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820)
2023(21552)
2022(18465)
2021(17088)
2020(14394)
2019(32870)
2018(32346)
2017(61762)
2016(33525)
2015(37291)
2014(37140)
2013(36501)
2012(33664)
2011(30528)
2010(30819)
2009(28215)
2008(27348)
2007(23997)
2006(21163)
2005(18852)
作者
(98706)
(82421)
(81488)
(77593)
(52356)
(39537)
(36992)
(32320)
(31421)
(29390)
(27894)
(27642)
(26410)
(26161)
(25447)
(25377)
(24373)
(24173)
(23661)
(23473)
(20634)
(20504)
(20032)
(18990)
(18633)
(18244)
(18212)
(18010)
(16698)
(16113)
学科
(147647)
经济(147494)
管理(92489)
(87922)
(71517)
企业(71517)
方法(61253)
数学(53365)
数学方法(52532)
中国(39853)
(37368)
地方(33449)
(32471)
(31907)
业经(31458)
农业(25538)
(24857)
(24456)
贸易(24434)
(23613)
理论(22922)
环境(21546)
(21276)
银行(21201)
(21081)
技术(21072)
(21072)
金融(21069)
(20362)
(19752)
机构
大学(474523)
学院(473740)
(193084)
经济(189073)
管理(181379)
研究(167329)
理学(156671)
理学院(154827)
管理学(151578)
管理学院(150733)
中国(124180)
科学(105054)
(102299)
(86304)
(85919)
(83850)
研究所(78314)
中心(74991)
业大(73973)
(70299)
财经(68695)
农业(65752)
北京(64922)
(63300)
师范(62568)
(62446)
(60664)
经济学(58435)
(56586)
经济学院(52345)
基金
项目(324005)
科学(253663)
基金(233919)
研究(230848)
(206876)
国家(205182)
科学基金(174804)
社会(145352)
社会科(137745)
社会科学(137707)
(127071)
基金项目(122914)
自然(115353)
自然科(112732)
自然科学(112703)
自然科学基金(110637)
(107758)
教育(107068)
资助(97386)
编号(92739)
成果(74575)
重点(73513)
(71665)
(70414)
(66980)
课题(65154)
创新(62560)
科研(62144)
国家社会(60062)
教育部(59919)
期刊
(214608)
经济(214608)
研究(140498)
中国(95900)
学报(80905)
(75949)
科学(72848)
管理(68409)
(64800)
大学(60786)
学学(57431)
教育(54343)
农业(52031)
技术(43260)
(41721)
金融(41721)
经济研究(35484)
业经(34447)
财经(33578)
(28920)
(27689)
问题(27329)
技术经济(23783)
统计(23620)
科技(23120)
图书(23081)
(22796)
(21549)
商业(21129)
资源(21001)
共检索到7080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邢西  
在全国范围内,跨区域的人口流动,主要是由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就微观层面而言,中部地区人口个体选择流动的可能性最大,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人口流动的概率最小。对于中部地区来说,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地理位置优势以及日益改善的交通运输条件,在客观上提升了将人口流动意愿真正转化为人口流动过程的可能性。而对于西部地区来说,人口基数较小、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政策帮扶导向力度不够是人口流动较为明显的限制性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甄江红,赵明,周瑞平,成舜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范畴,文章从经济规模、经济效益、经济结构和生活质量四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内蒙古101个旗县市区及12个盟市两个层面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判,分析其区域差异的空间特征及成因,初步划分区域经济类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秀洁,代合治  
本文选取35项指标定量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特征。我国发达型和较发达型省域少,欠发达型和落后型省域多,城市型政区发展水平高,民族型政区和少数民族集聚的省份发展水平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水平高居全国前列。三大地带经济发展水平虽呈梯次展布,但反梯度现象同时存在,且东、中、西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部与中西部的差异。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第三产业与外向型经济、居民生活质量表现更为突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白雪  张明斗  
由于投入产出效率的高低关乎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和可竞争性,本文借助于DEA-BCC模型,以全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对其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综合效率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其中有21个为DEA有效单元,10个为非DEA有效单元,并对非DEA有效单元进行投影求出有效目标值。因此,建议各区域减免区域要素的单边效应,明确资源的投入方向,注重市场主体特征异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效率的提高。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思怡   李志萌   刘东  
城镇人口规模动态变化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影响。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城镇人口规模的影响因素成为当前热点研究问题。本文构建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城镇人口规模影响的整体分析框架,并验证了经济发展水平对城镇人口规模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城镇人口规模的影响显著,且伴随着城镇人口规模的增加,这种影响系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影响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进而对城镇人口规模产生影响。据此,需引导城市发展优势产业、差异化定位城市功能、优化城市营商环境、促进要素空间合理布局、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以促进人口空间优化布局、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玲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建立区域战略伙伴关系成为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文章通过引入绝对一体化指标和相对一体化指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增长效应模型,实证研究证实:区域经济一体化伙伴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本国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现正相关的联动关系,其中,伙伴国相对经济发展水平更能带动本国经济增长。最后,利用脉冲相应函数进行了验证。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肖李春  
