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43)
- 2023(15621)
- 2022(13229)
- 2021(12299)
- 2020(10048)
- 2019(22945)
- 2018(22888)
- 2017(43982)
- 2016(23846)
- 2015(26903)
- 2014(27143)
- 2013(27064)
- 2012(25307)
- 2011(23082)
- 2010(23438)
- 2009(21629)
- 2008(20997)
- 2007(18615)
- 2006(16907)
- 2005(15524)
- 学科
- 济(116797)
- 经济(116682)
- 管理(67118)
- 业(62435)
- 企(50214)
- 企业(50214)
- 方法(41820)
- 数学(35703)
- 数学方法(35299)
- 中国(31835)
- 地方(30558)
- 农(28389)
- 业经(25548)
- 学(23936)
- 财(22767)
- 农业(19471)
- 制(19420)
- 贸(17941)
- 贸易(17928)
- 地方经济(17711)
- 环境(17514)
- 银(17352)
- 银行(17312)
- 易(17223)
- 融(16948)
- 金融(16946)
- 和(16769)
- 行(16665)
- 理论(16493)
- 发(15610)
- 机构
- 大学(347037)
- 学院(346545)
- 济(145445)
- 经济(142226)
- 管理(133987)
- 研究(125054)
- 理学(113971)
- 理学院(112613)
- 管理学(110788)
- 管理学院(110155)
- 中国(94257)
- 科学(76232)
- 京(76061)
- 财(65361)
- 所(64183)
- 研究所(57800)
- 中心(55370)
- 农(54211)
- 江(52759)
- 财经(51120)
- 北京(49376)
- 业大(48597)
- 范(48562)
- 师范(48163)
- 经(46195)
- 院(45294)
- 经济学(43585)
- 州(43131)
- 农业(41736)
- 师范大学(38935)
- 基金
- 项目(226886)
- 科学(178030)
- 研究(169136)
- 基金(162185)
- 家(140533)
- 国家(139303)
- 科学基金(118937)
- 社会(106319)
- 社会科(100655)
- 社会科学(100629)
- 省(89029)
- 基金项目(85877)
- 教育(76611)
- 自然(75290)
- 划(74774)
- 自然科(73435)
- 自然科学(73422)
- 自然科学基金(72065)
- 编号(69550)
- 资助(66754)
- 成果(57502)
- 发(53042)
- 重点(51062)
- 部(49486)
- 课题(48837)
- 创(46546)
- 创新(43398)
- 国家社会(43177)
- 发展(42846)
- 科研(42438)
- 期刊
- 济(174874)
- 经济(174874)
- 研究(111662)
- 中国(71356)
- 管理(51680)
- 学报(51609)
- 农(50408)
- 科学(49184)
- 财(47951)
- 教育(41835)
- 大学(38883)
- 学学(36270)
- 农业(34923)
- 融(34232)
- 金融(34232)
- 技术(31247)
- 业经(27904)
- 经济研究(27697)
- 财经(25377)
- 问题(22428)
- 经(21804)
- 图书(19366)
- 技术经济(18353)
- 理论(17367)
- 业(17356)
- 科技(16335)
- 贸(16275)
- 现代(16170)
- 资源(15905)
- 商业(15809)
共检索到5392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郭晓合
中国加人WTO后,有必要依据国际贸易理论,从全球经济的角度重新审视区域经济发展转型问题。笔者认为,“入世”后的区域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是观念对接,以现代市场观念为发展重新定位,营造有鲜明特色的“后发优势”来推动发展转型,走国际经济接轨道路。现以我国广西壮族区域经济发展为例进行初步探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爱萍
经济转型背景下,科学选择金融发展模式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优化具有关键意义。结合时代背景提出经济转型与金融创新路径选择:优化信贷结构,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发展科技金融,推进科学技术进步;开展绿色金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消费金融,支持需求结构调整;开展分层金融,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发展县域金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喜强 谢如鹤 张仁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炎 石岿然 程林
本文基于2017-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区域物流与经济的发展协调度复合系统评价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区域物流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度空间异质性特征明显,东部地区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值不断上升,协调度最高;中部地区协调值虽有一定程度上升,但存在假协调问题;西部协调度变化不规律,协调水平较低。最后,建议创新区域物流与经济协调度评价方法,完善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激励政策,提升各区域物流与经济的互动、互融、互促水平。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孔庆华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两者间发展为互动关系,在Y市区域物流产值、投入指标与区域经济指标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地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关系进行了分析与验证,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
区域物流 区域经济 互动关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高志刚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了“向东倾斜,梯度推进”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我国的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大致也体现了这种转变。同时,东中西部地区迅速扩大的差距也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差异 中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文彦
我国是一个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已探明地质储量达6,427亿吨,其中工业储量为1,750亿吨。山西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份,探明储量占全国1/3;全省含煤面积达57,000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7%。主要煤田有大同、宁武、西山、霍西、河东、沁水六个,面积最小的也有1,500多方公里,大的如沁水煤田达3万方公里,探明储量分别从170亿吨到700亿吨不等。全省煤炭预测储量则可达8,700亿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子美
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干预行为的适度与科学。各级政府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强化法治意识 ,准确定位 ,转变职能 ,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政府干预 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何添锦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继 2 0世纪 80年代沿海发展战略、 90年代末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 ,目前新的区域发展格局正成形成 ,即实施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 ,实行东西互动 ,带动中部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作了分析 ,指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发展问题 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文荣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构建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的基础。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金融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是社会生产关系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也是一种“不依赖真实商品生产和交换活动的独立行为和独立存在”的特殊社会资源。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兴,则经济发达、社会进步;金融衰,则经济萧条、社会滞步。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的发展与振兴更需要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本文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出发,探讨了沈阳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
金融生态环境 区域经济 信用意识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勇 吕新彪
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青海属资源诅咒的严重区。本文对国内外的资源诅咒问题研究进行梳理和综述,分析了青海经济发展现状和资源诅咒问题,并结合资源诅咒现象已在国内外研究中形成的共识提出了青海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资源诅咒 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琦 朱泉
长吉图开放开发有利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实现东北亚区域经济共同繁荣。财政制度是政府履行资源配置、社会公平和经济稳定职能的重要制度安排,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创新财政制度,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提高政府理财综合效益,对长吉图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长吉图 区域经济 财政 制度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牛盼强 谢富纪
从区域发展角度看,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当地的经济发展环境。以中国山东省为例,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如下: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各要素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上存在差异;区域经济发展的快慢与要素流动性的强弱及要素流动成本的大小有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