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19)
- 2023(12962)
- 2022(11166)
- 2021(10029)
- 2020(8785)
- 2019(20224)
- 2018(19868)
- 2017(38686)
- 2016(21105)
- 2015(24163)
- 2014(24205)
- 2013(24117)
- 2012(22502)
- 2011(20690)
- 2010(21256)
- 2009(20006)
- 2008(19631)
- 2007(17771)
- 2006(15542)
- 2005(13876)
- 学科
- 济(113963)
- 经济(113870)
- 管理(61958)
- 业(57081)
- 方法(50797)
- 企(47123)
- 企业(47123)
- 数学(45970)
- 数学方法(45342)
- 地方(24730)
- 中国(24718)
- 农(23637)
- 财(23358)
- 学(20491)
- 业经(20304)
- 制(16790)
- 贸(16496)
- 贸易(16489)
- 易(15860)
- 农业(15849)
- 地方经济(15488)
- 理论(15162)
- 环境(14846)
- 和(14535)
- 融(14493)
- 金融(14490)
- 务(14409)
- 财务(14366)
- 财务管理(14326)
- 银(13890)
- 机构
- 学院(316229)
- 大学(315502)
- 济(140030)
- 经济(137300)
- 管理(122243)
- 研究(105817)
- 理学(105779)
- 理学院(104600)
- 管理学(102678)
- 管理学院(102072)
- 中国(79343)
- 京(65053)
- 科学(63318)
- 财(61727)
- 所(53679)
- 财经(49806)
- 农(49188)
- 研究所(48627)
- 中心(48450)
- 江(47170)
- 经(45085)
- 业大(44611)
- 经济学(44507)
- 北京(40933)
- 范(40232)
- 经济学院(40018)
- 师范(39873)
- 农业(38679)
- 院(37475)
- 州(37328)
- 基金
- 项目(207680)
- 科学(164528)
- 基金(151391)
- 研究(150775)
- 家(131091)
- 国家(130067)
- 科学基金(112289)
- 社会(97240)
- 社会科(92334)
- 社会科学(92304)
- 省(81956)
- 基金项目(79374)
- 自然(72119)
- 教育(71224)
- 自然科(70486)
- 自然科学(70471)
- 自然科学基金(69212)
- 划(68640)
- 资助(63866)
- 编号(60741)
- 成果(49160)
- 重点(47227)
- 部(46644)
- 发(45290)
- 创(43079)
- 课题(42539)
- 教育部(40416)
- 创新(40335)
- 国家社会(40287)
- 科研(39772)
共检索到4635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梁喜 李东连 王秀模
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主题和难题之一。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基于SUP-CCR-DEA模型,在保证整体效率最优的同时,增加政府进行区域补贴后的居民收入区域差异最小化的约束条件,建立区域经济效率与公平兼顾模型,对中国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进行实证分析,并用锡尔系数进行验证。分析表明,通过政府补贴改变区域间居民的收入分配,可以改善区域经济公平性,也可增进整体经济效率;西部和中部地区应获得更多的政府补贴;在缩小四大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同时,也要积极改善各大区域内部的经济公平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罗知 万广华 张勋 李敬
现有城市经济学理论大多基于效率考虑,相关的目标往往表示为生产率、人均收入、效用的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首先,本文创建了两个城镇化理论模型,一个是只考虑效用最大化或自由市场状况下的一般均衡模型,另一个则兼顾效率与(收入分配)公平。结果表明,当城镇内部的不均等足够小,或当移民成本足够大时,兼顾公平的城镇化水平高于自由市场均衡下的城镇化水平。接着,本文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的预测进行检验,证实了理论模型的结论:其他条件不变,关注收入分配(即兼顾公平)的省市,其城镇化水平比不关注的要高两个百分点左右。最后,本文探讨从政府关注收入分配到城镇化水平的传导机制,发现关注收入分配问题,一方面促进了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减少了移民成本,另一方面带来了工业贷款的增加,从而通过工业化增加了移民的就业机会。二者都有助于推进城镇化。本文的理论和实证发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应改变阻碍城镇化的观点和举措,以扭转效率和公平双输的结局。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何光一 杨淑平
本文以GDP核算理论为基础,建立以需求导向为主的区域宏观经济需求模型,并应用山东具体数据,对模型中各有关假设条件进行逐步检验,对指标进行平稳性检验,并对模型进行协整性检验;以保证模型的稳定性及模拟的准确性。
关键词:
宏观经济模型 联立方程组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郑胜强 舒欢 徐丹
依据一定的收益分配原则,结合投标联合体运作实际,提炼了投标联合体收益分配的影响因素。引入DEA效率评价的相关理论及方法,构建了基于效率的联合体经济收益分配初始DEA模型,并以公平为视角得到了经修正的收益分配规划模型。通过算例分析,展示了所构建的收益分配模型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段西宁 郑爱文
目前,学界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颇多争议,那么现时期应把公平放在第一位,效率放在第二位吗?笔者认为,效率是基础,社会公平是效率持续增长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在微观和宏观领域各自较好的把握,将有助于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效率 公平 可持续发展 和谐社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晓娥 ,王兴华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袁晓玲 仲云云
我国区域经济差异问题的研究很多,而有关区域经济发展效率特别是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则较少。文章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度了我国29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1978-2007年度的区域经济发展效率,分析其时空变化趋势,对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类型进行划分并提出实现效率的策略,最后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效率的四个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效率呈倒U型变化趋势;省际间效率差异及东-西部与东-中-西部的地带间效率差异较大;四个因素对于全国及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影响迥异,应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升发展效率,实现经济高效快速增长。
关键词:
超效率DEA模型 区域经济 发展效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云福
