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91)
2023(11929)
2022(9630)
2021(8377)
2020(7225)
2019(16081)
2018(16002)
2017(31293)
2016(17128)
2015(19672)
2014(20171)
2013(20011)
2012(18791)
2011(17223)
2010(17439)
2009(16484)
2008(16415)
2007(15061)
2006(13552)
2005(12527)
作者
(52770)
(44288)
(44288)
(42346)
(28264)
(21100)
(20429)
(17202)
(16704)
(15733)
(15159)
(14826)
(14229)
(14220)
(13829)
(13748)
(13342)
(13192)
(12810)
(12768)
(11263)
(10976)
(10707)
(10194)
(10072)
(10037)
(9743)
(9712)
(8959)
(8854)
学科
(97024)
经济(96948)
管理(48072)
(43583)
方法(35309)
(33896)
企业(33896)
数学(30943)
数学方法(30687)
地方(24059)
中国(23038)
(22127)
(19529)
业经(19332)
(18935)
地方经济(15134)
农业(15064)
(14412)
(13407)
贸易(13402)
(13001)
环境(12951)
(12880)
(12603)
金融(12601)
(11981)
银行(11953)
(11875)
理论(11863)
(11414)
机构
大学(265668)
学院(263544)
(118151)
经济(115786)
管理(97651)
研究(94906)
理学(83019)
理学院(82001)
管理学(80635)
管理学院(80116)
中国(70861)
科学(57520)
(56328)
(51713)
(49383)
研究所(44766)
(44400)
中心(43116)
财经(41346)
(40953)
经济学(38046)
业大(37614)
(37252)
北京(35676)
(35554)
师范(35212)
农业(34874)
经济学院(34135)
(33263)
(32423)
基金
项目(168940)
科学(132436)
研究(123906)
基金(121798)
(106167)
国家(105344)
科学基金(89144)
社会(79898)
社会科(75647)
社会科学(75625)
(65579)
基金项目(63896)
教育(55533)
(55219)
自然(55157)
自然科(53822)
自然科学(53807)
自然科学基金(52843)
编号(50928)
资助(49623)
成果(42770)
(38750)
重点(38556)
(37257)
课题(34594)
(33907)
国家社会(33724)
科研(32034)
创新(31952)
教育部(31651)
期刊
(136796)
经济(136796)
研究(79854)
中国(49455)
学报(41619)
(40646)
(40434)
科学(36997)
管理(34254)
大学(30439)
学学(28423)
农业(27006)
(24072)
金融(24072)
教育(24024)
经济研究(22937)
技术(22837)
财经(21403)
业经(20208)
(18520)
问题(18360)
图书(15974)
技术经济(14919)
(14443)
统计(14039)
(13745)
理论(13291)
世界(12726)
商业(12534)
(12323)
共检索到4012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郑伟平  
近年来,信息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广泛论述。我国由于发展起步较晚,人口基数大,整体国民经济指标中的信息化成份还相当低,目前和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还缺乏可比性。而且用于比较不同区域之间特别是国内各城市、省份之间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和应用的指标和参数也鲜有论及。深圳是我国改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矩  苗建军  
区域经济信息化是生产力在空间集聚和极化的产物,是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区域信息化使城市功能专门化和网络化,从而通过城市型产业结构实现供求平衡。发达国家区域经济信息化需求和供给的创新,正在持续地推动着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新的国际分工。中国区域经济信息化在“十五”期间处于关键地位,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正在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洪刚  卢秀茹  杨伟坤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第一大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支撑了新经济的高速增长,区域经济信息化高度发达,其发展的经验为许多发达国家效仿。本文对美国区域经济信息化发展历程现状与特征进行分析,并对中国县域经济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得到对中国县域经济信息化建设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书杰  
随着区域经济体不断发展,信息化管理策略产生了多种方向的信息适配性问题,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研究区域经济信息化管理策略是有意义的。探析农村现代化与区域经济信息化管理策略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将提升区域经济信息化程度。同时,互联网信息平台和个性化的基础设施作为管理策略的构建基础,将稳定区域经济内的市场环境、完善市场制度设计,从而完成经济信息化管理策略的研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沈绿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般与重点相结合的方针,有步骤地扩大重点开放地区,不断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至今已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沿江、沿边开放区和以省会为中心的内陆开放区这样一个既有层次又各具特色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敏  马泽昊  
本文利用1998~201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讨论了信息化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以及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结论为:第一,信息化水平对于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非常显著,信息化水平每提高1%,人均GDP增长率提高0.01%~0.05%,经济增长的惯性作用明显,上述结果都非常稳健。第二,信息化对优化农业、工业的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效果显著,但对服务业的影响并不明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白洁  
利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理论,对中国信息化水平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经济增长与信息化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但是,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为单向因果关系,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将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查志刚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信息化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信息化不仅能促进区域内社会的全面进步,而且能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与重建。文章以河北省为例,简述了区域信息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仲伟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文章主要以信息化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信息化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现状为主要依据,从信息化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的要点、信息化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思路、信息化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途径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提高信息化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水平。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樊松林  毛国琳  
国民经济信息化呼唤经济信息专业教育樊松林(上海大学情报研究所上海201800)毛国琳(贵阳劳动就业管理办公室贵州850000)AbstractAsoneoftheimportantissuesinreconstructionofthenational...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许永哲  
近几年,我国农村和农业信息化正在受国家的高度重视,也已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进。但因基础薄弱,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进程比较缓慢,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首先分析包括试点在内的当前我国农村经济信息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经济水平、信息资源建设和技术支持等三个方面,进一步分析制约我国农村经济信息化的因素。最后,文章从若干方面提出农村经济信息化的试点建设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志丹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信息化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信息化不仅能促进区域内社会的全面进步,而且能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与重建。文章以宁波市为例,简述了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信息化过程中应抓好的几个问题。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唐文琳  李雄师  
本文基于时序主成分分析框架,构建起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测量模型,对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在2002年至2012年的变化情况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总体上看,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来说明。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丽英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非国有经济迅猛发展,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乃至推动改革深入的重要力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全国还是各区域,目前的经济增长主要还是依靠资本的投入;对劳动力数量的简单依赖,东西部正在下降,中部在上升。市场化程度对经济增长总的说来有正的贡献,但却呈现出不同的区域特征,东部在增加,西部在降低,而中部的市场化程度对经济的贡献为负。因此通过政策的倾斜和资金的投入,使中西部市场主体处于与东部大体相同的起跑线,是非常重要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