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38)
- 2023(9017)
- 2022(7524)
- 2021(6597)
- 2020(5194)
- 2019(11456)
- 2018(11207)
- 2017(21088)
- 2016(11047)
- 2015(12288)
- 2014(12418)
- 2013(12575)
- 2012(12310)
- 2011(11544)
- 2010(11983)
- 2009(11200)
- 2008(10832)
- 2007(9639)
- 2006(9136)
- 2005(8772)
- 学科
- 济(75274)
- 经济(75221)
- 管理(27641)
- 地方(25642)
- 业(24883)
- 中国(21226)
- 方法(18653)
- 企(17433)
- 企业(17433)
- 地方经济(16268)
- 数学(16140)
- 农(16122)
- 数学方法(16042)
- 业经(15031)
- 学(13124)
- 发(11728)
- 农业(11579)
- 融(11446)
- 金融(11445)
- 环境(11058)
- 银(10703)
- 银行(10694)
- 行(10538)
- 制(10482)
- 贸(9099)
- 贸易(9084)
- 财(9079)
- 和(8592)
- 易(8590)
- 产业(8578)
- 机构
- 学院(170316)
- 大学(168061)
- 济(82427)
- 经济(80790)
- 研究(69824)
- 管理(58945)
- 中国(53668)
- 理学(48740)
- 理学院(48038)
- 管理学(47351)
- 管理学院(47011)
- 科学(40347)
- 京(37157)
- 所(36213)
- 财(34953)
- 研究所(32430)
- 中心(30671)
- 江(27807)
- 财经(26709)
- 农(26595)
- 经济学(26528)
- 范(25014)
- 院(24984)
- 师范(24809)
- 北京(24511)
- 经(24019)
- 经济学院(23392)
- 州(22325)
- 科学院(21795)
- 业大(21129)
- 基金
- 项目(104440)
- 科学(82642)
- 研究(79213)
- 基金(73882)
- 家(64064)
- 国家(63512)
- 科学基金(53557)
- 社会(52412)
- 社会科(49751)
- 社会科学(49739)
- 省(41786)
- 基金项目(38170)
- 划(34740)
- 教育(34483)
- 编号(31382)
- 自然(30958)
- 发(30628)
- 自然科(30155)
- 自然科学(30149)
- 资助(29635)
- 自然科学基金(29574)
- 成果(25908)
- 发展(25442)
- 展(25026)
- 重点(24471)
- 课题(23466)
- 部(22413)
- 国家社会(22109)
- 创(21371)
- 创新(20159)
共检索到288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唐绍欣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力将从层次高的发达地区向层次低的落后地区推移,从而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实现一国经济布局的相对均衡,但这种推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些"刚性"地区或城市能够成功地保持经济的稳定差。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生产力逐渐向西部转移的过程中,东部发达地区必须不断的创新,以保持投资的"刚性"。1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区域刚性 生产力层次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丁孝智 叶子飘 张华
本文提出了对人才四个层次的划分,并给出一个区域经济发展与人才结构的分析模型。分析认为,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依赖于合理人才结构的支持。着眼于区域的长远发展,高层次技术人才和应用开发型人才又必须保持一个适量的比例。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周晓强
近年来,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逐步走向成熟,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融资结构的改善也愈加迫在眉睫。本文在对四川资本市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必然性,并列举出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中应发挥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多层次 资本市场 多元化 融资结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惠雄
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与经济重心的跨区转移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而其根源则是围绕资源—技术—人类需求三者间的协同态变化而展开的。本文基于资源层次性分析,揭示了随着产业技术进步引起的资源贡献率变化,必将导致主导性资源在不同经济时代发生动态更替进而引起区域不平衡发展的客观事实。本文就资源层次、经济重心、人类需求的协同机理进行解析,这些解析能够为我们追寻区域发展差异的本质原因、选择科学的区域发展路径、实现跨区域经济的多元合作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贺 刘金平 蒋正举
根据区域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涵义,通过构建评价县域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文章对长三角地区76个县域的社会经济数据运用主成分和协调发展函数等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级层次体系呈现圈层结构;空间分布区位优势明显,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均衡,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存在核心圈层发展度高但协调度不高、内圈层带动作用有限、中圈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等问题。最后,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圈层结构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肖金锋
