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29)
- 2023(10675)
- 2022(8851)
- 2021(7966)
- 2020(6582)
- 2019(14725)
- 2018(14215)
- 2017(27773)
- 2016(14408)
- 2015(16153)
- 2014(15986)
- 2013(16105)
- 2012(15111)
- 2011(13884)
- 2010(14189)
- 2009(13531)
- 2008(12117)
- 2007(10614)
- 2006(9847)
- 2005(8976)
- 学科
- 济(83409)
- 经济(83352)
- 管理(40258)
- 业(35981)
- 企(28169)
- 企业(28169)
- 方法(26192)
- 融(25790)
- 金融(25788)
- 地方(25553)
- 中国(24956)
- 数学(23416)
- 数学方法(23261)
- 银(22973)
- 银行(22959)
- 行(22308)
- 农(17482)
- 财(16204)
- 业经(16044)
- 地方经济(15036)
- 学(14891)
- 制(14666)
- 农业(13238)
- 环境(11871)
- 中国金融(11108)
- 体(10597)
- 和(10523)
- 贸(10481)
- 贸易(10468)
- 资源(10358)
- 机构
- 学院(207603)
- 大学(206241)
- 济(97451)
- 经济(95489)
- 研究(76187)
- 管理(75301)
- 理学(64103)
- 中国(63998)
- 理学院(63262)
- 管理学(62198)
- 管理学院(61808)
- 科学(44352)
- 京(43639)
- 财(43402)
- 所(38237)
- 中心(35840)
- 研究所(34607)
- 财经(34449)
- 经济学(32030)
- 江(31388)
- 经(31112)
- 农(30242)
- 经济学院(28626)
- 范(28003)
- 师范(27812)
- 北京(27779)
- 院(27497)
- 业大(26134)
- 州(25930)
- 财经大学(25417)
- 基金
- 项目(135790)
- 科学(107448)
- 研究(100496)
- 基金(98888)
- 家(85658)
- 国家(84950)
- 科学基金(72823)
- 社会(66696)
- 社会科(63392)
- 社会科学(63378)
- 省(52837)
- 基金项目(52196)
- 自然(44743)
- 教育(43841)
- 划(43746)
- 自然科(43500)
- 自然科学(43492)
- 自然科学基金(42720)
- 资助(40158)
- 编号(39917)
- 发(32413)
- 成果(32128)
- 重点(31023)
- 部(29479)
- 国家社会(28393)
- 创(27798)
- 课题(27640)
- 发展(26642)
- 展(26266)
- 创新(26131)
共检索到3298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课题组 苏士儒 段成东
改革开放以来,区域间、城乡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逐渐扩大的趋势日益明显。造成经济增长不平衡的原因总体上是历史的、自然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文化的诸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侧重从金融资源的角度出发,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方面,来探析区域金融资源分布的非均衡与经济增长不平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作用途径。
关键词:
经济增长的不平衡 金融资源 产业结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杜迎伟
本文通过建立金融资源配置的一般理论模型,认为金融分布的差异主要是初始条件、市场机制、政府作用、生态环境等因素直接或间接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在不同时期和条件下,各个因素的作用有较大的差异。通过对各因素所产生的平行效应、势能效应、趋异效应以及政策效应的合理引导,可以有效矫正我国区域金融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并进而对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增长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
金融资源 区域分布 机理分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阳华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纪全 张晓燕 刘全胜
金融资源主要包括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保险费、证券市场筹资额、实际利用外资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金融资源得到快速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各地区金融资源严重不平衡等。本文以1990-2004年的相应数据,分析了我国金融资源的特点,并对金融资源、经济发展间的关系进行了格兰杰检验,以进一步明确它们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金融资源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李彦龙 沈艳
本文结合省市级宏观数据、市县灯光数据和上市公司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缩小了省内、市间和市内经济不平衡,这一效果在非直辖市和南方地区更大。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是数字普惠金融影响经济不平衡的主要机制。研究还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缩小企业间的人均产出差距,提供了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微观证据。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区域经济不平衡 县层面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饶晓辉
现有有关经济增长与财政分权的文献均假设两者之间关系为线性关系,而本文的研究却发现,财政分权与省级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非线性关系,具有显著的门槛临界值效果。利用中国1980-2004年28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非动态的面板门槛模型、非线性最小二乘法(NLS)和仿真试验,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不平衡性,其影响力度因人均资本增长率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当人均资本增长率小于0.1707时,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为0.1211;当人均资本增长率处于第二区间时,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大小为0.1925;而一旦人均资本增长率处于高区间时(大于0.2909),财政分权的影响力度变为0.2731。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永良
有一种观点认为,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导致我国区域差距扩大的直接原因。本文利用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从“发展的不平衡”和“增长的不平衡”两个角度,对此进行计量经济学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上述观点并不能成立,尤其是1991年后,我国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程度的扩大是与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率的下降相伴而生的,两者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另外,尽管东中西部经济增长率的趋同趋势较为明显,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与我国区域间增长的不平衡程度之间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两者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
