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85)
- 2023(16817)
- 2022(14511)
- 2021(13434)
- 2020(11096)
- 2019(25187)
- 2018(25152)
- 2017(47745)
- 2016(25807)
- 2015(29114)
- 2014(29264)
- 2013(29119)
- 2012(27189)
- 2011(24866)
- 2010(25160)
- 2009(23209)
- 2008(22603)
- 2007(20133)
- 2006(18235)
- 2005(16456)
- 学科
- 济(122774)
- 经济(122588)
- 管理(74984)
- 业(67180)
- 企(55308)
- 企业(55308)
- 方法(46689)
- 数学(38701)
- 数学方法(38293)
- 中国(33275)
- 地方(31132)
- 农(29819)
- 业经(27054)
- 学(27035)
- 财(23860)
- 环境(21590)
- 和(20319)
- 农业(20261)
- 制(19589)
- 理论(19370)
- 贸(18483)
- 贸易(18468)
- 地方经济(17883)
- 易(17753)
- 融(17484)
- 金融(17481)
- 银(17461)
- 银行(17407)
- 行(16805)
- 技术(16711)
- 机构
- 大学(378070)
- 学院(376355)
- 济(154406)
- 经济(151004)
- 管理(145386)
- 研究(135536)
- 理学(124440)
- 理学院(122961)
- 管理学(120852)
- 管理学院(120164)
- 中国(101001)
- 科学(84489)
- 京(82920)
- 所(69627)
- 财(68818)
- 研究所(63298)
- 农(61001)
- 中心(59954)
- 江(56475)
- 业大(55042)
- 财经(54518)
- 北京(53365)
- 范(52200)
- 师范(51699)
- 经(49357)
- 院(49270)
- 农业(47399)
- 经济学(46218)
- 州(46113)
- 师范大学(41862)
- 基金
- 项目(252626)
- 科学(197827)
- 研究(184644)
- 基金(181451)
- 家(158571)
- 国家(157238)
- 科学基金(133831)
- 社会(117158)
- 社会科(110297)
- 社会科学(110264)
- 省(98751)
- 基金项目(96019)
- 自然(86063)
- 自然科(83882)
- 自然科学(83865)
- 教育(83680)
- 划(83315)
- 自然科学基金(82333)
- 编号(75067)
- 资助(74699)
- 成果(61513)
- 发(57727)
- 重点(57085)
- 部(54968)
- 课题(52505)
- 创(51606)
- 创新(48186)
- 国家社会(47711)
- 科研(47659)
- 教育部(46718)
- 期刊
- 济(181520)
- 经济(181520)
- 研究(115555)
- 中国(78552)
- 学报(60655)
- 科学(56110)
- 农(55850)
- 管理(55480)
- 财(50437)
- 大学(45146)
- 教育(43409)
- 学学(42109)
- 农业(38950)
- 技术(33718)
- 融(33357)
- 金融(33357)
- 经济研究(28886)
- 业经(28630)
- 财经(26931)
- 经(23117)
- 问题(23037)
- 图书(22597)
- 业(19940)
- 技术经济(19436)
- 资源(19306)
- 科技(18383)
- 理论(17912)
- 现代(17228)
- 版(16683)
- 商业(16678)
共检索到5762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叶民强 张世英
本文研究区域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问题,文中通过几何空间描述和弹性分析两角度的研究,分别提出区域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衡量的静态与动态评价模型,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践和评价提供决策参考与定量模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江红莉 何建敏
在分析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交互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并对江苏省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5~2007年间,江苏省的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呈快速上升的趋势,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在曲折变化中缓慢上升;经济与生态环境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但协调耦合度经历了"九五"期间的快速下降和2001年后逐渐上升两个阶段。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涛 朱博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成桂芳 潘军
当今不可持续的经济畸增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使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发展理论面临严峻的考验 ,必须放弃传统发展理论 ,走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之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建辉 韩二东 刘鑫
为了更加精确地测度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简称3E系统)及其子系统的发展状况与协调能力。文章建立了3E系统指标体系,给出了基于改进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的3E系统综合评价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的测度模型。最后,以陕西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可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关键词:
3E系统 综合评价 灰色关联度 协调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力 洪雪飞 王俊 谢筱玲
在理论分析经济—能源—环境系统耦合协调演化机理的基础上,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工具与PLS路径模型,探讨中国省域经济—能源—环境(3E)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动态演进规律与空间集聚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协调度在整体上呈现动态螺旋上升趋势;省域3E系统协调度存在空间自相关和空间集聚效应;中、东、西部耦合协调度呈现不同的空间聚集演化特征;协调发展空间集群逐渐趋向集聚加强状态。最后,提出应构建跨区域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政策体系应对系统失调,缓解系统协调发展空间集聚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贤凤,何有世
