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89)
2023(13557)
2022(11507)
2021(10378)
2020(8853)
2019(19666)
2018(19069)
2017(37062)
2016(19237)
2015(21602)
2014(21354)
2013(20805)
2012(19245)
2011(17170)
2010(17028)
2009(15584)
2008(14795)
2007(12900)
2006(11210)
2005(9708)
作者
(53101)
(44566)
(44169)
(42297)
(28273)
(21032)
(20130)
(17509)
(16981)
(15485)
(15100)
(15038)
(13889)
(13820)
(13735)
(13395)
(13324)
(12812)
(12633)
(12578)
(10983)
(10787)
(10645)
(10292)
(10072)
(9914)
(9485)
(9235)
(8879)
(8650)
学科
(104221)
经济(104136)
管理(57254)
(50143)
(41497)
企业(41497)
方法(40354)
数学(35708)
数学方法(35221)
地方(25533)
中国(22337)
(21773)
(20849)
业经(20476)
(17601)
地方经济(16411)
(14874)
农业(14640)
产业(14045)
环境(13962)
(13447)
贸易(13435)
技术(13031)
(12913)
(12910)
理论(12547)
(12057)
金融(12055)
(11812)
(11519)
机构
学院(275495)
大学(274582)
(125813)
经济(123558)
管理(109497)
理学(95377)
理学院(94374)
管理学(92819)
管理学院(92272)
研究(91282)
中国(68145)
(55578)
(54623)
科学(53181)
财经(44033)
(43381)
中心(43293)
经济学(40402)
(40109)
(39838)
研究所(39320)
(37420)
业大(36661)
经济学院(36201)
(35068)
师范(34751)
北京(33944)
(33297)
财经大学(32751)
(31248)
基金
项目(190420)
科学(153047)
基金(141238)
研究(140419)
(121707)
国家(120769)
科学基金(105942)
社会(94057)
社会科(89452)
社会科学(89429)
基金项目(74767)
(73739)
自然(66273)
自然科(64798)
自然科学(64785)
教育(63597)
自然科学基金(63587)
(61340)
资助(56532)
编号(55024)
成果(43119)
重点(42818)
(42815)
(42608)
国家社会(40238)
(40028)
创新(37527)
教育部(37460)
课题(37183)
人文(36917)
期刊
(140040)
经济(140040)
研究(80411)
中国(48246)
(42592)
管理(41822)
学报(37467)
科学(36794)
(33458)
大学(30175)
学学(28866)
技术(26169)
经济研究(23701)
教育(23049)
农业(22976)
财经(22611)
(22278)
金融(22278)
业经(21119)
(19753)
问题(17974)
技术经济(15571)
统计(15257)
(14003)
(13109)
商业(12806)
决策(12452)
理论(12326)
现代(12305)
资源(12269)
共检索到4007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建平  刘坤  
基于层级政府的视角,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从法律与组织建设、发展战略、产业与贸易政策、市场体制建设、基本公共品及服务供应力度和就业体制6个方面分别分析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圈产业集聚过程中的作用。得出结论: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手段来构建外部动力系统推动区域经济活动朝着充分发挥其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的方向发展,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圈产业集聚;另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该根据职责去主导不同的政策手段去构建此外部动力系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胡晨光  程惠芳  俞斌  
本文从发展战略、产业与贸易政策、市场制度、公共投资建设等政策手段的4个维度研究了"有为政府"对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的影响力。研究认为,政府通过政策手段改变了集聚经济圈产业外在的发展环境,从而改变了其要素禀赋的使用与发展方向,发挥了集聚经济圈要素禀赋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促成了集聚经济圈的产业集聚,成为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的外部动力。研究丰富了产业集聚理论研究,为分析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外部动力问题,提供了一个"有为政府"的分析框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罗富政  罗能生  
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市场集聚是政府与市场层面区际资源配置机制的结果,厘清二者的作用效应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构建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基于理论解释、模型演绎及经验实证,本文分析了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市场集聚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路径及其相互作用效应。研究表明:①适度的地方政府竞争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过度的地方政府竞争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②短期效应下,区域市场集聚的极化效应显著,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是负向的;而长期效应下,区域市场集聚的扩散效应显著,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是正向的。③区域市场集聚的负向效应强化了地方政府竞争的正向效应,而区域市场集聚的正向效应加剧了地方政府竞争的负向效应。④地方政府竞争的正向效应削弱了区域市场集聚的正向效应,而地方政府竞争的负向效应强化了区域市场集聚的正向效应。本文的政策落脚点在于,利用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的互补作用,构建"市场机制主导、政府调控引导"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才国伟  张学志  
