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24)
2023(6758)
2022(5648)
2021(4992)
2020(3963)
2019(8738)
2018(8592)
2017(15699)
2016(8531)
2015(9754)
2014(10202)
2013(10046)
2012(9625)
2011(9083)
2010(9371)
2009(8669)
2008(8387)
2007(7837)
2006(7234)
2005(6748)
作者
(26374)
(21814)
(21800)
(21013)
(14100)
(10370)
(10015)
(8536)
(8421)
(7952)
(7745)
(7344)
(7315)
(7153)
(6817)
(6714)
(6396)
(6353)
(6285)
(6272)
(5734)
(5322)
(5221)
(5186)
(4960)
(4955)
(4791)
(4766)
(4504)
(4288)
学科
(61874)
经济(61838)
管理(23573)
地方(19448)
(17349)
方法(16181)
(13871)
企业(13871)
地方经济(13798)
数学(13762)
数学方法(13673)
中国(12916)
业经(11143)
(11093)
(10091)
环境(8603)
(7812)
(7701)
(7515)
经济学(7397)
理论(7347)
农业(7180)
(7044)
金融(7042)
(6999)
(6660)
贸易(6651)
(6375)
银行(6369)
(6343)
机构
学院(134745)
大学(131357)
(64535)
经济(63199)
研究(49831)
管理(45660)
中国(38099)
理学(37903)
理学院(37372)
管理学(36755)
管理学院(36491)
科学(28926)
(27809)
(27466)
(25617)
研究所(22733)
(22631)
中心(21917)
经济学(21414)
财经(21332)
(19061)
(19027)
师范(18893)
经济学院(18884)
(18061)
(17952)
北京(17949)
(17316)
科学院(15608)
(15573)
基金
项目(79899)
科学(62442)
研究(61799)
基金(55488)
(47504)
国家(47098)
社会(40054)
科学基金(39819)
社会科(37913)
社会科学(37906)
(32472)
基金项目(28567)
教育(27806)
(26148)
编号(25619)
自然(22695)
资助(22564)
自然科(22063)
自然科学(22059)
自然科学基金(21628)
成果(21042)
(20020)
课题(18925)
重点(18753)
发展(16936)
(16813)
国家社会(16756)
(16686)
(15954)
(15464)
期刊
(85107)
经济(85107)
研究(46160)
中国(29099)
(21701)
管理(19225)
学报(16986)
科学(16725)
教育(16064)
(15695)
经济研究(14233)
技术(13990)
大学(12928)
(12849)
金融(12849)
学学(12118)
业经(11889)
财经(11524)
问题(10610)
农业(10409)
(10247)
技术经济(8561)
(7823)
统计(7539)
商业(7168)
资源(7145)
经济问题(7032)
世界(6829)
国际(6732)
(6586)
共检索到2209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强  
日益深化的全球化促使人们反思传统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人们逐渐认识到随着区域经济进一步融入到世界经济政治网络之中,区域经济系统面临的风险也与日俱增。在无法避免冲击与扰动的情况下,构建具有恢复力的区域经济系统成为地方政府的理性选择。因此区域经济恢复力也成为人们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与衰退问题的新视角。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沈正平  刘海军  蒋涛  
产业集群的地理集中是一种普遍的空间经济现象,其内生源泉主要在于分工与协作、劳动力共享市场、边干边学机制与创新。因此,产业集群内劳动生产率增长是内生的,且呈现规模收益递增的特征。对于区域经济来说,由于产业内和产业间联系,规模收益递增不仅体现在企业中,而且还体现在行业中。此外,在区域宏观经济水平上也会出现递增的收益。运用区域乘数和投入-产出分析工具可以衡量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效应。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依赖于市场机制,而且也有赖于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调节。合理有效的区域政策可以推动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从而提高产业和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弋俊楠  
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桥梁和纽带,是引导生产、消费和经济运行的先导性力量,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流通业获得了飞速发展,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与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而言,流通业也对区域经济的结构转型、资源配置和增长升级等诸多方面发挥出越来越显著的驱动效应和主导作用。特别是对于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流通发展较快的区域来说,流通业的主导作用表现得更为显著。因此,本文将从流通业主导作用的研究视角出发,结合流通业在区域经济转型中的现实表现,剖析流通业驱动区域经济转型的作用机制,得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策略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的优化升级和不断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绍,祥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基调已开始转变为以结构调整为核心动力的内涵型增长。通过对区域经济增长结构性关键因素的实证分析,旨在探寻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动特征,并给出若干政策模拟建议,有助于政府更好地对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发挥引导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敏  
北部湾区域因为历史和现实发展特点,在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既需要"借鉴他人",也需要走出自己的特色转型之路。本文基于北部湾区域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一方面提出了信息化新技术改造工业化的范例架构;另一方面提出北部湾区域需要建立更为透明标准的信息共享机制与大数据平台,促进经济新常态下"新制造、新零售、新技术"模式的快速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志其  
分析了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提出了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发展和高职教育之间关系的发展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盛翔  
