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02)
- 2023(19200)
- 2022(16602)
- 2021(15430)
- 2020(13046)
- 2019(30198)
- 2018(29954)
- 2017(58108)
- 2016(31651)
- 2015(35700)
- 2014(36167)
- 2013(35911)
- 2012(33757)
- 2011(30804)
- 2010(31450)
- 2009(29155)
- 2008(28843)
- 2007(25965)
- 2006(23101)
- 2005(21073)
- 学科
- 济(144161)
- 经济(144028)
- 管理(88363)
- 业(84194)
- 企(67760)
- 企业(67760)
- 方法(57921)
- 数学(50114)
- 数学方法(49510)
- 中国(38847)
- 农(37818)
- 地方(33780)
- 财(32625)
- 学(30886)
- 业经(30072)
- 农业(25364)
- 制(25300)
- 贸(25178)
- 贸易(25163)
- 易(24292)
- 银(21951)
- 银行(21891)
- 理论(21467)
- 融(21317)
- 金融(21314)
- 行(21019)
- 和(20924)
- 环境(20909)
- 技术(19214)
- 务(19077)
- 机构
- 大学(460612)
- 学院(459247)
- 济(191782)
- 经济(187510)
- 管理(176141)
- 研究(163928)
- 理学(150341)
- 理学院(148568)
- 管理学(145986)
- 管理学院(145146)
- 中国(123496)
- 科学(100781)
- 京(99983)
- 财(87698)
- 所(85033)
- 农(77787)
- 研究所(76882)
- 中心(73277)
- 江(70668)
- 财经(68621)
- 业大(67393)
- 北京(64209)
- 范(62841)
- 师范(62287)
- 经(62039)
- 农业(60740)
- 院(58811)
- 经济学(57619)
- 州(56671)
- 经济学院(51535)
- 基金
- 项目(299294)
- 科学(233997)
- 研究(219847)
- 基金(214656)
- 家(186698)
- 国家(185096)
- 科学基金(157310)
- 社会(136999)
- 社会科(129705)
- 社会科学(129669)
- 省(117185)
- 基金项目(113005)
- 自然(101357)
- 教育(101026)
- 划(98885)
- 自然科(98885)
- 自然科学(98857)
- 自然科学基金(97059)
- 编号(90805)
- 资助(89508)
- 成果(75555)
- 重点(67477)
- 发(67116)
- 部(65996)
- 课题(63487)
- 创(61027)
- 创新(56984)
- 科研(56689)
- 教育部(56127)
- 国家社会(55459)
- 期刊
- 济(222571)
- 经济(222571)
- 研究(142713)
- 中国(94125)
- 学报(71923)
- 农(71180)
- 科学(66498)
- 财(66328)
- 管理(65699)
- 教育(53836)
- 大学(53740)
- 学学(50227)
- 农业(48515)
- 融(44952)
- 金融(44952)
- 技术(41034)
- 经济研究(35620)
- 业经(35336)
- 财经(33697)
- 经(28892)
- 问题(28641)
- 业(25508)
- 图书(24574)
- 技术经济(24107)
- 贸(22916)
- 理论(22035)
- 统计(21150)
- 商业(20989)
- 科技(20936)
- 现代(20848)
共检索到7064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孟祥林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发展中大国一般都要经历的一个历史过程,即工业化初期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其差距逐步缩小,这也是我国现阶段不可避免的历史现象。目前,我国东西部差距的不断扩大所产生的双面影响是:一方面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西部地区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诱发和激化我国转轨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等;另一方面会产生一定的积极效应,如让基础条件较好的东部地区先发展起来,可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全国的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是缓解东西部差距拉大的有效措施,但由于其操作实践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一是充分发挥财政功能...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双面影响 障碍因素 对策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楼国涛 汪金剑 徐丹秋
反向抵押贷款是一种新型金融产品,其主要受众群体为拥有住房且具有养老需求的老年人口。本文基于我国省际间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对影响反向抵押贷款推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提炼,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发展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人口结构是制约我国反向抵押贷款业务开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因子评分表明反向抵押贷款有望最先在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开办。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聚类分析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六大类,也得出了反向抵押贷款业务有望最先在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区最先推广的结论,印证了以上研究结论的准确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雪琴 方先明
基于1998-2008年的我国七大区域的相关经济金融指标数据,构建固定影响的变截距的面板数据模型,从银行、证券和保险业三个方面解析区域金融支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研究中得到了以下结论:我国区域金融支持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正向关系,表明金融支持确实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区域金融支持效率与经济发展之间并不存在明确的关系,部分经济发达区域的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效率反而低于欠发达地区;最后,作为我国金融体系重中之重的资本市场,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却不十分显著。根据研究的结果,得到相应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区域 金融支持 经济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辉莉
本文运用差别产品垄断竞争的模型分析房地产产品完全差别的市场效应和社会影响,认为房地产产品差别化会加强房地产商的垄断势力,提高其垄断定价的能力,使社会福利受损。联系中国实际,发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客观上加剧了房地产产品的差别性,加强了房地产商的市场力量;这是我国总体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地区房价差距扩大,相关政策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鉴于此,本文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隆斌 张华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已经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为揭示造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运用经济增长的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等方法,检验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得出造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各区域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不一样;造成各区域三次产业升级和转换不同的原因是,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所享受的优惠政策不对等和开放程度差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代明 覃剑
