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95)
- 2023(15833)
- 2022(13642)
- 2021(12479)
- 2020(10327)
- 2019(23543)
- 2018(23293)
- 2017(45198)
- 2016(24176)
- 2015(27107)
- 2014(27175)
- 2013(27128)
- 2012(25374)
- 2011(23272)
- 2010(23428)
- 2009(21553)
- 2008(20809)
- 2007(18353)
- 2006(16424)
- 2005(14859)
- 学科
- 济(121745)
- 经济(121635)
- 管理(68173)
- 业(64272)
- 企(51342)
- 企业(51342)
- 方法(47917)
- 数学(41839)
- 数学方法(41489)
- 中国(31663)
- 地方(30441)
- 农(28447)
- 业经(24882)
- 财(24482)
- 学(23664)
- 农业(19824)
- 贸(18717)
- 贸易(18704)
- 制(18506)
- 易(17951)
- 地方经济(17732)
- 环境(17707)
- 融(17280)
- 金融(17278)
- 银(16749)
- 银行(16709)
- 和(16666)
- 理论(16284)
- 行(16110)
- 技术(16037)
- 机构
- 大学(354503)
- 学院(352845)
- 济(151978)
- 经济(148884)
- 管理(138360)
- 研究(124811)
- 理学(119128)
- 理学院(117769)
- 管理学(115969)
- 管理学院(115331)
- 中国(92759)
- 京(76393)
- 科学(74949)
- 财(67330)
- 所(62831)
- 研究所(56893)
- 中心(55180)
- 农(54339)
- 财经(53889)
- 江(51924)
- 业大(49671)
- 北京(49040)
- 经(48941)
- 范(47838)
- 师范(47418)
- 经济学(46848)
- 院(45334)
- 州(42252)
- 农业(42047)
- 经济学院(41998)
- 基金
- 项目(236573)
- 科学(186740)
- 研究(174998)
- 基金(171659)
- 家(148703)
- 国家(147463)
- 科学基金(126823)
- 社会(111916)
- 社会科(106170)
- 社会科学(106143)
- 省(91762)
- 基金项目(90872)
- 自然(80633)
- 教育(79568)
- 自然科(78707)
- 自然科学(78693)
- 自然科学基金(77295)
- 划(77123)
- 资助(71068)
- 编号(70768)
- 成果(57527)
- 发(54458)
- 重点(53034)
- 部(52509)
- 课题(49231)
- 创(48634)
- 国家社会(46214)
- 创新(45392)
- 教育部(45309)
- 科研(44587)
- 期刊
- 济(174562)
- 经济(174562)
- 研究(110884)
- 中国(68607)
- 学报(52616)
- 管理(52070)
- 科学(49777)
- 农(49344)
- 财(48468)
- 大学(40011)
- 教育(39168)
- 学学(37603)
- 农业(34394)
- 融(33389)
- 金融(33389)
- 技术(31336)
- 经济研究(28667)
- 业经(27299)
- 财经(27094)
- 经(23197)
- 问题(22335)
- 技术经济(18879)
- 图书(18203)
- 理论(17302)
- 业(17278)
- 贸(16513)
- 商业(16445)
- 科技(16318)
- 现代(16119)
- 世界(15819)
共检索到5331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影
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地区自然条件相差不大,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却存在较大差异,并且近年这一差距有扩大的趋势。本文首先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所选取的指标作灰色关联分析,找出苏南、苏北经济差距形成与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利用2007年江苏省10个主要城市的横截面数据,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最后对缩小这一经济发展差距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江苏省 灰色关联度 经济差距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林勇 张宗益
对于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表现出的区域差距,大量的研究多运用要素禀赋结构差距解释,重要的是如何理解在特定经济体中区域差距的持续扩大。本文从经济权利禀赋出发,提出了一个合理解释地区差距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1990-2005年我国欠发达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研究表明:尽管物质资本存量在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中发挥了主要作用,但是,禀赋差异不仅是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原因,也是区域差距持续扩大的结果。在市场化进程的制度转型中产生的权利缺失成为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地区自生能力相对低落、差距持续扩大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要素禀赋 经济权利 区域经济 经济增长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于绯 邱慕龄
以广东省传统上划分的四区域为立足点来研究该省经济发展差距,首先叙述四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然后运用人均GDP基尼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三种方法对四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省整体经济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并且继续加深,广东省经济增长趋于发散,四区域之间的差距、珠三角和山区的差距是全省经济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最后提出几点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胜强 周兵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一个带有国际性的普遍现象,也是经济学重要研究的课题之一。对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回顾,并作出简单的评述。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差距 原因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程莉 刘志文
文章以重庆市为例,刻画了1997-2010年重庆市内部经济发展差距的演变,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产业结构变迁与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呈现出全市先下降后上升、地带内部逐步扩大、地带间在波动中下降的发展趋势。各地区二、三产业发展程度的差异较好地解释了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问题。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变迁 区域经济差距 经济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廖功磊 夏青
区域经济差距的存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文章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地域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全国相似经济水平的省际间的空间集聚效应和空间依赖性日益增强,并且这种发展趋势自1992年以后表现的更为突出,从而加速了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收敛趋势;东部沿海发达省区空间集聚特征比较明显,同时对近距离的经济扩散作用同样显著;2005年以后受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影响,中部省际间的空间集聚效应被削弱,空间分异的发展趋势开始显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启仿
