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67)
2023(17097)
2022(14643)
2021(13500)
2020(10971)
2019(24760)
2018(24701)
2017(46713)
2016(25351)
2015(28250)
2014(28292)
2013(27951)
2012(26087)
2011(23788)
2010(23930)
2009(21912)
2008(21227)
2007(18635)
2006(16809)
2005(15337)
作者
(74723)
(62084)
(61661)
(58540)
(39475)
(29646)
(28032)
(24321)
(23713)
(22163)
(21196)
(21079)
(19871)
(19831)
(19167)
(19157)
(18419)
(17996)
(17707)
(17652)
(15626)
(15367)
(14985)
(14243)
(14013)
(13806)
(13753)
(13584)
(12584)
(12254)
学科
(120801)
经济(120696)
管理(73541)
(65855)
(53773)
企业(53773)
方法(44564)
数学(38054)
数学方法(37651)
中国(32058)
地方(31023)
(28971)
(26333)
业经(26095)
环境(23747)
(23502)
农业(19716)
(19620)
(18347)
贸易(18333)
(18283)
地方经济(17886)
(17631)
理论(17327)
(17163)
金融(17161)
(17000)
银行(16955)
(16808)
(16406)
机构
大学(364887)
学院(364343)
(151033)
经济(147758)
管理(141011)
研究(130822)
理学(121056)
理学院(119618)
管理学(117655)
管理学院(116998)
中国(97254)
科学(80780)
(79257)
(66813)
(66397)
研究所(60323)
中心(57873)
(57612)
(54104)
财经(52964)
业大(52425)
北京(50788)
(50477)
师范(50016)
(47985)
(47964)
经济学(45288)
农业(44601)
(44083)
师范大学(40597)
基金
项目(246063)
科学(193528)
研究(181260)
基金(177051)
(154607)
国家(153315)
科学基金(130973)
社会(114634)
社会科(108589)
社会科学(108560)
(96711)
基金项目(93857)
自然(83806)
教育(82013)
自然科(81735)
自然科学(81719)
(81452)
自然科学基金(80215)
编号(73576)
资助(72077)
成果(59678)
(56899)
重点(55830)
(53454)
课题(51788)
(50718)
创新(47419)
国家社会(47074)
科研(46487)
教育部(45569)
期刊
(176502)
经济(176502)
研究(112440)
中国(74196)
学报(56366)
管理(53763)
科学(53600)
(52759)
(48711)
大学(42462)
教育(42117)
学学(39896)
农业(36958)
技术(32653)
(32583)
金融(32583)
经济研究(28250)
业经(28024)
财经(25897)
问题(22394)
(22227)
图书(19481)
技术经济(18834)
(18772)
资源(18129)
科技(17797)
理论(17182)
现代(16749)
商业(16266)
(16150)
共检索到553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海强  黄嘉睿  黄佳慧  甘楠  
文章通过收集2013—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宏微观数据,采用改进后的耦合协调模型构建区域经济-数字化转型-碳环境治理三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灰色预测类模型研究三系统的时空演进规律。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数字化转型-碳环境治理的综合评价指数与子系统指数大致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变化趋势具有同向性;对于三系统的时空演化规律,从空间角度看,区域耦合协调度差异明显,总体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依次递减的格局;从时间角度看,全国耦合协调度呈现缓慢上升趋势,2015—2016年的增幅较大,2019—2020年处于震荡状态;三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空间集聚特性增强;全国耦合协调水平在未来5年呈平稳增长趋势,区域耦合协调水平同全国保持一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原云霄   渠美  
开展山东省人口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性研究,是对其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全面摸底,更是实现人口规模质量与经济转型匹配的必然要求。文章构建人口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模型测度并剖析其空间演化特征。研究发现:山东省人口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对应技术适宜性自西向东降低;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显著;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偏低,人口素质亟待提高;人口红利丧失,老龄化问题严重。由此提出以青岛为中心城打造东部区域协同创新城市群、加速产业梯度转移促进中西部地区人口与经济提质增效、加速推进“人才红利”转变并强化高层次人才吸引力、加速推进银色产业建设并树立积极向上老年观的改进路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玉鸣  张燕  
如何协调高速经济增长与环境恶化及资源耗竭的关系涉及到人类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和承载,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于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18项指标构成的"经济增长与环境"系统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熵值赋权法对1995年、2000年和2005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区域的经济增长与环境发展尚处于低强度低协调的低水平耦合阶段;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且区域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空间对应关系;区域耦合强度与协调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慧强  廉倩文  韩增林  弓志刚  李哲  
基于系统科学视角,构建了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化—区域经济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2008—2017年我国31个省(市、区)(不包括中国港澳台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化—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与驱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基本公共服务质量与城镇化质量、区域经济质量的发展变化特征之间具有一定关联性,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滞后于其它两个子系统发展,且滞后期大约为2年;②2008—2017年,我国各省(市、区)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化—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关系总体比较稳定,且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明显;③从风险因子探测结果来看,人均GDP、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人均地方财政收入、货物进出口总额是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因子交互探测结果来看,双因子交互作用要强于单独因子作用;④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化—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演化是由基础设施支撑力、资源集聚力、经济拉动力、政府调控力、市场推动力、社会促进力等多元驱动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彭永芳  张梦凡  
