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85)
- 2023(12993)
- 2022(10729)
- 2021(9779)
- 2020(7706)
- 2019(16972)
- 2018(16308)
- 2017(30604)
- 2016(16070)
- 2015(17678)
- 2014(17514)
- 2013(17366)
- 2012(16505)
- 2011(15223)
- 2010(15570)
- 2009(14661)
- 2008(14563)
- 2007(13198)
- 2006(12309)
- 2005(11453)
- 学科
- 济(89781)
- 经济(89726)
- 管理(45422)
- 业(41907)
- 企(32868)
- 企业(32868)
- 地方(28040)
- 中国(25981)
- 方法(25438)
- 数学(20764)
- 数学方法(20619)
- 农(20178)
- 银(19872)
- 银行(19853)
- 业经(19511)
- 行(18924)
- 学(18069)
- 制(17810)
- 地方经济(16816)
- 融(16287)
- 金融(16285)
- 技术(16184)
- 农业(14483)
- 财(14061)
- 环境(13737)
- 发(13470)
- 理论(12019)
- 贸(11660)
- 贸易(11645)
- 易(11049)
- 机构
- 学院(237345)
- 大学(235134)
- 济(106492)
- 经济(104234)
- 研究(90439)
- 管理(85422)
- 中国(72573)
- 理学(70871)
- 理学院(69878)
- 管理学(68844)
- 管理学院(68355)
- 科学(53026)
- 京(51223)
- 财(47919)
- 所(45594)
- 研究所(40889)
- 中心(40463)
- 江(38565)
- 财经(36842)
- 农(35895)
- 范(35788)
- 师范(35470)
- 经济学(33816)
- 北京(33230)
- 经(33166)
- 院(32747)
- 州(31563)
- 经济学院(30011)
- 业大(28959)
- 师范大学(28786)
- 基金
- 项目(148808)
- 科学(118707)
- 研究(112062)
- 基金(106921)
- 家(92469)
- 国家(91691)
- 科学基金(78819)
- 社会(74506)
- 社会科(70831)
- 社会科学(70817)
- 省(59769)
- 基金项目(56195)
- 教育(49530)
- 划(49222)
- 自然(46992)
- 自然科(45859)
- 自然科学(45850)
- 自然科学基金(44994)
- 编号(43717)
- 资助(42285)
- 发(39560)
- 成果(35635)
- 重点(34142)
- 创(33098)
- 发展(32719)
- 展(32189)
- 课题(32092)
- 国家社会(31658)
- 部(31550)
- 创新(31218)
- 期刊
- 济(134229)
- 经济(134229)
- 研究(81897)
- 中国(53745)
- 财(35715)
- 融(34665)
- 金融(34665)
- 管理(34420)
- 农(34059)
- 科学(32984)
- 学报(32090)
- 教育(26899)
- 大学(24408)
- 学学(22774)
- 农业(22337)
- 经济研究(21991)
- 技术(21575)
- 业经(20898)
- 财经(19022)
- 问题(16821)
- 经(16578)
- 技术经济(13543)
- 贸(12437)
- 业(11884)
- 商业(11880)
- 世界(11774)
- 国际(11682)
- 科技(11574)
- 资源(11413)
- 坛(11353)
共检索到3921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开忠 刘威 董亚宁 刘安国
人、物运输成本相对重要性的上升使得集聚经济的基础发生了深刻变化。本文基于新空间经济理论率先建立了纳入旅行成本的新空间经济核心-边缘模型,探寻旅行成本、空间品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机理。研究发现:空间品质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改善一个区域的空间品质将促进经济活动向该区域集聚发展,该区域更易成为核心区;旅行成本上升致使区域间空间品质差距扩大,这进一步强化了空间品质较高区域的经济发展优势;品质溢价效应推动空间品质较高区域的价格指数相对上升,一定程度上对冲了经济活动向空间品质较高地区的集聚。本结论研究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空间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蒋昭侠 蒋随
经济空间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是空间经济学理论的基本特征之一,经济空间的本质决定了空间经济学的逻辑起点。确认经济空间资源配置价值的边际点位,应将"欲望的有限性"引入经济空间资源配置的研究。从经济空间到环境空间是空间经济学研究的一次新的提升。
关键词:
逻辑起点 经济空间 环境空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苏剑
经济快速发展是落后国家的梦想。自从二战结束以后,在经济上赶上发达国家就成为经济落后国家的主要目的。围绕经济发展,出现了两波理论。第一波理论二战后很流行,这个理论是典型的结构主义理论。那时,人们发现,发达国家的典型特征就是重工业发达,因此,优先发展重工业就成为落后国家发展经济的战略,认为发展中国家所以重工业发展不起来是市场失灵所致,主张由政府主导直接动员、配置资源发展重工业。但这一思路失败了。原因很简单,重工业需要大量的资金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玲 陶士贵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性。结合空间经济学非对称FC模型的理论,构建区域金融差异影响的实证模型,并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检验,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分析区域金融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论表明,东部和西部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中部区域金融水平的影响不显著。交易成本的降低将促使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却会使得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出现衰退现象。另外,劳动力要素、政府政策支持和科研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马昂主
城乡转变的新理论传统的工业发展和城市化理论,基本建立在西方经验的基础上,因而不足以解释一些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外围区域的高速增长现象。这些区域往往地处核心城市间的交通走廊地带,其非农产业的发展尤为迅猛。其中,中国又显示出特殊的发展型式,即在实行工业化的同时,未发生人口大量迁入大城市的现象(Xu,Wu和Leung,1987)。长江三角洲地区就是突出的一例。Ginsburg(1991)和周一星(Zhou,1991)都已指出,这里是中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昂主
