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53)
2023(8537)
2022(7245)
2021(6353)
2020(5331)
2019(11822)
2018(11540)
2017(22065)
2016(11869)
2015(13422)
2014(13310)
2013(13364)
2012(12965)
2011(12229)
2010(12398)
2009(11526)
2008(11258)
2007(10380)
2006(9630)
2005(8924)
作者
(38368)
(32390)
(32073)
(30630)
(20718)
(15513)
(14543)
(12643)
(12353)
(11578)
(11362)
(10820)
(10742)
(10588)
(10411)
(10028)
(9738)
(9427)
(9272)
(9174)
(8289)
(8173)
(7978)
(7527)
(7432)
(7218)
(7147)
(6924)
(6722)
(6540)
学科
(75164)
经济(75112)
管理(34532)
(30800)
(25782)
企业(25782)
方法(23362)
地方(21144)
数学(20075)
数学方法(19910)
中国(16566)
(15273)
地方经济(14606)
业经(14146)
(13672)
(10582)
(10342)
环境(10040)
农业(9646)
(9552)
贸易(9546)
(9495)
(9104)
(8981)
金融(8980)
(8773)
(8689)
(8623)
(8323)
银行(8294)
机构
大学(186038)
学院(186018)
(85275)
经济(83523)
研究(73823)
管理(66670)
理学(56858)
理学院(56062)
管理学(55072)
管理学院(54718)
中国(53864)
科学(45531)
(40110)
(39436)
研究所(35972)
(34970)
(32954)
中心(31256)
(29484)
财经(27893)
经济学(26827)
业大(26772)
(26656)
农业(26042)
北京(25631)
(25148)
(25137)
师范(24837)
经济学院(23623)
科学院(23329)
基金
项目(120264)
科学(94567)
基金(87032)
研究(84680)
(77876)
国家(77233)
科学基金(64458)
社会(55241)
社会科(52353)
社会科学(52337)
(47000)
基金项目(44974)
自然(41537)
自然科(40537)
自然科学(40522)
(40368)
自然科学基金(39838)
教育(38008)
资助(36131)
编号(32456)
(28786)
重点(28156)
成果(26712)
(26227)
(24593)
课题(24343)
发展(23175)
创新(23067)
国家社会(23017)
(22834)
期刊
(105315)
经济(105315)
研究(58701)
中国(38844)
学报(31544)
科学(29778)
(29743)
管理(28134)
(25197)
大学(23013)
学学(21937)
农业(20288)
经济研究(17936)
教育(17400)
(16623)
金融(16623)
技术(15988)
业经(15014)
财经(14970)
(13136)
问题(13005)
技术经济(10786)
(10737)
(10679)
世界(10196)
国际(9842)
统计(9396)
商业(9226)
资源(8836)
现代(8680)
共检索到293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李鸣  
近10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宏观区域政策从“均衡”向“倾斜”的模式转换,打破了区域之间自我封闭状态,增强了各类区域经济活力和自组织能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宏观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区际关系协调机制的不健全,区域经济的运行处于巨大的摩擦之中,区际关系失调的症状越趋严重,阻碍着区域经济的有序化和健康发展。因此,分析区际经济关系失调症状及其形成机理,进而寻找整治方略,已成为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永丽  田松美  
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是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而存在的,其根本的目标在于实现整体的经济发展。然而,在历史上,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一直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发展差距。如何缩小这一差距,实现各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容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文章描述了建国后各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背景、实践措施及其影响,对如何缩小各地区经济差异,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建议,得到了启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青禾  郑钧  
空间因素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济增长受其空间结构的影响,反映空间结构的区域经济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问题。特别是在中国这样幅员辽阔的大国,各个区域的经济状况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强烈的影响。中国自八十年代以来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获得了较好的经济发展实绩,但是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国民经济系统,则可以看到地区专业化分工的进展十分缓慢,并由此损失了一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郎雅娣  
本文对经济增长与环境关系的研究进行了相关综述,阐述了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基本理论。通过原西城区和原宣武区1981-2009年间历年的人均GDP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统计数据,对两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分析。选取适合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并实证研究原西城宣武两区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特征以及外部因素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综合分析结果,以两区合并后实际情况,提出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范敬中  
现代物流不仅仅是一个产业,更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环境。众所周知,自然资源和人造资源在地球上的配置都是不均衡的,继而产生了需求与供应的矛盾,这需要及时沟通信息,明确需求内容,了解需求地点、数量、时间等。在充分沟通信息后采取现代物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米红  陈钱敏  
面对十一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厦门的人力资源和高等职业教育都具有很多不足。在人力资源方面,人才文化程度总体偏低,人才总量不够,人才分布呈行业性与岗位性差异,外来人口总体素质偏低,中高级技工短缺;在高职教育方面,区域性适用专业设置偏少,各校间专业设置缺乏有效协调,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层次低。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厦门应准确定位高职教育,提升其办学层次;实现民办高职与公办高职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增强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炯  
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关系密切,双方互动,求得双赢和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略为:实施地方高校区域化发展战略,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发挥高校科研资源优势,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依托高校的"文化中心"功能,引领区域软实力的提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白洁  
利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理论,对中国信息化水平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经济增长与信息化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但是,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为单向因果关系,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将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志军  那世康  董秀岩  
本文以中国人民银行鞍山中心支行支付清算系统资金流量变动与鞍山地区经济指标数据变动关系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央行支付清算系统资金流动与区域经济指标关系的数学模型。分析表明,央行支付清算系统的资金流动与区域经济指标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通过现代支付清算系统资金流变动与区域经济指标关系的分析,可实现金融监管部门与地方政府对区域经济运行的动态分析和超前预测,发挥现代支付清算系统对经济活动的有效监控与分析功能,为央行货币政策制定与调整提供有效支持。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吴娜  薛婷婷  
从城市群发展的角度,利用现代物流理论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以及耦合进化理论,对物流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借助定量的方法构建分析模型并应用E-views软件对模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最终得出物流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利民  沈续雷  
本文运用GIS软件(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对我国银行卡产业的空间分布和空间集聚进行研究,并运用SPSS对产业空间分布和区域经济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银行卡产业空间分布和经济发展程度高度同构,尤其集聚在东部经济地带和三大都市圈;银行卡产业和区域经济第三产业发展高度相关,第三产业GDP与POS交易额一次函数拟合度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可庸  丁焰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建军  姚先国  
本文首先概述了增长极理论和中心—边缘理论的应用条件和应用背景 ,进而证明上海和浙江共处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并非是一个二元空间而更近似于匀质空间 ,接着用浙沪间产业转移的案例证明两地之间的关系并非是“极化—扩散” ,而是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分工的关系 ,并得出结论认为 ,从要素资源流动的角度分析 ,上海和浙江区域经济关系应该属于邻域渗透型的区域经济关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苗天青  闫二旺  
本文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基本条件,采用系统分析方法,遵循企业的自我经济关系网络→区域经济关系网络→区域生产系统→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思路,构建起基于企业间经济关系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系统分析模型。构建这一模型旨在探索区域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以指导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