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26)
- 2023(11558)
- 2022(9940)
- 2021(8780)
- 2020(7617)
- 2019(17218)
- 2018(16804)
- 2017(32828)
- 2016(17972)
- 2015(20165)
- 2014(20420)
- 2013(20522)
- 2012(19563)
- 2011(18080)
- 2010(18215)
- 2009(16860)
- 2008(16673)
- 2007(15190)
- 2006(13249)
- 2005(12159)
- 学科
- 济(98758)
- 经济(98687)
- 管理(47122)
- 业(43751)
- 方法(40252)
- 数学(36286)
- 数学方法(35985)
- 企(34325)
- 企业(34325)
- 地方(22782)
- 中国(20844)
- 农(20593)
- 学(19790)
- 财(18679)
- 业经(17182)
- 贸(15332)
- 贸易(15327)
- 地方经济(14898)
- 易(14795)
- 制(14426)
- 农业(13870)
- 融(13200)
- 金融(13198)
- 环境(12958)
- 银(12617)
- 银行(12577)
- 和(12123)
- 行(12049)
- 理论(11695)
- 务(11065)
- 机构
- 大学(273633)
- 学院(272315)
- 济(123785)
- 经济(121352)
- 管理(99367)
- 研究(98892)
- 理学(85504)
- 理学院(84426)
- 管理学(82981)
- 管理学院(82462)
- 中国(74326)
- 科学(60771)
- 京(56869)
- 财(53582)
- 所(51975)
- 农(49014)
- 研究所(47369)
- 中心(44464)
- 财经(43317)
- 业大(41309)
- 江(40903)
- 经济学(40290)
- 经(39264)
- 农业(38859)
- 经济学院(36255)
- 北京(35545)
- 范(35325)
- 师范(34972)
- 院(34380)
- 财经大学(32168)
- 基金
- 项目(178827)
- 科学(140526)
- 基金(130993)
- 研究(126429)
- 家(115496)
- 国家(114616)
- 科学基金(96763)
- 社会(82354)
- 社会科(78240)
- 社会科学(78215)
- 省(69309)
- 基金项目(69010)
- 自然(62118)
- 自然科(60662)
- 自然科学(60642)
- 自然科学基金(59629)
- 划(58814)
- 教育(57863)
- 资助(54330)
- 编号(49129)
- 重点(41156)
- 成果(40321)
- 部(40103)
- 发(39962)
- 创(36486)
- 国家社会(34946)
- 课题(34522)
- 科研(34472)
- 创新(34341)
- 教育部(34086)
共检索到4052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秀光
我国的区域经济失衡已经比较严重,而区域经济失衡是为非均衡发展战略付出的代价。改变这种状况,传统的财政政策的调控虽然有效,但作用也有限,起根本作用的是西部地区金融资源的配置状况,解决西部地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总体上看,除了继续加强传统财政政策手段的力度以外,通过"区域经济调节税"扩展传统财政政策手段是现实生产率与历史贡献相统一的具体体现。通过区域经济失衡的货币性因素分析,有助于正确选择解决区域经济失衡的宏观经济政策。
关键词:
区域经济失衡 货币性因素 金融资源配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华红梅
随着中国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区域金融失衡现象日益突出。文章结合我国区域金融失衡现状,首先分析了区域金融失衡的政策性因素,然后论证了实行区域金融政策的必要性,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澄 王东峰 刘志伟
欧盟是迄今为止运行最为成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欧元的出现以及成功运行标志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入货币一体化的更高层次。作者首先阐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以及蒙代尔教授提出的最优货币区理论,并提出了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观点,然后探讨了在一个经济区域内建立最优货币区的标准的问题,最后用 GG-LL模型分析了区域内各经济体与最优货币区的关系,从而最终建立了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本质的新视野。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罗志华 任中杰
货币、信贷与经济增长存在着相关性。就全国和四川省的实证分析来看,该相关性差异反映出四川区域经济中信贷供给存在不足。四川省应从强化与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战略合作、推进地方银行增资扩股和改制、建立地方政府风险补偿基金等方面着手,提升银行信贷供给能力,发挥银行信贷供给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和转化作用。
关键词:
货币 信贷 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琳
文章基于2020—2021年季度经济数据,采用单变量弹性评价系统模型对区域经济韧性进行测度,结果表明,中国大多数省份面对疫情冲击的韧性强劲,但是这种经济韧性的质量则存在差异;使用shift-share模型对经济韧性进行拆解并剔除结构性问题对测度结果的干扰后,对经济韧性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显示,部分省份尽管应对疫情冲击时富有韧性,但是这种经济韧性不具有可持续性,体现为经济韧性质量不足;使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经济韧性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财政政策与金融工具对于增强经济抵抗力具有显著效果,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所带来的产业结构升级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提升区域经济韧性的最有利支撑。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晓红
经济区域化是大国经济发展的普通特征,区域经济不均衡发展是所有大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区域货币资金的失衡向统一性的货币政策实践提出了挑战。建立最优货币区,使货币政策区域化,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经济 通货膨胀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文生 刘树林
本文对传统货币理论CIU、CIA和OLG进行了评析,提出了货币稀释理论。货币稀释理论揭示了纸币的本质特征就是对产出价值的稀释或分割,找到了纸币的价值来源。在货币稀释理论基础上,我们建立了流动性过剩与全球失衡的一般均衡模型,通过综合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各国具有降低本国利率的动机,因而造成全球低利率压力。第二,高储蓄、高增长和低金融发展的中国与高消费、低增长和高金融发展的美国形成经济中的对偶关系,这造成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第三,受美国世界经济地位和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影响,中国资本更多地流向美国,使美国资产在世界资产组合中的比例增大进而形成所谓的"格林斯潘难题"。第四,美国选择具有操作性的金融工...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光远 李鹏飞
