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88)
2023(14030)
2022(11210)
2021(10000)
2020(8225)
2019(17929)
2018(17815)
2017(34678)
2016(18563)
2015(20704)
2014(20800)
2013(20161)
2012(18738)
2011(17372)
2010(17771)
2009(17191)
2008(16567)
2007(14783)
2006(13896)
2005(12933)
作者
(53043)
(44018)
(43750)
(42059)
(28043)
(20650)
(20001)
(16954)
(16628)
(15541)
(14988)
(14551)
(14071)
(13880)
(13699)
(13434)
(13010)
(12813)
(12656)
(12489)
(11307)
(10599)
(10567)
(10166)
(10045)
(9873)
(9552)
(9542)
(8815)
(8552)
学科
(99459)
经济(99357)
管理(52509)
(44907)
(35181)
企业(35181)
方法(31366)
中国(30254)
数学(26527)
数学方法(26299)
地方(25653)
(23300)
业经(21003)
(18482)
(18377)
(18092)
(15548)
银行(15540)
农业(15484)
地方经济(15401)
(15038)
(14641)
金融(14640)
(14540)
贸易(14527)
环境(14465)
(13980)
理论(13831)
(13566)
(13060)
机构
学院(276272)
大学(275746)
(125092)
经济(122428)
管理(101186)
研究(96873)
理学(85670)
理学院(84616)
管理学(83262)
管理学院(82720)
中国(75140)
(58942)
(58556)
科学(54480)
(47438)
财经(46224)
中心(43575)
(42715)
研究所(42311)
(41701)
经济学(40875)
(38609)
师范(38351)
北京(37261)
经济学院(36497)
(35942)
(35012)
(34569)
财经大学(34012)
业大(32677)
基金
项目(170816)
科学(136242)
研究(130527)
基金(124355)
(106138)
国家(105292)
科学基金(90826)
社会(86928)
社会科(82383)
社会科学(82364)
(65733)
基金项目(64649)
教育(59132)
(54923)
自然(53818)
编号(53352)
自然科(52528)
自然科学(52515)
自然科学基金(51517)
资助(49210)
成果(44330)
(39445)
重点(38805)
(37792)
课题(37485)
国家社会(36742)
(34924)
教育部(33197)
发展(33100)
(32880)
期刊
(152806)
经济(152806)
研究(93705)
中国(52942)
(43522)
管理(39942)
科学(34955)
学报(34569)
(33714)
教育(30372)
(30027)
金融(30027)
大学(27112)
经济研究(25635)
学学(25225)
财经(24044)
业经(23726)
技术(23596)
农业(22301)
问题(21589)
(21028)
(16127)
技术经济(14625)
商业(14060)
现代(13953)
国际(13443)
理论(13150)
图书(13052)
统计(12886)
(12788)
共检索到4329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春林  陈才  杨青山  曲洋  
以区域经济地理学的思想为主线,围绕"空间"和"要素"这两个区域经济地理学的核心论题,着重分析了基于区域经济地理学视角的城市化内涵、城市化研究的相关理论思想、我国城市化研究的三个基点内容(城市化发展过程、格局、机理)、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区域响应与调控认识,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和方法论基础上,总结出我国城市化理论研究框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才  
学科的性质与任务是任何学科发展首先面临的,也是经常关注的问题。区域地理是地理学中最古老最核心的部分,学科的发展必须继承地域性、综合性与地域综合思想的地理学传统。区域经济地理学又是地理学中非常年轻而又与经济学交叉的学科,一是说明这门学科富有活力,面对当今诸多的社会经济问题,发展活力很大;二是要在学科交叉渗透过程中,搞清区域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经济方向)的联系与区别,以便更自觉地发展地理科学。在区域经济地理学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引进、消化与吸收的关系和学科建设与参与实践关系。文本对"新经济地理学"进行了评析,认为"新经济地理学"是主流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经济方向)的新发展,但不是主流经济地理学的新发展。他们的一些主要理论与模型和一些新的概念有理论指导与借鉴意义,但须经过消化、吸收、改造,使它变为地理学的理论内容方有意义。学科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学科理论体系建设,以之立足于世界科学之林;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实践,增强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肩负着提高全民族发展与培养人才的任务。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才,刘曙光  
区域经济地理学作为既古老又年轻的地理学分支,经历了萌芽、形成与发展过程。受到实践领域、认知领域、方法技术领域和相邻学科发展的影响,其理论、方法和实践都经历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在世纪之交已显示出面向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运用系统思维方法和信息技术手段,建设完善而开放的学科理论体系的发展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中权  
本文通过区域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在学科的渊源、学科性质、研究对象、思维方式、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对比分析 ,说明区域经济地理学不可能被区域经济学所取代 ,同时也指出了区域经济地理学确实存在着危机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永祥  
文章使用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数据,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研究范式,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对影响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因素展开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市场潜能、人力资本和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均对城市化发展存在显著影响,而早期城市规模的影响则显著为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小建  罗庆  祝英丽  
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目标对象的相似性及理论观点上的互相借鉴使得其特殊性渐渐模糊起来。为此,文章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从研究组分、研究内容层次、哲学思维等三个方面分析两者间的差异。在研究组分上,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研究可分为经济地理学独有部分(经济活动的地理基础、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区域经济学独有部分(区域专业化、产业集聚等)和两学科共有部分(经济活动区位、经济空间相互作用等);在研究内容上,经济地理学研究地理圈层间的关系,重点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类经济活动在地表的投影,区域经济学研究经济圈层内不同经济体间的关系;在哲学思维上,经济地理学以归纳为主,强调人地关系的和谐,而区域经济学以演绎和数学推理为主,强调经济效果的最优化。以上分析有助于理清两学科间的实质差异,从而在相互学习中促进两学科的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建吉  王艳华  苗长虹  
