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85)
2023(15497)
2022(13518)
2021(12619)
2020(10538)
2019(24032)
2018(23875)
2017(45864)
2016(24898)
2015(28128)
2014(28100)
2013(27955)
2012(26161)
2011(23477)
2010(23608)
2009(21760)
2008(20928)
2007(18450)
2006(16344)
2005(14464)
作者
(72323)
(60332)
(59898)
(57209)
(38691)
(29100)
(27241)
(23689)
(22926)
(21556)
(20530)
(20431)
(19238)
(19169)
(18511)
(18419)
(17876)
(17687)
(17179)
(17127)
(14939)
(14837)
(14440)
(13778)
(13643)
(13312)
(13211)
(13160)
(12174)
(11824)
学科
(118201)
经济(118090)
管理(69065)
(63111)
(50589)
企业(50589)
方法(46954)
数学(40855)
数学方法(40388)
地方(29384)
(29138)
中国(27657)
(25015)
(24695)
业经(23666)
(22068)
贸易(22055)
(21362)
农业(20055)
(17874)
环境(17179)
理论(16691)
地方经济(16615)
(16553)
技术(14810)
(14507)
金融(14504)
(14034)
银行(13992)
(13957)
机构
大学(356561)
学院(354534)
(148705)
经济(145528)
管理(137857)
研究(122904)
理学(119123)
理学院(117719)
管理学(115679)
管理学院(115054)
中国(90684)
科学(76261)
(75993)
(65639)
(62090)
(57069)
研究所(56421)
中心(55529)
(52986)
财经(52485)
业大(52472)
(48160)
北京(47811)
师范(47750)
(47610)
经济学(45667)
(44729)
农业(44382)
(42624)
经济学院(40983)
基金
项目(241425)
科学(189453)
研究(176585)
基金(174643)
(151849)
国家(150607)
科学基金(129106)
社会(111976)
社会科(106029)
社会科学(105999)
(94853)
基金项目(92995)
自然(83203)
自然科(81205)
自然科学(81188)
教育(80078)
自然科学基金(79708)
(78614)
资助(71842)
编号(71835)
成果(57869)
重点(53858)
(53016)
(52674)
课题(49311)
(49177)
国家社会(45981)
创新(45957)
科研(45610)
教育部(45350)
期刊
(169241)
经济(169241)
研究(108326)
中国(68308)
学报(56598)
科学(51996)
(51976)
管理(50604)
(49404)
大学(42653)
学学(39983)
教育(38224)
农业(35970)
技术(31469)
(29090)
金融(29090)
经济研究(27179)
财经(25769)
业经(25707)
(22179)
问题(22123)
图书(19642)
技术经济(18718)
(18441)
(17903)
资源(17398)
理论(16994)
科技(16645)
(16102)
现代(15844)
共检索到5328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郑长德  
本文研究了四川周边省市区的经济增长与四川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对四川经济增长和周边7省市区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四川的经济增长和重庆有强相关关系,和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和西藏的关系较弱。本文通过构造邻里绩效指标,研究了四川周边地区经济增长对四川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重庆、陕西和贵州对四川的溢出效应最大;通过进一步引入引力模型研究四川和周边地区经济联系强度,研究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川和周边地区经济联系明显加强,特别是和重庆的联系最强,其次分别是陕西、青海和云南、贵州。本文把邻里绩效指标引入索罗经济增长模型,研究了得自周边地区的溢出效应对四川经济增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喻开志  吕笑月  黄楚蘅  
利用2003—2013年四川省21个市(州)的省内区域面板数据,首先构建了科技创新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得分的回归法计算了近11年来四川省各个市(州)的科技创新水平;然后使用地理-经济加权矩阵的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科技创新对区域内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及其溢出效应。发现近年来,四川省内各市(州)的科技创新水平逐步提升,但科技创新水平发展不均衡;本市(州)的科技创新对区域内经济增长确实有显著促进效应,但对其他市(州)的溢出效应并不大。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陈倩  马珂  
2012年以来,我国区域经济虽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但是在没有外部意外冲击的背景下,经济增速逐年下降,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同时受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及自身结构调整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一些结构性问题目益显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减弱①。本文结合四川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和发展方式的特点,通过研究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分析了四川经济在面临经济增长新常态形势下的表现,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赵伟光  敬莉  
本文在外部性理论、经济地理理论和空间经济学理论框架下,通过采用空间分析技术对1995年以来新疆14地州全域和局域两个层面上的区域关联进行研究,并通引入表征区域关联的新经济地理变量"市场潜能",对区域联系效应和空间外溢对于新疆区域经济的影响程度进行计量分析。结论表明,新疆区域关联性逐渐加深。市场潜能提高1%,区域经济提高0.29个百分点,同时在忽视区域关联效应,会造成过度高估资本投资对于新疆经济增长的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林苹  
[目的]通过分析四川省农业区域经济差异,将四川省划分为西北高原区、西南山地区、四川盆地区等3个农业经济差异区域,并从土地资源、水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等4个方面确定11个指标研究其对四川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方法]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选取2010~2014年3个不同区域内11个指标,分别分析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核心评价指标农业GDP的影响。[结果]3个区域内耕地面积、受灾面积、农业用水总量与农业GDP均中度相关,并且从关联度的结果看,耕地面积、受灾面积、农业用水总量的差异对农业GDP的影响差距不大;3个区域内农林牧副渔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均与农业GDP高度相关,且对各区农业GDP的影响的差异较小;3个区域内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使用量、农业从业人员、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GDP的影响显著。[结论]四川农业区域经济差异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林苹  
[目的]通过分析四川省农业区域经济差异,将四川省划分为西北高原区、西南山地区、四川盆地区等3个农业经济差异区域,并从土地资源、水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等4个方面确定11个指标研究其对四川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方法]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选取20102014年3个不同区域内11个指标,分别分析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核心评价指标农业GDP的影响。[结果]3个区域内耕地面积、受灾面积、农业用水总量与农业GDP均中度相关,并且从关联度的结果看,耕地面积、受灾面积、农业用水总量的差异对农业GDP的影响差距不大;3个区域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曹洪  段欢  
