)
- 划(46106)
- 自然科学基金(45906)
- 资助(42687)
- 编号(40302)
- 成果(34464)
- 重点(33502)
- 发(32674)
- 部(32557)
- 制(31394)
- 国家社会(30707)
- 课题(29431)
- 创(29120)
- 教育部(28173)
- 创新(27605)
共检索到3537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朝明
按照世界银行的分析,一种现实的研究方法是确定可以计量的增长模式:(1)不可持续的增长(Unsustained growth),即经济在一些阶段出现高速增长,但是速度不稳定或下降,最终会出现停滞或接近于停滞;(2)扭曲的增长(Distorted growth),即以掠夺自然资源为代价的增长,由于这种模式更加依赖物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何燕子
在区域开发的实践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是以非均衡手段来实现均衡发展的。在探索我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过程中,区域的产业选择问题是一个重要内容,事实上产业选择是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手段,产业选择也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重要方面。
关键词:
产业选择 非均衡 增长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曾光辉 冯星宇
研究对277个地级市在2011—2019年间的信用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检验,发现:(1)城市的信用水平与经济增长存在相互促进的耦合关系,但仅在东部地区信用对经济具有较高的拉动作用,其他地区主要依靠经济推动信用发展;(2)从全国范围来看,信用—经济的耦合程度保持在初级协调水平,东部的协调程度相对更高,处于中级协调水平;(3)信用—经济耦合协调程度高并不能说明两个系统均衡发展。东部双系统均发展良好,中部地区的城市大多是信用领先经济,西部和东北地区城市的经济与信用发展动力不足,发展失调数量不断增加。最后,文章就如何实现信用和经济的均衡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小帆 付书科 金明浩 杨宏兰
知识产权保护历来被认为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因此近年来备受重视。但专利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影响机制,双方很可能互为因果。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为研究区域,通过面板数据Granger因果检验以及市场潜能指数等对专利数量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展开检验,发现GDP是专利的Granger原因,但是专利却不是GDP的Granger原因,这可能是专利同产业经济发展的不匹配造成的。因此在制定专利政策时,需要强调城市间的合作,对于长江经济带而言,应以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为增长极,提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军
从长期来看,市域间劳动和资本量增长的不平衡,包括技术水平在内的其它要素差异,导致了以广州—深圳最高、佛山—东莞居中、江门—中山—肇庆—珠海—惠州最低为特征的珠三角经济总量地域分布格局的形成。从短期来看,珠三角各市经济总量增长波动主要取决于其劳动和商业资本投入量增长的变化,而且存在自我修复的误差修正机制。
关键词:
珠三角 区域经济 非均衡增长 因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洪名勇
本文通过建立初始条件、市场化改革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模型,并用中国的资料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示,在初始条件和市场化改革这两个影响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的因素中,市场化改革的作用大于初始条件的作用,因此,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西部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推进本地区的市场化改革。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姚旻
本文认为,科技进步是后发优势的源泉,也是制约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资源约束下的西部地区必须优化选择技术创新的支持政策。第一,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第二,加强人才培养,健全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第三,改善技术创新市场条件和制度条件;第四,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型创新;第五,通过推进产业集群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关键词:
区域差距 后发优势 技术进步 技术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白义霞
在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历史上,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世界各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规划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改革至今,区域经济不均衡发展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党中央与时俱进地提出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宏伟战略。对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的演变和创新进行总结和研究,对我国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董维春 顾焕章
本文研究了1978-1998年江苏省现代化进程中区域经济增长非均衡的动态演变规律。1998年前后江苏省已处于前现代化中期和后工业化的前期,但经济的高速增长扩大了地区非均衡性。1978-1992年,地区差距呈现扩大趋势;1993年非均衡达到了最大值;1994年以后,基本处于非均衡相持状态。该省区域经济增长非均衡的演变规律与“威廉姆森法则”一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曹源芳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断深化金融服务,但其能否缓解经济增长中的地域歧视和梯度发展问题尚缺少实证支持的答案。本文基于随机前沿模型,将劳动、传统资本、互联网金融资本和制度等因素纳入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分析框架,以考察各因素特别是互联网金融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经济增长收敛假说在中国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各区域的经济差异仍在扩大,各区域相对共同前沿的平均技术效率呈"U"型趋势;传统资本和劳动要素依然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作为新型的金融资源配置方式,互联网金融具有明显的技术无效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碧霞,黄东兵
在GNP增长的综合目标中,均衡增长应该是最基础性的目标了,实践表明,没有均衡增长,若想保持GNP协调、持久、高速和高效增长,将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在GNP动态分析中,一项主要内容就是分析GNP增长的均衡性,为国家调控GNP步入均衡高效增长的轨道提供现实依据。本文拟就此目的探索测量和控制GNP均衡增长的方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胜民
本文在内生增长理论框架下分析税收结构与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运用我国1997-2006年29个省份的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税收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在三大地区间的差异。本研究区别于其他研究的主要有两点:一是实证分析中考虑了政府预算约束;二是同时考察了收入不变和收入增加时的税收结构变动。研究表明,我国所得税和财产税份额的上升并没有阻碍经济增长率的上升,但税收结构变动的经济增长效应在三大区域间存在显著差异:所得税份额的上升扩大了东西地区间的差距,而财产税份额的上升却缩小了东西地区间的差距。为促进经济均衡增长,今后税收结构调整方向应为在不降低所得税份额的情况下提高财产税份额。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林勇
制度转型时期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制度内生性及制度资源在地域分布上的非均衡性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产生影响。本文定性分析经济增长中的区际差异与制度绩效,围绕如何从区域经济增长的区际差异中甑别制度差异,提出了评价相应绩效的方法,并以一个县域经济为实例进行了实例分析。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区际差异 制度绩效 评价方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封福育
在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斯模型的理论框架下,通过构建包含环境保护部门和实际生产部门的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应用动态优化理论探讨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多重均衡关系。而后利用我国2007-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两者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波特假说"在我国得到了经验支持,环境规制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不同的环境规制强度下,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经济增长 多重均衡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波 刘震
<正>一、区域旅游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内涵与意义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立足于新发展格局,旅游业在“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中的角色愈发重要。然而,伴随着中国旅游经济的持续增长,地区间、城乡间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