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19)
- 2023(13261)
- 2022(11134)
- 2021(10043)
- 2020(8515)
- 2019(19292)
- 2018(18617)
- 2017(36741)
- 2016(19697)
- 2015(22179)
- 2014(22425)
- 2013(22284)
- 2012(21159)
- 2011(19467)
- 2010(19960)
- 2009(19133)
- 2008(18380)
- 2007(16891)
- 2006(15130)
- 2005(13954)
- 学科
- 济(103174)
- 经济(103098)
- 管理(55344)
- 业(53431)
- 企(42142)
- 企业(42142)
- 方法(37802)
- 数学(33899)
- 数学方法(33581)
- 中国(30085)
- 融(27963)
- 金融(27961)
- 地方(26931)
- 银(26387)
- 银行(26366)
- 行(25523)
- 农(25307)
- 财(24507)
- 制(20232)
- 业经(20067)
- 学(18708)
- 农业(17240)
- 贸(17054)
- 贸易(17042)
- 易(16492)
- 地方经济(15719)
- 务(14201)
- 财务(14164)
- 财务管理(14133)
- 环境(14006)
- 机构
- 学院(292766)
- 大学(289910)
- 济(136523)
- 经济(133743)
- 管理(109153)
- 研究(103988)
- 理学(92657)
- 理学院(91613)
- 管理学(90212)
- 管理学院(89650)
- 中国(84789)
- 财(62670)
- 京(59972)
- 科学(59823)
- 所(53097)
- 财经(49154)
- 中心(48968)
- 研究所(47762)
- 农(46534)
- 江(45455)
- 经(44308)
- 经济学(44070)
- 经济学院(39536)
- 业大(38820)
- 北京(38148)
- 范(37333)
- 师范(37038)
- 院(36657)
- 州(36363)
- 农业(36315)
- 基金
- 项目(183460)
- 科学(144735)
- 研究(137292)
- 基金(132694)
- 家(113841)
- 国家(112885)
- 科学基金(96605)
- 社会(88979)
- 社会科(84502)
- 社会科学(84477)
- 省(71960)
- 基金项目(68920)
- 教育(61931)
- 划(59877)
- 自然(59140)
- 自然科(57713)
- 自然科学(57696)
- 自然科学基金(56675)
- 编号(56067)
- 资助(55357)
- 成果(46609)
- 发(42397)
- 重点(41763)
- 部(41076)
- 课题(39167)
- 创(37884)
- 国家社会(36950)
- 创新(35568)
- 性(35514)
- 教育部(35403)
- 期刊
- 济(157811)
- 经济(157811)
- 研究(93046)
- 中国(55994)
- 财(48028)
- 融(43867)
- 金融(43867)
- 农(42614)
- 学报(39723)
- 管理(39447)
- 科学(38082)
- 大学(30257)
- 学学(28782)
- 农业(27557)
- 经济研究(26482)
- 教育(25901)
- 财经(25389)
- 技术(25317)
- 业经(23496)
- 经(21948)
- 问题(20355)
- 贸(16897)
- 技术经济(16526)
- 统计(15617)
- 国际(14970)
- 理论(14746)
- 世界(14228)
- 商业(13981)
- 策(13964)
- 业(13905)
共检索到4556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葛兆强
区域经济差距的金融成因分析与政策选择□葛兆强贵成本代价具体表现在中西部地区储蓄能力进一步削弱,资本短缺和储蓄率的下降加剧,以至于妨碍资本形成,最终导致区域经济差距的扩大。其一,统一的货币制度在区域经济差距客观存在的前提下,必然会产生货币币值和通货膨胀...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力
国际贸易理论揭示了贸易影响收入分配的机制,但对于收入分配的区域效应则存在广泛的争议。本文通过对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结构分析,探讨贸易扩张与中国区域经济差距演化的结构关联机制,进而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的贸易成因做出解释与判断。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毛尚熠 林水山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笳旭
通过对全国及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四大经济区域的经济差距变动测度,发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动呈现"缩小—扩大—再缩小"的三阶段变化趋势,地区差距在2003年以后趋于缩小。全国经济发展表现出趋同趋势,且东部地区内部和中部地区内部存在"俱乐部"收敛趋势。进一步,通过对地区差距变动成因的实证分析,揭示出了市场化进程和区域政策从空间范围对差距变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对外开放度、市场容量和市场化程度对2003—2011的地区差距趋同起正向作用,而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劳动参与率对差距趋同起负向作用。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距 变动趋势 趋同 成因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选选
1990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经济区域间差距也在快速扩大,区域差距成为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在吸收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我国各省统计数据合并计算出东、中、西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四个区域1987-2007年的各项指标,在定性分析了影响四个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因素之后,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定量分析了这些因素对四个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程度。结论显示,产业结构、经济外向度和投资系数是影响区域差距的主要原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佩源
选取中国2012—2022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多种计量模型,对数字金融与区域经济差距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区域经济差距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并且在经过多重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可通过提高双循环联动发展水平,显著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拓展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金融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作用存在显著异质性,对南方地区与高分位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抑制作用更强。基于此,提出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促进双循环高水平联动、统筹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建议,以期为高效缩减区域经济差距,助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佩源
