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80)
2023(17357)
2022(14498)
2021(13650)
2020(11591)
2019(26648)
2018(26256)
2017(48861)
2016(26254)
2015(29862)
2014(29740)
2013(29229)
2012(27370)
2011(24829)
2010(24556)
2009(23012)
2008(22655)
2007(20079)
2006(17537)
2005(15909)
作者
(76306)
(64349)
(63918)
(61055)
(40791)
(30866)
(29286)
(25181)
(24379)
(22588)
(21995)
(21586)
(20393)
(20246)
(19935)
(19924)
(19113)
(19072)
(18513)
(18368)
(15941)
(15772)
(15388)
(14688)
(14459)
(14425)
(14062)
(13882)
(13071)
(12654)
学科
(127006)
经济(126896)
管理(73174)
(67084)
(53633)
企业(53633)
方法(53422)
数学(47040)
数学方法(46449)
中国(32506)
(29704)
(27854)
(27717)
贸易(27702)
地方(27436)
(26854)
(24853)
业经(24292)
(20540)
农业(19934)
环境(17581)
(17310)
(17304)
金融(17301)
(17170)
银行(17133)
(16683)
财务(16631)
财务管理(16584)
理论(16530)
机构
大学(384986)
学院(381996)
(169622)
经济(166371)
管理(143928)
研究(135194)
理学(123991)
理学院(122490)
管理学(120193)
管理学院(119483)
中国(103352)
(81684)
科学(81512)
(74263)
(68003)
中心(61866)
研究所(61745)
(61465)
财经(59494)
(56488)
业大(54639)
(54073)
经济学(53726)
北京(51512)
(49723)
师范(49227)
(48910)
经济学院(48275)
农业(48242)
(44384)
基金
项目(254073)
科学(201036)
基金(187819)
研究(182537)
(164492)
国家(163240)
科学基金(139878)
社会(118725)
社会科(112703)
社会科学(112675)
基金项目(98535)
(96101)
自然(90095)
自然科(88085)
自然科学(88060)
自然科学基金(86508)
教育(83500)
(81947)
资助(77585)
编号(71992)
成果(58565)
重点(57575)
(57050)
(55209)
(52048)
国家社会(50747)
课题(49360)
科研(49118)
教育部(49034)
创新(48897)
期刊
(186167)
经济(186167)
研究(113259)
中国(73033)
学报(60254)
(58085)
科学(55540)
(54962)
管理(53411)
大学(45915)
学学(43282)
农业(37509)
教育(35079)
(33706)
金融(33706)
技术(33671)
经济研究(31483)
财经(30073)
业经(27141)
(26062)
(25188)
问题(25149)
国际(22165)
统计(21032)
(20720)
技术经济(20257)
世界(19558)
(18539)
图书(18072)
(17842)
共检索到5754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金营  王琳  李天然  
基于1978—2014年中国大陆31个省的省际数据构建了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对区域经济增长中贸易开放的作用大小和作用途径进行实证检验和估计。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对区域经济增长通过促进综合要素生产率提升、促进资本和劳动效率提高等途径起到显著推动作用,反映了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差异和转变。然而,从分时段样本分析来看,在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期中,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是比较显著和稳健的。而在1990—2014年这段历史时期中,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稳定,甚至还会在一定时期产生负向影响。从分区域分析来看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金营  王琳  李天然  
基于1978—2014年中国大陆31个省的省际数据构建了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对区域经济增长中贸易开放的作用大小和作用途径进行实证检验和估计。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对区域经济增长通过促进综合要素生产率提升、促进资本和劳动效率提高等途径起到显著推动作用,反映了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差异和转变。然而,从分时段样本分析来看,在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期中,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是比较显著和稳健的。而在1990—2014年这段历史时期中,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稳定,甚至还会在一定时期产生负向影响。从分区域分析来看,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贸易开放程度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和不平衡性,贸易开放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明显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对于贸易开放度较低的省份来说,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修群  
作为改革开放战略中的一项重要举措,自由贸易园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章基于1990—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个体时间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自由贸易园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发现:自由贸易园区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的促进作用显著;自由贸易园区与贸易开放的互补效应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自由贸易园区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并不显著,自由贸易园区与贸易开放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明显的替代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自由贸易园区分布的地区间差异明显减小,设立自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修群  
作为改革开放战略中的一项重要举措,自由贸易园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章基于1990—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个体时间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自由贸易园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发现:自由贸易园区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的促进作用显著;自由贸易园区与贸易开放的互补效应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自由贸易园区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并不显著,自由贸易园区与贸易开放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明显的替代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自由贸易园区分布的地区间差异明显减小,设立自由贸易园区加快了东部地区经济收敛速度,且自由贸易园区与贸易开放对经济收敛速度的正向作用存在互补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莉  黄汉民  郭苏文  
文章以中国31个省市1994-2012年的经济增长和制度质量指标构成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进行单位根、协整检验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检验了制度质量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制度质量差异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原因,同时经济增长差异也会致使区域间的制度环境不同。为此,各级政府应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市场化发展,为经济主体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改善产权关系,提高政府效率,使经济增长和制度环境得以良性循环发展,同时这也是缩小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以及经济落后地区实现赶超最根本的途径之一。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陈立泰  梁乐  张祖妞  
