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54)
2023(10393)
2022(8672)
2021(7837)
2020(6210)
2019(13870)
2018(13708)
2017(25905)
2016(13757)
2015(15494)
2014(15477)
2013(15474)
2012(15014)
2011(13803)
2010(14035)
2009(12836)
2008(12328)
2007(10919)
2006(10093)
2005(9525)
作者
(40101)
(33594)
(33176)
(31450)
(21653)
(16029)
(15274)
(12918)
(12878)
(12023)
(11639)
(11334)
(10966)
(10770)
(10310)
(10260)
(9824)
(9646)
(9594)
(9469)
(8734)
(8221)
(8028)
(7950)
(7590)
(7525)
(7363)
(7272)
(6773)
(6615)
学科
(82021)
经济(81960)
管理(31967)
(28767)
地方(28586)
中国(23250)
方法(21219)
(20672)
企业(20672)
(19403)
业经(17734)
数学(17389)
数学方法(17261)
地方经济(16768)
(14699)
农业(13871)
(12433)
环境(12234)
(11864)
金融(11862)
(11140)
(10877)
银行(10868)
(10837)
(10678)
(10403)
贸易(10391)
(10049)
产业(10018)
理论(9846)
机构
学院(199915)
大学(196780)
(89815)
经济(87918)
研究(78336)
管理(69032)
中国(59339)
理学(57290)
理学院(56418)
管理学(55567)
管理学院(55150)
科学(46207)
(43654)
(39917)
(38335)
研究所(35796)
中心(34839)
(32968)
(31327)
师范(31097)
(30938)
财经(29348)
(28490)
(28373)
北京(28356)
经济学(28254)
(26259)
业大(25372)
师范大学(25113)
经济学院(24949)
基金
项目(125164)
科学(98405)
研究(96752)
基金(87191)
(74829)
国家(74105)
科学基金(62714)
社会(62310)
社会科(58907)
社会科学(58896)
(51152)
基金项目(45997)
教育(42683)
(42158)
编号(39992)
自然(36520)
自然科(35542)
自然科学(35536)
(35027)
自然科学基金(34844)
资助(34302)
成果(33124)
课题(29291)
发展(28974)
重点(28891)
(28494)
(26493)
(25701)
国家社会(25481)
(24129)
期刊
(118585)
经济(118585)
研究(68903)
中国(47792)
(29984)
(27936)
管理(27490)
科学(27138)
学报(26770)
教育(26060)
(21779)
金融(21779)
农业(20652)
大学(20487)
技术(19107)
经济研究(19098)
学学(18914)
业经(18806)
问题(15302)
财经(15015)
(13221)
资源(11740)
技术经济(11088)
(11036)
(10962)
图书(10937)
世界(10872)
(10682)
(10103)
论坛(10103)
共检索到3322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易元芝  蔡建娜  
温州经济的崛起,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温州独特的传统文化模式。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温州原有的在观念、体制上的优势正慢慢淡化,温州文化发展的相对滞后,给温州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本文以分析温州文化对温州经济崛起的关键作用为基础,分析区域经济与地域文化的互动关系,把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发展趋势,强化区域经济发展的文化支撑力,这对探索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虞杭  吴晓红  
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浙江是一块文化的沃土 ,一直来 ,正是由于内陆文化与海洋文化、中原文化与吴越文化的交融 ,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现代文化的相互激荡 ,哺育了适应市场经济的浙江人 ,令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四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孙东升  王慧仙  
一、引言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间的关系备受教育者和经济学家们的关注。早在20世纪中期,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1861)在《教育和经济增长》中就指出,1957年美国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3%。国内著名教育学家张光斗(1998)率先提出了中国经济建设必须依靠高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毛照东  朱海伦  
通过对再生资源利用与温州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的讨论,分析了再生资源利用对温州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以循环经济的理念对温州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作了探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焱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以发展民营经济而著称,并形成了具有一定优势的产业集群。进入21世纪后,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温州的产业集群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环境和能源的制约、低水平的产业技术、民间资本的外流、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局限等各种问题制约了温州经济的发展。本文以温州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温州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温州产业集群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解决途径。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叶海景  
理论综述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民营经济迅速崛起和民间融资不断活跃,我国民间资本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宏观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微观经济更有着直接拉动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研究民间资本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非常必要。民间资本本身发展的研究对于民间资本本身发展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于某些具体民间金融形态的演化过程做出的个案的研究,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启明  
历经无数坎坷,“温州模式”以其强大的适应力和生命力得到了整个社会的广泛认同。“温州模式”的经济是老百姓的经济,是温州老百姓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发展起来的经济,是政府科学规范和引导的经济,是以创新为灵魂的经济。准确把握“温州模式”的本质内涵,对其它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蔡袁强  
