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32)
- 2023(17036)
- 2022(14321)
- 2021(13068)
- 2020(10612)
- 2019(23818)
- 2018(23476)
- 2017(43940)
- 2016(23425)
- 2015(26188)
- 2014(26094)
- 2013(25581)
- 2012(24228)
- 2011(22209)
- 2010(22606)
- 2009(20965)
- 2008(20483)
- 2007(18626)
- 2006(16873)
- 2005(15600)
- 学科
- 济(112209)
- 经济(112087)
- 管理(71833)
- 业(64301)
- 企(52290)
- 企业(52290)
- 中国(35629)
- 地方(33586)
- 方法(32607)
- 农(28600)
- 数学(27248)
- 数学方法(26969)
- 业经(26357)
- 财(23342)
- 制(23238)
- 学(21094)
- 技术(21055)
- 农业(19600)
- 银(18473)
- 银行(18441)
- 融(18432)
- 金融(18427)
- 地方经济(18108)
- 环境(18082)
- 行(17884)
- 发(16466)
- 体(16046)
- 贸(15971)
- 贸易(15951)
- 理论(15778)
- 机构
- 学院(332577)
- 大学(330501)
- 济(143187)
- 经济(139989)
- 管理(122780)
- 研究(122371)
- 理学(102873)
- 理学院(101503)
- 管理学(99982)
- 管理学院(99300)
- 中国(94111)
- 京(72240)
- 科学(71027)
- 财(67254)
- 所(60904)
- 中心(55416)
- 江(54651)
- 研究所(54220)
- 财经(50922)
- 农(49611)
- 范(47271)
- 师范(46881)
- 北京(46455)
- 经(45846)
- 院(45236)
- 经济学(44078)
- 州(43717)
- 业大(43330)
- 经济学院(39013)
- 省(38261)
- 基金
- 项目(213056)
- 科学(169064)
- 研究(162585)
- 基金(151454)
- 家(130456)
- 国家(129256)
- 科学基金(111390)
- 社会(105104)
- 社会科(99473)
- 社会科学(99451)
- 省(85754)
- 基金项目(80198)
- 教育(74012)
- 划(70983)
- 自然(67628)
- 自然科(66002)
- 自然科学(65989)
- 编号(65701)
- 自然科学基金(64778)
- 资助(59163)
- 成果(54395)
- 发(51849)
- 重点(48924)
- 创(48363)
- 课题(48311)
- 部(46259)
- 创新(44533)
- 制(43441)
- 国家社会(43337)
- 发展(42409)
- 期刊
- 济(180150)
- 经济(180150)
- 研究(111097)
- 中国(82284)
- 财(52193)
- 管理(51208)
- 农(46905)
- 科学(45109)
- 学报(44501)
- 教育(44327)
- 融(36150)
- 金融(36150)
- 大学(35023)
- 技术(32349)
- 学学(32301)
- 农业(31471)
- 业经(28594)
- 经济研究(28213)
- 财经(25998)
- 问题(23651)
- 经(22718)
- 技术经济(17760)
- 业(17276)
- 图书(17006)
- 贸(16808)
- 科技(16675)
- 坛(16510)
- 论坛(16510)
- 现代(16119)
- 发(15887)
共检索到5450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周松兰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符龙
大都市孕育大银行。如何有效支持把佛山建成广东第三大城市,实现佛山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银行业自 身发展的“双赢”目标,是佛山市银行业当前和今后必须面对的首要发展战略问题。本文就佛山市银行业在建设广东 第三大城市(佛山)中的发展战略问题提出笔者的观点。
关键词:
城市整合 银行发展 策略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秦义虎
长江三角洲城市圈、珠江三角洲城市圈、京津冀城市圈、成渝城市圈、武汉城市圈是我国五个重要的城市圈;其中,除武汉城市圈外其他四个城市圈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俱乐部趋同,而且这种趋同和五大城市圈的工业化程度、内部经济结构及创新能力有很大关系。
关键词:
城市圈 俱乐部趋同 投资结构 创新能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魏后凯
本文通过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与宏观背景的分析,深入考察了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21世纪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大趋势:一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将逐步形成网络开发的总体布局格局;二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势头将由东南部沿海逐步向北部和中西部地区推进;三是地区间产业分工将由部门间分工逐步向部门内分工转变;四是一些区位和经济条件较好的中心城市将逐步发展成为全国或地区性的金融和管理控制中心。同时,在未来市场竞争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制度创新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新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郭晓合 孙倩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长三角地区走的是渐进式制度创新的改革道路,这一改革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对于这一作用,本文尝试用岭回归、经济增长收敛性等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改革开放后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探讨不同类型的地方政府的改革行为在我国渐进式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程艺敏 李文龙
根据城市集中度的影响因素,针对我国西部地区成渝、关中、兰白西三大城市群,本文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城市集中度的测定模型,进而采用1999-2009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使经济增长最大化、居民收入差距最小化的最优的城市集中度。实证结果分析表明,为使经济增长达到最大,成渝城市群应增加城市集中度,兰白西城市群应减小城市集中度;为使区域人均收入差距最小,成渝城市群应减小城市集中度,兰白西城市群应增大城市集中度。关中城市群处于过渡时期。本文进而得出经济发展过程中效率与公平不可兼得,这为中国西部未来的城市化途径选择提供了有益见解。
关键词:
城市集中度 经济增长 城市群 城市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鹏 郭杰浩
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意义重大。文章利用改进熵权法测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使用Dagum基尼系数、绝对β收敛模型、空间条件β收敛模型对其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三大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普遍提升,京津冀的数字经济空间格局呈现单核心特征,长三角与珠三角的数字经济空间格局呈现多核心特征;(2)三大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差距“波动下降”;(3)长三角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特征,京津冀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绝对β收敛特征不显著,珠三角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绝对β发散特征;(4)创新能力显著抑制了三大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收敛速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彬,杜静,肖晓麟
