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18)
- 2023(15856)
- 2022(13500)
- 2021(12207)
- 2020(10151)
- 2019(23197)
- 2018(22967)
- 2017(43388)
- 2016(23660)
- 2015(26998)
- 2014(27542)
- 2013(27342)
- 2012(26010)
- 2011(23863)
- 2010(24463)
- 2009(22900)
- 2008(22928)
- 2007(21028)
- 2006(18835)
- 2005(17767)
- 学科
- 济(116959)
- 经济(116823)
- 管理(70296)
- 业(64185)
- 企(51286)
- 企业(51286)
- 方法(40395)
- 数学(34711)
- 数学方法(34396)
- 中国(32306)
- 地方(30459)
- 农(29761)
- 财(27196)
- 业经(25271)
- 制(24626)
- 学(22845)
- 农业(19937)
- 银(19292)
- 银行(19256)
- 贸(19041)
- 贸易(19027)
- 融(18938)
- 金融(18934)
- 行(18532)
- 易(18303)
- 环境(17740)
- 地方经济(17557)
- 体(16724)
- 和(16305)
- 理论(16017)
- 机构
- 学院(353567)
- 大学(351652)
- 济(153000)
- 经济(149615)
- 管理(128198)
- 研究(127499)
- 理学(107522)
- 理学院(106192)
- 管理学(104472)
- 管理学院(103785)
- 中国(98804)
- 京(76094)
- 科学(75943)
- 财(72998)
- 所(66448)
- 研究所(59163)
- 农(58772)
- 江(58045)
- 中心(57787)
- 财经(55804)
- 经(50099)
- 北京(48928)
- 业大(48734)
- 范(47921)
- 经济学(47691)
- 师范(47464)
- 州(45689)
- 农业(45548)
- 院(45475)
- 经济学院(42572)
- 基金
- 项目(219038)
- 科学(171179)
- 研究(164020)
- 基金(155466)
- 家(134403)
- 国家(133217)
- 科学基金(112961)
- 社会(103835)
- 社会科(98336)
- 社会科学(98309)
- 省(87426)
- 基金项目(81478)
- 教育(75211)
- 划(72715)
- 自然(69558)
- 自然科(67831)
- 自然科学(67812)
- 编号(67764)
- 自然科学基金(66581)
- 资助(63632)
- 成果(56797)
- 发(52675)
- 重点(50246)
- 课题(48546)
- 部(48244)
- 创(45419)
- 制(43153)
- 国家社会(42697)
- 发展(42696)
- 创新(42681)
- 期刊
- 济(187870)
- 经济(187870)
- 研究(113805)
- 中国(81330)
- 财(58585)
- 农(55060)
- 学报(52313)
- 管理(49800)
- 科学(48494)
- 教育(42010)
- 大学(39624)
- 融(37962)
- 金融(37962)
- 学学(36996)
- 农业(36544)
- 技术(33123)
- 经济研究(29846)
- 业经(29508)
- 财经(28715)
- 经(24827)
- 问题(24131)
- 业(19368)
- 贸(19279)
- 技术经济(19032)
- 世界(17056)
- 国际(16952)
- 图书(16909)
- 商业(16772)
- 理论(16574)
- 统计(16473)
共检索到5675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琳 刘莹
区域比较优势、区域经济联系以及区域产业分工是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最关键的驱动因素即序参量遵循区域比较优势——区域经济联系——区域产业分工的动态演变路径。在序参量的支配作用下,驱动因素间的协同作用作为连接序参量与其他变量的重要纽带贯穿始终,即各区域依托自身比较优势,借助一定程度的跨区域要素流动,参与大区域经济的产业分工中,同时参与到整体网络的产业分工,并反作用于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及经济联系,三者相互促进、相互引导、相互依托的协同作用使整体网络协同运转,使整个系统实现初级——中级——高级的协同演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群 赵嵩正
资源在流动过程中具有方向性的特征,即资源流动的靶向性,具体表现为趋利性、就近性、聚集性和结构合理性等。资源向某个地区方向流动的动力强度取决于该地区在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基础设施、资源配置能力、政策法规、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相对优劣程度。随着这些区域因素的强弱变化,资源流动的方向也会相应地改变。因此,区域经济的发展应该遵循资源流动的规律,改善区域各方面因素以吸引资源的流入,形成靶心效应。
关键词:
资源流动 靶向性 动力机制 靶心效应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爱武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培养出了大批量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两者间的互动发展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两者互动发展的关系及困难点,提出了具体实施路径,以期为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区域经济 协同发展 策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金娴 金高军
本文就浙江省高职教育如何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进行了研究,认为各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要依托区域经济的发展,根据学校实际,设置具有特色性、创新性、前瞻性的专业,做到与人才的需求相匹配。
关键词:
专业设置 区域经济 协同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郭玉晶 宋林 张礼涛
民营经济与区域经济相互影响、互动发展。基于全国30个省区1998-2014年民营经济与区域经济系统面板数据,借鉴耦合协调度模型,结合GIS对中国各省区民营经济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进行时间和空间格局分析。研究发现:时间维度表明,以2003年为转折点,民营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呈下降趋势,2006年之后开始缓慢上升。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波动平稳,表现出经济周期特征。各省民营经济与区域经济耦合度均值呈"W"型,表现下降趋势;空间格局表明,各地区民营经济指数与区域经济指数波动趋势基本一致,民营经济指数区域差异明显,整体表现出"东-中-西"特点,中部地区本身分化明显。省际间的耦合程度分布不平衡且差异明显,耦合度长期表现出高高相聚和低低相聚的分化格局;通过时差相关分析得出,民营经济综合指数是区域经济综合指数的先行指标,具有预警功能;各类影响因素中,研发支出与上市公司对耦合度影响最显著。研究表明,民营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密切的互动作用,在经济新常态下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二者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民营经济 区域经济 耦合度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郭玉晶 宋林 张礼涛
民营经济与区域经济相互影响、互动发展。基于全国30个省区1998-2014年民营经济与区域经济系统面板数据,借鉴耦合协调度模型,结合GIS对中国各省区民营经济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进行时间和空间格局分析。研究发现:时间维度表明,以2003年为转折点,民营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呈下降趋势,2006年之后开始缓慢上升。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波动平稳,表现出经济周期特征。各省民营经济与区域经济耦合度均值呈"W"型,表现下降趋势;空间格局表明,各地区民营经济指数与区域经济指数波动趋势基本一致,民营经济指数区域差异明显,整体
