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77)
- 2023(11117)
- 2022(9007)
- 2021(8393)
- 2020(6629)
- 2019(15275)
- 2018(14797)
- 2017(26733)
- 2016(14221)
- 2015(16085)
- 2014(15944)
- 2013(15886)
- 2012(15313)
- 2011(14423)
- 2010(14370)
- 2009(13241)
- 2008(12926)
- 2007(11131)
- 2006(10175)
- 2005(9505)
- 学科
- 济(88959)
- 经济(88887)
- 管理(34812)
- 方法(29022)
- 业(27910)
- 数学(25551)
- 数学方法(25376)
- 中国(23691)
- 地方(22244)
- 企(20967)
- 企业(20967)
- 农(16806)
- 学(15650)
- 业经(15286)
- 地方经济(14811)
- 贸(14362)
- 贸易(14349)
- 易(13823)
- 制(12788)
- 环境(12357)
- 财(12022)
- 融(12008)
- 金融(12006)
- 农业(11405)
- 理论(10945)
- 发(10830)
- 体(10814)
- 银(10752)
- 银行(10748)
- 和(10724)
- 机构
- 大学(217583)
- 学院(214186)
- 济(107749)
- 经济(105880)
- 研究(85654)
- 管理(75499)
- 中国(64897)
- 理学(64283)
- 理学院(63386)
- 管理学(62454)
- 管理学院(62026)
- 京(47140)
- 科学(47127)
- 财(44732)
- 所(42320)
- 研究所(38412)
- 经济学(36526)
- 中心(36434)
- 财经(35864)
- 经(32813)
- 经济学院(32661)
- 院(31193)
- 江(31159)
- 北京(30660)
- 范(30353)
- 师范(30156)
- 农(29077)
- 财经大学(26674)
- 科学院(26086)
- 业大(25131)
- 基金
- 项目(139281)
- 科学(111913)
- 研究(105300)
- 基金(104087)
- 家(90644)
- 国家(90005)
- 科学基金(76670)
- 社会(71426)
- 社会科(67925)
- 社会科学(67915)
- 基金项目(53635)
- 省(50289)
- 教育(48297)
- 自然(45180)
- 自然科(44100)
- 自然科学(44090)
- 划(43416)
- 自然科学基金(43323)
- 资助(42213)
- 编号(40015)
- 成果(33355)
- 部(32765)
- 重点(32549)
- 发(32377)
- 国家社会(32025)
- 中国(29765)
- 课题(29471)
- 教育部(28668)
- 创(28476)
- 发展(27369)
- 期刊
- 济(125212)
- 经济(125212)
- 研究(74068)
- 中国(46094)
- 财(31460)
- 管理(29991)
- 科学(29218)
- 学报(28238)
- 农(26351)
- 教育(25034)
- 大学(22230)
- 经济研究(21897)
- 学学(20729)
- 融(20413)
- 金融(20413)
- 技术(19742)
- 财经(19465)
- 农业(18360)
- 经(17135)
- 问题(16895)
- 贸(15863)
- 业经(15356)
- 国际(15133)
- 世界(14490)
- 技术经济(12005)
- 统计(11448)
- 资源(10762)
- 业(10703)
- 经济问题(10253)
- 策(9846)
共检索到3398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黎峰
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党中央要求大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其主要特征包括:高级要素内生驱动、效率与安全协调统一、制度规则示范引领。区域经济合作的多元化布局,是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有效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以加快区域经济合作空间布局调整全面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主要包括:贸易投资市场更加多元化、中国企业大规模“走出去”开展海外运营、“中国模式”示范效应显著。与此同时,中国仍面临新兴市场替代能力相对有限、海外供应链的自主可控有待增强、地缘政治及大国关系复杂多变等问题。以区域经济合作布局调整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应主动推进高标准的区域经贸谈判,稳定和巩固传统市场份额;努力扩大“一带一路”共建“朋友圈”,提升新兴市场能级和活力;加快调整对外直接投资战略,构建自主可控的海外供应链体系。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赖明明 庆东瑞 李治
本文从区域经济合作理论与政策文件相结合的视角进行分析,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背景下,分析深港合作的发展历程,以及前海与河套,指出“北部都会区”的提出是深港区域合作的深化,是深港合作在空间布局上的重大转机,为此,在进一步研究“北部都会区”与“双城三圈”关系、“双城三圈”空间布局与运行机制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双层三圈”空间布局的清晰界定与探索运行机制需要同步进行,“双城三圈”的运行机制要在坚持“一国两制”制度基础上,在遵循共赢原则、平等原则、差异化原则、开放原则的前提下,构建“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新机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中树 唱新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体系是以中、日、韩三国经济合作力核心,包括发达国家日本、新兴工业国韩国,还包括中国、蒙古、朝鲜等发展中国家等多层次、复合式的国际分工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中国东北地区占有极其特殊的位置,它不仅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雄厚的工业基础,而且还处于与日、韩保持着的垂直分工,与俄、朝保持着密切的水平分工的交叉点上,是不同层次国家开展经济合作的纽带,也是未来东北亚地区最大的市场。因此,以中国东北地区为核心,开展多层次的多边经济合作,有利于改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区域内的多边经济合作。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谢煊
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CAREC)的宗旨是以合作谋发展,通过促进交通运输、贸易、能源和其他重要领域的区域合作,促进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减少贫困。其长远愿景是"好邻居、好伙伴、好前景"。以建立区域基础设施网络、促进贸易和投资、提供区域化公共产品、加强知识传播和能力建设为四大支柱。采取"两个结构层次"的工作方法,第一层次活动包括交通、贸易、能源等核心领域,第二层次活动包括人力发展、农业、环境、旅游等新领域。工作机制包括部长会、高官会和各行业协调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洪愧 刘霞辉
开放型经济新空间布局需要契合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集聚理论以及我国特殊的人口和经济地理状况;顺应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开放型经济空间布局的历史实践和发展趋势;遵循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转变以及经济全球化新趋势的要求。要适当引导开放型经济向中西部地区合理集聚,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的区域开放布局。要通过开放型经济的区域合理集聚,引导生产要素的空间优化配置,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和禀赋,从而促进各区域开放型经济合理分工、协调发展,进而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车冰清 朱传耿 李敏