本文以协调发展的理论为指导,建立了江苏省Ec-R-Ev系统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数学法评价了江苏省1995-2002年Ec-R-Ev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江苏省Ec-R-Ev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着不协调发展的情况,对此笔者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Ec-R-Ev系统 江苏省 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康 王茂春
文章在剖析区域经济与物流的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经济与物流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模型,利用Vensim PLE软件对贵州省2007—2016年面板数据进行仿真模拟。分析比较数据后,从物流自增长系数、产业结构政策、区域GDP政策三方面进行政策实验。研究表明:GDP、物流需求及物流供给能力与物流自增长系数存在正相关关系,且物流供需系统与经济环境共同构成一个动态耦合系统;当产业结构朝着理想的"三二一"格局发展时,物流供需比的降低将刺激区域内物流需求量的增长以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当GDP增长量提高10%时,区域内物流需求量在未来几年将以同比增幅上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海强 黄嘉睿 黄佳慧 甘楠
文章通过收集2013—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宏微观数据,采用改进后的耦合协调模型构建区域经济-数字化转型-碳环境治理三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灰色预测类模型研究三系统的时空演进规律。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数字化转型-碳环境治理的综合评价指数与子系统指数大致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变化趋势具有同向性;对于三系统的时空演化规律,从空间角度看,区域耦合协调度差异明显,总体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依次递减的格局;从时间角度看,全国耦合协调度呈现缓慢上升趋势,2015—2016年的增幅较大,2019—2020年处于震荡状态;三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空间集聚特性增强;全国耦合协调水平在未来5年呈平稳增长趋势,区域耦合协调水平同全国保持一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金花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生态环境,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森林资源作为和谐生态中重要的环境资源,不仅能够维护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资源需求,还能实现环境协调发展。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于环境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经济发展给森林资源带来的一定后果。文章从森林资源保护与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二者协调发展的可行性关系,认为森林资源保护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相互促进、互相协调的关系。
关键词:
森林资源 区域经济协调 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小林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海军 黄峰
基于2012—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混合回归模型分析金融科技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驱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检验经济运行效率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机制作用。实证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推动经济协调发展的直接作用不显著,但存在较强的间接效应;(2)金融科技发展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存在区域差异,西部地区效应最大,金融科技发展能有效推动欠发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3)警惕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负效应,如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等问题。数字经济时代发展金融科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应利用金融科技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费洪平
以往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在很大程度只评价表现为潜在形态的资源优势,而忽视现实的生产力方面存在的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的障碍和制约因素。特别是对其中的大中型骨干企业是发展区域经济可以直接依靠的现实优势有所忽视。实际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与资源优势相比,大中型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更为重要,为此需要从企业地理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丽文 金浩 李晓珍
改革开放前以强调“公平”为主的“均衡发展战略”及改革开放后以强调“效率”为主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都导致了区域发展差距的扩大,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本文从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角度。提出要实现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应实行协调发展的战略,并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目标及实施条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均衡发展 非均衡发展 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爱儒
文章在国内外区域经济及区域经济差异理论和实践研究基础上,根据青海省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从总体上对青海省各地区经济差异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运用多指标评价体系,对青海省的经济差异进行综合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