关键词:
不平衡度 经济增长 相关关系 因果关系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马秀岩 董藩
投资布局指的是投资总量在各个区域的分布状态,即投资的区域分配。这是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它往往涉及公平与效率、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以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取舍,所以是一个最易引起争议的话题。在发育良好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区域投资布局主要取决于各区域的自我积累能力和区际资金(资本)的融通状况,国家的宏观调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褚翠翠 佟孟华 李洋
文章基于中心—外围模型的人口加权变异系数二重分解法对2011—2019年中国23个省域的数字金融不平衡进行测度和分解,揭示其空间和结构来源,并进一步考察了数字金融不平衡及其分解项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1)样本期内,大多数省域数字金融不平衡程度呈波动性下降趋势,但近年出现一定的反弹趋势;(2)中心和外围区域间的数字金融不平衡是各省域数字金融不平衡的主要空间来源,数字金融覆盖广度不平衡是其主要结构来源,集中效应是导致历年数字金融不平衡变化的主要原因;(3)数字金融不平衡及其分解项对经济增长具有先促进后抑制的非线性效应。研究丰富了关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探讨,有利于明确各省域数字金融不平衡的程度、空间来源、结构来源以及经济增长效应,为进一步促进省域数字金融均衡发展提供借鉴思路。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程绪平
一、世界经济发展的区域化集团化及资源的经济问题 1.集团化经济与区域经济合作。世界各国和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从来都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现象造成了不同时期世界经济的不同格局。战后,又在科技变革的推动下进一步加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青 陈志刚
研究目的:探究地方政府经济增长激励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土地违法行为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经济和社会科学领域有关发展不平衡及其影响效应的理论观点,结合中国特定的地方政府经济增长激励机制,以及土地利用与管理实际,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土地违法行为的影响机理,并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进行相应的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确实会导致更多土地违法案件的产生和违法用地规模的增加;另外,在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变化对土地违法的具体影响有所不同。发达地区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对土地违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违法面积上,而欠发达地区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对土地违法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违法案件数上。研究结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土地违法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促进和实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有助于减少土地违法现象。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区域经济发展 不平衡 土地违法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于洋 于薇 吕康银
1978年后,改革开放给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我国经济进入了30余年的高速增长期,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然而在全国经济高速增长、整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区域经济增长不均衡、收入差距显著拉大问题。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事实性的相关关系。通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探究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和收入分配地区间差异的长期稳定关系与短期波动,并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研究表明,基于不同的差异指标得到的因果关系的方向完全相反。深入分析这一现象有助于揭示我国当前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与收入分配地区间差异的深层次原因。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雪琴 方先明
基于1998-2008年的我国七大区域的相关经济金融指标数据,构建固定影响的变截距的面板数据模型,从银行、证券和保险业三个方面解析区域金融支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研究中得到了以下结论:我国区域金融支持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正向关系,表明金融支持确实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区域金融支持效率与经济发展之间并不存在明确的关系,部分经济发达区域的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效率反而低于欠发达地区;最后,作为我国金融体系重中之重的资本市场,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却不十分显著。根据研究的结果,得到相应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区域 金融支持 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洵
结构是一个系统,包括三个要素,即整体性、转换规律和自身调节性。由于结构自身调节机制所带来的某种程度的守恒性和封闭性,使结构变化限制在一定的边界之内;一旦调节机制失控或外部强力干预,则可能导致原有转换规律的变更,进而改变原有结构并形成新结构。因此结构是依循一定转换规律而变化的动态整体。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滇庆
经济改革中区域经济差距扩大是公认事实。政府可影响经济发展,但不能改变其内在规律。区域经济发展最根本原因来自于区域自身的集聚效应。政策倾斜必然对经济系统造成扭曲。要求中央政府“向中西部倾斜”是不现实的,要求一个公平竞争环境则更为合理、现实。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沿海地区集聚效应吸纳中西部地区的资金和人才,并不意味中西部地区受损。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具有正反两方面影响。解决经济问题必须用经济手段。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别,在集聚过程中会加大,但会在继起的扩散过程中得到填补
关键词:
区域经济,集聚效应,扩散效应,政策倾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