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10)
2023(10411)
2022(8737)
2021(7802)
2020(6214)
2019(13822)
2018(13551)
2017(25457)
2016(13553)
2015(15019)
2014(15135)
2013(15087)
2012(14474)
2011(13593)
2010(14037)
2009(13073)
2008(12628)
2007(11363)
2006(10608)
2005(10012)
作者
(42145)
(35066)
(35010)
(33139)
(22284)
(16885)
(15874)
(13691)
(13403)
(12554)
(12232)
(11683)
(11391)
(11310)
(10839)
(10817)
(10357)
(10090)
(10002)
(9902)
(9145)
(8732)
(8423)
(8131)
(7972)
(7858)
(7745)
(7679)
(7282)
(6892)
学科
(83561)
经济(83508)
管理(37954)
(31266)
地方(27134)
(23342)
企业(23342)
方法(23228)
中国(22532)
数学(19950)
数学方法(19770)
环境(19406)
(18299)
业经(16948)
(16752)
地方经济(16749)
(13302)
农业(13056)
(11925)
金融(11924)
(11494)
(11382)
(11315)
(10994)
银行(10980)
(10794)
(10790)
资源(10576)
(10126)
贸易(10116)
机构
学院(206059)
大学(202966)
(94526)
经济(92614)
研究(81679)
管理(73818)
理学(61711)
中国(61282)
理学院(60885)
管理学(59960)
管理学院(59583)
科学(49616)
(45018)
(42494)
(39590)
研究所(38401)
中心(35660)
(33182)
(32784)
财经(30584)
(29994)
(29801)
师范(29734)
经济学(29500)
北京(29421)
业大(27847)
(27457)
(26366)
经济学院(26070)
科学院(25735)
基金
项目(131820)
科学(103899)
研究(98153)
基金(92864)
(80981)
国家(80326)
科学基金(67922)
社会(64038)
社会科(60777)
社会科学(60759)
(53601)
基金项目(48746)
(44400)
教育(42488)
自然(40777)
自然科(39594)
自然科学(39584)
编号(38807)
自然科学基金(38805)
资助(37272)
(36370)
成果(31247)
重点(30878)
发展(29666)
(29164)
课题(28644)
(27868)
(26901)
国家社会(26781)
创新(25330)
期刊
(120960)
经济(120960)
研究(67303)
中国(46923)
(30887)
学报(29267)
科学(29238)
(28676)
管理(28516)
教育(22047)
大学(21980)
农业(21576)
(20773)
金融(20773)
学学(20718)
经济研究(19678)
技术(19296)
业经(19022)
财经(15657)
问题(15117)
(13712)
资源(13250)
技术经济(12191)
(11483)
统计(10866)
(10796)
世界(10770)
商业(10262)
(10087)
科技(9898)
共检索到3341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福留  赵珊珊  杜婷婷  詹巍  赵臻彦  郝君宜  张颖  
本文提出了评价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的一种定量方法 :生态环境压力指数法。该方法设计了一个 0~ 10 0尺度的生态环境压力指数 (ESI)作为量度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的大小。生态环境压力指数 (ESI)由资源能源消耗分指数 (RECI)和环境污染分指数 (EPI)来计算。根据ESI数值和RECI与EPI的关系 ,可以判断生态环境压力的变化和主要来源。该方法被成功地应用于评价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的现状和长期趋势。结果表明 ,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较高的可靠性 ,较好的直观性 ,同时原理简单 ,计算简便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评价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的定量方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建锋  万书勤  冯艳芳  
论文利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对我国省域地质环境与区域经济的物质流进行了核算,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地质环境压力评价指标,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造成的地质环境压力进行了比较评价。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区域地质环境压力由东向西呈递减态势,地质环境压力最大的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山西能源基地和环渤海湾经济区,其次是黄河中游经济区、长江中游经济区、东南沿海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而西部的青海和西藏经济区则最小;地质环境压力大的地区,地质环境压力的主要来源有所不同。例如,上海主要来源于房屋建设和废弃物、废水排放,天津主要来源于废弃物、废水排放和地下水开采,山东主要来源于矿产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桂梅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关系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也迫切需要我们开始重新思考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利用区域省际面板数据,对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关系进行系统检验,并实证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性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文荣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构建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的基础。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金融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是社会生产关系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也是一种“不依赖真实商品生产和交换活动的独立行为和独立存在”的特殊社会资源。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兴,则经济发达、社会进步;金融衰,则经济萧条、社会滞步。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的发展与振兴更需要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本文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出发,探讨了沈阳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晓  陆书磊  
在时空环境下,经济现代化的地域模式与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观念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性、一致性和耦合性。在区域综合力各分力中,自然力是基础、经济力是核心、文化力是动力源。本文从文化观念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视角,以定量分析方法来探讨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寻求区域文化与经济和谐发展的途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丹  王亚华  