基于1985—2014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中国货币政策的区域及省际经济增长效应差异,结果显示:中国货币政策区域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央行统一的正向货币政策更好地促进了东部发达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则明显较弱,并且货币政策对区域内各省份的影响方向和力度也显著不均衡。进一步分析中国货币政策区域经济增长非对称效应的原因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产业结构、金融环境、企业结构等因素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本市场条件则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贸易开放度条件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芳 李霄阳
全球经济失衡具体表现为美国经常账户差额的持续恶化。本文在现有文献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偏离世界经济贸易格局而引起的国际货币失衡问题,进而探讨了国际货币失衡与全球经济失衡之间的关系。首先,构建了高度简化的理论分析框架,并推导证明:在美国贸易地位下降而美元国际地位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美国经常账户恶化将不可避免。该判断与历史经验相吻合。其次,本文构造了用于测度国际货币格局偏离贸易格局程度的货币失衡指标,使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发现国际货币失衡与全球经济失衡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作者认为,只有提升新兴贸易大国货币地位,降低货币失衡程度,才能实质性地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问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忠
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在一个国家内实行单一的货币政策,必然在经济发展有明显差距的地区之间产生较大的政策效果差异。探讨这一效应的性质,对于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制订及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因素。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城效应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向阳 王森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日益严峻,金融资源配置失衡等现象也随之呈现。但我国仍然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忽略了货币政策效果的区域差异。因此,如何对货币政策进行改革创新,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区域经济差异调节作用,谋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然成为了我国货币政策改革的重点任务。论文通过对货币政策相关理论的分析,找出我国货币政策存在问题的原因,采用1990—2019年的数据,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我国货币供应量对区域经济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存在区域差异,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失衡;受货币供应量影响的东部地区的区域实际产出效应最大;利率对各个区域实际产出的脉冲响应结果均为负;在区域价格效应方面,货币供应量对各区域产生的影响差异较小。
关键词:
货币供应量 货币政策 区域经济 区域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洪志娟
探索了威客活动的地域分布特征,并将之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构建了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新视角。通过绘制分位地图,探索了威客活动可能存在的地域歧视,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分析了威客活动的地域分布情况。利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比了GDP与威客数量的地域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威客活动中不存在明显的地域歧视;威客活动的需求和供给分布较为一致;大多数省份的威客数量水平低于其经济发展水平;威客的地域分布不存在明显的集聚现象。整体而言,以威客平台为基础的网上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与发展,借助互联网在联系不同地域、消除地域差异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洪志娟
探索了威客活动的地域分布特征,并将之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构建了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新视角。通过绘制分位地图,探索了威客活动可能存在的地域歧视,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分析了威客活动的地域分布情况。利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比了GDP与威客数量的地域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威客活动中不存在明显的地域歧视;威客活动的需求和供给分布较为一致;大多数省份的威客数量水平低于其经济发展水平;威客的地域分布不存在明显的集聚现象。整体而言,以威客平台为基础的网上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与发展,借助互联网在联系不同地域、消除地域差异上起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军 魏安喜
以1978—2013年我国31个省(区、市)为研究样本,借助空间全局Moran’sⅠ、局部LISA和B-N分解模型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空间相关性的特征演变、根源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其主要来源于确定性趋势;整体上,加强区域之间的资金、技术和信息的流动,增加财政支出,同时合理引导人口流向、努力缩小各地区对外开放落差与贫富差距,均能有效促进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于此,合理运用区域经济的空间相关性特征,尤其是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布局,能事半功倍地促进整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