区域经济发展和城乡联系──亚洲发展中地区空间经济转变的新理论框架马昂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1城乡转变的新理论传统的工业发展和城市化理论,基本建立于西方经验的基础上,因而不足以解释一些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外围区域的高速增长现象。这些区域往往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进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随之持续增长,区域经济在整个过程中的重要性也愈加突出。自1990年起,我国对区域经济学的研究也愈发活跃,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势逐渐好转。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入改革之后,我国区域经济进入了活跃发展阶段,通过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于此,本文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新态势进行了全面研究。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空间格局 新态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进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随之持续增长,区域经济在整个过程中的重要性也愈加突出。自1990年起,我国对区域经济学的研究也愈发活跃,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势逐渐好转。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入改革之后,我国区域经济进入了活跃发展阶段,通过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于此,本文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新态势进行了全面研究。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空间格局 新态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洪开荣
空间经济学是在区位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门学科的总称。尽管都把空间或区位作为研究的基础变量 ,但空间经济学并未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严密的逻辑结构。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 ,空间经济学一直处于分异与整合的动态变化之中。本文归纳了这个发展进程的主要方面和理论脉络 ,并在评析其最新理论成果的基础上 ,指出空间经济学可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空间选择 区位问题 学科分异 学科整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永定
近几年来,许多经济理论工作者对各种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但是,对于作为一个整体的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我们却缺乏一套系统的指导理论。由于缺乏这样的理论,我们的许多政策建议往往顾此失彼,经不起实践的检验。为了促进地区经济,特别是“老、少、边、山、穷”地区经济的发展,我们十分有必要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尽早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区域经济理论。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外国经济学就已提出了一系列同区域经济发展有关的理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涛珍 许铭
苏南经济模式作为计划经济导致的"缝隙经济"的典型代表,其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今天,苏南经济面临市场竞争、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等方面的严峻挑战。新苏南走多元经济发展道路是顺应市场经济客观要求的必然选择,也是区域经济学原理的现实应用。文章从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培育苏南品牌企业、发展个私经济以及加强区域经济整合等方面,提出了促进苏南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多元化 区域经济学 苏南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扬 张晓晶
本文首先基于长周期视角,对全球范围内旧、新常态及其更替逻辑进行鸟瞰式研究,然后讨论了结构性减速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的新矛盾与新挑战。接下来指出,新常态所展示的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迈上经济发展新台阶的美好愿景亟须正确的引领,这包括打造创新驱动引擎、在调结构中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构筑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向生态环境改善中求增长以及实现包容性增长。文章最后通过对2014年我国经济呈现出的新常态的分析,实证印证了本文的基本结论。
关键词:
新常态 长周期 大逻辑 引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倪鹏飞 刘伟 黄斯赫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长期备受关注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资本通过证券市场在空间上的配置和变化,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新问题。本文建立了证券市场资本流动模型(SMM模型),并对模型结果进行数值模拟,证明了证券市场对区域人均收入差距倒"U"曲线有加剧和加快的作用。短期内,证券市场将加速资本向发达地区集聚,加剧区域人均收入差距的扩大;长期来看,证券市场发展将促进区域收入差距收敛。同时,本文基于中国1997年至2011年证券市场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关省际数据,使用SYS-GMM方法验证了SMM模型相关结论。本文政策含义在于:政府应尊重和正视证券市场资本空间配置发展规律,通过积极促进资本市场发展,扩...
关键词:
证券市场 资本空间配置 区域经济协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继良 张奇
本文在测度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总体差距的基础上,对收敛趋势进行了判断。并基于空间经济学相关理论,运用计量模型分析造成城市发展差异变化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总体差距处于下降趋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地方政府的调控能力和对外开放程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长三角 发展差距 成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翎 窦静雅
产业集聚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产业集聚有利于区域竞争优势的获得,反之区域经济的增长又影响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空间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增长相互作用的模型的基础上,试图从空间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产业集聚发生的一般特征以及它在促进某个特定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关键词:
空间经济学 集聚 区域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