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06)
- 2023(14280)
- 2022(11952)
- 2021(10807)
- 2020(8795)
- 2019(19997)
- 2018(19199)
- 2017(37152)
- 2016(19429)
- 2015(21381)
- 2014(21334)
- 2013(21142)
- 2012(19955)
- 2011(18377)
- 2010(18822)
- 2009(17565)
- 2008(17216)
- 2007(15396)
- 2006(14421)
- 2005(13582)
- 学科
- 济(99563)
- 经济(99481)
- 管理(54485)
- 业(49746)
- 企(38285)
- 企业(38285)
- 中国(29323)
- 地方(29155)
- 方法(28320)
- 农(25731)
- 数学(24160)
- 数学方法(23860)
- 财(22448)
- 税(22033)
- 业经(21102)
- 税收(20567)
- 收(20389)
- 学(17931)
- 农业(17509)
- 地方经济(17291)
- 制(17032)
- 贸(16215)
- 贸易(16199)
- 融(15968)
- 金融(15967)
- 银(15636)
- 银行(15621)
- 易(15576)
- 行(15238)
- 环境(14930)
- 机构
- 学院(279009)
- 大学(276168)
- 济(127748)
- 经济(125176)
- 研究(105030)
- 管理(102295)
- 理学(85713)
- 理学院(84654)
- 管理学(83393)
- 管理学院(82822)
- 中国(81700)
- 财(63820)
- 京(59264)
- 科学(59180)
- 所(53016)
- 财经(47513)
- 研究所(46863)
- 中心(46585)
- 江(45477)
- 经(42886)
- 农(41112)
- 经济学(40021)
- 范(38916)
- 师范(38634)
- 北京(38489)
- 院(37838)
- 州(35953)
- 经济学院(35527)
- 财经大学(34654)
- 业大(34022)
- 基金
- 项目(173017)
- 科学(137864)
- 研究(133274)
- 基金(124669)
- 家(107253)
- 国家(106334)
- 科学基金(91163)
- 社会(87263)
- 社会科(82905)
- 社会科学(82887)
- 省(67450)
- 基金项目(63952)
- 教育(59368)
- 划(56580)
- 编号(54317)
- 自然(54055)
- 自然科(52787)
- 自然科学(52774)
- 自然科学基金(51796)
- 资助(50474)
- 成果(45919)
- 发(43836)
- 重点(39579)
- 课题(38838)
- 部(38139)
- 国家社会(36680)
- 发展(36446)
- 创(36367)
- 展(35855)
- 性(34536)
- 期刊
- 济(159056)
- 经济(159056)
- 研究(100040)
- 中国(63880)
- 财(47143)
- 管理(41422)
- 农(39320)
- 学报(36272)
- 科学(35829)
- 教育(33640)
- 融(32349)
- 金融(32349)
- 大学(28117)
- 经济研究(26660)
- 农业(26426)
- 学学(26142)
- 技术(24978)
- 业经(24699)
- 财经(23748)
- 经(20689)
- 问题(20026)
- 贸(17278)
- 务(17277)
- 国际(16379)
- 税(16309)
- 技术经济(14936)
- 世界(14844)
- 税务(14511)
- 业(13736)
- 商业(13128)
共检索到4645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香菊 祝玉坤
本文运用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论述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内在机制,重点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非平衡发展的原因,以及政府政策干预尤其是税收政策如何更有效这一命题。研究表明,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地区经济非均衡结构形成一种新的外生性冲击,使得中西部地区产业面临承接东部地区制造业转移的机遇,但这种区域产业结构演化依赖于政府政策的冲击作用,税收政策应发挥更大作用,以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长德
文章介绍了马丁应用内生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模型结合而构建的分析区域政策效应的框架。该框架对区域政策的分析表明,传统的转移支付政策或单纯改善区际(区内)交易成本的政策,面临着空间公平与总体经济效率间的权衡,而降低创新成本(障碍)的政策是可以实现总体经济效率和空间公平兼得的。这些分析对于中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有重要启示。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新阶段,区域政策的着力点应放在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构建和提高方面,并对此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安国 张克森 杨开忠
通过向标准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引入环境外部性和环境经济政策,我们得以为以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经济空间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建模。我们的研究表明:在环境外部性具有全局性特征的情形,第一代新经济地理学模型所揭示的"灾变式集聚"机制仍然起作用;在环境外部性表现为局部性特征的情形,"战斧状"的灾变式集聚被"干草叉状"的不完全集聚所取代;在存在环境外部性的情形,最优经济空间演化路径是最优空间规划与最优环境财政政策组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颜银根
自1994年实现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政府不断向中国内陆地区增加转移支付。然而区域间的收入差距仍然不断扩大,政策效果并不明显。目前虽然主流经济学对转移支付的失效提供了一些解释,然而新经济地理学的一些研究对这一问题给予了全新的解释。转移支付失效的主要原因包括:产业集聚存在"路径依赖"、转移支付存在着某个"门槛值"、不同的税收来源和补贴方式效果截然不同。因此,在实施转移支付政策时,转移支付最初的力度一定要足够大、需要"持续地"转移支付、需要整体系统地考虑转移支付的资金来源和去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安国 张越 张英奎
本文对最近十多年来新经济地理学的最新理论进展进行综述。结合对新经济地理学标准版本与扩展版本进行的比较研究,探讨以新经济地理学扩展版本为核心的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成,并就以新经济地理学为支撑的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与政策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钟文 钟昌标 郑明贵 陈林雄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构建了以公平与效率组成的社会效用函数最大化条件下的最优资源再配置理论模型,并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结果发现:全国层面,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投资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实现;区域层面,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表现为影响程度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其原因在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基础设施存在差异,导致影响作用边际效应存在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颜银根
