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46)
- 2023(16922)
- 2022(14348)
- 2021(13115)
- 2020(10955)
- 2019(24853)
- 2018(24223)
- 2017(46002)
- 2016(25181)
- 2015(28040)
- 2014(27900)
- 2013(27896)
- 2012(26499)
- 2011(24186)
- 2010(24350)
- 2009(22502)
- 2008(22026)
- 2007(19793)
- 2006(17704)
- 2005(16112)
- 学科
- 济(120933)
- 经济(120823)
- 管理(65097)
- 业(63317)
- 企(47299)
- 企业(47299)
- 方法(44034)
- 数学(38655)
- 数学方法(38313)
- 农(33257)
- 地方(32785)
- 中国(32395)
- 学(26435)
- 业经(25053)
- 财(24679)
- 农业(23137)
- 贸(20941)
- 贸易(20928)
- 易(20171)
- 制(19654)
- 环境(18458)
- 地方经济(17982)
- 融(17511)
- 金融(17508)
- 银(17177)
- 银行(17104)
- 行(16427)
- 和(16387)
- 发(15715)
- 技术(15584)
- 机构
- 学院(365410)
- 大学(364244)
- 济(156011)
- 经济(152757)
- 研究(137073)
- 管理(132168)
- 理学(112882)
- 理学院(111345)
- 管理学(109416)
- 管理学院(108717)
- 中国(102525)
- 科学(87359)
- 京(78819)
- 农(73954)
- 所(72771)
- 财(68322)
- 研究所(66310)
- 中心(61723)
- 业大(59436)
- 农业(58281)
- 江(57648)
- 财经(53623)
- 范(49928)
- 北京(49819)
- 师范(49308)
- 院(49079)
- 经(48468)
- 经济学(48208)
- 州(45299)
- 省(45226)
- 基金
- 项目(243046)
- 科学(189001)
- 基金(173885)
- 研究(171304)
- 家(155136)
- 国家(153807)
- 科学基金(128672)
- 社会(108628)
- 社会科(102764)
- 社会科学(102732)
- 省(97613)
- 基金项目(92651)
- 自然(84060)
- 划(82183)
- 自然科(82009)
- 自然科学(81983)
- 自然科学基金(80486)
- 教育(76848)
- 资助(70184)
- 编号(67900)
- 发(58260)
- 重点(56136)
- 成果(54515)
- 部(52290)
- 创(50061)
- 课题(48359)
- 创新(46976)
- 科研(46957)
- 计划(46688)
- 发展(45681)
- 期刊
- 济(181788)
- 经济(181788)
- 研究(109145)
- 中国(77047)
- 农(67603)
- 学报(65706)
- 科学(58438)
- 财(52324)
- 大学(47518)
- 管理(47379)
- 农业(45637)
- 学学(45112)
- 教育(35652)
- 融(34862)
- 金融(34862)
- 技术(30798)
- 经济研究(29712)
- 业经(29226)
- 财经(26593)
- 业(24801)
- 问题(24038)
- 经(23027)
- 资源(19340)
- 技术经济(19267)
- 贸(18711)
- 版(18575)
- 科技(17488)
- 世界(17249)
- 商业(17120)
- 统计(16780)
共检索到5624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强 卫海燕 黄静
文章借用气候突变原理,采用Mann-Kendall方法判定了陕西省经济快速增长阶段,从四个主题出发,构建了包含37个指标的陕西省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主题层内部采用权重积(WP)方法构建四个主题子指数,采用欧式距离法计算研究区1989~2006年的综合环境生态指数并对其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主导可持续发展变化的主导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效应是研究区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变化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人类胁迫和社会响应通过间接的作用对研究区可持续能力造成影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沈坤荣
一、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经济 快速的经济增长是每个国家都渴求的目标,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情况尤为如此。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也不例外,而且对增长目标的渴求还表现得十分强烈。我国在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已迈过了几个关键阶段,经济学家们所期望的自我持续的经济增长(Self-Sustainedgrowth)机制已开始形成。笔者借用H·钱纳里等人的多国模型分析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其中最重要的变量是人均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结构、就业结构、消费结构和城市化水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袁晓玲 张宝山 胡得佳
人口的大规模迁移流动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其流动态势与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渐扩大趋势相耦合。文章以我国西部地区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以陕西省为例,分析迁移对省内各地级市的经济地区差距的影响。通过运用泰尔指数以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证明了迁移流动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极高的关联度。建立的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之间计量模型的结果显示:1991-2004年期间劳动力流动有助于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使区域经济呈现出速度大于3%的条件收敛。并且人口迁移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英
文章指出,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成为国家未来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源泉。陕西省地处内陆,在经济发展中积极响应和实施开发开放政策,以促进境内外各种要素资源流动和整合来推动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眼于区域未来,陕西构建我国西部内陆型开发开放高地对于地区经济顺利转型,缩小地区差距,推动地区工业化和市场化深入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留法
[目的]新形势下,农村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河南省农村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区域差异进行研究,为优化河南省农业产业布局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从经济可持续发展潜力、社会可持续发展潜力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潜力3个方面构建农村可持续发展潜力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和加权综合法,在市域尺度研究河南省农村可持续发展潜力。[结果](1)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表现为豫东和豫南地区良好,除济源市外,西北地区较差;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呈现豫东地区较差,其余地区基本一般的特征;农村生态状况表现为豫西和豫南地区较好,除鹤壁和濮阳,豫东和豫北地区其他各市较差。(2)河南省市域间农村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综合评价分值差异较大,其中济源市、信阳市和鹤壁市的综合评价分值较高,漯河市和商丘市的评分明显低于其他各市。[结论]该省大部分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极不平衡,因地制宜,逐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缩短地区间差异,将有利于该地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光华 于鹏 丁艳萍
