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454)
2023(22184)
2022(18996)
2021(17774)
2020(15060)
2019(34602)
2018(34255)
2017(64242)
2016(35208)
2015(40136)
2014(39931)
2013(39365)
2012(36809)
2011(33311)
2010(33396)
2009(31062)
2008(30801)
2007(27424)
2006(24078)
2005(21633)
作者
(102695)
(86046)
(85323)
(81543)
(54983)
(41372)
(38919)
(33568)
(32615)
(30778)
(29262)
(29133)
(27440)
(27389)
(26752)
(26546)
(25611)
(25462)
(24806)
(24636)
(21507)
(21297)
(20845)
(19617)
(19314)
(19218)
(18985)
(18970)
(17468)
(17204)
学科
(153139)
经济(152987)
管理(101617)
(96708)
(79541)
企业(79541)
方法(65025)
数学(56260)
数学方法(55488)
中国(41404)
(39862)
(36411)
(33367)
业经(32728)
地方(32600)
(27872)
贸易(27855)
(27403)
(27026)
农业(26921)
技术(25696)
理论(24075)
(22818)
(22766)
银行(22748)
(22340)
金融(22336)
(22075)
环境(22006)
财务(21984)
机构
大学(505581)
学院(502791)
(207685)
经济(203204)
管理(193020)
研究(176260)
理学(165897)
理学院(163957)
管理学(160837)
管理学院(159926)
中国(133241)
科学(109269)
(109151)
(93709)
(90104)
(84349)
研究所(81871)
中心(80159)
(75855)
业大(75102)
财经(74235)
北京(69518)
(67350)
(67229)
师范(66571)
农业(65848)
(63833)
经济学(63064)
(60735)
经济学院(56565)
基金
项目(335599)
科学(263054)
研究(243109)
基金(242688)
(212488)
国家(210760)
科学基金(179982)
社会(152936)
社会科(144833)
社会科学(144791)
(131046)
基金项目(127535)
自然(117068)
自然科(114371)
自然科学(114340)
教育(112317)
自然科学基金(112298)
(110201)
资助(100877)
编号(98391)
成果(80622)
重点(75634)
(73841)
(72026)
(70635)
课题(68641)
创新(65693)
科研(64155)
国家社会(63144)
教育部(62934)
期刊
(232166)
经济(232166)
研究(150287)
中国(103231)
学报(82817)
(76414)
科学(75117)
(72987)
管理(72596)
大学(62510)
学学(58441)
教育(58087)
农业(52705)
技术(46768)
(44131)
金融(44131)
经济研究(37513)
财经(36669)
业经(35783)
(31579)
问题(29633)
(28931)
图书(27401)
技术经济(26390)
(25441)
统计(24869)
科技(24466)
(24204)
理论(23283)
世界(22803)
共检索到7639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宗刚  高瑀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选取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组模型,实证分析区域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内生关系。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作用存在倒U型关系,区域经济增长对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存在倒J型关系。研发投入、市场化程度、第二产业占比、人力资本程度在促进技术创新水平上有重要的作用。市场化指数对技术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对技术创新存在着门槛效应,具有知识溢出效应,且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力沿着东—中—西部依次递减,西部研发投入对技术创新的增加效果最为明显,弹性系数大于中东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宗刚  高瑀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选取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组模型,实证分析区域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内生关系。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作用存在倒U型关系,区域经济增长对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存在倒J型关系。研发投入、市场化程度、第二产业占比、人力资本程度在促进技术创新水平上有重要的作用。市场化指数对技术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对技术创新存在着门槛效应,具有知识溢出效应,且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力沿着东—中—西部依次递减,西部研发投入对技术创新的增加效果最为明显,弹性系数大于中东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得文  苗建军  
空间集聚和经济增长本质上是相互影响的内生化过程。本文根据新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构建空间集聚和经济增长面板数据联立方程,运用GMM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了1995~2008年中国省域空间集聚和经济增长的内生关系。研究发现,空间集聚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U型关系,区域集聚是产生区域差距的重要因素;经济增长对区域的空间集聚存在门槛效应。新经济地理学中的本地市场效应、交通基础设施、知识溢出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对我国区域的空间集聚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交通基础设施效应随着区域集聚水平的提高呈递减趋势。研究还进一步验证了对外开放对我国东部地区空间集聚的拉动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斯敖  陈元林  
空间集聚和制度创新是浙江区域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两大驱动因子,但进入21世纪,不同空间集聚因子和制度对浙江区域经济增长作用呈现分化。文章通过2003-2013年间浙江空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浙江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正效应,产业集聚度、企业制度、社会制度和基础设施对浙江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积极的正效应,而产业集聚质量、人口集聚度和市场集聚度对浙江区域经济增长存在负效应。因此,要促进浙江区域经济增长,需要建立适度产业集聚规模和提升产业集聚质量,推动专业市场集聚创新和合理引导人口集聚,并加强区域合作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祥建  钟军委  邵明伟  
空间集聚和区域间税收竞争具有相互联动的内生影响机制。本文从新经济地理学和财政学交叉的视角,从分析空间集聚和区域间税收竞争的相互影响机制出发,运用联立方程的估计方法对我国2000-2013年的省域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空间集聚对区域间税收竞争的作用存在倒U型关系,税收竞争对空间集聚存在"天花板"效应,Tiebout的税收竞争的"逐次理论"在我国并不成立。研究还进一步验证了基于新经济地理学中心——外围模型的税收竞争对空间集聚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市场挤出效应明显,而中、西部地区税收竞争对空间集聚具有拉动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卢宁  李国平  刘光岭  
本文基于区域自主创新系统视角,通过因素分析法提取八个区域自主创新主成分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研究发现,各地区自主创新资源投入水平差距显著,经济发达地区在自主创新资源投入上拥有比较优势。自主创新人才实现能力、自主创新价值实现能力和自主创新支撑发展能力与地区生产总值呈负相关关系。自主创新支撑发展能力、自主创新辐射能力、自主创新网络能力对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在平衡区域间自主创新资源投入的同时,还要兼顾创新人才实现能力、创新价值实现能力和创新支撑发展能力的不断增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仇怡  
