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70)
2023(11789)
2022(9641)
2021(8595)
2020(7498)
2019(17050)
2018(16450)
2017(32242)
2016(17818)
2015(19863)
2014(20095)
2013(20193)
2012(18632)
2011(16667)
2010(16797)
2009(15994)
2008(16369)
2007(14972)
2006(12972)
2005(11902)
作者
(53180)
(44696)
(44551)
(42190)
(28327)
(21383)
(20316)
(17448)
(16594)
(15808)
(15030)
(14967)
(14430)
(14027)
(13972)
(13805)
(13693)
(13323)
(13027)
(12763)
(11302)
(10919)
(10884)
(10142)
(10035)
(10002)
(9980)
(9926)
(9050)
(8890)
学科
(86701)
经济(86611)
(82077)
(74589)
企业(74589)
管理(66902)
方法(38531)
数学(30319)
数学方法(30027)
业经(28581)
(28203)
(26999)
(20604)
财务(20570)
财务管理(20545)
农业(19971)
企业财务(19411)
地方(18052)
中国(18051)
技术(17324)
(15935)
(15913)
(14816)
(14532)
贸易(14528)
(14182)
(14056)
理论(14019)
(13124)
企业经济(12318)
机构
学院(268422)
大学(261257)
(114532)
经济(112379)
管理(107724)
理学(92649)
理学院(91700)
管理学(90353)
管理学院(89859)
研究(85785)
中国(67588)
(54289)
科学(53220)
(51944)
(51431)
(44482)
(42172)
财经(41425)
业大(41146)
农业(40769)
研究所(40191)
中心(39748)
(37445)
经济学(34217)
北京(33601)
(32954)
(31428)
经济学院(31188)
师范(31126)
(30549)
基金
项目(174390)
科学(138431)
基金(126784)
研究(126600)
(110112)
国家(109125)
科学基金(94608)
社会(81265)
社会科(77119)
社会科学(77097)
(70674)
基金项目(67436)
自然(61510)
自然科(60039)
自然科学(60021)
自然科学基金(59019)
(57785)
教育(56792)
编号(51328)
资助(51282)
成果(39640)
(39549)
重点(39332)
(39174)
(38932)
(38224)
创新(35889)
课题(34553)
科研(33756)
国家社会(33437)
期刊
(130319)
经济(130319)
研究(73217)
中国(48171)
(47875)
(44393)
管理(42464)
学报(39213)
科学(37733)
农业(33029)
大学(29568)
学学(28467)
技术(25847)
业经(24204)
(22330)
金融(22330)
财经(20816)
(20365)
教育(20331)
经济研究(19767)
(17988)
问题(17526)
技术经济(16839)
商业(13998)
财会(13846)
现代(13396)
(13295)
统计(13158)
世界(13073)
(12919)
共检索到3945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兆刚  邓明然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现代化的粮食加工体系可以使粮食通过加工增值,加工系统布局的影响因素涉及区域内粮食的种类、数量、质量和分布等多种因素,本文试图通过模型探讨粮食深加工企业布局的优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邝婵娟  朱忠玉  曾建强  
我国40多年来粮食生产跨上7个台阶,粮食增产的潜力在于科技的进步,改造中低产田、开垦宜农荒地、提高复种指数等。在地域生产布局上应充分发挥产大于需类型区粮食的生产优势,特别是东北、黄淮海,长江中游三大余粮区,挖掘产需趋向平衡类型的生产潜力,提高产小于需类型区粮食的自给水平。提出了粮食增产的主要措施。经过努力,本世纪末,我国粮食能再增产5000万吨是能够实现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屈宝香  张华  李刚  
该文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区域布局优化趋势与粮食生产区域结构演变的特点,提出了农作物结构调整需要保证稳定粮食发展、粮食结构调整需要兼顾品种和区域平衡、粮食生产布局需要物流加工产业配套及粮食产业布局要注意水土资源的节约等粮食布局与结构优化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伟   黄汉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立军  褚庆全  胡志全  吴永常  