关键词:
民营经济 区域经济 耦合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晓钟
经济管理出版社于近期出版的经济学新著《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黎鹏著),以协同学思想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为基本理念,认为区域内各地域单元(子区域)和经济组分之间应该协和共生,自成一体,形成高效和高度有序化的整合,形成区域内各地域单元和经济组分的"一体化"运作与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方式;强调协同发展的区域体系应有统一的联合与合作发展目标和统一的规划,使区际之间有着高度的协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珂
区域经济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的缺失,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进程受到阻碍。文章构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的总体框架,具体分析利益分成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利益帮扶机制、利益仲裁机制、利益磋商机制,并从协调经济利益、法律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出机制保障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同发展 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树强 徐娜
生态环境质量是评价区域协同效果的重要标准,科学评测协同的环境质量效果是调整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走向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2004-2016年京津冀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广义线性回归的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经济协同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随着京津冀经济协同度的提高,环境质量呈现出收敛式上升。建立面板联立方程模型进一步识别京津冀经济协同的环境效应的内在影响机制,结果发现,由于同时存在要素禀赋效应和污染避风港假说,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通过结构效应而不是技术效应改善环境质量。最后,为了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提出了加强政府政策与市场资源配置相结合、促进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京津冀之间的环境治理合作等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 经济协同度 环境质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珂
区域经济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的缺失,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进程受到阻碍。文章构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的总体框架,具体分析利益分成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利益帮扶机制、利益仲裁机制、利益磋商机制,并从协调经济利益、法律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出机制保障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同发展 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珂
区域经济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的缺失,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进程受到阻碍。文章构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的总体框架,具体分析利益分成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利益帮扶机制、利益仲裁机制、利益磋商机制,并从协调经济利益、法律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出机制保障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同发展 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玉梅 杨俊生
区域行政是地方政府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而进行的职能创新,其目的是为地方政府间的有效沟通与经济合作提供制度保障。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客观上要求区域行政运行与之相适应。文章通过对区域行政运行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及区域行政运行的主体、客体和内容的分析,认为我国目前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行政应在现行行政基础上,实行"双轨运行、双轮驱动"的模式。
关键词:
区域行政 区域经济 运行机理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静
区域产业经济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内容,珠三角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产业经济布局,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施的优先发展示范区域,新时期重构区域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新格局,将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由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教授主编的《中国区域产业经济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7月版)一书,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瑛
当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日益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政府协调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制度保障,但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还必须以区域之间形成紧密的经济关系为基础。本文主要从市场视角分析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机理,为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分工 产业转移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傅为忠 李孟雨
应用经济学弹性理论对ISM模型进行了改进,并以东部地区为例,对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层次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直接影响因素是公路运营里程、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和经济结构,根本影响因素是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邮政业务总量、地区生产总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