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44)
2023(10755)
2022(9081)
2021(8240)
2020(6578)
2019(14759)
2018(14558)
2017(27357)
2016(14617)
2015(16447)
2014(16269)
2013(16404)
2012(15954)
2011(14717)
2010(14983)
2009(13716)
2008(13173)
2007(11613)
2006(10762)
2005(10091)
作者
(43349)
(36370)
(36004)
(34213)
(23419)
(17425)
(16316)
(14127)
(13903)
(13049)
(12573)
(12358)
(11955)
(11641)
(11182)
(11134)
(10598)
(10493)
(10455)
(10219)
(9501)
(8942)
(8705)
(8632)
(8264)
(8211)
(7954)
(7902)
(7366)
(7183)
学科
(86110)
经济(86048)
管理(33957)
(31437)
地方(30592)
中国(24133)
方法(22372)
(22338)
(20838)
企业(20838)
数学(19496)
数学方法(19358)
业经(17710)
地方经济(17397)
(16138)
农业(16003)
环境(13122)
(12813)
(12573)
(12416)
金融(12414)
(12015)
(11172)
银行(11162)
(11057)
贸易(11044)
(10954)
(10365)
(10335)
产业(9564)
机构
学院(212186)
大学(209394)
(96891)
经济(94862)
研究(84734)
管理(74127)
中国(63649)
理学(61813)
理学院(60895)
管理学(59947)
管理学院(59518)
科学(50511)
(46324)
(43743)
(40975)
研究所(39394)
(37713)
中心(37683)
(36350)
(32559)
师范(32276)
财经(31283)
(30667)
经济学(30375)
北京(29499)
业大(29104)
(28267)
(28243)
(28013)
农业(27756)
基金
项目(135522)
科学(106514)
研究(102976)
基金(94928)
(82036)
国家(81278)
科学基金(68695)
社会(66407)
社会科(62768)
社会科学(62752)
(56697)
基金项目(50286)
(45565)
教育(45087)
编号(42023)
自然(40922)
自然科(39797)
自然科学(39789)
自然科学基金(39014)
资助(37619)
(37323)
成果(34080)
重点(31381)
课题(30849)
发展(30713)
(30223)
(28827)
(27601)
国家社会(27227)
创新(25962)
期刊
(126333)
经济(126333)
研究(71898)
中国(51059)
(34457)
学报(29766)
(29741)
科学(29702)
管理(28607)
教育(25034)
农业(23705)
(22898)
金融(22898)
大学(22559)
学学(20938)
业经(20226)
技术(20100)
经济研究(20074)
问题(16305)
财经(15853)
(13919)
资源(13686)
(12397)
技术经济(11927)
(11600)
世界(11552)
(10901)
经济问题(10545)
图书(10461)
国际(10420)
共检索到3520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明兴  张冬  章奇  
本文试图从非正式政治权力结构的角度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解释思路。各地区解放前不同的革命传统塑造了地方政权内部的非正式政治权力结构,而非正式权力结构进一步影响了地方干部的行为动机,这导致了20世纪80年代前各地区在经济政策取向上的差异,最终影响了各地区的长期经济发展绩效。本文的实证研究发现,江浙两省内部的县域经济差距显著地受到了革命传统以及解放后地方非正式权力结构的影响。由于省级政治精英来源结构及其与地方干部非正式政治关系的差异,解放前浙江省地方革命力量强的地区经济增长相对较快,而江苏省此类地区的经济增长则相对较慢。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鹏  
通过选取山西与浙江两个比较典型的资源型区域与加工型区域作为实证研究案例,分析了浙江经济在自然资源极端贫乏条件下,自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而作为资源大省的山西经济却一度滞后发展的多方面原因。在比较资源型区域与加工型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基础上,总结了加工型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最后提出了资源型区域大力发展制造业,充分调动企业、政府积极性,努力开拓区际市场,促进我国资源型区域经济步入快车道的对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翟孝强  傅兆君  
文化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地域文化,而区域文化对经济发展有全方位、持久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导致江浙经济发展差异的历史文化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江浙企业家成长环境的不同,最后提出了促进江苏经济发展的对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傅允生  
专业化产业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浙江经济快速发展就得益于专业化产业区在全省各地的兴起与发展。专业化产业区的生成深受工商业传统影响,并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具有市场带动与工贸并举的特色。专业化产业区发展推动了浙江的工业化、市场化与城市化进程,同时,其自身也面临着由需求与供给结构性变化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毛照东  朱海伦  
通过对再生资源利用与温州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的讨论,分析了再生资源利用对温州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以循环经济的理念对温州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作了探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南  
本文以浙江省杭甬高速公路为例,分析了高速公路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促进作用。通过一个经济计量模型分析,显示了杭甬高速公路对沿线三市经济的贡献在逐年增大。统计数据表明杭甬高速公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沿线区域经济的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夏晴  何万里  
