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53)
2023(12816)
2022(11188)
2021(10327)
2020(8605)
2019(19596)
2018(19468)
2017(38010)
2016(20345)
2015(23351)
2014(23547)
2013(23476)
2012(21195)
2011(18984)
2010(19065)
2009(17493)
2008(16646)
2007(14413)
2006(12857)
2005(11353)
作者
(59291)
(49181)
(48871)
(46670)
(31332)
(23493)
(22242)
(19411)
(18718)
(17424)
(16704)
(16681)
(15627)
(15566)
(15168)
(14934)
(14634)
(14381)
(13950)
(13854)
(12201)
(12100)
(11717)
(11248)
(11083)
(10923)
(10754)
(10663)
(9918)
(9570)
学科
(103366)
经济(103278)
管理(58862)
(53229)
(44169)
企业(44169)
方法(40482)
数学(35350)
数学方法(34999)
地方(25406)
中国(24244)
(22647)
业经(20998)
(20652)
(19424)
农业(15592)
地方经济(15534)
环境(14622)
(14448)
理论(14260)
(14213)
贸易(14204)
(13943)
(13658)
技术(12693)
(12344)
金融(12342)
(11882)
(11842)
银行(11803)
机构
学院(294689)
大学(293989)
(125110)
经济(122552)
管理(118074)
理学(102586)
理学院(101439)
研究(100487)
管理学(99769)
管理学院(99252)
中国(73198)
(62377)
科学(61899)
(53666)
(50201)
研究所(45886)
中心(44394)
财经(43445)
(43082)
业大(41860)
(41845)
北京(39579)
(39402)
(38965)
师范(38642)
经济学(37861)
(36561)
(34261)
经济学院(33830)
农业(33447)
基金
项目(202251)
科学(159194)
研究(149037)
基金(146184)
(126488)
国家(125451)
科学基金(108176)
社会(94356)
社会科(89434)
社会科学(89409)
(79333)
基金项目(78039)
自然(69621)
自然科(67928)
自然科学(67917)
教育(67523)
自然科学基金(66667)
(66101)
编号(60520)
资助(60059)
成果(48487)
重点(44966)
(44486)
(44175)
课题(41784)
(41746)
创新(38944)
国家社会(38468)
科研(38208)
教育部(37962)
期刊
(141247)
经济(141247)
研究(89563)
中国(52269)
学报(43561)
管理(43500)
科学(41511)
(38995)
(38514)
大学(32835)
学学(31050)
教育(30375)
技术(28602)
农业(27089)
经济研究(23647)
(23082)
金融(23082)
业经(21605)
财经(21232)
(18184)
问题(17709)
技术经济(16081)
图书(14519)
理论(14468)
科技(13932)
商业(13552)
现代(13372)
资源(13282)
(13160)
实践(13027)
共检索到4296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预测  [作者] 彭健  
本文选择9个表征物流能力的指标,采用模糊物元的方法计算出全国31个省份近11年的物流能力,同时结合GDP增长率数据,形成面板数据,研究31个省份经济增长和物流能力支持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31个省份近11年的物流能力发展存在一定差异;物流能力对经济增长的整体贡献力度较大,但地区间存在差距,呈现东中西部递减的趋势。因此,要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保持区域物流能力的协调发展,构建区域物流大系统。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凌云  洪怡恬  
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金融、文化等产业的聚集能够带动地区经济增长。然而,对于物流产业聚集能否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学者们的观点并不一致。本文基于京津冀的面板数据,定量研究地区物流产业聚集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地区物流产业聚集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但相关系数较低。物流产业聚集水平越高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就越大。反之,物流产业聚集水平越低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越低;内陆城市的物流产业聚集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明显弱于沿海城市物流产业聚集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张红波  彭焱  
以长株潭地区为例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物流与经济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Logistic模型确定现代物流与地区经济增长的数量关系后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及假设检验。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定性和定量地分析现代物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通过实证研究并结合理论分析得出的结论表明现代物流对区域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上官绪明  
基于广东省1985-2011年的统计样本,本文借助协整理论考察了区域物流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运用OLS对协整方程进行估计,得出区域物流规模与需求每增加1%将促进区域经济增长0.483%和0.512%。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区域物流规模与需求的增长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但是物流业和经济发展未呈现互动的趋势,物流发展水平与经济规模不配,因此广东省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促进物流业发展,避免未来经济增长失去动力。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高秀丽  王爱虎  房兴超  
根据1978~2009年的广东省年度数据,选取代表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3个重要指标,对广东省经济增长与物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建立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模型分析经济增长与物流发展间的联动效应,并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经济增长与物流业的长期关系和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广东省物流业与经济增长之间保持着长期协整关系,长期来看,物流业的发展会促进经济增长。广东省经济增长带动了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物流业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还不是很显著。对广东省发展物流业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裕  胡韩莉  
