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40)
2023(8743)
2022(7768)
2021(7197)
2020(6310)
2019(14819)
2018(14676)
2017(28865)
2016(15982)
2015(18358)
2014(18680)
2013(18509)
2012(17165)
2011(15593)
2010(15853)
2009(14890)
2008(14741)
2007(13524)
2006(11480)
2005(10275)
作者
(48250)
(40531)
(40306)
(38511)
(25597)
(19584)
(18625)
(15904)
(15103)
(14368)
(13863)
(13587)
(12838)
(12829)
(12631)
(12604)
(12502)
(12039)
(11739)
(11565)
(10175)
(10041)
(9975)
(9250)
(9158)
(9132)
(8991)
(8893)
(8216)
(8100)
学科
(75061)
经济(75005)
管理(42130)
(40379)
方法(37471)
数学(34287)
数学方法(33690)
(31229)
企业(31229)
(20128)
地方(19097)
中国(16333)
(15090)
(14733)
农业(13351)
业经(13198)
(12739)
贸易(12735)
(12289)
地方经济(11368)
(10892)
理论(10590)
(10452)
环境(10089)
(9425)
金融(9420)
(9335)
银行(9311)
(9105)
财务(9060)
机构
学院(236242)
大学(234729)
(96583)
经济(94532)
管理(90729)
研究(79249)
理学(78945)
理学院(77994)
管理学(76228)
管理学院(75800)
中国(59638)
科学(51756)
(49839)
(44263)
(41706)
(40987)
研究所(38283)
业大(37908)
中心(37267)
(35595)
农业(35135)
财经(33308)
(31320)
北京(31035)
师范(30998)
(30088)
经济学(29636)
(28482)
(28105)
经济学院(27007)
基金
项目(160226)
科学(125315)
基金(115331)
研究(113557)
(101633)
国家(100877)
科学基金(85569)
社会(70544)
社会科(66899)
社会科学(66878)
(63759)
基金项目(61017)
自然(56846)
自然科(55500)
自然科学(55484)
自然科学基金(54450)
(53897)
教育(53320)
资助(48761)
编号(46957)
成果(37304)
重点(36732)
(35244)
(35200)
(32755)
课题(32351)
科研(31351)
创新(30767)
计划(30336)
教育部(29543)
期刊
(101532)
经济(101532)
研究(62987)
中国(42406)
(39575)
学报(38359)
科学(35532)
(31278)
管理(30211)
大学(28246)
农业(26985)
学学(26848)
教育(23386)
技术(22562)
(18895)
金融(18895)
业经(17217)
经济研究(16369)
财经(15879)
(15039)
统计(14964)
问题(13824)
(13627)
(13459)
技术经济(12960)
决策(12442)
资源(12214)
(11891)
商业(11445)
理论(10798)
共检索到3359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韩建军  邹亚丽  
粮食储备对维护粮食安全和保障社会安定具有重大意义。在我国粮食产供需的时空差异持续加剧背景下,以省域为单元,利用空间探索性分析法研究我国近年来区域粮食储备的时空演变和地区差异,并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区域粮食储备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给出分区域的粮食储备规模确定方式。结果发现:我国粮食储备具有显著空间正相关性,高储备区向东北地区扩展,低储备区进一步向西部地区转移,两者的显著集聚范围逐渐扩大,致使地区差异逐渐增大;区域粮食储备规模与粮食生产能力、人口规模、经济发展、灾害影响、交通条件和社会影响力紧密相关;综合考虑空间效应和相关因素确定区域粮食储备规模,为我国分区域粮食储备研究提供新思路。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吴志华  施国庆  胡荣华  
本文阐述了中国粮食安全储备的概念及其演变 ,并依据比格曼成本效率模型的基本  思想 ,运用 80年代以来中国粮食可供量资料 ,对中国粮食安全储备的规模进行了测算。  作者分析认为 ,按照社会可承受 2 %的粮食可供量波动 (价格波动约 8% )和控制粮食储备  成本的标准计算 ,中国粮食安全储备的适度规模为 48872千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九杰  张传宗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吕新业  刘华  
无论从微观农户层面还是国家宏观层面开展关于农户粮食储备行为的讨论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加之身处经济转轨浪潮中的农民所面对的经济政策环境和自身的约束条件有所改变,农民粮食储备的动机及行为亦有所变化。本文利用近期对湖北、江苏、四川、黑龙江四省9县222个农户的抽样问卷调查,充分考虑不同省份、品种之间的差异,分析农户粮食储备规模及其基本特征,进一步探讨影响农户粮食储备行为的因素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价格对粮食的储备具有重要影响,农户将根据粮食市场价格的变化调整粮食储备情况;粮食生产量和消费量对家庭粮食储备的总量具有正向影响;粮食储备的效果对粮食储备规模有显著的影响;不同省份之间的农户粮食储备量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段健   王维婷   陈静   付慧娟   施凡基  
