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06)
- 2023(13869)
- 2022(11613)
- 2021(10422)
- 2020(8490)
- 2019(18538)
- 2018(17781)
- 2017(34588)
- 2016(18912)
- 2015(20327)
- 2014(20029)
- 2013(19630)
- 2012(17763)
- 2011(16032)
- 2010(15702)
- 2009(14802)
- 2008(14779)
- 2007(13026)
- 2006(11550)
- 2005(10481)
- 学科
- 济(72644)
- 经济(72532)
- 管理(58305)
- 业(54119)
- 企(44317)
- 企业(44317)
- 方法(29053)
- 财(25770)
- 数学(25593)
- 数学方法(25347)
- 税(21969)
- 农(20967)
- 税收(20519)
- 收(20348)
- 中国(19332)
- 制(18944)
- 业经(17075)
- 地方(16118)
- 学(15320)
- 务(14979)
- 财务(14953)
- 财务管理(14923)
- 企业财务(14287)
- 农业(14081)
- 贸(13585)
- 贸易(13580)
- 易(13236)
- 体(13074)
- 银(12929)
- 银行(12887)
- 机构
- 学院(266741)
- 大学(265485)
- 济(108639)
- 经济(106489)
- 管理(98047)
- 研究(91940)
- 理学(85466)
- 理学院(84476)
- 管理学(83127)
- 管理学院(82629)
- 中国(68174)
- 科学(58008)
- 财(57664)
- 京(54035)
- 农(50261)
- 所(47325)
- 财经(44559)
- 研究所(42942)
- 业大(42651)
- 中心(41030)
- 江(40620)
- 经(40412)
- 农业(39680)
- 经济学(34467)
- 院(33455)
- 财经大学(33152)
- 北京(33130)
- 范(32243)
- 师范(31775)
- 州(31554)
- 基金
- 项目(185776)
- 科学(146494)
- 基金(136571)
- 研究(130570)
- 家(122398)
- 国家(121424)
- 科学基金(102786)
- 社会(86050)
- 社会科(81747)
- 社会科学(81726)
- 省(72555)
- 基金项目(72293)
- 自然(66815)
- 自然科(65276)
- 自然科学(65253)
- 自然科学基金(64125)
- 划(61789)
- 教育(59009)
- 资助(54151)
- 编号(50285)
- 重点(42824)
- 部(40883)
- 成果(40614)
- 发(40198)
- 创(39677)
- 制(38290)
- 创新(37279)
- 国家社会(36840)
- 科研(35938)
- 课题(35447)
共检索到3905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敏 袁娇
在营改增全面铺开的背景下,我国区域税收与税源非对称现象日渐突出。对此,本文从以下几个纬度加以谋划:实行个性化财政分配方式,纵向转移支付与横向转移支付同时并举;建立地方政府间横向税收补偿机制,调整现行税收分享办法;构建跨区域税源监控网络,谨慎权衡取舍区域税收优惠政策,引导经济主体形成合理预期;发展资源性产业经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税收优势和经济优势,对跨区域"产业链"整合要慎重。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敏 袁娇
在营改增全面铺开的背景下,我国区域税收与税源非对称现象日渐突出。对此,本文从以下几个纬度加以谋划:实行个性化财政分配方式,纵向转移支付与横向转移支付同时并举;建立地方政府间横向税收补偿机制,调整现行税收分享办法;构建跨区域税源监控网络,谨慎权衡取舍区域税收优惠政策,引导经济主体形成合理预期;发展资源性产业经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税收优势和经济优势,对跨区域"产业链"整合要慎重。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甘家武
税收与税源的背离是造成中国区域发展不协调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对中国东、中、西部区域间税收与税源背离的实证研究,发现东部地区为税收净流入地,中部和西部地区为税收净流出地。因此,需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加强区域税收政策的协调性,建立财力均等化的转移支付制度。
关键词:
税收 税源 区域协调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靳万军
本文中所称“区域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指的是由于企业汇总纳税、跨区域经营、资源性初级产品定价及税制设计等原因,造成的不同区域间税源产生与税收收入获得相脱节的现象。从撷取具体案例入手,说明了该种现象的普遍性与严重性,并进而分析了形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规范区域间横向税收转移的初步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区域税收 税源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满向昱 张天毅 汪川 马茹
税收与税源背离是常态,可分为税制型背离、征管型背离和流动型背离。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区域税收与税源背离程度正在逐步缩小。剔除第一产业的测算结果揭示,传统方法夸大了区域税收与税源背离程度。比较而言,中部地区税收与税源背离程度最高,东部地区是最大税收流入地。合理控制税收与税源背离程度,可从税制端优化、征管端完善、机制端弥补。
关键词:
区域税收 税源 背离 测度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杨杨 杜剑
理论上,一个地区有多大规模的税源就应该收到多少税,但在现实中,由于税收体制设计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普遍存在着税收与税源相背离的现象。这违背了税收与税源相一致的原则,造成了区域间财力的不平衡,并进一步加重了西部地区的税收负担。为此,建议将"税收收入归属"列入税制要素,并从立法层面确立税收与税源的一致性原则;在完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实践中审慎灵活操作,以促进东中西部之间的实际税负趋于一致。