1990年初,Krugman在《政治经济学期刊》上发表了《规模报酬和经济地理》,由此开辟了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通过对新经济地理学相关文献的回顾,研究表明:由于无法放弃规模报酬不变范式,主流经济学中长期缺乏空间维度。新经济地理学在"冰山运输成本、规模报酬递增以及不完全竞争"框架下研究空间问题,而空间经济学则包括经济学中所有涉及空间问题的研究。新经济地理学在近二十余年内理论和实证研究都有着较大的发展,目前仍有很强的生命力,尤其是在税收、补贴以及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学科发展处于中期。从新经济地理的最新研究发展来看,融入消费者异质性产品、移民以及储蓄等偏好和融入企业异质性的"微观主体的异质性行为"是新经济地理学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整体而言,国内现有新经济地理的边际贡献不足,未来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吕拉昌,魏也华
近年来,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转型和全球化,资本主义进入了制度重建的新阶段,社会科学日益重视“制度”因素的作用。经济地理学强调制度、文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提出了经济地理学的“制度转向”。文章深入分析西方学者提出的制度转向、制度厚度概念及与区域发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理论评析,并简要探讨对中国区域发展的启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安虎森 李锦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税收竞争理论认为:分散均衡条件下,税收竞争类似于标准税收竞争;而聚集均衡条件下,贸易自由度和聚集因素对税收竞争有重要影响。其研究结论是:区域税收差异随贸易自由度提高先增后减,聚集租金的存在使得核心区可以制定较高流动要素税率,简单的税收协调不一定改善两区域的福利。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税收竞争 贸易自由度 聚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永祥
文章使用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数据,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研究范式,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对影响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因素展开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市场潜能、人力资本和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均对城市化发展存在显著影响,而早期城市规模的影响则显著为负。
关键词:
城市发展 新经济地理学 影响因素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皓 宋永波 牟琦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税收增长的良性互动一直是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点。本文在重点分析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税收 协调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区域税收政策”课题组*本文是中国社会科学基金1996~1997年项目。课题组负责人:杨之刚、许善达,成员:杜萌昆、马拴友、李莉。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解决中西部地区同东部地区的差距继续扩大问题,在我国具有重大的经...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温来成
在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出现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政府公共服务不够均等、土地征用中农民合法权益未得到有效保护、农业比较利益下降、粮食产量徘徊不前等突出问题。作为政府重要政策工具的税收政策,可通过构建城镇化税收政策体系,统一城乡税制,调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征社会保障税解决进城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完善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调整区域产业税收政策,建立新型城乡社会分工等途径,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
关键词:
城镇化 税收政策 区域经济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冬梅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差异问题日益凸现,地区经济发展中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桎梏。税收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在协调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探求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税收政策,对于当今加速中西部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协调发展 税收优惠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苏畅 刘石敏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指在区域开放条件下,区域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相互依赖日益加深、经济发展上关联互动和正向促进,各区域的经济均持续发展且区域经济差异趋于缩小的过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判断标准是区域经济联系趋于紧密、各个区域的经济均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差异趋于缩小。1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存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我国也不例外。从国家层面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西部比较落后,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而从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