地方大学在抓好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同时,应该更加凸显社会服务的职能;在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同时,为自身发展赢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因此,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保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加速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拓宽社会服务职能,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创业型大学是地方大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延伸。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守亭  
温州模式和苏州模式是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地方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的特点所创立的适合本地经济快速发展的模式。本文从民间资本的发展角度出发,通过对温州模式与苏州模式的典型特征、民间资本发展状况的比较分析,揭示民间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思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玲玲  
作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典型之一的温州经济,在经历了快速发展之后遭遇了诸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产业结构层次低下、外商直接投资不足、区域内企业大量外迁等长期存在而难以解决的困局。高等教育滞后正是造成这些困局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摆脱经济发展困局的办法是发展地方高等教育,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晓科  
文章首先基于对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之间互动机制、相互关系的分析,对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耦合作用机理进行了梳理。研究结果表明:以临空产业为主导的临空经济是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其增长效应将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崛起和发展;此外,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扩大了所在区域的对外贸易往来,增强了区域经济的"输出基础";同时,临空经济区的产业空间组织架构也重塑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提高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效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对郑州航空港的现实条件和比较优势、郑州航空港对周边区域经济的影响、郑州航空港与中原经济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晓科  
文章首先基于对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之间互动机制、相互关系的分析,对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耦合作用机理进行了梳理。研究结果表明:以临空产业为主导的临空经济是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其增长效应将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崛起和发展;此外,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扩大了所在区域的对外贸易往来,增强了区域经济的"输出基础";同时,临空经济区的产业空间组织架构也重塑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提高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效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对郑州航空港的现实条件和比较优势、郑州航空港对周边区域经济的影响、郑州航空港与中原经济区耦合的实现路径等问题展开了研究,对郑州航空港与中原经济区对接的促成机制以及战略实现路径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以期寻求对中原经济发展新的理解。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晓科  
文章首先基于对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之间互动机制、相互关系的分析,对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耦合作用机理进行了梳理。研究结果表明:以临空产业为主导的临空经济是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其增长效应将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崛起和发展;此外,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扩大了所在区域的对外贸易往来,增强了区域经济的"输出基础";同时,临空经济区的产业空间组织架构也重塑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提高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效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对郑州航空港的现实条件和比较优势、郑州航空港对周边区域经济的影响、郑州航空港与中原经济区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叶志鹏  郑晶玮  李朔严  
在当前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背景下,探究温州模式如何实现再转型,对于理解温州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方向及其在引领共同富裕中的角色定位具有着重要启示。本文引入制度适应性理论,以温州模式为例,考察地方经济治理体制的制度适应性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演变中的作用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经济治理体制的制度适应性通过路径依赖或路径创造机制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变及其发展成效。早期较强的制度适应性缔造了温州模式的辉煌,但在中后期因制度适应性的不足制约了产业转型升级与区域高质量发展。温州模式再转型的核心在于增强地方经济治理体制的适应性,应做大做强城市经济,加快都市经济圈建设,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和跨域治理能力,加强政府管理体制和职能创新,并实现由关系型治理体制向规则型治理体制的转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蕾  
相对一般型城市,中心城市具有较强的聚集、辐射功能和指挥、调节和综合服务的作用,在世界城市化进程加速和经济发展全球化的今天,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功能和作用,这可以带动区域实现跨越式增长。郑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规模偏小,辐射能力不强,在提高城市竞争力方面面临严重的挑战。因此,以“郑汴一体化”为切入点建设大郑州都市圈,对于提升郑州中心城市的地位及带动整个中原地区经济发展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