分别测算了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三大地带(关中、陕南、陕北)、地级行政区域和县级行政区域3个不同层次的陕西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并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1978~2004年间,不论是绝对差异还是相对差异,陕西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都呈逐年扩大的变化态势,并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而且区域空间划分得越小(地域空间单元越小),所体现出的差异程度越大。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绝对差异 相对差异 陕西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玉文 滕飞
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系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演进阶段的准确识别,是有效实施生态文明和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理论上构建了表现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规律的经济-环境指数、存量指数、流量指数和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并以山东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山东省经济-环境系统正处于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过渡点,进而探讨了当前阶段经济-环境系统的特征,并演生出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减排、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聚焦科技创新、强化减排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环保标准、完善体制机制法制保障等适应举措。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庞加兰 方建武 王天然
本文基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检验,以1978年至2007年陕西省人均实际GDP和金融相关率分别作为衡量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指标,对陕西省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欠发达地区应该加快金融发展,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以此来促进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格兰杰因果检验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甘昶春 聂春霞
区域经济发展阶段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地理学家、经济学家以及政府管理者关注的热点:西方学者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及阶段性问题,我国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由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复杂性和判断区域经济发展阶段性的标准不同,往往得出不同的结论。本文以新疆为研究区,依据模糊物元理论构建模糊物元判断模型,分析和判断新疆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并在总结发达经济体经济发展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新疆经济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新疆 经济发展 阶段 模糊物元评判模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满仓 白永秀 杨二宝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王伟 韦苇
生态足迹模型是一个很好的测度可持续发展的工具,能非常直观地表现可持续发展状况。比较陕西省1999—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陕西省的经济发展存在生态赤字,说明其发展是以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为代价的,特别是对可再生资源(主要是草场)和不可再生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的过度开发程度已经相当严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席建强 刘超 高小敏
空间自相关分析是一种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可反映属性值之间的空间相关性。文章通过对陕西省各地市2001年、2006年人均GDP及其增长率的全局及局域空间统计分析,发现陕西省区域内经济增长存在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性。通过重新构建适用于省级以下单元经济增长差异比较的人力资本指标,运用变截距时空数据模型综合多因素分析陕西省区域内经济增长的差异问题,揭示空间区位,人力资本和固定资产投资是影响陕西省区域内经济差异的重要原因。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何林 陈欣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使生态代价和社会成本最低的经济发展。生态福利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中生态资源投入与福利产出之间的关系,是衡量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标准。本文综合应用人类发展指数和生态足迹的方法,构建生态福利指数,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评价了陕西省近20年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研究结果表明:1990—2009年间,陕西省人类发展指数、人均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生态福利指数呈现先波动变化再平稳上升后下降的变化。陕西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经历了可持续性减弱到可持续性增强再到可持续性减弱的转变,总体趋势仍是可持续性减弱的。陕西省为了实现社会经济全面综合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关注经济增长,更要关注教育、医疗...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亚军 郑少锋
运用菲德模型,以陕西省为例,测定教育部门对经济增长的全部作用和教育对经济中其他部门的外溢作用。结果表明,陕西省教育部门的边际生产力高于经济部门的边际生产力,但仍是相当的低。陕西省教育目前主要是通过外溢作用间接对经济发展发挥作用,其直接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甚至表现为负的作用,教育部门的效率有待发挥。基于此,提出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深化教育部门内部改革,加快建设市场经济体制以充分发挥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教育 经济增长 实证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