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27)
2023(14268)
2022(12121)
2021(10964)
2020(9497)
2019(21753)
2018(21310)
2017(41121)
2016(22449)
2015(25429)
2014(25371)
2013(25298)
2012(23974)
2011(22009)
2010(22038)
2009(20803)
2008(20415)
2007(18492)
2006(16393)
2005(15041)
作者
(66793)
(56180)
(55809)
(53367)
(35524)
(26963)
(25380)
(21805)
(21159)
(19786)
(19142)
(18815)
(18083)
(17777)
(17446)
(17372)
(16680)
(16513)
(16228)
(16104)
(14160)
(13915)
(13492)
(12871)
(12664)
(12490)
(12394)
(12273)
(11246)
(11011)
学科
(111395)
经济(111281)
管理(65233)
(58717)
(47455)
企业(47455)
方法(41223)
数学(36177)
数学方法(35824)
地方(28656)
(27520)
(26013)
中国(25925)
(22712)
(22624)
业经(22576)
农业(18322)
(16388)
地方经济(16333)
环境(16321)
(16319)
贸易(16312)
(15679)
(15491)
金融(15485)
(15254)
(15205)
银行(15169)
(14974)
财务(14938)
机构
大学(329028)
学院(328838)
(143370)
经济(140353)
管理(121676)
研究(117250)
理学(103886)
理学院(102570)
管理学(100874)
管理学院(100239)
中国(88272)
科学(71572)
(69303)
(66264)
(60469)
(55853)
研究所(54640)
中心(53248)
(52153)
财经(51597)
业大(48025)
(46438)
经济学(45167)
(43943)
农业(43591)
师范(43528)
北京(43431)
(42191)
(40532)
经济学院(40420)
基金
项目(215151)
科学(169138)
研究(157040)
基金(155316)
(135282)
国家(134166)
科学基金(114200)
社会(100710)
社会科(95327)
社会科学(95296)
(86254)
基金项目(82827)
自然(72541)
教育(71370)
(71219)
自然科(70746)
自然科学(70726)
自然科学基金(69446)
编号(62984)
资助(62865)
成果(51837)
重点(49478)
(48285)
(47563)
课题(44618)
(44166)
(41749)
创新(41579)
国家社会(41547)
科研(40967)
期刊
(168732)
经济(168732)
研究(100670)
中国(66980)
(53216)
学报(51683)
(50847)
科学(47834)
管理(44616)
大学(38876)
学学(36778)
农业(33706)
教育(31024)
(30890)
金融(30890)
技术(28917)
经济研究(26869)
财经(26599)
业经(25321)
(22983)
问题(22381)
(17821)
技术经济(17685)
(16542)
资源(16282)
(16071)
统计(15859)
理论(15114)
世界(14796)
现代(14641)
共检索到5044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晶晶  苗长虹  叶信岳  
随着郑汴一体化、郑洛工业走廊等中原城市群战略的实施,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呈现扩大趋势。运用核心—边缘结构多尺度演化分析框架和空间分析、泰尔指数、多层次回归模型等方法,从县、市和区尺度,研究了1999—2014年河南省经济差异的演化过程与机制。研究发现:1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由多核心—边缘嵌套结构逐步演化为单核心—边缘结构。2区域经济差异程度与地理尺度密切相关,尺度越小经济差异越大;不同空间尺度上,区域内部差异和区域之间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程度不同。3河南省经济差异对核心—边缘结构和时间较为敏感;分权化、市场化和区域发展战略是河南经济不平衡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城乡差异的存在亦不可忽视。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小素  乔旭宁  
文章基于GIS,以河南省为例,对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进行研究,通过对IDW方法和Kriging方法的比较,认为利用IDW方法对一个区域经济的空间结构进行研究更为合适。并且在区域经济研究中,利用GIS技术实现了经济数据与图形数据之间的关联,使区域经济的空间结构模式和发展趋势以图形的形式清晰直观地表现出来,增强了其可视性,更利于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从而为促进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更和  李小建  
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采用多部门经济模型和基于统计角度的GDP产业结构贡献度测算方法,以河南省为例,分析了1994—2003年10年来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空间差异明显,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差异较大,各地产业结构调整进展不一。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经济增长率降低是结构调整的基本动力之一,而结构调整又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影响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主要因素是区域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投资政策,人均GDP、年均GDP则与其不相关或弱相关。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晓楠  运迎霞  任利剑  
在对城市密度进行定量评分的基础上,借助ArcGIS、GeoDA、SPSS软件,分析2002-2012年河南省城市密度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2012年,河南省高、中、低密度城市由省域中部向外围圈层式分布,城市综合密度、人口密度、居民点密度、经济密度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十年间,城市综合密度逐年升高,省域中部及边缘城市密度等级基本稳定,夹层城市密度等级略变,综合密度热点城市波动变化,冷点城市增加,城市密度可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参考指标。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樊新生  李小建  
基于近来发展比较成熟的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本文试图揭示河南省1980-2000年期间经济增长的空间相互作用规律。结果表明,总体上河南省各市区对周围县域经济带动不明显,存在很强的极化效应;扩散效应只存在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豫西、豫北地区,但扩散的强度和空间范围较小,并且处于这种扩散效应的地区数量和面积在研究时段内有所减少。增长极扩散的方式并不是简单的临域扩散,而是存在方向差别。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军波  喻超  戈大专  陈建华  