在对经济发展的水环境压力概念进行合理界定基础上,建立经济发展与水环境压力的脱钩指标体系。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与数据收集,构建了中国经济发展与水环境压力的脱钩潜力评价与时态分析模型,评价1986~2010年水利发展不同阶段中国经济总量增长与废水排放的脱钩潜力与脱钩时态、以及经济总量增长与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的脱钩时态。在此基础上,根据水环境库茨涅茨曲线变化趋势,对我国废水排放总量的自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对废水排放总量预测结果进行修正。同时,结合国家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对水环境压力脱钩进行展望。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发展与废水排放总量总体处于弱脱钩发展态势、与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排...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小建,乔家君  
通过对全国 1 5个省份 1 9个县 (市 )近万户调查数据的分析得出 :居民对自己生活状况的主观评价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 ;居民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在城乡间、县际间存在一定差异 ,一般为城市高于农村。不同县域居民对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主要因子的认识有很强的一致性。区域发展研究中 ,应当关注居民生活质量评估指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卫海燕  王莉  方皎  宋雪娟  
运用综合评价法对西安市1991—2007年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同时,使用生态环境压力指数法对西安市城市生态环境压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对城市化水平的各相关因子与生态环境压力指数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城市化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压力之间存在着较明显的相关关系,其中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发展是产生城市生态环境压力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协调加快城市化进程与缓解城市生态环境压力之间矛盾的几点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崔健  刘东  王帆  
本文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分析方法探究了京津冀金融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京津冀三地的财政缺口、固定资产投资与金融机构资产对GDP均有正向的拉动作用,但影响弹性不同。财政缺口每增长1%,对GDP增长的影响在河北和天津两地为0.4%,北京为0.07%;而北京的固定资产投资弹性系数大约为0.7,该指标远高于河北和天津两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龚群英  
高职教育生态意识和生态系统建设的目的在于促使高职教育系统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进而达成高职教育事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双赢目标。高职教育生态系统与区域经济产业之间存在多维互动关系,从高职教育制度生态环境的特征、高职教育经济生态环境的特征及高职教育文化生态环境的特征等方面解析高职教育生态环境的基本构件的主要特征,并给出革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教育制度生态环境、优化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教育经济生态环境及创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教育文化生态环境等具体策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孝坤  韦杰  
在简介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退耦理论的基础上,以重庆都市区为例,构建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耦合的PSR框架,应用退耦分析方法建立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退耦的指标体系,并对1996—2007年重庆都市区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退耦状态及趋势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①在相邻年度间各指标退耦比较普遍,相对和绝对退耦发生率达88%,但退耦程度在指标间和时间上有明显差异,各指标退耦指数在-4.990 6~4.887 8之间波动,且2000年以后退耦更明显;②2007年与1996年比较,综合退耦指数达0.845 3,呈明显的相对退耦状态,而且在1996—2007年间综合退耦持续发生;③评价结论符合重庆都市区环境状况与经济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汪来喜  
本文以中原经济区金融生态环境的成效及问题为例,分析了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业发展的直接效应以及金融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间接效应,认为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对改善中原经济区金融结构、提高金融效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提出了强化政府监管职能,减少政府对金融的直接干预,加快建立信用体系,规范金融生态的信用秩序,加强政府与金融部门、企业的合作,促进信息平台建设等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正柱  王俊龙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框架,构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0—2016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生态环境压力、状态和响应子系统耦合协调性进行探讨,并利用面板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协调发展度各因素影响的显著性和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从各省市看,耦合度除上海出现下降外,其余省市都呈现波动上升态势,耦合类型主要处于磨合阶段和高度耦合阶段,协调发展度除上海和云南出现下降外,其余省市也都呈现波动上升态势,协调发展等级主要集中在中度协调类;(2)从各区域看,协调发展总体上呈现中部区域大于东部区域大于西部区域的空间特征;(3)从区域整体看,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都波动上升,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生态环境响应和压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彭红松  郭丽佳  章锦河  钟士恩  虞虎  韩娅  
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的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方向,然而却很少有研究在不同理论脉络下系统梳理相关成果,并比较不同理论、方法、模型、指标与评价体系的优劣势与应用范围,以至于难以确定理论贡献。本文综述了相关的5类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并比较其理论内涵、模型方法、评价体系及适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二者关系分析的基本框架和重点内容,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支持。结果发现:①二者关系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指标各具优劣势与应用范围,相关研究应遵循"检验因果关系方向→识别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脱钩状态→评估生态效率强度→判定耦合协调阶段"的基本框架,并按照"方向调控→拐点/状态调控→强度调控→系统调控"的思路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②未来应重点开展方法、模型与评价体系的适用性及优化研究,关注驱动因子、作用机制及路径选择研究,探索多案例对比、远程耦合及关联研究。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谭友林  
本文考察了当前我国劳动力总量空间分布并分析了中国省际城镇失业水平、各省剩余农业劳动力数量及1997年农村劳动力跨省就业的情况。利用这三个指标笔者考察了中国就业压力的空间格局。此外,本文还结合各省固定资产投资和GDP增长速度就此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本文对现今中国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