关键词:
区域税负 税负差异 税负公平 税收 税源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周建龙
通过将银行收入税的非对称性引入模型,分析银行在存在风险的情况下如何确定最优贷款期限以及收入税将如何影响银行决策者的决策过程,然后采用一个动态博弈的框架来讨论最优的银行监管政策。结果表明,非对称性的收入税对银行的贷款风险大小产生影响,它使得银行开始关心并减少风险,为银行业的监管和减少不良贷款提供了一个思路。
关键词:
税收非对称性 动态博弈 银行监管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虹
总部经济的发展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的正面效应,但从宏观上看,它也带来了区域税收与税源的背离问题。这一问题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并不直接影响宏观经济的发展,但会影响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从总部经济模式下区域税源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区域税收与税源背离的表现及成因,进而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总部经济 区域税收 区域税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房郁琴
一、利率机制非对称性的基本内涵利率机制的非对称性是货币金融市场运作的一个重要机制性特征。它是根源于市场结构的一种机制性特点,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也必然存在并且普遍地发挥着作用。近几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沛廷 李昊源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终端设备的普及化,使得互联网与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渗透度与融合度不断提高,互联网交易的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税收问题。以2004-2014年间的网络零售市场为例,采用"平均税负法"和"税收流失率"法估计了各年的税收流失规模;构建了网络交易的框架与流程图,并结合我国税收征管制度的现状提出了可供选择的网络交易税收治理路径。在互联网经济时代,数字经济领域应当以"数据管税"的思维和具体措施来实现税收征管,而完善自然人纳税登记、构建"互联网交易的税收大数据平台"是实现"数据管税",彻底解决互联网交易税收问题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网络交易 税收流失 税收治理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沛廷 李昊源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终端设备的普及化,使得互联网与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渗透度与融合度不断提高,互联网交易的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税收问题。以2004-2014年间的网络零售市场为例,采用"平均税负法"和"税收流失率"法估计了各年的税收流失规模;构建了网络交易的框架与流程图,并结合我国税收征管制度的现状提出了可供选择的网络交易税收治理路径。在互联网经济时代,数字经济领域应当以"数据管税"的思维和具体措施来实现税收征管,而完善自然人纳税登记、构建"互联网交易的税收大数据平台"是实
关键词:
网络交易 税收流失 税收治理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孔善广
分税制后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与分税制前相比变化呈“反向剪刀状”,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比例逐渐减少,财力上移,但其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总支出比例不断增大,造成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地方政府必然转向另一种约束激励机制扩大财源。其根本原因是现有财税体制存在问题并且相关制度存在缺陷,不能将所有矛头均指向地方政府,应从根本上改革体制上的缺陷。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黄宜龙
税源不足与税收高增长的压力是当前税收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从区分不同的税源形态入手,结合当前实际,对拓展可收税源的基本途径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化税制,以税聚财。同时,对如何转变观念和改进方法,加强税源分析和控管,确保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新的税收增长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绮爽 王宝顺
数字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趋重要,但其价值归属模糊、跨区域即时交易的特征对我国现行税收分配格局造成不利影响。本文从增值税的角度,利用2007年至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区域横向税收分配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扩大了增值税的区域间税收差距,采用工具变量检验了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数字经济通过加深地区之间的税收与税源背离,加剧了地区间横向税收分配失衡。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所属的不同要素对区域间横向税收分配失衡的影响也有显著差异,其中虚拟程度越高的要素作用越大。本文为数字经济对我国横向税收分配的影响相关研究提供了实证证据,为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税制改革提供了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