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总利用外资的比重日益增加。本文对浙江省服务业外资与GDP、人均GDP、服务业比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由此判断服务业外资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红娟   方梅  
为考察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相互影响程度在不同时期的状态及变化趋势,在对物流业和区域经济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首先,构建了物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采用熵权法计算物流业与区域经济指标权重,得到综合指标,进而建立耦合协调模型,得到物流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情况;借鉴已有研究,构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共生模型。再次,以浙江省为例,根据建立的物流业和区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1-2021年的数据,共计315个样本,从耦合协调、共生两个视角分析了浙江省物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算例结果提出了浙江省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家峰  赵顺龙  
根据2000-2007年度统计资料,运用知识生产函数对江浙沪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中型企业对区域的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对区域创新产出贡献不明显,人力资本在创新产出中具有最大的贡献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启仿  
阐述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两种因素分解方法,并以江苏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检验。1978年—2000年,从三次产业的层面来看,第二产业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第一因素,但其贡献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是第二位因素,其贡献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第一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几乎不起作用;从空间层面来看,地带间差距始终是影响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决定因素。文章最后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胜强  周兵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一个带有国际性的普遍现象,也是经济学重要研究的课题之一。对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回顾,并作出简单的评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影  
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地区自然条件相差不大,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却存在较大差异,并且近年这一差距有扩大的趋势。本文首先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所选取的指标作灰色关联分析,找出苏南、苏北经济差距形成与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利用2007年江苏省10个主要城市的横截面数据,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最后对缩小这一经济发展差距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门洪亮  李舒  
在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诸要素中,资本要素尤为重要。它不仅带动其它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并且涉及到政府如何适时地采取有效的地区发展政策来促进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地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以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林  郭莉  李建波  丁三青  
高素质人才需要高等教育投入进行培养积累,就区域来说还需要相关投入进行集聚。研究引入共轭的概念来描述高等教育与人才集聚"两投入"之间的关系,即在区域总投入和其他投入既定的条件下,"两投入"存在共轭关系,而当"两投入"达到共轭状态时,可以形成共轭效应,对经济增长产生共轭驱动力。通过建立"两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共轭驱动模型,对江苏、浙江两省的"两投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两省的"两投入"均背离共轭状态,江苏高等教育具有优先发展特征,浙江人才集聚拥有比较优势。因此,江苏应进一步提高人才集聚投入,而浙江则应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投入,从而实现两省的"两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共轭驱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鑑民  
浙江区域经济发展在产业调整和转型中取得了成效,但由于劳动力配置体制及劳动力市场发育的不完善,导致劳动力转型未能跟上产业转型的步伐。在此背景下,克服目前职业教育以任职岗位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大力开展和实施以独立择业和广泛就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创业教育,已成为职业教育作为与区域经济联结点的人力资源有效配置手段的最佳选择。职业院校不仅需要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职业人才的动态要求,迅速对专业结构、课程目标和内容进行修改充实和更新,更为重要的是,现阶段应针对不同地区、行业的经济发展水平,瞄准浙江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大力开展和积极推进不同层次和内容特征的创业教育,大力培养具有独立择业能力和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