为了研究航空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关系,以北京、成都、武汉、石家庄四个地区为样本,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发现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与航空物流之间的相关性截然不同,进而研究其不同的原因,找出发达地区发展航空物流的经验和方法,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发展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军华  李心  
文章结合区域经济的时代内涵,将评价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归为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经济制度、经济协调4个方面的因素,根据动态数据分析其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丽娟  
文章构建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和数据包络分析的集成评估方法,数据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及可行性。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张超锋  张斌儒  
为了能够比较科学地评价我国各地区经济综合发展水平,采用因子分析法对16个评价指标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将影响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因素归纳为三个因子,分别为收入因子、资本投入因子和对外开放度因子。实证结果表明,中东西部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呈现极为不平衡的格局,今后要在投资力度和产业结构调整上更加注重向中西部倾斜。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就要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扩大内需,提高经济运营效率,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胡振华  
对区域经济进行计量研究,可以大大扩展人们对经济系统的数量特征的认识。区域经济的发展应是各部门生产的协调发展,而为了各部门协调发展,应从再生产过程中哪个环节出发来构造模型并进行综合平衡?这是设定区域经济发展模型框架时首先应考虑的问题。一、模型框架设定的出发点区域经济结构应该具有特色,并能够发挥区域优势,这是由一个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所决定的。(1)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存在着很大差异,并且自然资源在各个区域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因此,围绕着开发自然资源而形成的地区经济结构就各具特色;(2)不同区域的原有经济发展水平、特点和各种社会经济因素存在着差异,生产的专业化水平、集中化程度也是不同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袁婧  徐纯正  
利用1983—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计量实证模型,采用协整分析和向量自回归等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人口死亡率、空气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协整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脉冲效应以及方差分解,以探析空气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死亡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空气污染程度上升会导致人口死亡率增加,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则会降低人口死亡率,人口死亡率、空气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人口死亡率、空气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单项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即空气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是人口死亡率的格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严冀  陆铭  
关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已有的理论认为分权可以使得地方政府更好地发挥其信息优势,同时,分权也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更好的经济激励,因此,分权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但是在经验研究上,中国的分权改革与经济增长是否存在正相关关系仍然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本文认为,分权也可能带来一些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利的影响,其中,由于地方政府的战略性经济发展政策和对经济的干预而导致的经济资源误配置是分权所带来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成本。因此,在理论上可能存在一个最优分权结构,偏离了最优程度的分权反而可能对经济增长不利。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方颖  
主要针对甘肃省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展开研究,从定量分析的角度构建了Logistic模型,深入地分析了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模型进行了弹性分析和预测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清华  黄志建  郭淑芬  
文章研究了1995-2015年的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并提出了区域经济追赶模型。研究发现,自1979年"改革开放"到2000年,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远远高于西部地区,中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巨大差距;然而自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东部地区,并一直保持快于东部地区的发展速度;虽然东西部地区经济的相对差异在不断减小,但是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指标基数太低,绝对差异还仍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不断扩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