城市流与运输通道存在强烈的线路依赖性,依托于一体化的交通运输网络,距离阻抗变小会不断强化经济溢出。因此,在地理距离和时间距离矩阵下,结合偏微分法的空间杜宾模型(SDM),考察四川省空间关联效应的溢出路径,并提出相关政策启示。结果表明:地理邻近性和交通运输网络是影响经济增长溢出的重要因子;各投入要素对经济产出的影响效应有所差别,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的直接效应最大,而市场化程度在时间距离矩阵下的溢出效应最大;有必要依托交通网络轴线,消除阻碍要素流动的行政壁垒,打破经济格局的路径依赖,增强城市经济联系。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曹洪  段欢  
城市流与运输通道存在强烈的线路依赖性,依托于一体化的交通运输网络,距离阻抗变小会不断强化经济溢出。因此,在地理距离和时间距离矩阵下,结合偏微分法的空间杜宾模型(SDM),考察四川省空间关联效应的溢出路径,并提出相关政策启示。结果表明:地理邻近性和交通运输网络是影响经济增长溢出的重要因子;各投入要素对经济产出的影响效应有所差别,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的直接效应最大,而市场化程度在时间距离矩阵下的溢出效应最大;有必要依托交通网络轴线,消除阻碍要素流动的行政壁垒,打破经济格局的路径依赖,增强城市经济联系。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田益祥  雷奥  赵如波  
金融行业集聚不仅能对本地区经济产生直接影响,同时通过空间效应传递也能对其他区域产生间接作用。经济新常态下,四川省金融与经济环境呈现出新的状态和变化。通过分析宏观经济变化对四川省金融集聚空间相关性的影响,挖掘新环境下金融行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探究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以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和稳定发展。研究构建不同权重矩阵的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分析金融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与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经济新常态下四川省各市州银行业集聚的直接效应不显著,证券业保险业集聚及金融从业人员集聚能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四川省金融行业各集聚变量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但在不同空间维度上具有差异性,并存在明显的地域竞争和距离衰减现象。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丁宏  
利用京津冀地区2000—2016年14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分别采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和地区专业化指数方法,对京津冀地区产业同构程度进行测度;通过构造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产业同构程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引入空间溢出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通过两种不同的空间加权矩阵——地理距离加权矩阵和产业结构溢出矩阵,分别考察产业同构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产业专业化程度稳步提高,但天津市和河北省的产业同构程度不断上升;产业同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均表现为负向。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轲  
本文以中原城市群30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视角探究商贸流通业聚集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原城市群商贸流通业聚集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商贸流通业聚集对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从空间效应分解来看,在地理邻接矩阵下,商贸流通业聚集对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均在1%水平下呈正向显著性。在经济距离矩阵下,商贸流通业聚集对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和总效应产生的负向作用超过直接效应的正向作用。为更好推动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增长,本文提出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积极展开跨区域合作、推动区域间交通运输发展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胡东婉  宋玉祥  
本文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利用我国2010~201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我国各省份金融发展具有空间相关性,其中东部省份仍然是金融空间相关性最强的地区,金融集聚的不平衡性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区域性;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其中银行业的溢出效应最为明显,证券业和保险业的溢出效应较弱,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与金融行业结构不平衡相互交织,最终导致金融集聚的溢出效应分布不平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茂国  陈影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使得区域间资本流动加速,资源流动范围扩大,其中金融行业的集聚效应最为明显,一些地区高度集中形成金融中心。通过建立金融产业集聚的综合指标体系,对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金融集聚水平进行测定。并进一步研究了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三大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影响途径。通过搜集2006-2015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面板数据,结合地理位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研究我国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发现,各省(区、市)金融集聚对该省经济及周边省份经济都有显著的影响,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同时,金融集聚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呈现不同的特征。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对不同区域在供给侧改革的新形势下在金融行业发展上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晓黎  李红昌  
文章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发现2000—2014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集群趋势以及正向空间自相关。利用2000年、2007年和2014年31个省份的数据,实证检验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资本、劳动力仍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首要驱动要素,人力资本、政府支出、贸易开放度和交通基础设施发挥积极的协同作用。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在总效应中仍占绝对优势,而传统研究未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则将高估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晓黎  李红昌  
文章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发现2000—2014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集群趋势以及正向空间自相关。利用2000年、2007年和2014年31个省份的数据,实证检验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资本、劳动力仍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首要驱动要素,人力资本、政府支出、贸易开放度和交通基础设施发挥积极的协同作用。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在总效应中仍占绝对优势,而传统研究未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则将高估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