本文指出了在发展区域经济中善遍存在的制度短缺现象,对有效制度创新从财产权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微观主体的制度创新、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等几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制度短缺 制度保证 制度创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宋栋
1978年以来,我国区域经济的转型发展是在区际发展不平衡与制度条件可变的背景下展开的。一方面,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历史上各地区不平衡发展所积累造成的地缘结构上的“多元经济形态”(张培刚,1998),决定了区域经济的转型发展只能是...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叶堂林 李璐 王雪莹
基于2010-2019年我国东部三大城市群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回归、中介效应与门槛模型考察科技推广服务业对东部三大城市群创新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东部三大城市群创新效率呈逐年提升态势,且京津冀城市群创新效率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存在较大差距;科技推广服务业不仅有助于直接提升东部三大城市群创新效率,还能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间接驱动区域创新效率提升;科技推广服务业对东部三大城市群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科技推广服务业对拥有不同创新能力或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城市具有异质性作用。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何雄浪 陈贤青
人口流动改变了创新资源的空间配置,会对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创新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创新能力的空间相关性则导致人口流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空间效应。采用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7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普通面板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表明:人口流入会促进本地创新,而人口流出会抑制本地创新;本地和邻近地区的人口净流入均有利于创新能力提升,人口流动影响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口流动促进人口净流入地的创新能力并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会抑制人口净流出地的创新能力并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劳动力人口流入正向影响创新能力并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老年人口流入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及空间效应不显著,但老年人口流入达到一定规模后有利于创新能力提升;人口流动对人口规模较大城市和距离中心城市较近城市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较强,不同的城市群也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因此,应采取差别化的人口流动引导政策,充分挖掘各年龄段流动人口的潜力,有效促进各地区的创新发展。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孙娜 杨世伟 陈文晖
交通系统是地区间要素流通的物质基础与空间载体,是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基于2014—2019年城市间高铁列车运营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在对高铁双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二次指派程序(QAP)实证分析高铁网络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期内,三个城市群的基础设施网络连接性明显提升,成渝城市群网络结构相对松散;高铁服务强度逐年提升,逐渐形成了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放射式网络格局;长三角城市群中城市中心度与客流组织系数普遍较高,城市间差异相对较小,而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的城市中心度与客流组织系数呈现出两极分化特点,省会城市高于其他城市;高铁网络连接性的提升整体有利于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而服务强度改善对于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客流集聚能力差异是影响城市间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因素,中心度差异的作用强度逐年递减。建议优化高铁网络布局,实施差别化服务改善策略,提升区域自我发展能力。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孙可娜
不同的经济区域具有不同的经济特征,一定的经济特征决定了区域金融的基本结构。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方式的深化与服务功能的强化。对于环渤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来说,构建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具有更高梯度的产业结构,进行与之相配套的全方位金融创新,对该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罗植
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索洛余值法,本研究核算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2008年到2017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及指数,比较分析了其差异特征,讨论了其经济发展质量。从比较结果看,三大城市群中,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济发展质量整体优于京津冀地区。珠三角地区应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持续推进创新发展。长三角需要控制区域差异的扩大趋势,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京津冀较大的区域差异限制了北京对天津、河北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京津冀地区高质量发展,必须着力推动天津和河北重点城市的经济转型,分别将其全要素生产率尽快提升至北京的80%左右和40%以上,使北京的优势资源可以有效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进而提升京津冀城市群整体的发展质量。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区域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