资本市场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促进关系。江西资本市场存在证券化率较低、流动性偏弱、金融资产总量不足、上市公司数量较少且质量不高、区域股权市场建设滞后等金融抑制现象区域股权市场建设滞后等金融抑制现象,这极大影响了江西区域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有关经济理论回顾以及对江西资本市场现状的分析通过对有关经济理论回顾以及对江西资本市场现状的分析,提出应深入开展资本市场的宣讲工作,切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持力度,大力加强上市推广工作,鼓励引导公司并购重组,尽快推动区域股权市场建设,积极利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江西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资本市场 区域经济 经济增长 江西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赵晓明 董正信
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基础地位。河北县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全省综合经济实力能否提高,关系到贫困县能否致富奔小康的问题,对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带动作用十分巨大。河北省县域经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态势,总体实力不断增强,但与一些全国沿海县域经济强省相比,差距仍很明显。通过对河北省136个县(市)的综合实力排名,可将全省136个县(市)划分为发达县(市)、较发达县(市)、欠发达县(市)和贫困县(市)四个层次。河北应根据四类层次县域经济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改善措施,以进一步推进整个河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层次分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易海峰
本文通过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函数,对人力资本发展与技术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论证。论证分析发现,不同的人力资本发展水平对技术经济的促进作用表现不同,较低水平的人才对技术经济的作用不显著,较高水平人才的作用显著,并且人才层级越高对技术经济的发展促进作用越大。
关键词:
人力资本 教育层次 技术经济 影响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本文认为国库是基层央行对外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窗口,是协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重要平台,其服务水准的高低和服务水平的改进,不仅关系到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有效配合,更关系到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和保持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对此,赣州中心支库从国库视角探讨优化国库服务,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选择路径。
关键词:
基层国库 路径 财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高志刚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了“向东倾斜,梯度推进”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我国的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大致也体现了这种转变。同时,东中西部地区迅速扩大的差距也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差异 中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董藩
一 关于“区域”一词的经济内涵,自从1826年德国经济学家杜能(Johann Hein-rich von Th(?)nen)以其著名的《孤立国》揭开区域经济研究的帷幕以来就存在分歧。以后经过德国经济学家韦伯(AlfredWeber)、丹尼森(S·R·Dennison)、费特尔(Frank A·Fetter)、奥林(BertilOhlin)和廖什(A·L(?)sch)等人的努力,区域经济学正式建立起来,但对“区域”一词的内涵仍未达成共识。 在《孤立国》一书中,杜能也曾谈到工业布局问题,但他的区域观念主要是农业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光芸 李建华
文章指出,除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之外,社会资本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资本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企业间的信任与合作,有利于区域内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利于增强区域整体的创新能力。因此,政府在关注区域有形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的同时,也要致力于社会资本的培育和建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炎 石岿然 程林
本文基于2017-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区域物流与经济的发展协调度复合系统评价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区域物流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度空间异质性特征明显,东部地区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值不断上升,协调度最高;中部地区协调值虽有一定程度上升,但存在假协调问题;西部协调度变化不规律,协调水平较低。最后,建议创新区域物流与经济协调度评价方法,完善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激励政策,提升各区域物流与经济的互动、互融、互促水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吴光芸 唐兵
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受资金、土地以及环境容量等各种硬实力制约的同时,也受到人才、文化、习俗、制度等软实力的约束。区域软实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越来越明显,我国学术界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区域硬实力,对于区域软实力未能给予重视。该文将分析区域软实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探讨提升区域软实力的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