利用1997~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创新能力、吸收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依存和因果关系。结果表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创新能力、吸收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均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创新能力与吸收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逐步加强;不同地区的创新能力与吸收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因此,应该提高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因地制宜地制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政策。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云丽  罗喆  苏友娣  
现代物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剂,研究现代物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对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的作用关系、机理关系及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进而从现代物流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与风险、减少环境污染、优化经济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及促进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等角度研究了现代物流对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赵松岭  贾向丹  
以货物周转量为区域物流能力指标,GDP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指标,选取河北省1990-2011年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河北省物流业增长的建议,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覃成林  龚维进  卢健  
笔者将一个区域主动使其邻居区域产生的空间外部性转化为本区域增长动力的能力大小定义为利用能力,采用复合权重SDM模型,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分析目标区域对空间外部性利用能力差异导致受到相同空间外部性影响的目标区域中的增长速度差异,揭示空间外部性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路径,并从中获得有益于区域经济增长的政策启示:一方面,区域应积极主动利用外部性和利用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从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和质量等多个层次提升区域利用能力。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杨蕾  郑晓凤  
通过相关数据与图表,利用相关性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法检验,建立相关模型,从区域物流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增长拉动区域物流发展两个方面,对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性分析。结论表明,二者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并且存在着一定的因果联系。最后,根据京津冀都市圈物流产业现实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发展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经济与物流的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安静  
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我国区域内经济体系对空间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将经济增长引入拓展模型可知,空间位置对区域内经济体制的影响非常大,且其经济类型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目前,空间计量经济在我国发展速度很快,我国各省市行政区纷纷引入了这种经济管理分析模式。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数据处理、意义参考、结合分析等方式,深入探讨各种经济增长模型对空间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基于空间计量经济视角,系统分析区域内经济增长的特点。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卫东   冯雨佳   陈镜宇  
共享型经济的发展对落后地区经济增长和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2013~2022年长江经济带的110个城市为研究样本,将数字经济纳入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框架,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城市的经济增长总体上呈明显的收敛态势,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收敛,且这一结论在替换空间权重矩阵及解释变量后依然成立;(2)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存在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且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收敛的促进作用也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3)从空间维度来看,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收敛的促进作用在长江经济带上游城市影响最大,中游城市次之,下游城市最小;(4)从时间维度来看,2013~2022年期间长江经济带的收敛速度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且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缓冲期,2016年以后其促进作用才显现出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富田  
政府和资本市场是动员金融剩余投入生产再循环的两种手段,但是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政府和资本市场在配置金融资源中所起作用不同,通过对不同区域实证数据的分析,笔者认为,短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政府配置资源的能力的增强,长期的经济增长则要依靠金融深化程度的提高,东部地区应当扩大政府规模和提升金融深化程度,中西部地区应当抑制政府规模、适度提升区域金融深化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红  叶耀明  
经济学家在研究区域经济增长和金融的关系,往往试图借鉴金融发展理论的观点,在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金融因素。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区域间的金融资源流动问题已成为影响区域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这已成为金融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金融资源的跨区域流动,易形成金融集聚或金融中心,经济学家往往从产业经济学角度研究该问题,得出金融中心的形成原因和机制等,最近国内也有研究者从金融资源的角度探讨金融集聚,提供了较新的研究视角。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廖林  
金融的稳定与发展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金融生态的角度,利用状态空间模型研究了区域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并指出这种动态的关系更加符合现实的经济运行状况,更加深刻地反映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规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