流域经济是以水系为轴线的区域经济,其发展状况对国民经济有重要影响,其研究为区域开发提供新视角。通过对珠江主干西江流域的实证分析,测度并比较其上、中、下游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情况,发现流域经济常常呈逆地理梯度状分布,即逆水系上行,受区位自然变异带来的直接限制作用和由此衍生而来的其他因素的间接影响,经济发展水平逐渐降低,地理空间与经济空间不相称由此成为常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运用区域规划的思想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
流域经济 基尼系数 西江流域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冯亮 刘强 徐生霞
本文基于贫困治理与产业结构两个维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增长理论进行拓展与深化,聚焦中国新三大地带,研究贫困治理效果、产业结构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从全国来看,贫困治理效果的显著提升对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正向的影响效应,产业结构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表现为倒U型的非线性作用;(2)贫困治理效果、产业结构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呈现出地域差异性和时间演变性的作用特征,相较于其他两个地带,贫困治理效果对远西部地带区域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最强,且这种推动作用在贫困水平与产业结构交互作用的冲击下会变得更强;(3)与全国整体情况相反,产业结构调整在中西部地带和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的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中存在U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越是发达的地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依赖性越大,对贫困治理效果的依赖效应越小;经济越是落后的地区,精准的扶贫政策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越强的提升作用,且这种作用在产业扶贫政策的推动下效果更明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韩秀兰
基于因子分析的实证研究方法,对山西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确定了影响山西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因子,并对各主因子指标构成和综合作用进行了评析。在此基础上,对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排名和类别划分,揭示了山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并探讨了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不平衡性 综合指标 因子分析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沈立人
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之一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相互之间的差距还在随快速增长而不断扩大。能否经以控制而给以调整,力争逐步走向相对平衡,成为建设实践和理论研讨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陈文成
以构建的区域经济发展三维评价指标体系,作为GIS(地理信息系统)相应粒度多边形的主要属性,建立空间时态数据库.通过定义的相对发展度函数进行指标规范化后,经标准化并虚拟优、劣样品,利用因子分析将之变换为因子得分。在此基础,提出加权闵可夫斯基距离法三维评价模型,引入方差、聚集度等测度不平衡程度,通过序列快照模型等表达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格局的动态,根据公因子方差、序相关分析等进行因素诊断与调控。方法应用于福建南平市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研究中,实证表明方法方便、有效。
关键词:
因子分析 区域经济 不平衡发展 研究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郑义
本文基于1978—2012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包含傅里叶级数的非线性面板SPSM单位根检验方法,考察了我国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区域金融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平衡;在1978—1986年表现出明显的σ趋同,1995—2004年发生了微弱的σ趋同;而2004年之后各地区的金融发展差距逐步拉大,没有发生σ趋同。我国区域金融发展整体上不存在随机趋同,但部分区域存在着随机趋同。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年
指出我国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无论是在物流人才数量、存量、增长速度、产能,还是在物流人才培养上都落后于东部地区。造成这种失衡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区域间基础设施、政策环境的差异。应从深化各层次物流人才培养方式与渠道、加强宏观调控、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科学用人机制等方面改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物流人才状况,促进其物流产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区域物流 人才 人才培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怡颖 赵子萌
文章以要素错配为研究视角,旨在通过双重差分法分析三大区域政策对缓解发展不平衡的作用机理,找出抑制区域政策效果的内在诱因,证明我国“空间干预”与“空间中性”政策兼容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区域政策对发展不平衡的作用效果具有地区异质性,而地区异质性背后存在同一的作用机制,要素错配在区域政策对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作用机制中发挥着中介效应,适度的要素错配有利于缓解发展不平衡,过度的要素错配则会抑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加剧区域发展不平衡。因此,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依赖于“空间干预”与“空间中性”政策的良性互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卓建伟 史清华
都市农户是介于城市住户与一般农户之间的特殊群体 ,其经济发展路径明显有别于一般农区的农户。在大都市光环照耀下 ,他们的收入水平怎么样 ?发展均衡吗 ?增长速度快吗 ?统计数据表明 :都市农户经济收入水平不足城市居民的一半 ,收入增长出现徘徊 ,而且发展极度不均衡。这一现状与国家宏观经济增长、与大都市繁荣发展形成强烈反差。本文通过对上海市定点观测户数据的统计分析 ,寻找造成都市农户收入两极分化的根源 ,为其他学者研究如何提高都市农户收入水平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都市农户 收入 不平衡 根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