地方粮食储备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加强青藏高原粮食储备,对巩固国防和国家安全战略部署具有重要意义。论文提出基于需求法的粮食储备规模测算方法,并结合青藏高原储粮自然条件和粮食生产消费特征,通过修订地方粮食储备人均口粮消费参数和供应时间参数,测算分析了青藏高原区域粮食储备规模,并采用道路网络分析法,进一步探讨区域粮食储备库基础设施节点空间选址。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区域粮食储备总规模约为81.51万t,相当于全年粮食消费总量的24.04%,储消比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17%~18%的最低粮食储备安全水平;区域粮食生产、消费和储备不平衡,且空间差异较大,仅27.19%的县可以实现粮食产消储平衡,大部分县市存在一定的粮食缺口;全区同时满足消费和储备的粮食缺口约181.73万t,其中农区、牧区及半农半牧区粮食缺口分别为124.43万t、33.16万t和24.14万t;综合考虑交通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协作条件和行政区划因素等,青藏高原粮食储备库节点空间布局体系由西宁和拉萨2个一级节点、15个二级节点以及114个三级节点构成;青藏高原实际地方粮食储备规模比理论值低26.39%,须进一步夯实地方粮食储备规模,确保区域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长治久安。研究结果可为西藏和青海粮食储备体制机制改革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苗齐  钟甫宁  
本文认为,无论从实际供应的变化还是从预期供应的变化看,粮食储备的增量与存量都可能影响当年粮食市场价格,并且可能解释某些不能用生产和进出口数量来解释的市场价格变动。在无法直接获取粮食储备总量的情况下,比较准确地估算粮食储备规模的变化,进而分析储备规模变动与粮食价格变动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粮食储备平衡粮食市场长期供求波动与价格波动的机制,同时也有利于比较正确地认识粮食安全形势,制定更符合实际的生产、贸易与储备协同的粮食政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普蓂喆  郑风田  崔海兴  
粮食高库存威胁粮食市场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优化粮食储备规模是当前粮食政策调整的关键。如何确定粮食最优储备规模?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了大量研究。国外研究从历史经验法起步,进一步提出能够反映储备多目标特征的目标规划法,以及能够根据市场情况调整最优储备规模的动态规划法,极大推动了粮食最优储备规模相关研究。中国学者普遍采用差额补偿法估算粮食最优储备规模,从单边补偿、双边调节和需求补偿三个角度丰富了差额补偿法。但总的来看,国内研究方法相对固化,对粮食储备及整个市场的刻画比较粗略,难以满足当前粮食市场发展和政策调整的需要。在当前中国粮食政策调整的紧要关头,有必要借鉴国外研究经验、基于中国现实情况,拓展和深化国内粮食最优储备规模研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颖  许为  樊刚  
粮食储备规模过小可能导致粮食不安全,粮食储备规模过大会增加仓容压力和财政负担。因此,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粮食安全目标,应当找出成本效率最佳的储备方式。本研究根据粮食储备的安全均衡模型和成本效率模型的基本原理,运用剩余法测度了粮食生产波动,在此基础上运用差额模型推算了我国粮食安全储备规模。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普蓂喆  陈希  钟钰  甘林针  
粮食储备是应对粮食安全风险挑战的“稳压器”,确定合理的储备规模是加强国家储备制度建设的重点任务。本文将粮食储备规模的研究思路从传统的平抑粮食生产年际波动调整为应对粮食产销流动中断风险,提出一个新的粮食储备规模估算框架。在主要考虑粮食国内产销和生产受灾减产的前提设定下,本文识别出目前粮食季节性流动过程中存在常规缺口、产区受灾、连续受灾三类风险断点,进一步组合不同风险情境,估算得出三大主粮稻谷、小麦、玉米的储备消费比区间分别为16.67%~33.83%、16.67%~34.83%和16.67%~40.00%;依据概率中的数学期望计算出稻谷、小麦、玉米的储备消费比分别为19.82%、20.00%和20.92%。综合分析结果,本文提出研判粮食产销流动风险、优化储备结构、明确储备主体分工、完善储备应急保障机制的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娄源功  
本文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对专项储备粮的规模进行研究。现阶段中国粮食安全的基本要素有四个 :满足直接消费、间接消费、比价合理及抵御风险 ;粮食安全的等级介于二级与一级之间。通过对专项储备粮的功能定位 ,设定其目标簇中的主导目标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通过对专项储备粮作用的研究 ,设定其原则束中的基本原则为保证供求平衡。在对影响专项储备规模的基本因素和变量分析的基础上 ,建立了中国专项储备粮规模数学模型 ,并对计算出的 2 0 0 1年和 2 0 0 5— 2 0 3 0年的专项储备粮规模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维佳  
本文从粮食储备体系的国际比较入手,重点分析了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现状及问题,战略性地提出了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的重组方案。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会玲  罗伟  马彦  
印度粮食储备安全制度主要包括定向公共分配制度、粮食安全计划和最低价格支持制度。从效能、效率两个角度对其绩效分析的结果表明,印度粮食安全制度绩效水平较低,并从政治性企业和地方政府机构的内生性、政治伦理缺失的机会主义,以及技术层面解释制度绩效低的成因,以期对中国粮食储备制度效率的提高有所借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蒲明  黎东升  王雅鹏  
我国储备粮运作在平抑粮价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文章在无法直接获取粮食储备总量的情况下,根据假设条件计算出粮食储备量的增量数据,分析了储备粮规模变动与粮食价格变动的关系,发现储备粮在平抑市场粮价波动方面虽然有一定效果,但不是很显著,储备粮的运作存在一定程度的"逆向操作"现象。因此,文章建议将粮食储备的目标定位于粮食安全,进一步理顺国家和地方粮食储备的关系,在储备粮运作中引入期货市场机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伟红  王炳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红玉  
自给自足的粮食生产、农民收入渠道多元化和粮食银行的蓬勃发展,使我国民间囤积了巨大的粮食储备。由于缺乏有效机制,这些储备游离于政府掌控之外,处于分散、损耗严重的状态,难以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发挥积极作用。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合理运用粮食储备补贴,可以创建一套创新性民间粮食安全储备模式,有效保护民间粮食储备,增强政府对其调控能力,使其成为政府粮食储备的有力补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