阐述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两种因素分解方法,并以江苏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检验。1978年—2000年,从三次产业的层面来看,第二产业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第一因素,但其贡献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是第二位因素,其贡献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第一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几乎不起作用;从空间层面来看,地带间差距始终是影响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决定因素。文章最后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门洪亮 李舒
在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诸要素中,资本要素尤为重要。它不仅带动其它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并且涉及到政府如何适时地采取有效的地区发展政策来促进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地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以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资本流动 区域经济 经济差距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胡大立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严重地困扰着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了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促进东中西经济协调发展,国家从1999年开始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然而,通过研究发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之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非但没有明显缩小,反而还有不断加剧的趋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造成这种差距持续、加速扩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本文就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与其民营经济发展的差距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东、中、西经济发展差距与其民营经济发展差距呈强正相关性。从而证实了有些学者所提出的“东中西经济发展差距的本质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差距”的论断。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牛盼强 谢富纪
从区域发展角度看,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当地的经济发展环境。以中国山东省为例,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如下: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各要素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上存在差异;区域经济发展的快慢与要素流动性的强弱及要素流动成本的大小有关。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查志刚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信息化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信息化不仅能促进区域内社会的全面进步,而且能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与重建。文章以河北省为例,简述了区域信息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
区域信息化 区域经济 差异性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周晓辉
外商直接投资(FDI)在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也可能加剧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通过OLS统计回归方法检验FDI与沿海、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实证结果显示,FDI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比较,说明梯度开放政策是FDI在沿海与中西部地区产生巨大差异的重要因素。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常丽 宫秀芬
依据辽宁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基本判断,"十二五"期间既是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结构调整期和最佳追赶期,也是辽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战略性转变、为后工业化时代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整体系统性、要素交互性、运作长期性和政府主导性,因此从经济结构的系统角度分析,辽宁发展方式转变应在主体结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空间结构、分配结构和制度要素等方面同时进行。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发展方式 转变经济结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董理
本文通过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差距及其影响因素演变进行分析,探讨流通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效应,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认为:流通业的发展不仅是落后地区经济起步的基础,更是形成内在增长动力的主要因素。流通业的空间均衡发展,对我国区域间经济差距的缩小起到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加剧了区域间竞争,经济差距在空间格局从东中西差距演变为南北差距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为了进一步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本文认为经济落后省份应加快营造更具活力的经济环境并提高流通创新能力,而各区域内部应依托现代流通业的支撑,加强联合治理和协同发展,提高经济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及保障均衡化水平,进而推动区域内居民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
流通业 区域经济 经济差距 均衡发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秀生 陈慧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东部地区的经济总量、居民收入、财政收入和产业结构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制度、历史和区位、国家政策、基础设施、市场意识等诸因素导致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产生和扩大;适度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或不断拉大的势头得不到及时而有效的遏制,则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要统筹区域发展,建立政府区域管理体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建立和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改善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从而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发展差距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