本文结合农业新阶段我国粮食生产形势,以基于GIS的中国耕作制度分区为基础,系统分析1985年以来我国粮食作物生产的区域变化,为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农业区域布局提供决策依据。本文研究结果即各主要粮食作物的区域变化趋势为:水稻主要产区长江中下游区、东南区和华南区,虽然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而且在作物总播种面积中占的比例有所下降,但仍然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分别占各区总播种面积的60%—70%,作为首要产区的长江中下游区的区位生产系数有所下降,东南区和华南区的区位系数呈上升趋势;小麦主产区黄淮海区和西北区在作物总播种面积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分别占总播种面积的50%左右,尤其黄淮海区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洪洋  胡小平  
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七连丰",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政府粮食储备能力显著增强,区域布局问题值得关注。《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显示,2018年全国共有标准粮食仓房仓容6.7亿吨,简易仓容2.4亿吨,有效仓容总量比1996年增长31.9%。当前我国政府粮食储备主要布局在粮食主产区,而居民粮食消费主要集中在粮食主销区,政府粮食储备区域布局安排与居民粮食消费区域分布并不契合。这种粮食储备布局安排会造成粮食产区向销区"倒补贴"、销区"搭便车"现象频发以及时段性集中运输矛盾突出等深刻影响。基于此,借助宏观调控理论、政府间转移支付理论、博弈理论和流通理论,从完善政府粮食储备宏观调控机制、建立粮食储备产销区资金保障机制、构建粮食储备产销区利益协调机制以及建立产销区完善的粮食流通保障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优化政府粮食储备区域布局的路径,充分发挥政府粮食储备调控粮食市场、稳定粮食价格的协同效应,从而实现我国粮食市场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洪洋  胡小平  
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七连丰",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政府粮食储备能力显著增强,区域布局问题值得关注。《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显示,2018年全国共有标准粮食仓房仓容6.7亿吨,简易仓容2.4亿吨,有效仓容总量比1996年增长31.9%。当前我国政府粮食储备主要布局在粮食主产区,而居民粮食消费主要集中在粮食主销区,政府粮食储备区域布局安排与居民粮食消费区域分布并不契合。这种粮食储备布局安排会造成粮食产区向销区"倒补贴"、销区"搭便车"现象频发以及时段性集中运输矛盾突出等深刻影响。基于此,借助宏观调控理论、政府间转移支付理论、博弈理论和流通理论,从完善政府粮食储备宏观调控机制、建立粮食储备产销区资金保障机制、构建粮食储备产销区利益协调机制以及建立产销区完善的粮食流通保障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优化政府粮食储备区域布局的路径,充分发挥政府粮食储备调控粮食市场、稳定粮食价格的协同效应,从而实现我国粮食市场高质量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落成  
建国以来 ,我国粮食生产呈波浪型上了四个台阶 ,粮食总产量分别达到了 2亿t、3亿t、4亿t、5亿t。总的来说 ,粮食产量呈现起伏涨落但缓慢上升的趋势。过去 50年 ,我国的粮食生产及布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 ,粮食增长逐渐由以前的单产和总产并重转变为以提高单产为主。其次 ,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很长一段时间 ,我国的粮食增长主要依赖于水稻增产 ,80年代以后 ,水稻在粮食生产中的比重迅速下降 ,而小麦和玉米所占比重则在上升。第三 ,粮食生产的区域地位也有一些变化 ,北方粮食生产地位上升 ,而南方下降。如果将我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区 ,粮食增长的中心越来越集中于中部地区。第四 ,粮食的供...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彭保红  董玲敏  
商业企业的经营方式为购销商品,一般都是购进哪些种类的商品就销售哪些种类的商品。但是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也有一些企业根据经营的需要,对购买的一些商品进行深加工后再出售。其中有个别企业认为自己是商业企业,不便反映工业加工的业务,或者是由于深加工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无法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等原因,对深加工业务未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这样操作可能增加企业涉税风险。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禾军  
