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26)
2023(11496)
2022(9029)
2021(7751)
2020(6389)
2019(13893)
2018(13748)
2017(25470)
2016(13803)
2015(15389)
2014(15736)
2013(15186)
2012(14142)
2011(13087)
2010(13304)
2009(12507)
2008(12043)
2007(10923)
2006(10180)
2005(9583)
作者
(42078)
(35320)
(34903)
(33600)
(22452)
(16502)
(15926)
(13556)
(13404)
(12420)
(12195)
(11770)
(11733)
(11435)
(11104)
(10940)
(10406)
(10272)
(10110)
(9739)
(9228)
(8601)
(8599)
(8197)
(7946)
(7851)
(7710)
(7545)
(7140)
(7007)
学科
(80344)
经济(80266)
管理(35137)
(28020)
地方(23352)
中国(21625)
(21182)
企业(21182)
方法(21127)
数学(18112)
数学方法(17903)
(17752)
(17274)
业经(16561)
地方经济(14877)
(12799)
农业(12209)
(11734)
(11605)
金融(11597)
(11227)
(11061)
环境(10855)
(10473)
银行(10451)
(10196)
理论(10058)
产业(9554)
(9509)
(8700)
机构
大学(203720)
学院(202960)
(91137)
经济(89243)
研究(81618)
管理(69098)
中国(60690)
理学(57858)
理学院(57072)
管理学(55859)
管理学院(55476)
科学(48729)
(44605)
(42363)
(40020)
研究所(38335)
中心(35184)
(34842)
(33204)
财经(30769)
(29805)
(29674)
经济学(29411)
师范(29359)
北京(28467)
业大(28004)
(27747)
农业(27055)
经济学院(25980)
(25843)
基金
项目(130960)
科学(102860)
研究(96789)
基金(93463)
(82594)
国家(81966)
科学基金(68588)
社会(62978)
社会科(59582)
社会科学(59566)
(51505)
基金项目(47809)
教育(43330)
(43325)
自然(41155)
自然科(40168)
自然科学(40153)
自然科学基金(39365)
编号(38425)
资助(37104)
成果(32388)
(31162)
重点(30824)
课题(28659)
(27795)
国家社会(27120)
(26290)
发展(25614)
(25240)
创新(24808)
期刊
(114585)
经济(114585)
研究(68268)
中国(47619)
学报(33579)
(33185)
科学(30536)
(30158)
管理(28672)
教育(25507)
大学(25324)
学学(23633)
农业(22094)
(20308)
金融(20308)
经济研究(19512)
技术(19188)
财经(16334)
业经(16333)
问题(14580)
(14402)
(11846)
(11229)
技术经济(10947)
世界(10883)
国际(10661)
统计(10532)
资源(9822)
(9675)
(9456)
共检索到3331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沈丹阳   李光辉   李伟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建军  
本研究通过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时间序列下的上海和周边区域间经济关系的起伏过程的分析,揭示出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在动力。认为,所谓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是由于区域内部各次区域间商品和要素流动密度不断增加而产生的区域整体化趋势增强的过程和状态,在这个过程中,由改革开放和区域经济发展内生出来的产品和要素的跨次区域流动是最主要的因素。产业集聚、产业转移、产业分工以及空间距离、要素流动网络和制度成本是影响要素流动并和其形成互动格局的主要解释变量。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内生于经济发展和市场化进程,并与之形成互动,由此认为: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应该更多的依靠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和民间力量,政府部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吴立广  
战后已经出现过两次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对跨国公司在区域一体化影响下投资战略调整的理论分析和国际直接投资流向变化的实证考察,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将导致产生两种国际直接投资效应:投资创造效应和投资转移效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投资转移效应,对我国引进国际资本、特别是出口导向型外国直接投资提出严重的挑战。加强对区域一体化动向及对国际投资影响的研究,对于进行引进外资的科学决策、更好地利用外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金祥荣  
区域经济集团化或称一体化,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允许商品或生产要素跨国自由流动,结合成一个更大的经济实体。80年代中期以来,区域主义复活,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向如何?它对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会有何重大影响?这是本文试图讨论的问题。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董立延  
东亚共同体必须以中日韩为核心,中日韩作为东亚乃至东北亚核心成员,应为东北亚区域合作和经济一体化进程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气氛。在新形势下,为促进东北亚经济一体化,东北亚各国应建立战略互信关系,建立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加强多边安全合作。中日韩三国应率先建立"中日韩能源共同体"、"中日韩环境共同体"等局部区域共同体,并以区域经济圈为依托逐步建立三国自由贸易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潘广云  
欧亚经济共同体是以俄罗斯为主导的独联体框架内最重要的经济一体化组织。自2000年诞生以来,该组织在建立关税同盟方面取得了重大实质性进展,建立统一运输空间、统一能源市场和统一社会经济空间的工作稳步推进,金融和货币领域合作有所加强,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动态效应,以及非传统经济效应和"外溢"效应开始逐步显现。但由于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多数成员国的经济规模很小,且共同体内实行的是不同速度的一体化进程,共同体的一体化效应因而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欧亚经济共同体内俄白哈关税同盟的正式启动,欧亚经济共同体的一体化效应将明显改观。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徐晓玲  胡郅佳  李晓南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朱彤  张悦盈  