近些年来,物流行业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壮大,迎来了发展的新时代。物流在经济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给经济增加值做出的贡献也越来越多。文章以河北省2001—2019年的数据作为样本,来研究物流能力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先对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构建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的指标体系,再利用熵值法计算指标体系中各个变量的权重,计算出物流和经济的综合评价指标,最后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来分析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程度。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由濒临失调逐渐转化为优质协调。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促进河北省未来区域经济和区域物流的优质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韩冬日  石孖祎  丁莹莹  
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数据,从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指数,考察数字经济及其内部耦合协调发展与区域经济韧性的复杂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及其内部两大系统均对区域经济韧性发挥显著的积极影响,且产业数字化的促进作用更大;“梅特卡夫法则”在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韧性的关系中仍然适用,且仅当数字经济内部耦合协调程度达到一定高度时,其有利影响才得以彰显;数字经济能够对区域经济韧性施加积极的空间效应,且短期外溢影响更为强烈。鉴于此,应持续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构建区域协同数字网络,实现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良性互动,以提高区域经济韧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仪华  王园  
文章以福建省内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为研究对象,选取各地2016-2017年度区域经济数据和旅游全域化的指标数据,实证分析区域经济系统与全域旅游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全域旅游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程度属于中等水平,区域经济水平越高,地方产业越具延展性、可持续性,发展全域旅游的成效越明显,两个系统的协调也越趋于良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何宜庆  宋秋韵  姚江  
运用耦合模型理论,建立耦合度函数和耦合协调度函数,对2010—2014年中部六省农业现代化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上,六省耦合协调性差异较小且处于中等水平;从空间上看,湖北省耦合协调度最高,农业现代化与区域经济基本协调发展,而安徽、湖南、江西、河北的耦合协调度低,由同步发展转为农业现代化滞后,山西的经济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总体都比较落后;从时间上来看,中部六省的耦合协调类型的变化较小,总体上呈缓慢发展趋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基纯  
本文在阐释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以国内房地产发展四大热点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为例,对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盛亚  郑书莉  
流通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承担着商品流通和物资交换的功能,我国流通产业长期受被动成长路径的影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程度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以浙江省为例,构建耦合度和耦合发展度指标,研究发现:(1)两系统耦合度呈现短期波动、长期平稳的状态,区域经济发展指数明显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滞后于流通产业发展指数;(2)耦合发展度在2005-2013年期间可划分为过渡阶段和协调发展阶段,随着产业集群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初现成效,流通业内生增长机制逐步形成;(3)预测期内两系统耦合度为优,耦合发展度快速提高,预计在新常态背景下表现更为稳定;(4)依然需要通过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蕾  王冲  
文章通过分析系统间的作用机制以及耦合协调度函数,对旅游产业-区域经济-信息产业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进行了构建,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从时间序列的角度动态地分析了旅游产业-区域经济-信息产业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蕾  王冲  
文章通过分析系统间的作用机制以及耦合协调度函数,对旅游产业-区域经济-信息产业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进行了构建,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从时间序列的角度动态地分析了旅游产业-区域经济-信息产业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晓梅   赵晓洁   李焕焕  
文章基于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物流—区域经济韧性”复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分析数字物流与区域经济韧性各子系统以及复合系统指标间的关联特性和耦合协调水平。研究发现:数字物流、区域经济韧性子系统及两者复合系统指标间均以较高关联为主;数字物流子系统内部耦合协调度高于区域经济韧性子系统,且已实现由濒临失调至勉强协调的等级跨越;“数字物流—区域经济韧性”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呈波动增长趋势,共有21个省份处于协调阶段且保持稳定增长水平,区域层面耦合协调度呈华东>华中>华北>华南>西南>东北>西北的分布格局。据此,文章提出推进数字物流与区域经济韧性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佳雯  郭彬  
高校作为科技创新重要主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愈发显著。本文基于2008—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同时基于地理邻近视角探析其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集聚性。研究结果表明,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高耦合协调度且时间上持续上升,空间上整体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特征。此外,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具有空间正自相关关系,不同聚集区在时空演变中表现出一定的收缩和扩张。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洪水峰  张亚  
钢铁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工业,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重要区域,开展长江经济带钢铁工业与生态环境、区域经济的耦合性研究,对于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和进行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钢铁工业—生态环境—区域经济(SER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模型,选取2000年~2016年面板数据,进行耦合协调研究.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SER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处于整体协调状态,耦合协调程度各省市分布不均.东部的耦合协调发展度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江苏耦合协调发展度最高,贵州耦合协调度最低,浙江、湖北、湖南、安徽保持平稳,上海、重庆波动较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