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41)
- 2023(12519)
- 2022(10464)
- 2021(9409)
- 2020(7595)
- 2019(16978)
- 2018(16708)
- 2017(31673)
- 2016(17048)
- 2015(19126)
- 2014(19293)
- 2013(19106)
- 2012(18429)
- 2011(17129)
- 2010(17757)
- 2009(16678)
- 2008(16540)
- 2007(15079)
- 2006(13837)
- 2005(13245)
- 学科
- 济(94008)
- 经济(93899)
- 管理(50775)
- 业(44625)
- 企(35038)
- 企业(35038)
- 地方(27407)
- 方法(26561)
- 中国(26330)
- 数学(22517)
- 数学方法(22315)
- 农(21945)
- 业经(20474)
- 制(19356)
- 财(18574)
- 学(18385)
- 地方经济(16687)
- 融(15813)
- 金融(15809)
- 环境(15220)
- 银(15210)
- 银行(15187)
- 农业(15059)
- 行(14799)
- 体(13746)
- 发(13701)
- 贸(12913)
- 贸易(12901)
- 易(12327)
- 和(11976)
- 机构
- 学院(259975)
- 大学(259394)
- 济(117426)
- 经济(115011)
- 研究(100413)
- 管理(91952)
- 理学(76853)
- 中国(76537)
- 理学院(75828)
- 管理学(74665)
- 管理学院(74160)
- 科学(58603)
- 京(56560)
- 财(55591)
- 所(52041)
- 研究所(46514)
- 中心(43641)
- 江(42507)
- 财经(42308)
- 农(41860)
- 经(38011)
- 经济学(37494)
- 范(36610)
- 北京(36518)
- 师范(36280)
- 院(36088)
- 业大(34073)
- 经济学院(33218)
- 州(33205)
- 农业(32128)
- 基金
- 项目(162261)
- 科学(128586)
- 研究(121546)
- 基金(117000)
- 家(101654)
- 国家(100805)
- 科学基金(85505)
- 社会(79805)
- 社会科(75665)
- 社会科学(75649)
- 省(63814)
- 基金项目(60819)
- 教育(54503)
- 划(53517)
- 自然(51490)
- 自然科(50189)
- 自然科学(50173)
- 自然科学基金(49269)
- 编号(48070)
- 资助(47145)
- 发(41547)
- 成果(40875)
- 重点(37910)
- 部(36003)
- 课题(35505)
- 制(34199)
- 发展(33948)
- 国家社会(33701)
- 创(33582)
- 展(33400)
- 期刊
- 济(149524)
- 经济(149524)
- 研究(88249)
- 中国(60802)
- 财(42304)
- 农(40406)
- 学报(38084)
- 管理(37835)
- 科学(37212)
- 融(29500)
- 金融(29500)
- 大学(29325)
- 教育(29287)
- 学学(27610)
- 农业(27076)
- 经济研究(24086)
- 技术(23070)
- 业经(22709)
- 财经(22372)
- 经(19403)
- 问题(18945)
- 贸(14526)
- 技术经济(14071)
- 世界(14065)
- 业(13431)
- 国际(13342)
- 资源(12187)
- 现代(12095)
- 经济问题(12049)
- 商业(11983)
共检索到4257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肖亚成 韩晓亮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区域发展差距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在这种发展过程中,除东部地区自身的自然禀赋、经济发达程度等条件外,国家政策的引导,使中、西部及东北地区自然资源、劳动力等大规模流向东部地区,也是造成发展差距的重要因素。通过标杆法测量西部、东北及中部地区为东部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说明目前实行的财政转移支付方式是国家应尽的法定义务和职责,从而为进一步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发展成本 补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腾飞
在信息、劳动力、资本和商品等要素超具流动性的时代背景下,知识越发表现出一种邻近和远距离流动并存的多区位互动特征,并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为此,论文首先围绕当前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一系列重要变化,并结合传统区域创新研究范式的内在缺陷,引介以知识组合为核心的区域知识动力学理论。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区域经济发展的多区位知识动力解析框架:通过引入信任机制和学习机制深度阐释正式/非正式制度和认知水平等地方情景因素对知识组合的影响机理;分别围绕外部知识关联和知识网络外部性探究多区位知识网络对区域产业比较优势演化和内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最后,从区域管治、区域战略导向、政策工具和知识影响4个维度归纳知识经济时代的区域治理逻辑。多区位知识动力框架推进了区域创新学派关于经济发展中知识动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区域协同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的科学制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珂
区域经济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的缺失,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进程受到阻碍。文章构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的总体框架,具体分析利益分成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利益帮扶机制、利益仲裁机制、利益磋商机制,并从协调经济利益、法律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出机制保障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同发展 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珂
区域经济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的缺失,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进程受到阻碍。文章构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的总体框架,具体分析利益分成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利益帮扶机制、利益仲裁机制、利益磋商机制,并从协调经济利益、法律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出机制保障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同发展 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珂
区域经济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的缺失,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进程受到阻碍。文章构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的总体框架,具体分析利益分成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利益帮扶机制、利益仲裁机制、利益磋商机制,并从协调经济利益、法律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出机制保障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同发展 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曾小平
