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47)
- 2023(13689)
- 2022(11559)
- 2021(10527)
- 2020(8744)
- 2019(19717)
- 2018(19630)
- 2017(36609)
- 2016(20201)
- 2015(22780)
- 2014(23083)
- 2013(22485)
- 2012(21017)
- 2011(19566)
- 2010(20097)
- 2009(18607)
- 2008(18045)
- 2007(16291)
- 2006(14757)
- 2005(13625)
- 学科
- 济(103322)
- 经济(103230)
- 管理(52868)
- 业(46552)
- 企(36648)
- 企业(36648)
- 方法(35515)
- 数学(31266)
- 数学方法(30669)
- 地方(29153)
- 中国(28663)
- 农(23719)
- 业经(21109)
- 学(21039)
- 地方经济(17253)
- 制(16633)
- 财(16345)
- 农业(16056)
- 融(15860)
- 金融(15852)
- 银(15459)
- 银行(15433)
- 理论(15379)
- 行(15049)
- 环境(15014)
- 发(14177)
- 贸(14014)
- 贸易(14001)
- 和(13687)
- 易(13374)
- 机构
- 学院(291598)
- 大学(287689)
- 济(122036)
- 经济(119334)
- 研究(108989)
- 管理(105516)
- 理学(88867)
- 理学院(87748)
- 管理学(85805)
- 管理学院(85263)
- 中国(82300)
- 科学(67750)
- 京(63222)
- 所(57080)
- 财(53912)
- 研究所(51614)
- 农(50488)
- 中心(48394)
- 江(46706)
- 业大(42575)
- 财经(41452)
- 范(40737)
- 北京(40700)
- 师范(40271)
- 院(39846)
- 农业(39226)
- 州(37416)
- 经(37222)
- 经济学(36966)
- 省(34591)
- 基金
- 项目(189342)
- 科学(147539)
- 研究(138762)
- 基金(132097)
- 家(116332)
- 国家(115374)
- 科学基金(97183)
- 社会(86182)
- 社会科(81658)
- 社会科学(81633)
- 省(78092)
- 基金项目(68203)
- 划(65042)
- 教育(64349)
- 自然(61445)
- 自然科(59987)
- 自然科学(59968)
- 自然科学基金(58782)
- 编号(56898)
- 资助(55357)
- 成果(46893)
- 发(46660)
- 重点(43885)
- 课题(42319)
- 部(39882)
- 创(39172)
- 发展(37180)
- 创新(36744)
- 展(36582)
- 科研(35258)
- 期刊
- 济(149135)
- 经济(149135)
- 研究(90733)
- 中国(69153)
- 农(46992)
- 学报(45896)
- 科学(42516)
- 管理(42345)
- 财(39933)
- 教育(38925)
- 大学(34195)
- 学学(32123)
- 农业(32031)
- 技术(30329)
- 融(28579)
- 金融(28579)
- 经济研究(24578)
- 业经(24079)
- 财经(20603)
- 问题(18542)
- 经(17964)
- 统计(17462)
- 业(17372)
- 技术经济(16109)
- 策(15845)
- 决策(14293)
- 科技(14173)
- 资源(14064)
- 商业(13836)
- 图书(13795)
共检索到4644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海燕 崔春山
当前,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逐步回升,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在发展中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本文在研究中针对我国实施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采用了综合分析、归纳演绎以及实证分析的方法,以我国最大的区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为例,分析了我国区域协调的宏稳发展,对进一步分析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发展评价 指标体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李鸣
一、建立区域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 科技与经济的协调,就是指它们在各自内部和对外开放条件下,两者相互依存、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状态和过程,并且形成决定这种状态和过程的内在稳定的运行机制。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即科技进步对经济系统内部协调的促进,经济发展对科技系统内部协调的促进,科技经济系统外部的协调。 (1)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①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②科技进步促进产业技术结构高度化;③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开放度的提高和贸易结构的合理化;④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组织结构优化;⑤科技进步促进消费结构的合理化;⑥科技进步促进空间经济结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朱李鸣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庄孔造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和《全国海岛保护规划》的相继发布,国家海岛事业越来越受重视,海岛城镇经济与环境问题的研究也成为热点。文章在参考相关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海岛城镇的特点,分别从海岛经济综合指数和海岛环境综合指数出发,构建了一套评价海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期望能为海岛城镇发展的决策、管理和调控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海岛 城镇 经济 环境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曙光 梁伟杰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但理论和实践上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测度指标体系尚无统一的认识和标准。本文通过构建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46个三级指标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ISSP测度指标体系,以评价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水平及其发展差距,并对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区域差异 协调发展 测度指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曙光 梁伟杰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但理论和实践上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测度指标体系尚无统一的认识和标准。本文通过构建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46个三级指标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ISSP测度指标体系,以评价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水平及其发展差距,并对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区域差异 协调发展 测度指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国梁,廖为鲲,涂文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慧敏 丁阳 杨青