美国作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其对外贸易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贸易格局的调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改变对外政策倾向,为追求结构性权力而支持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这直接引致了与大国相关的区域贸易安排数量的增加,并通过多米诺骨牌效应间接加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化,使得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浪潮方兴未艾。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维然  赵凤莲  
自独立以来,中亚国家组织和参加了多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但这些组织,包括其中最为成功的欧亚经济共同体,是否提升了各国一体化水平却尚无定论。通过研究认为参与一体化对中亚国家出口的增长是有利的,但欧亚经济共同体却并未发挥各国预期的作用。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各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产业结构的缺陷和市场化程度低下。目前中亚已初步形成了基于市场化的贸易一体化网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各国政府尚未认识到其作用和积极性。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毕吉耀  
长期以来,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主要靠市场力量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则落后于经济一体化进程。亚洲金融危机证明,仅靠市场推动的经济一体化是脆弱的,只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东亚地区才能增强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保持经济的持续繁荣。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地区迅速建立起“10+3”的合作机制,在加强金融领域合作的同时,也不断拓展在经贸投资等领域的合作,并逐步确立了以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和东亚共同体的长远奋斗目标。特别是在中国提出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后,东亚地区的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尽管目前离建立东亚共同体的长远目标还很遥远,但东亚地区的合作进程已不可逆转,各种形式的合作努力将最终推动长远目标的实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瑞娜  王勇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作为帕累托最优选择的必然结果,能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但其推进过程也存在很多隐忧。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先行者的泛长三角区域具有值得借鉴的经验。应该把各参与区域发展的城市或地区视为互惠互利的"命运共同体",强调地区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性,维护政治文化的多样性、环境保护的协力性和尊重差别化发展,同时加强地区间经济贸易、能源资源、人文的各种交流,以形成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更大合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金载映  
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形成的背景和前景 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指以区域经济合作为核心内容,同一地区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条约实行经济联合,在成员国之间实行经济优惠,对非成员国则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的联合体,这种排他性优惠的宗旨是实现成员国共同的经济利益和经济目标。进入到80年代以后,在关贸总协定主持下的全球性自由贸易主义,由于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冲突越来越加剧,开始动摇。从欧洲起源的区域主义,以局部地区内实现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计旺  
本文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其本质就是通过建立区域共同市场,实现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的地区分工并推动全国统一市场建设。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应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建立经济区内统一的劳动保障制度,以形成区域劳动力市场,实现劳动力自由流动;推进区域金融服务一体化,弱化地方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制定统一的吸引外资政策,以建立统一资本市场,推进企业跨地区投资;消除商品跨地区流通障碍,建立共同商品市场,实现地区合理分工;在区域共同市场建设中还要注意区际利益分配、区域市场与全国统一市场的关系以及区域制度建设等问题。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余明勤  
面对欧洲、美洲两大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东亚地区也在积极蕴酿建立一个区域性经济联合体,并已提出了“东亚经济圈”、“黄海经济圈”、“日本海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等等构想,以便与欧美两大经济集团相抗衡。东亚地区一般泛指西太平洋的亚洲地区,即亚太地区。而本文讨论的东亚地区主要指中国、日本、“四小”和东盟(新加坡除外)诸国四个组成部分,为区别起见,故称“东亚区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梅  
中国一直是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者和支持者,如何确定和调整东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切实发挥大国作用,实现区域间各国的合作共赢,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双边自由贸易区FTA战略面临着诸多挑战,我国要借助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东风",通过不断加强与区域内发达国家间的合作,加快确立世界FTA网络格局中的轴心国地位等措施加强中国FTA战略的实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