培育与发展新兴产业是区域转换增长动力、打造新的增长路径的必然选择。新兴产业的形成及其与特定地理环境的交互作用也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命题。演化转向以及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既促进经济地理学的繁荣和学科地位的提升,也为新兴产业的形成与演化提供独特的研究视角。文章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的视角,全面梳理区域新兴产业形成的研究兴起与深化的过程,从区位机会窗口、相关多样化与技术关联、区域产业分叉、政策与制度安排等既相互争论又高度互补的方面,来系统阐述区域新兴产业形成的经济地理机制,并针对当前研究的局限性提出深化该领域研究的方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秋玉  曾刚  苏灿  尚勇敏  
区域一体化通过推动区域间资源共享与经济合作能够有效促进区域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已成为经济地理学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文章利用知识图谱可视化技术对经济地理学领域长三角区域的学术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基于系统文献阅读探索区域一体化议题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经济地理学界关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的学术规模、学科开拓性和学术共同体建设有待提升;相关研究已形成产业协作与空间组织、城市分工与区域发展、区域交通网络、区域协同管治和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五个方面,发现了长三角区域协同的网络化、圈层化、多中心、沿交通线路发展的格局,以及邻近性、集聚效应、溢出效应、政府博弈在一体化中的作用;研究重点从格局刻画转向机制和对策探究,研究认知也从强调区域分工合作到区域协同、区域一体化不断升级,但囿于测度数据及方法的有限性,区域一体化研究仍处于待发展的探索争鸣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艾少伟  苗长虹  
行动者网络理论所浮现的"实践本体论"(ontologies in practice)可以引起对地理事象的哲学和本体论思考;该理论的关系思维和过程思维为经济地理学注入了新的思维模式;同时,该理论所强调的具体的、历史的、实践的维度及其对称地看待人类经济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为考察人类经济活动在全球性、区域性和地方性等不同尺度地域空间的宏观性和微观性、客观性和主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宋关东  唐承丽  周国华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复杂多变,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冲击与扰动,如何有效应对外界风险,保持区域经济系统稳定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突出现实问题。而韧性理念从动态和发展的角度为区域经济系统适应环境变化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本文从区域经济韧性的概念内涵、测度与评估、影响因素及演化过程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了其主要贡献及不足,从“专业化与多样化”“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锁定与解锁”“协同演化”等方面阐述了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区域经济韧性理论分析框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思考与展望,以期为后续区域经济韧性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滨  邓祖涛  梁慧  毛焱  
新经济地理学(NEG)诞生伊始就与正统经济地理学(PEG)存在诸多分歧。正统经济地理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放弃了传统区位理论,而新经济地理学是对古典区位论的继承与创新。二者均重视区域空间研究,但无论是方法论还是关注的区域尺度,都有所不同。在克鲁格曼的学术成就得到主流经济学界的重视和认可后,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地位陡然提升,为二者在经济政策的空间转向、区域空间研究的政策转向、空间尺度的趋近以及特定研究对象等方面的交融提供了契机和平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吕国庆  曾刚  顾娜娜  
受1990年代末期"社会转向、文化转向、制度转向"思潮影响,近年来,有关区域创新网络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和延伸。经济地理学视角下区域创新网络的研究,主要从知识、网络、学习、创新等4个方面展开,集中于网络特征、空间属性和动态演化等问题的探讨。通过对国内外经济地理学者文献的梳理,从创新网络的结构、邻近性、网络演化等3个方面对区域创新网络的研究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简要评价并提出了未来深化研究的初步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谭策天  何文  
本文在经典模型中纳入户籍歧视因素,构建具有连续经济空间、包含城乡区域的两部门、两要素的新经济地理学城市体系理论模型,对户籍歧视影响城市体系演化和城市化进程进行理论分析和动态模拟。研究认为,户籍歧视直接降低了城市化率,并通过相同人口规模下更多城市的形成间接降低了城市化率;城市的原住民具有妨碍当地户籍开放的经济动力;居民对工业品的偏好程度上升或工业品的交易成本增加会提高城市化率;如果居民的工业品偏好程度较高,则农产品交易成本的增加会提高城市化率;除非居民的工业品偏好程度足够低,否则人口规模扩大或者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会提高城市化率。研究最后用1992—2017年我国的实际数据对理论分析的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平军  王颖  
外部性是经济学对"市场失灵"现象的一个解释,现已成为人-地关系领域中用于揭示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等公共物品日益恶化的一个重要分析工具,但立足于抽象空间的理论基础使其在解决区域协调发展关系时显得苍白无力。"真实地理空间"是由"产权区域"组成的具体地理空间,"产权区域"即经济行为主体,亦存在不受市场交易制度制约的外部作用和外部影响,即区域外部性,可以通过判断外部性的作用区域、作用方向、范围和空间格局,进而得到区域政策方面的成果,用于弥补经济学研究的不足。针对当前由于数据难以获取、考察手段缺乏而使地理学区域外部性研究处于举步维艰的尴尬局面,可以以经济核心地发展的"地理扩散"为切入点展开分析,这是因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Б.Н.謝米夫斯基  張文奎  張曉天  
1951—1953年间"在哲学问题"杂志上展开了对经济地理学理论问题的争论,其中特别是揭露了所谓"区域学派"的巨大原则性的错误,该学派的根本立场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相抵触的。特别奇怪的是:任何一个"区域学派"的拥护者也没敢参加这次争论。显然,在哲学杂志的篇幅上,揭露了他们理论观点之荒谬。但是,仍然如故,"区域学派"的拥护者们对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