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92)
- 2023(13044)
- 2022(10897)
- 2021(9810)
- 2020(7966)
- 2019(17857)
- 2018(17584)
- 2017(33216)
- 2016(17830)
- 2015(19995)
- 2014(20164)
- 2013(19994)
- 2012(19210)
- 2011(17942)
- 2010(18623)
- 2009(17431)
- 2008(17226)
- 2007(15718)
- 2006(14450)
- 2005(13723)
- 学科
- 济(96664)
- 经济(96553)
- 管理(53985)
- 业(48823)
- 企(38134)
- 企业(38134)
- 方法(28285)
- 地方(27647)
- 中国(27567)
- 数学(23689)
- 农(23645)
- 数学方法(23456)
- 业经(21466)
- 制(19563)
- 学(19459)
- 财(18726)
- 地方经济(16769)
- 农业(16712)
- 融(15954)
- 金融(15949)
- 银(15378)
- 银行(15354)
- 环境(15144)
- 行(14962)
- 体(13922)
- 发(13906)
- 贸(13320)
- 贸易(13308)
- 技术(13100)
- 和(13036)
- 机构
- 大学(273075)
- 学院(272679)
- 济(122268)
- 经济(119775)
- 研究(104175)
- 管理(98620)
- 理学(82758)
- 理学院(81688)
- 管理学(80434)
- 管理学院(79909)
- 中国(78753)
- 科学(61005)
- 京(59380)
- 财(57059)
- 所(53769)
- 研究所(48149)
- 中心(45411)
- 江(44173)
- 财经(43617)
- 农(43362)
- 经(39220)
- 经济学(38822)
- 范(38640)
- 师范(38292)
- 北京(38114)
- 院(37282)
- 业大(35985)
- 州(34603)
- 经济学院(34389)
- 农业(33321)
- 基金
- 项目(172003)
- 科学(136814)
- 研究(128480)
- 基金(124675)
- 家(108371)
- 国家(107486)
- 科学基金(91574)
- 社会(84429)
- 社会科(80101)
- 社会科学(80085)
- 省(67321)
- 基金项目(65164)
- 教育(57721)
- 划(56564)
- 自然(55592)
- 自然科(54247)
- 自然科学(54229)
- 自然科学基金(53253)
- 编号(51252)
- 资助(49999)
- 成果(43761)
- 发(43245)
- 重点(39902)
- 部(38066)
- 课题(37044)
- 创(35848)
- 国家社会(35737)
- 制(35617)
- 发展(35151)
- 展(34581)
- 期刊
- 济(153546)
- 经济(153546)
- 研究(91024)
- 中国(62843)
- 财(43204)
- 农(41898)
- 管理(40345)
- 学报(40050)
- 科学(39346)
- 大学(30827)
- 教育(30684)
- 融(29690)
- 金融(29690)
- 学学(28933)
- 农业(28096)
- 经济研究(24649)
- 技术(24303)
- 业经(23373)
- 财经(23010)
- 经(19987)
- 问题(19534)
- 贸(15012)
- 技术经济(14855)
- 世界(14487)
- 业(13936)
- 国际(13708)
- 现代(12681)
- 资源(12512)
- 科技(12490)
- 商业(12423)
共检索到4429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腾飞
在信息、劳动力、资本和商品等要素超具流动性的时代背景下,知识越发表现出一种邻近和远距离流动并存的多区位互动特征,并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为此,论文首先围绕当前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一系列重要变化,并结合传统区域创新研究范式的内在缺陷,引介以知识组合为核心的区域知识动力学理论。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区域经济发展的多区位知识动力解析框架:通过引入信任机制和学习机制深度阐释正式/非正式制度和认知水平等地方情景因素对知识组合的影响机理;分别围绕外部知识关联和知识网络外部性探究多区位知识网络对区域产业比较优势演化和内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最后,从区域管治、区域战略导向、政策工具和知识影响4个维度归纳知识经济时代的区域治理逻辑。多区位知识动力框架推进了区域创新学派关于经济发展中知识动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区域协同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的科学制定。
[期刊] 改革
[作者]
肖亚成 韩晓亮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区域发展差距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在这种发展过程中,除东部地区自身的自然禀赋、经济发达程度等条件外,国家政策的引导,使中、西部及东北地区自然资源、劳动力等大规模流向东部地区,也是造成发展差距的重要因素。通过标杆法测量西部、东北及中部地区为东部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说明目前实行的财政转移支付方式是国家应尽的法定义务和职责,从而为进一步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发展成本 补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文忠
本文从经济区位论的角度,研究了区位政策的目标和手段、以及它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提出以下观点:①各级政府或决策部门可通过一定的区位政策,如区位投资环境的改善、区位补助金和区位倾斜政策等来诱导或限制个人或企业的经济活动行为的空间选择,最终实现国土的有效、均衡和可持续的发展;②区位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可以使利益空间的界限扩大或缩小,加速或缓减产业的空间集中或分散,刺激新产业区位生长点的形成,以及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等。
关键词:
区位政策,经济区位论,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耀 陈钰
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路径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在相关理论回顾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检验方法对中国省域经济发展进行了经验检验,结合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布局的历史演变分析,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展开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控制各省份初始经济发展水平的情况下,中国总体上存在着能源资源型的"资源诅咒"现象,矿产资源则不明显。同时,能源资源富集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市场经营环境和出口贸易影响,虽然有较高的教育经费投入比,但是教育投入和人力资本对本地经济的发展却没有显著的作用,应着力改善市场经营环境,引入外部产业进驻来发挥后发优势。地处沿海的省份,引进外资和市场经营环境变革的边际效应已...