采用物质资本集聚度、人力资本集聚度以及就业密度衡量服务业集聚水平,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服务业物质资本集聚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呈弱化之势,人力资本集聚度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也由正转向负,而服务业就业密度、经济开放水平等因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该注重加强相邻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经济互助,协调发展;同时应提高我国服务业的集聚度,充分发挥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罗芳  石金灵  
近些年来,提高创新强度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要素资源的自由配置能够为创新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然而,中国的要素市场改革滞后于产品市场改革,这不利于价格机制在要素市场中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据此,构建以创新强度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模型,使用2008—2016年各省份的面板数据,考察了要素市场扭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创新在要素市场扭曲与经济增长之间起到的中介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要素市场扭曲既会直接降低地区经济增长,也会通过抑制地区创新对经济增长起到显著的负向作用,未来应推动我国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从而提高自主创新强度,实现经济增长从粗放走向集约。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浩昌  
基于2001-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别研究了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内在原因。结果显示:在限定投资、消费、出口和人力资本的条件下,现阶段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均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且人口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土地城镇化;无论是人口城镇化,还是土地城镇化,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都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中部地区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我国城镇化的经济增长效应符合"S"型曲线。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凤莲  段会娟  
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在空间经济学框架下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两者关系的经验检验较为缺乏且研究结论差异较大。本文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模型考察集聚、产业结构类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表明集聚确实是内生的,考虑了内生性问题的SGMM估计显示:区位熵对经济增长具有不显著的促进作用,专业化而不是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更有利于经济增长。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温以萍  包吉祥  
基于我国2001年~2015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普通面板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区域、分层级地对教育投入、人力资本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验证了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和人力资本在其中的"桥梁作用"。发现教育投入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中部地区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提升作用最为显著;从高到低层级的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逐级递增。基于此,提出各地区应加大教育投入,并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状况调整教育投入结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莉  丁世勋  
商贸流通业发展能够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能够带动不同区域之间的市场交流,会对不同区域产生异质化的经济增长效应。本文利用克鲁格曼的经典C-P模型测度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区域效率,并以此代替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指标。进一步利用2012-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计算了三大经济区域的流通发展水平,运用空间杜宾计量模型对流通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拟合。研究表明:我国的商贸流通发展水平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阶梯式下降,在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效应上也呈现了一致的分布特性。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应该按照西部、中部、东部的重要性序列提供经济支援,保障我国消费市场和产业发展的均衡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魏巍  李强  
基于1990~201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在控制劳动、资本、对外开放等因素后,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积累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全国层面的回归结果显示,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分区域的稳健性检验发现,人力资本对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均具有促进作用,但对不同区域的影响效果存在异质性,其中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中部地区次之,最后是东部地区,表明人力资本的跨区域转移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同时也有助于缩小我国区域间的经济差距,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全胜跃  
本文通过空间面板计量发现,2000年以来,外商企业投资、进口、出口都对区域经济具有正向带动作用,并且三者的作用顺次递减。同时各区域对外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研究认为,出口加工型外贸模式不仅限制了出口的经济增长效应,也夸大了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为了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各区域不仅需要考虑对外开放的空间效应,更要在提高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的同时,努力实现贸易模式从出口加工型向出口贸易型的转变。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颖熙  夏杰长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区际市场开放度指数,发现我国区域间开放程度极不平衡,中西部地区开放度明显偏低。在此基础上,利用1993~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和系统动态面板(GMM)实证考察了省际开放程度对地区服务业增长的影响机制和影响效果。研究结果发现:区际开放与服务业增长之间存在U型曲线关系,即短期内区际开放程度的提高对服务业增长没有起到积极作用,但随着区际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其对服务业增长的作用将由负转为正;对外开放与区际开放之间存在显著的互补关系,即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区域间的开放,从而推动地区服务业增长;中国加入WTO...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仲深  杜磊  
本文通过构建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经济模型,运用中国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对我国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高度正相关的关系,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同时,政府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等影响因素均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