选取中国2012—2022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多种计量模型,对数字金融与区域经济差距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区域经济差距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并且在经过多重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可通过提高双循环联动发展水平,显著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拓展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金融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作用存在显著异质性,对南方地区与高分位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抑制作用更强。基于此,提出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促进双循环高水平联动、统筹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建议,以期为高效缩减区域经济差距,助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文胜 柴用栋
本文以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金融与经济发展的数据为样本进行分析。分析发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强相关关系,但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西部地区由于金融发展相对滞后,对于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较为明显。根据研究结果,作者提出了加快西部金融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增长,进一步缩小区域差距的政策建议:做好区域金融体系的选择;发展区域金融货币政策;完善区域金融组织体系;构建区域金融市场体系;实现区域金融与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秀生 陈慧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东部地区的经济总量、居民收入、财政收入和产业结构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制度、历史和区位、国家政策、基础设施、市场意识等诸因素导致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产生和扩大;适度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或不断拉大的势头得不到及时而有效的遏制,则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要统筹区域发展,建立政府区域管理体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建立和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改善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从而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发展差距 对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徐生霞 刘强 冯亮
揭示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时空演进特征,查找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给出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内容。本文探索性地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转向、历史沿革与定量测度进行有机结合,对区域经济差距的演进特征及其来源进行了探讨;探索性地将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升级和城镇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差距的非线性、空间辐射性影响纳入同一个研究框架进行了成因分析。研究发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距在时间上整体呈现波动缩小态势,且表现出周期性特征;在空间上表现为东、中、西依次递减的分布特点,且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差距是影响区域经济相对均衡的关键。进一步研究表明,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可有效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新型城镇化作用主要通过区域间的空间辐射体现,而产业结构升级作用主要通过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体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盛松成 石春华
地区间经济差距是中国整体经济差距的主要来源。政策倾向、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化深度、要素市场扭曲等因素是形成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原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一直颇受关注。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随着改革的深化不断拉大。为了统计需要,本文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分为四个地区。东部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钊 王舒健
基于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文章对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经济差距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三大区域的经济差距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因果关系,东部经济差距下降不仅有利于本区域经济平衡,而且有利于中部、西部和全国地区经济平衡发展。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经济差距 互动关系 协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石志恒 李世平
省域内经济差距的过分扩大影响了省内各区域以及国家整体宏观经济运行的效率,要求地方政府从更高更宏观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和处理区域内的经济问题。陕西省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陕西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形成演化机理及其合理性对该省及全国经济影响巨大。
关键词:
陕西省 区域经济 差距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门洪亮 李舒
在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诸要素中,资本要素尤为重要。它不仅带动其它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并且涉及到政府如何适时地采取有效的地区发展政策来促进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地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以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资本流动 区域经济 经济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文斌 邝嫦娥
文章运用1990~2008年中国各省的时间序列数据,选取13个具体指标,并通过主因子分析法,从中提取了4个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最主要因子是资本流动。文章最后从资本流动的角度提出了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距 资本流动 因子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