高新区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深刻地改变着区域经济发展的环境和增长的方式,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发挥高新区增长极的带动和辐射功能。未来时期,高新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需要做到增长极带动功能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互兼顾,重点是要构建多元化网络体系、正确处理好高新区作为区域经济增长极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创新高新区对区域经济增长拉动方式并提高其质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胡求光  
按照中心地和增长极理论,在长江三角洲这个中心地系统中,宁波目前还处于从属地位,因此必须考虑宁波自身的产业结构和发展趋势,从长三角的整体出发,按照宁波在长三角的地域分工、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来确定其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定位。对策包括: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区域产业转移;强化与上海的互补关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阳  李伟芳  马仁锋  李加林  
明晰电力产能和经济联系是优化区域资源配置的关键。本文在阐述国内外资源诅咒演进和水电、火电产能本质的基础上,利用质心椭圆模型、相关性分析和构建综合诅咒系数等方法分别从时空格局动态、相关性和资源诅咒程度三方面探析我国水电、火电产能和经济规模的关联模式。研究发现,在空间格局上水电产能和经济空间系统明显错位,随时间推移偏离程度不断加深,而火电与经济空间系统较为接近;水电产能与经济生产整体上呈负相关性,即水电生产大省多为经济弱势区,包括广西、云南、青海、贵州等;而火电产能与区域经济则大致呈正相关态势,但也存在诸如内蒙古、山西等火电产能大省经济则较落后现象。以上分析显示我国确系存在电力产能的"资源诅咒"现...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江芳  
近几年,伴随着我国总体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随之提升。文章根据国家统计年鉴2022年中国各省(市)的统计数据,选取相关指标数据,使用F等价矩阵模糊聚类分析方法探究中国2022年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通过研究各地区的经济指标来分析中国经济的走向,为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雁  
为了对我国银行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进行探究,克服传统指标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首先构建了"银行存款基准比"和"企业存款基准比"这两个基准化的新指标;然后,采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银行信贷功能的发挥,其经济"助推器"功能依赖于银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和信贷资金分配的市场化水平,存在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在银行市场化程度较低时,银行业发展对经济增长起到抑制作用;在市场化程度较高时,银行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稳定促进作用;中间阶段,银行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由抑制向促进转换的非线性关系。研究表明,促进银行业市场化竞争和资源配置,进一步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对于实现银行业发展的经济增...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段远明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婧  
区域协调发展是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两大问题之一,也是体现我国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国外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区域协调发展离不开法治先行的整体策略,必须从国家层面进行法律协调和干预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可见,从法律角度研究经济学理念及经济法之间的紧密联系,分析我国区域发展的失衡现象及所做的调控努力,借鉴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通过经济法手段处理区域不协调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深层次协调我国区域间发展关系和推动国家长期稳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研究区域经济相关理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区域发展的失衡现象及调控努力,结合国外先进经验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在经济法视阈下的重构策略。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如海  
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区域化、集团化及其不断强化的趋势,是由于世界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同时,世界及各地区、各国的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等因素的变化对这种趋势起着不同程度的“催化”或“阻燃”的作用。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到资本主义萌芽的阶段,才要求把分工扩大至国际范围,消除市场的国界障碍。现代化交通、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一国的生产、流通扩大到世界范围提供了物质条件,这些工具既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产生后又成为推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巨大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任慧  贾玉平  
文章在总结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路径的传统分析方法和思路的基础上,从知识粘合和知识网络搭建视角切入,构建了区域集群竞争力与知识网络链接程度之间的"超S型"关系模型,探讨了区域产业集群产业升级能力提升的知识网络构建一般路径,并通过案例分析了浙江块状经济体在突破地域"锁定"状况过程中对知识网络构建的各种尝试。本研究对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的区域产业集群转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