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25)
- 2023(6931)
- 2022(5555)
- 2021(4896)
- 2020(3834)
- 2019(8264)
- 2018(7694)
- 2017(14920)
- 2016(7661)
- 2015(8332)
- 2014(8355)
- 2013(8398)
- 2012(8119)
- 2011(7510)
- 2010(7730)
- 2009(7279)
- 2008(6736)
- 2007(5985)
- 2006(5676)
- 2005(5319)
- 学科
- 济(61409)
- 经济(61378)
- 管理(19498)
- 地方(18815)
- 方法(16658)
- 业(15259)
- 数学(14946)
- 数学方法(14889)
- 地方经济(13778)
- 中国(12698)
- 学(10665)
- 企(10569)
- 企业(10569)
- 农(10449)
- 业经(10143)
- 环境(8214)
- 农业(7958)
- 经济学(7350)
- 财(7027)
- 发(6985)
- 融(6678)
- 金融(6677)
- 和(6441)
- 制(6233)
- 产业(6145)
- 资源(5813)
- 贸(5729)
- 贸易(5724)
- 体(5667)
- 易(5399)
- 机构
- 大学(121257)
- 学院(121000)
- 济(64513)
- 经济(63461)
- 研究(48667)
- 管理(42757)
- 理学(36509)
- 理学院(36010)
- 管理学(35540)
- 管理学院(35299)
- 中国(35292)
- 科学(27132)
- 财(26107)
- 京(24883)
- 所(24246)
- 经济学(22085)
- 研究所(21883)
- 财经(20821)
- 中心(20687)
- 经济学院(19516)
- 经(18880)
- 江(18404)
- 院(17408)
- 范(17116)
- 师范(17011)
- 农(16076)
- 北京(15615)
- 财经大学(15289)
- 科学院(15160)
- 州(14088)
- 基金
- 项目(78730)
- 科学(63712)
- 基金(58901)
- 研究(58504)
- 家(51210)
- 国家(50839)
- 科学基金(43554)
- 社会(41863)
- 社会科(39813)
- 社会科学(39805)
- 基金项目(30199)
- 省(29848)
- 教育(25394)
- 自然(24965)
- 划(24892)
- 自然科(24336)
- 自然科学(24332)
- 自然科学基金(23883)
- 资助(22936)
- 编号(21808)
- 发(19831)
- 国家社会(18854)
- 重点(18574)
- 成果(17651)
- 部(17577)
- 发展(16800)
- 展(16572)
- 创(15825)
- 济(15701)
- 课题(15691)
共检索到1911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鹏飞 李国强 侯麟科 刘明兴
本文从地方干部的历史来源出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建省各县市的经济政策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绩效差异进行了解释和检验。我们发现:中国革命的历史发展路径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方的干部来源产生了持续的深刻影响;在不同历史来源的地方干部中,地方政府的行为倾向和经济政策选择存在着显著差异;地区之间不同的经济政策导向决定了经济增长绩效的区域差异。
关键词:
地方干部 经济绩效 地区差距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艳英
借助逻辑增长模型以分析和总结区域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相关影响,且基于三大经济圈,运用边际分析以及弹性分析,推断三大经济圈物流业所对应的单位增长将会给区域经济发展施加的促进作用。当物流业处于不同的增长阶段时,其对区域经济增长将会表现出不同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对于经历长期高增长的中国经济而言,我们可能更能感受到高增长的利弊,因而对转变发展方式也就更加渴望,迫切希望经济呈现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从社会、经济和生态角度看,增长的可持续性包含三个层面:一层是经济学意义上均衡或平衡的概念,一层是基于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的可持续性,还有一层是社会管理意义上的可持续性。这几个层面的有机统一,是可持续性的完整内涵。它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可以通过杠杆率、赤字率、就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郑月明 曾丹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不断涌入我国,并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外资并没有均衡地进入到我国各地区。从东、中、西三大地带看,东部地区占据绝对优势,外资的区域分布差异异常悬殊。FDI在地理空间上的这种非均衡分布及其变动趋势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和持续增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FDI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金铠
本文对西方关于能源与经济关系的研究按照时间顺序、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进了详细的分析,揭示了能源要素被主流经济学作为外生变量而被排斥在生产函数之外的原因:在逻辑上,主流经济学假定能源是现实存在的和非枯竭的;在认识上,主流经济学把不同生产要素同质化,忽略能源要素的特性;在论证上,主流经济学把复杂、具体的能源要素问题简单地抽象为生产成本问题。
关键词:
能源 经济 增长模型 外生变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林勇
制度转型时期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制度内生性及制度资源在地域分布上的非均衡性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产生影响。本文定性分析经济增长中的区际差异与制度绩效,围绕如何从区域经济增长的区际差异中甑别制度差异,提出了评价相应绩效的方法,并以一个县域经济为实例进行了实例分析。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区际差异 制度绩效 评价方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郑久平 冉光和
通过对我国省际1978~2007年资本有机构成进行测算。利用面板数据研究了资本有机构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前期,较高的资本有机构成对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在中期,较高的资本有机构成将产生减缓经济增长的作用;总体上,较高的资本有机构成将减缓经济增长。
关键词:
资本有机构成 经济增长 区域差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广东 方创琳
缩小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从地理学和经济学的视角,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评述了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研究的进展,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下一步的研究重点与方向。结果表明:近年来国外研究在多学科融合框架下更为关注地理的作用,从而导致空间计量分析和空间统计分析成为热点方法,地理信息技术逐步受到重视,研究尺度逐步降低并向实用化发展。国内研究多是国外经验在中国的验证,本土化创新不足;研究尺度以省域层面为主,城市和县域研究明显缺乏;空间效应逐步受到关注,对区域差异的基本问题仍存在较大争议。未来研究应在数据选取上更为细化和全面,尝试追踪和监测区域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格局,构建经济增长差异定量测度方法体系和技术平台,加强区域间的关联以及经济溢出、空间溢出效应测度研究,关注差异机制和机理解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光华 于鹏 丁艳萍
分别测算了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三大地带(关中、陕南、陕北)、地级行政区域和县级行政区域3个不同层次的陕西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并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1978~2004年间,不论是绝对差异还是相对差异,陕西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都呈逐年扩大的变化态势,并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而且区域空间划分得越小(地域空间单元越小),所体现出的差异程度越大。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绝对差异 相对差异 陕西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清正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促进经济增长,自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78-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20倍,平均每年以约10%的增长,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本文在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我国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问题,依据定性研究结果对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表明制度变迁、资本等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作用;1978-2012年,市场化程度等对我国经济增长都起到正向的影响。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影响因素也各不相同,东部受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外贸水平等具有正向作用;中部受...
关键词:
区域经济增长差异 经济收敛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守法 吕焱
本文在现有文献基础上就利率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运用1986-2004年的数据,对实际利率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进行实证分析检验,并针对当前的实际利率水平和宏观经济背景,对区域经济发展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实际利率 区域经济增长 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米娟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区域经济差异日益突出。此项研究通过对地区经济差异的统计描述,并运用经济计量模型,在传统的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的基础上,增加了技术要素和制度要素两个变量来考察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得出了结论和启示。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区域增长差异 经济增长因素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家庭 贾晨蕊
本文从城市化角度出发,利用空间滞后回归模型定量地研究了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人口规模和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结合人均GDP、城市人口规模和第三产业比重的Moran散点图和显著性水平图发现: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出现明显的空间聚集现象,表现在东部集中偏高和西部集中偏低;城市人口规模已产生规模不经济,这种现象抑制了城市人口规模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第三产业比重总体偏小,但是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会极大地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因此,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是当今经济发展需要注重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