区域协调发展评价的核心方法是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对一个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其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进行测度,从而在整体上评估该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性。文章构建了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复杂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我国2005—2016年省域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发展的协调性存在差异,但总体上均呈现改善趋势;在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区域 协调发展 评价模型 协调发展指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蔡晓珊 安康
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本质上体现在区域内各主体之间的存在性关系上,是相关区域主体通过内在稳定运行机制在各领域关联互动,区域利益同向增长,区域差异趋于缩小的过程和状态。构建评价体系不仅要进行状态评价,也要进行过程评价。本文将区域协调互动发展监测评价的总目标确定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正向促进与良性互动,从状态和过程角度出发设置两大类指标,并依照五大机制将过程类指标分解为五个层次的子目标。状态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为客观评价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量化依据,同时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区域 协调互动发展 评价体系 过程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振忠
本文重点选取体现公民经济能力、地方政府资源配置能力、区域制度与规则等对发达地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产生影响的指标,设计了包括目标层、系统层、主题层和指标层的4层指标体系。"静态协调度"和"动态协调发展弹性系数"可以比较客观地刻画被评价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状况。
关键词:
发达地区 协调发展 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茹 罗晖 王宏伟 王铁成
本文在深入剖析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对比分析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态势及其在高质量供给、高质量需求、发展效率、经济运行和对外开放五大分维度表现。结果表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大致呈现东部、中部和东北部、西部依次递减的区域非均衡态势。北京和上海组成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从供给、需求、效率、运行和开放五大方面全方位推进地区高质量发展。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大省构成"第二梯队",五大分指数跻身全国前列。绝大多数中部、东北部省份组成"第三梯队",在一些分维度存在明显短板。广大西部省份组成"第四梯队",五大分指数位于全国中部或中部靠后位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永芳 王秦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一级指标,构建了涵盖创新投入、城乡协调、资源消耗、贸易开放、民生改善等10个二级指标,R&D经费投入强度、城镇化率、单位GDP能耗、对外直接投资、城乡居民收入比等30个三级指标的新时代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测算分析了2015—2022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表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非均衡态势,大致呈现东部、中部和东北部、西部依次递减态势;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结构协调性经历了从初期的极不耦合到后期中度耦合的变化,协调性则保持在中度协调的范围内,水平略有提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庄亚明 李晏墅 李金生 杨浩巍
本文在回溯现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理论的基础上,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关联性出发,基于增长、依附、和谐的内在机理,建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GAH评价要素,构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GAH-S评价体系,形成其内涵分析、强度测评、效果分析和结构测评的评价流程。一并运用江苏的数据实证检验该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分析江苏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南北梯度成因,影响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短板,根据苏南作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样板区的成功经验,提出进一步提升江苏乃至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余丹林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哲学理念自提出以来,立即受到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响应。但各个团体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理解又各自不同。本文论述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及其构建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大致框架进行了设计,并就指标体系构建中应注意的一系列问题及指标选取中定性与定量的关系问题作了扼要的论述。
关键词: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