本文依据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划分了我国未来粮食增产潜力大的区域;并以县域为基础计算了我国粮食生产的技术进步程度,有约44%的县域技术进步低于全国水平。最后提出了科技兴粮的重点区域。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明利  李志军  
本文从分析我国粳稻生产区域布局的变化入手,测算并分析了不同地区粳稻生产的效率比较优势、规模比较优势和总区域比较优势,研究了当前粳稻生产的特点以及对我国粮食安全政策的影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谭智心  曹慧  陈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集中化程度在波动中呈现出提高的趋势,其中小麦的集中化程度最高,稻谷最低。粮食区域布局的变动主要表现为粮食主产区逐渐向东北和中部地区集中和转移。南方稻谷优势区域继续稳固、东北稻谷重要性凸显,小麦产区逐渐向中部地区集中,玉米产区逐渐向东北和中原地区集中。本文基于固定效应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农业科技、地理环境约束、区域差异和人地矛盾等因素是造成我国粮食生产区域布局演变的重要原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毛昭庆  袁媛  董云峰  李梁  张晓娇  董晓波  
【目的】探析云南省粮食生产的空间布局,为推进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云南省粮食安全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云南省129个县(市、区)2000—2020年粮食生产面板数据,采用泰尔指数、生产集中度指数、赫芬达尔指数、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和重心模型等测度指标,探讨云南省粮食生产空间布局演变路径以及重心迁移轨迹。【结果】在时间上,云南省2020年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较2000年增长29.16%,云南省粮食生产高产量、中等产量和低产量区域分别呈现出扩张、略微上升和缩减态势。在空间上,云南省粮食单产水平不断提升,但区域差异逐渐扩大;2012年以后云南省粮食生产空间布局基本形成且保持稳定态势;云南省前40个产粮大县决定了全省粮食生产布局,但生产专业化趋势并不显著;云南省粮食生产呈块状集中分布,以滇东集聚、滇南和滇西北稳产最为显著;云南省粮食生产重心整体向东南方向迁移,迁移速度不断变缓;宣威市、镇雄县、会泽县、罗平县、广南县和砚山县无论在产业规模还是在专业化上都具有优势,是云南省粮食生产的核心区域。【结论】云南省粮食生产空间布局差异明显,其空间演变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状况、种植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合理优化粮食产业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粮食主产县利益补偿长效机制,是优化云南省粮食生产结构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邓宗兵  封永刚  张俊亮  王炬  
基于31个省市区粮食和3种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GIS、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系统刻画了1978—2010年中国粮食生产空间布局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粮食产区逐渐向东北和中部集中;南方稻谷优势区域继续稳固的同时东北稻谷重要性逐渐凸显;小麦产区逐渐向北方和中部集中;玉米产区逐渐向东北、华北和华中集中;粮食、稻谷和玉米的重心向东北移动251.20km、286.45km和106.14km,但小麦重心移动方向不明显且距离也较短;粮食及稻谷、小麦、玉米生产均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其中粮食、小麦、玉米生产空间集聚效应增强,稻谷生产空间集聚效应减弱。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军洁  吴天龙  
利用CHIP2013数据,采用OLS和Mvprobit模型考察不同粮食布局和非农就业对农户土地流转面积和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非农就业机会选择会显著降低土地流转,非农就业工资比例、非农就业时间则正向显著影响土地流转。粮食主产区的农民倾向于土地流转,非农就业提升了粮食主产区对土地流转的促进作用;粮食主销区的农民不倾向于土地流转,非农就业提升了粮食主销区对土地流转的抑制作用;粮食平衡区对土地流转的影响不显著,加入非农就业变量后仍不显著。粮食主产区的农民更倾向于有偿流转给个人,粮食主销区和平衡区的农民则不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