行政体制改革已成为我国改革事业的重要突破点,而政府层级调整则是这一领域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跨国数据,首先实证分析了政府层级的决定因素,然后依此构造了政府层级错配变量,并检验了政府层级错配对政府效率的影响,最后论述了我国缩减政府层级的必备条件。研究发现,政府层级与国土面积、人口密度显著正相关,与一级行政区划数量显著负相关,其他变量的影响并不显著;政府层级错配确实会降低政府效率,尤其是降低行政效率和监管质量。依据国际经验,我国要减少一个政府层级,实施行政管理上的"省直管县",省级区划至少需要再增加4个。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肖金成  
从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探索行政层级的调整。回顾了历朝历代行政区划的沿革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后行政体制改革的成就,提出了进一步优化调整的建议,将我国的行政层级从五级减为中央、市、镇三级,并将市改为州,将镇改为区,将省作为中央的派出机构,将县作为市或州的派出机构,将乡作为镇或区的派出机构。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行政层级多、公务员数量多、管理效率低的问题,加快实现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科学决策的目标。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肖金成  
从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探索行政层级的调整。回顾了历朝历代行政区划的沿革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后行政体制改革的成就,提出了进一步优化调整的建议,将我国的行政层级从五级减为中央、市、镇三级,并将市改为州,将镇改为区,将省作为中央的派出机构,将县作为市或州的派出机构,将乡作为镇或区的派出机构。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行政层级多、公务员数量多、管理效率低的问题,加快实现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科学决策的目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才国伟  黄亮雄  
我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一个廉洁高效的地方政府,而提高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水平需要科学地设置政府层级。在我国部分地区,政府层级改革已经试行多年,主要措施包括:财政上的"省直管县"和经济管理上的"强县扩权"。那么,实施政府层级改革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改革的经济绩效究竟如何?本文使用2000~2007年我国县域数据,运用二值选择模型和系统GMM估计方法对此进行了定量分析。实证结果发现:一个地区是否进行改革以及采取何种改革措施,要受到人口规模、经济水平、信息化水平、财政赤字、教育负担、金融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政府层级改革显著提高了地方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速度,但是两种改革措施的作用程度是不同的。财政上"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刁伟涛  
基于全球视野才能对我国政府债务的历史方位、层级结构与区域格局形成全面准确的认识。通过对政府债务状况的国际对比,主要发现三个结论:首先,中国政府债务目前仍然基本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历史方位,与发达国家在同等经济发展水平下的政府债务状况基本也是一致的,虽然负债率和债务率相对略高,但也在合理范围内;其次,相对于中央政府债务,地方政府债务的负担状况不容乐观,中国地方债务在政府债务规模中的占比要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显示出地方政府受到的预算约束较弱,中央政府的预算约束较强;最后,我国地方债务的区域格局很不均衡,这种不均衡既反映在债务负担状况本身的地区分布上,又反映在债务负担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背离关系上,虽然相对于未纳入预算之前已经有所改善,但是仍然有很大提升空间。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罗建勤  
商业企业因追求规模绩效集聚而形成商圈。商圈的规模绩效和竞争优势来源于商圈所拥有的资源及商圈内在的结构方式,即商圈内商业企业资源整合的协同绩效。商圈的规模绩效存在有限性,当商圈规模超越某个极值点时集群绩效将大幅度的递减。因此,要增强商圈的规模绩效,政府必须采取卓有成效的对策与策略:提高商圈业态关联度,为实施商圈战略奠定基础;建立有效的竞和机制,以保证商圈活力的源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慕晓飞  丁四保  刘瑞超  
中国地方政府转型是指地方政府所承担的角色与职责发生改变,由管制型转向服务型、由经济建设型转向公共治理型。本文以区域经济的视角,从我国现行的财政分权体制,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国的行政经济区域体系,以及关于公共服务供给的制度设计等方面,对我国地方政府转型的障碍因素、公共服务体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子美  
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干预行为的适度与科学。各级政府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强化法治意识 ,准确定位 ,转变职能 ,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豆建民  
一、中国区域经济合作中政府干预的原因分析 1.清除市场分割的障碍。我国区域间市场分割主要表现在行政区域的地方保护主义。地方政府为了地方经济利益而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进行市场封锁,限制外地产品流入本地市场,鼓励当地产品扩张市场容量,或者限制某些紧缺的原材料从本地流出,或者在要素市场上层层设卡,阻止人才的外流。目前,在不少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常辉  
政府和市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最优的契合点应该是强力政府与高效市场的有机耦合,从理论与实践角度均可找到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四种模式,即互动型、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分裂型。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模式适于不同时期的不同区域,重要的是找到一个达到最优状态的路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史淑桃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因为缺乏利益基础和独立的权力,地方政府也就缺乏制度创新和发展经济的内在动力。在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地方政府是制度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从而推动制度创新和经济增长。在当前转轨时期,地方政府扮演了上级政府的下级执行机关与区域经济的组织者、经济管理主体与经济利益主体的双重角色。其双重角色的困惑,造成了经济行为的扭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