本文应用面板数据门限模型,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金融发展速度对经济增长速度的作用比消费和投资都要大很多;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存在较低、中等和较高三个区制;属于区制Ⅱ的地区,金融发展速度对经济的增长速度作用最大,此时有利于相对贫穷地区追赶富裕地区;属于区制Ⅰ的地区,金融发展速度与经济增长的速度可能出现负的相关关系,三个区制的门限效应显著。由此我们在寻求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时候,应该避免依靠投资和消费的作用,而要着重考虑依靠地区金融发展作用,尤其是利用地区金融发展到一定水平值之后,即当此水平值超过区制Ⅱ的门限值以后,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倍数效...
关键词:
区域金融 区域经济 门限模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建
本文以1989~2005年我国31个省域面板数据为对象,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及相关性指数以及面板单位根及协整检验,得出结论表明:各省域能源利用效率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并非表现出完全随机状态;空间相关性指数极其显著且历年波动很小,表明我国省域能源效率之间内在作用机制长期存在且相互影响;各省域能源效率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人口数量、技术进步等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长期均衡具有显著的短期修正和波动效应。
关键词:
能源效率 空间相关 面板协整 演化机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波 曾丽丹
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是保障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数字经济发展为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快速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统筹兼顾“稳增长”与“防风险”提供了新的契机。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模型和“在险增长”(GaR)实证研究框架,演绎了数字经济发展的理论机理,使用我国2011—2022年期间226个地级市的季度数据测度了区域经济下行风险,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下行风险的作用效果。结论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力防范区域经济下行风险;通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挖掘城市市场潜力、激活乡村消费活力以及增强大众创业动力,数字经济能够发挥资本渗透与技术溢出的间接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在缺乏区位优势、经济基础较弱的城市作用效果并不显著,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调节风险防范效应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对研判宏观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振斌 秦轩
文章提出了一种将偏最小二乘法(PLS)、遗传算法(GA)和支持向量回归(SVR)相结合的预测算法。首先,为了解决多元回归中存在的多重共线性问题,采用偏最小二乘法选取回归变量的主成分;然后,利用支持向量回归预测模型对数据进行训练,利用遗传算法获得更好的预测模型参数,以解决传统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中的参数选取困难的问题;最后,利用优化的预测模型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算法在预测精度上优于其他预测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未来区域经济发展趋势。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新光 黄安民 张永起
本文通过选取2001-2014年福建省5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DID(difference in difference)模型,从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城市化水平3个方面来衡量高铁的开通是否对福建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中国整体宏观经济形势趋于平缓的情况下高铁铁路建设在短期内对地区GDP总量水平产生了显著的提升作用,但是对经济增长速度有抑制趋势:同时,高铁建设在短期内对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水平均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高铁对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城市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最后,提出相应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建议,以尽快发挥高铁的经济效应,享受高铁建设带来的"红利"。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豆晓利
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基于新增长理论,从金融发展的3个层面——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来考察2003—2010年金融业在区域经济增长集聚与差异中的支持作用,结果发现: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在集聚与差异的形成过程中,金融支持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其中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的贡献又存在差异。基于此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海波 张悦
本文在增长理论和空间经济学框架下,选取2004-2012年江苏13个市统计数据,运用Matlab软件建立空间面板模型,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本市的外商直接投资不仅会对本市的经济产生促进作用,即直接效应;也会带动邻近市的经济发展,即间接效应。此外,内资对经济的贡献比外资大,且外溢强度也高于外资。江苏省各市之间存在很强的空间依赖性,经济互动效应明显,这为江苏省合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余长林
以Solow模型(1956)为基础,把人力资本和制度因素同时纳入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构造了一个包含人力资本和制度因素的扩展Solow模型。运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对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各省的经济增长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各地区间的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conditional convergence)特征,即在控制了各省间人口增长率、物质资本投资率、人力资本水平和制度因素差异后,可以观测到明显的经济增长收敛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