不同地理环境下农户致贫因素的多尺度探索,对揭示乡村贫困成因规律、提升减贫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分层线性模型和多维贫困数据,从户-村-县三级尺度研究了河南省及其平原、丘陵、山地3种地理环境下农户致贫因素的尺度差异及机理比较。结果表明:①河南省农户致贫因素存在显著的尺度差异特征,农户尺度总体上解释了82.0%的农户致贫方差变异,村和县尺度分别为10.6%和7.4%。平原、丘陵、山地地区农户尺度的致贫方差变异占比分别为85.4%、89.7%和74.7%,村域尺度分别为14.6%、10.3%和25.3%,表明不同地理环境下农户的主要致贫因素均聚集在农户尺度,村级尺度对农户致贫也有一定的作用,而县级尺度因素影响相对较小。②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农户致贫因素显著不同。未成年抚养负担、种植业收入占比高和转移性收入依赖是贫困农户的主要致贫因素,其中平原地区的直接致贫因素是较高医疗支出及未成年人抚养负担,而种植业收入依赖是丘陵和山地地区的关键致贫因素。③县域地形地貌条件及涉农投资是农户致贫的宏观背景,传统农业种植收入依赖及较重的家庭负担是农户致贫的个体因素,村平均高程及人均耕地规模加剧了个体因素的致贫作用。区域减贫政策制定不但要强调县域尺度的区域差异性,更须重视农户及村域尺度的微观特征,发挥农户脱贫主体地位,完善农户需求导向的减贫政策体系,提升减贫政策实施成效。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彭宝玉  张敏  郭扬  
基于泰尔指数和GIS地图分析技术,对河南区域经济和区域金融空间结构变化做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金融业的空间集聚度远大于一般产业,在强大的金融集聚经济作用下,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金融发展会表现出显著差异。2000年以来,河南省辖市市区经济实力相对下降,而金融集聚功能上升;县域经济显著发展,而金融发展普遍滞后,郑州市日益成为全省金融服务业的集聚地。金融空间流动带来现代城市的快速成长、功能彰显和激烈竞争,而此种努力的结果往往会抑制一些区域的金融发展,特别是县域和农村地区,需要统筹区域金融中心和乡村普惠金融建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肖振西  
随着各地的城市群建设,必然将一部分城市边缘化。边缘城市经济如何隆起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河南省安阳市在边缘城市圈中的现状和特征,提出了该市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具体对策。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源  
利用河南2010年投入产出延长表数据进行处理,分别从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直接分配系数、完全分配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指标分析河南省物流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关联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苏新宏  顾建国  张冬平  
本文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运用效率优势指数、规模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3个指标,对全国各省(市、区)烤烟生产、河南烤烟与主要竞争作物比较优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产烟省(市、区)相比,河南烤烟生产仍具有较强的综合比较优势,但不及云南、贵州、福建、陕西、湖南和重庆,河南烤烟生产效率比较优势小于规模比较优势;与主要竞争作物相比,河南烤烟生产也具有较强的综合比较优势,但不及小麦、花生、芝麻和棉花,河南烤烟生产效率比较优势也小于规模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河南发展烤烟生产的政策建议,即搞好基本烟田建设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轩欢欢  乔家君  王伟  
基于多尺度分析框架,运用空间分析、多元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2000—2017年河南省农区经济差异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河南省农区经济差异与地理尺度密切相关;不同空间尺度区域间和区域内差异对整体差异的贡献程度不同。②河南省县域农区经济增长冷热点与经济发展水平分布高度一致。③人文环境因素对农区经济的影响处于变动之中,市场化、金融制度和农业技术是河南省农区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动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华  蔡建明  
通过ESDA相关分析,利用ARCGIS9.2及GeoDA软件提供空间分析方法,本文描述了1990年以来河南省县域经济格局在空间上的变化状况。首先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地极化分异,俱乐部趋同效应明显;其次空间格局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聚分布,热点区的空间结构多表现为以郑州、洛阳、焦作为核心的圈状空间结构,且不断的向西北方向集聚,冷点区域则向豫东南的黄淮四市集聚。值得注意的是热点区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演化和迁移的现象,但是幅度比较小。再次经济增长空间格局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不稳定性,经济增长高值聚簇区的数量减少且位置向豫北转移,然后向西转移;而低值聚簇区的数量呈现出波动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乔家君  鲁丰先  
文章结合河南省实际系统分析了人力资源概念、计量及其地域特点,按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景况将河南省域划分为4 个区,并就其形成原因予以剖析,在中国很具代表性。旨在为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区域人力资源并制定适宜人口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玉刚  李俊峰  
基于县域尺度,从理论层面概括了不同类型省际边缘区空间经济向心整合、邻域整合和离心整合三种一般模式。借助实地深度访谈、空间经济联系强度和经济隶属度模型,对皖浙省际边缘区宁国市空间经济整合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宁国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其不同发展阶段,主动的空间经济整合取向,是县(市)域内部向心整合模式、县(市)际邻域整合模式和县(市)域跨界离心整合模式综合作用的结果。并进一步验证了强弱非均衡型省际边缘区县域经济离心整合模式的客观存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管卫华  林振山  顾朝林  
本文采用经验模态方法对中国1953—2002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多尺度分析,并对不同尺度的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进行探讨。研究表明,5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波动主要以60年尺度、17.5年尺度和趋势为主,近期区域差异呈扩大趋势。从不同尺度生产要素投入差异和区域差异的关系看,要素投入差异会引起区域差异,区域差异也会引起要素投入环境差异并引发要素投入差异的变化,在制定区域政策时应考虑区域差距波动的短期性和长期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