城镇化不仅是现代经济生产率的重要推动力,而且是促进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文章在综合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的方法,探讨城镇化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与影响程度。通过对1990~2010年中国总体数据时间序列与区域面板数据的分析发现,无论从全国层面还是七大区域来看,中国城镇化进程与技术创新水平总体上趋于一致;中国城镇化与技术创新、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现高度的正相关;城镇化有助于技术创新,且通过创新效应显著地驱动一国的技术进步即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城镇化的技术创新效应在区域之间存在差异。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焕峰  李佩仪  
本文选用中国1998~2007年期间六类区域污染指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我国区域污染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污染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弃物与人均GDP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工业废水中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与人均GDP之间存在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关系;工业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与人均GDP之间存在N型曲线关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罗芳  石金灵  
近些年来,提高创新强度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要素资源的自由配置能够为创新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然而,中国的要素市场改革滞后于产品市场改革,这不利于价格机制在要素市场中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据此,构建以创新强度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模型,使用2008—2016年各省份的面板数据,考察了要素市场扭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创新在要素市场扭曲与经济增长之间起到的中介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要素市场扭曲既会直接降低地区经济增长,也会通过抑制地区创新对经济增长起到显著的负向作用,未来应推动我国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从而提高自主创新强度,实现经济增长从粗放走向集约。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董耀武  雷长群  
西南地区私营企业创业对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个体户式的生存型创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虽然总体创业活动较活跃,但创业普遍质量较低,主要表现为模仿型创业,而创新型创业特征不强,研发投入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不明显,创新能力偏低。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董耀武  雷长群  
西南地区私营企业创业对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个体户式的生存型创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虽然总体创业活动较活跃,但创业普遍质量较低,主要表现为模仿型创业,而创新型创业特征不强,研发投入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不明显,创新能力偏低。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侯世英  宋良荣  
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区域经济差距过大是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阻碍。智能化作为新兴技术的主要代表,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及整体宏观经济发展质量均具有重大影响。基于2012—2018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经济收敛模型研究智能化对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智能化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收敛发展并呈条件β收敛特征,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其作用的内在机理是,智能化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资本回报率对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动态空间收敛产生促进作用;研究还发现,区域市场的整合程度对智能化影响区域经济质量收敛发展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因而应充分发挥智能化红利,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紧抓新基建契机,完善智能化配套基础设施;提高要素市场的流动性,加强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提升我国整体经济增长的质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杜两省  胡海洋  
本文基于1999-2016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对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进行了计量检验,进而分析了不同地区产生不同互动效应的原因。结果表明: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促进的良好互动只在东部地区出现,而中西部及东北地区这种良性互动都没显现。因此,总体来看,科技创新对我国总体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理想。为实现科技创新与各地区经济增长的良好互动,欠发达地区在选择地区主导产业和创新领域时不应急于追赶发达地区,而应基于自身优势合理选择发展路径,并积极补足短板。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何江  张馨之  
本文运用空间面板数据分析方法考察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和收敛性问题。首先介绍了空间固定效应模型的设定和经济意义,并概要说明了面板数据模型的空间相关性检验、模型选择和估计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使用空间固定效应模型对1985-2004年中国省级区域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条件收敛是非常可靠的经验结论,同时验证了增长过程中区域外溢显著存在。最后概括了主要研究结论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含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汪曲  
本文利用中国1995~2009年28个省区面板数据,采用数据包络法计算各省区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从技术结构、技术匹配和技术选择出发,考察省际溢出、国际进出口溢出、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溢出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论:(1)技术结构、技术匹配和技术选择综合变量均对我国经济效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具有一定影响,只是各自作用机理在不同技术溢出渠道上不尽相同;(2)技术结构、技术匹配和技术选择综合变量与技术溢出效应的交互项能够作用于地区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只是不同的技术溢出渠道在技术因素下将会产生不一样的作用;(3)控制技术溢出效应影响后,技术因素与技术溢出效应相结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