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而主体功能区的提出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思路。在推进主体功能区布局形成的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产生了新的合作关系和模式。根据区域功能定位以及主体功能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该文提出三种区域经济新合作模式:主体功能竞争型合作、主体功能互补型合作和主体功能共享型合作。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布局 区域经济合作 模式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吕勇斌 周先平 易盈盈
基于金融许可证数据库,本文以不同层级商业银行机构的地理密度和商业银行机构区位商代表商业银行机构地理布局指标,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和空间杜宾模型对2003-2015年我国商业银行机构地理布局及其经济效应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机构地理布局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空间相关性呈现一定的波动性,但总体越来越明显;较高层级商业银行机构和较低层级商业银行机构地理布局对经济增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商业银行机构区位集聚的整体溢出效应还有待强化。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地理布局 经济效应 空间分析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吕勇斌 周先平 易盈盈
基于金融许可证数据库,本文以不同层级商业银行机构的地理密度和商业银行机构区位商代表商业银行机构地理布局指标,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和空间杜宾模型对2003-2015年我国商业银行机构地理布局及其经济效应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机构地理布局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空间相关性呈现一定的波动性,但总体越来越明显;较高层级商业银行机构和较低层级商业银行机构地理布局对经济增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商业银行机构区位集聚的整体溢出效应还有待强化。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地理布局 经济效应 空间分析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邬跃 杨洋
对物流节点的概念、类别、形成过程及功能进行分析,指出区域物流节点是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基础,是物流作业、信息、资金等要素的聚集地。在科学构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物流节点进行分类、排序、隶属分析,确定空间布局,最后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
区域物流节点 指标体系 空间布局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慕海平 张宇贤 林中萍
加快经济发展,争取几年上一个新台阶,必须要有大量的资源、资金和技术投入作保证.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完全立足国内,这三大要素的供给是很难满足经济加速发展的客观需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扩大开放,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资金和技术来弥补国内的缺口,促进经济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高素英 李能 张烨 王羽婵
优化空间布局对推动区域健康发展、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圈层经济理论为优化空间布局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鉴于此,运用ESDA方法和区域复杂网络模型,以河北省为实证对象,分析了区域间布局结构及其联系强度,对网络结构特征度量值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发现,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马太效应",区域网络呈现出无标度的"择优增长"特征,空间布局亟待优化;石家庄和唐山在区域复杂网络中具有良好的资源控制能力和重要地位,河北省可以优化为三大经济圈层,即环京津经济圈、冀中南经济圈和冀西北经济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成德宁,侯伟丽,周立
随着网络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 ,世界经济正在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 ,阻碍生产要素流动的制度壁垒和自然壁垒明显减少 ,产业空间区位选择的灵活性大大增强 ,产业布局将出现分散与聚集共存的趋势。那些以创新为基础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将形成有规律的集群 ,大城市中心区也将日益成为跨国公司总部以及银行、保险、管理咨询等生产者服务业高度集中的地区 ,成为协调全国乃至全球生产的信息和服务中心。根据产业空间演变的新趋势和我国城市产业布局的现状 ,作者提出了调整我国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的方向和思路
关键词:
知识经济 产业空间布局 集群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钢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苏重基
一、国有经济布局进行空间区域的 调整是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战略的 重要组成部分 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是国有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它既涉及到国有经济的宏观调整,也涉及到国有企业的微观调整和改组,是一个涉及到国民经济改革发展全局性的问题。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涉及到方方面面,既涉及到行业布局,也涉及到区域布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田华
1 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与主要特点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大体上始于清朝后期的洋务运动(十九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当时,清政府的洋务派在东南地区集中建造了一些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由此在东南沿海以及长江沿岸少数城市开始形成中国的近代工业中心。其后,随着西方列强加紧在中国的扩张,外国资本大量进入中国,并主要集中在运输便利、农业发达、经济上比较富庶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的天津、青岛、辽宁中南部,使得中国工业的发展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分布上都显示出明显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经济特征。直至1949年,中国地区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