关键词:
资源禀赋 资源诅咒 区位因素 区域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曾小平
产业集群是市场体系下生产要素的空间集聚,一个区域只有在地理空间、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产业特征、技术创新和制度文化等方面满足了相应的条件,才有可能出现成功的产业集群。文章从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和动力机制出发,分析和研究了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并从政府宏观管理的层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管卫华 林振山 顾朝林
本文采用经验模态方法对中国1953—2002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多尺度分析,并对不同尺度的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进行探讨。研究表明,5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波动主要以60年尺度、17.5年尺度和趋势为主,近期区域差异呈扩大趋势。从不同尺度生产要素投入差异和区域差异的关系看,要素投入差异会引起区域差异,区域差异也会引起要素投入环境差异并引发要素投入差异的变化,在制定区域政策时应考虑区域差距波动的短期性和长期性。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经验模态分解 加权变异系数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孙津
本文针对中国的现实 ,从战略角度指出并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中社会机制的真实含义和重要作用。文章认为 ,作为促进和保障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合理有效的社会机制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四个主要关系 ,即政策与生产力、社会一体化与经济活力、行政权力与政府服务、以及竞争与合作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社会机制 发展战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严群英
新经济和全球化使区域与区域之间为争夺市场、投资和人力资源而展开的竞争日趋激烈。区域营销日益成为增强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运用大量案例,对区域营销推动区域要素集聚、特色产业培育、产能辐射增强和财富增长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区域营销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
关键词:
区域营销 区域经济 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华茂 彭剑
推动区域经济系统从传统经济方式转移到循环经济方式的因素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在的驱动力和外部的约束力,文章分析了区域五大区域内在的驱动力和五大外部的约束力,并针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阻力,提出快速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循环经济 动力机制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高国力
区域经济发展与劳动力迁移南开大学经研所博士生高国力劳动力迁移作为人口学和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的影响因素很多,客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和心理状态(社会心理和个人心理)都是影响劳动力迁移的因素。在影响劳动力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田祖海 张恬嘉
本文认为跨国并购活动在中国日益活跃,已成为我国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之一。跨国公司在华的并购目标有明显的区域选择差异: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较为集中,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较少。而且,这一差异与我国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相对应,反过来,又加深了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发展。因此,认识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区位分布特点、影响因素,研究跨国并购对区域资本形成、制度变迁、外部环境及企业发展的影响机理,对中西部地区如何改善自身的投资环境,吸引跨国并购,从而促进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跨国并购 区位选择 经济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艾永中
西方区位理论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应用艾永中区域经济学的中心任务始终是研究并揭示区域发展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在西方区域经济学中,区位理论研究区域发展条件的局部优化问题,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一、西方区位理论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1.农业区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梁丽娜 于渤
厘清区域高技术产业如何赋能创新活动以助推地区经济发展,是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效能、有效应对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性问题。针对目前研发投资驱动的自主研发创新和外国直接投资驱动的跨国创新引入的作用机制及空间外溢的差异未明确,以及高技术产业技术市场化水平对不同创新活动经济效应的影响有待发掘的现状,将高技术产业科技密集度、技术市场化纳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研究框架,构建地理邻接矩阵和地理距离矩阵两种空间权重矩阵,以中国29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2011—2021年国家有关统计年鉴中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自主研发创新、跨国创新引入对当地/邻近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机制和空间外溢的差异性,探讨在高技术产业科技密集度及技术市场化水平的作用下,自主研发创新及跨国创新引入对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并进一步分类对比分析高技术产业技术市场化水平、不同创新活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1)区域创新活动水平与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自主研发创新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在长期内效果更明显,跨国创新引入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在短期内效果更明显;(2)高技术产业科技密集度对当地的自主研发创新/跨国创新引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且这一作用具有持久性;(3)随着高技术产业中技术市场化水平的提升,自主研发创新、跨国创新引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关系分别存在先下降后上升、先上升后下降的非线性变化,但这种正向作用整体力度呈现减弱趋势;(4)在科技密集区/欠密集区,随着高技术产业技术市场化水平的变化,不同创新活动对区域经济发展非线性影响的变化趋势虽然相同,但总体作用力度有所差异。最后从提高高技术产业的科技密集度和规范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市场化体系两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万平 李冬
基于新发展理念,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为逻辑主线,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问题出发,构建涵盖创新驱动、协调发展、市场治理、绿色转型、开放经济和民生福祉等6个维度的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体系,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2002—2018年中国八大区域经济发展质量进行动态评价,通过Dagum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法剖析其空间差异并进行结构分解,提出“维度导向—目标识别—机制探测”的空间差异研究框架,揭示其空间差异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八大区域维度导向指数空间差异明显,沿海地区在各维度长期领先于内陆地区,但增速落后于内陆地区;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指数增速稳定,呈现“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北部沿海—东北—长江中游—黄河中游—西南—西北”依次减小的趋势;经济发展质量的空间差异以区域间差异为主,且呈现区域集聚的特征;经济发展质量的差异以开放经济和绿色转型为主,贡献率近60%;形成机制主要受制于协调发展、市场治理和绿色转型等维度,脱贫攻坚、创新投入、城乡协调和市场协调等目标层影响也较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