产业集群是市场体系下生产要素的空间集聚,一个区域只有在地理空间、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产业特征、技术创新和制度文化等方面满足了相应的条件,才有可能出现成功的产业集群。文章从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和动力机制出发,分析和研究了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并从政府宏观管理的层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孙津
本文针对中国的现实 ,从战略角度指出并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中社会机制的真实含义和重要作用。文章认为 ,作为促进和保障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合理有效的社会机制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四个主要关系 ,即政策与生产力、社会一体化与经济活力、行政权力与政府服务、以及竞争与合作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社会机制 发展战略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 周德讯 范薇
在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环境市场非均质特征比较明显的情况下,货币信贷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高度统一,削弱了对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降低了货币政策执行的有效性。本文在一般理论分析和典型案例实证研究的基础上, 建议在保持国家货币政策协调一致的前提下,积极探索统一货币政策与区域性信贷政策操作有机结合的形式与方式, 适当赋予基层央行针对本地区经济发展实际使用货币信贷政策操作工具的权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严群英
新经济和全球化使区域与区域之间为争夺市场、投资和人力资源而展开的竞争日趋激烈。区域营销日益成为增强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运用大量案例,对区域营销推动区域要素集聚、特色产业培育、产能辐射增强和财富增长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区域营销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
关键词:
区域营销 区域经济 机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林民书 刘名远
随着竞争的加剧,区域经济合作越来越成为我国地方政府获取竞争优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区域经济合作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的缺失,直接影响到我国区域经济合作与一体化进程。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作为不同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平衡、协调各方利益的制度安排,是突破现有制度瓶颈、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的有效途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梁丽娜 于渤
厘清区域高技术产业如何赋能创新活动以助推地区经济发展,是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效能、有效应对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性问题。针对目前研发投资驱动的自主研发创新和外国直接投资驱动的跨国创新引入的作用机制及空间外溢的差异未明确,以及高技术产业技术市场化水平对不同创新活动经济效应的影响有待发掘的现状,将高技术产业科技密集度、技术市场化纳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研究框架,构建地理邻接矩阵和地理距离矩阵两种空间权重矩阵,以中国29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2011—2021年国家有关统计年鉴中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自主研发创新、跨国创新引入对当地/邻近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机制和空间外溢的差异性,探讨在高技术产业科技密集度及技术市场化水平的作用下,自主研发创新及跨国创新引入对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并进一步分类对比分析高技术产业技术市场化水平、不同创新活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1)区域创新活动水平与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自主研发创新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在长期内效果更明显,跨国创新引入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在短期内效果更明显;(2)高技术产业科技密集度对当地的自主研发创新/跨国创新引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且这一作用具有持久性;(3)随着高技术产业中技术市场化水平的提升,自主研发创新、跨国创新引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关系分别存在先下降后上升、先上升后下降的非线性变化,但这种正向作用整体力度呈现减弱趋势;(4)在科技密集区/欠密集区,随着高技术产业技术市场化水平的变化,不同创新活动对区域经济发展非线性影响的变化趋势虽然相同,但总体作用力度有所差异。最后从提高高技术产业的科技密集度和规范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市场化体系两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万平 李冬
基于新发展理念,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为逻辑主线,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问题出发,构建涵盖创新驱动、协调发展、市场治理、绿色转型、开放经济和民生福祉等6个维度的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体系,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2002—2018年中国八大区域经济发展质量进行动态评价,通过Dagum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法剖析其空间差异并进行结构分解,提出“维度导向—目标识别—机制探测”的空间差异研究框架,揭示其空间差异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八大区域维度导向指数空间差异明显,沿海地区在各维度长期领先于内陆地区,但增速落后于内陆地区;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指数增速稳定,呈现“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北部沿海—东北—长江中游—黄河中游—西南—西北”依次减小的趋势;经济发展质量的空间差异以区域间差异为主,且呈现区域集聚的特征;经济发展质量的差异以开放经济和绿色转型为主,贡献率近60%;形成机制主要受制于协调发展、市场治理和绿色转型等维度,脱贫攻坚、创新投入、城乡协调和市场协调等目标层影响也较为显著。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郑晔 钟昌标
信息网络作为一种要素对区域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信息网络作用于区域经济的机制进行定性描述与定量研究有助于各地政府制定信息化战略。
关键词:
信息网络 区域经济 定量分析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群 赵嵩正
资源在流动过程中具有方向性的特征,即资源流动的靶向性,具体表现为趋利性、就近性、聚集性和结构合理性等。资源向某个地区方向流动的动力强度取决于该地区在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基础设施、资源配置能力、政策法规、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相对优劣程度。随着这些区域因素的强弱变化,资源流动的方向也会相应地改变。因此,区域经济的发展应该遵循资源流动的规律,改善区域各方面因素以吸引资源的流入,形成靶心效应。
关键词:
资源流动 靶向性 动力机制 靶心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