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96)
2023(5576)
2022(4737)
2021(4307)
2020(3621)
2019(8056)
2018(7853)
2017(14056)
2016(7586)
2015(8564)
2014(8782)
2013(8340)
2012(7740)
2011(7038)
2010(7059)
2009(6314)
2008(6388)
2007(5874)
2006(5016)
2005(4565)
作者
(24357)
(20088)
(19964)
(18958)
(12654)
(9834)
(9348)
(8145)
(7740)
(7162)
(7046)
(6838)
(6418)
(6348)
(6317)
(6270)
(6183)
(6102)
(5826)
(5657)
(4997)
(4919)
(4914)
(4689)
(4620)
(4545)
(4501)
(4340)
(4208)
(4054)
学科
(37383)
经济(37359)
管理(21294)
(18709)
方法(16134)
(15560)
企业(15560)
数学(14084)
数学方法(13678)
地方(11756)
中国(8995)
(8290)
(7606)
地方经济(7415)
业经(7015)
技术(6951)
理论(6406)
(6119)
环境(6020)
(5986)
农业(5859)
(4671)
金融(4669)
(4631)
(4539)
(4483)
(4376)
银行(4369)
教学(4349)
(4132)
机构
学院(112247)
大学(111656)
管理(43429)
(41372)
经济(40240)
研究(39863)
理学(37458)
理学院(36968)
管理学(35877)
管理学院(35678)
中国(30041)
科学(28207)
(25483)
(20855)
研究所(19213)
(18635)
中心(18559)
业大(17709)
(17271)
(16767)
北京(16375)
(15913)
师范(15748)
(15338)
农业(14643)
技术(14514)
(13872)
财经(13741)
师范大学(12779)
科技(12473)
基金
项目(79189)
科学(62338)
研究(56465)
基金(54991)
(48926)
国家(48571)
科学基金(41640)
社会(33791)
(33019)
社会科(32160)
社会科学(32151)
基金项目(28491)
(27843)
自然(27600)
自然科(26965)
自然科学(26954)
自然科学基金(26378)
教育(25506)
资助(23307)
编号(22787)
重点(18364)
(18117)
成果(17875)
(16550)
课题(16480)
(16142)
计划(15986)
创新(15608)
科技(15469)
科研(15095)
期刊
(44461)
经济(44461)
研究(29469)
中国(25026)
学报(17923)
科学(17284)
管理(16093)
(15049)
教育(14300)
技术(13601)
大学(13135)
(12815)
学学(12289)
农业(10869)
统计(9553)
(8800)
科技(8482)
决策(7849)
资源(7526)
技术经济(7041)
图书(6974)
经济研究(6795)
(6685)
金融(6685)
业经(6566)
(6238)
(6004)
论坛(6004)
情报(5780)
财经(5478)
共检索到1655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龚三乐  
选取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水平、产业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三个一级指标以及相应的十六个二级指标,构建区域科技需求强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使用这一指标体系,对北部湾经济区科技需求强度进行评价,并与广西各经济区、区外地区进行比较。北部湾经济区的科技需求强度处于广西中游水平,高于广西平均水平也高于湖南、贵州,不过远低于广东。修正、建立产业科技需求强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北部湾经济区各产业科技需求强度。对北部湾经济区科技需求强度变化趋势的预测,表明其未来几年将呈快速增长态势。应做好北部湾经济区所需科技的廓清、遴选工作,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任树峰  梅姝娥  
文章基于科技部组织开展全国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的指标体系,研究科技进步综合评价指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而利用第三次(2003年 ̄2004年)全国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所收集的数据,对江苏城市的科技进步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对各个市的科技进步特点进行了全面分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玄兆辉  吕永波  罗亚非  
近年来我国科技投入不断增加,有力地促进了地区科技与经济发展,然而不同地区之间的科技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本文利用2009年科技统计数据,采用熵权法、密切值法和因子分析法分别对我国不同地区科技综合实力进行分析,并进行了三种方法计算结果的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科技综合实力呈现出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到西部地区的梯度分布特征;同时,在一个区域内部科技综合实力的水平也存在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艳萍  
本文基于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内涵和结构,从科技资源配置强度、配置结构、配置成效、配置环境四个方面构建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能力评价体系;根据2005年的统计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模糊评价方法对各指标变量进行客观赋权,并建立模糊综合模型;通过对我国区域科技资源能力的综合分析,找出科技资源配置在不同区域上的优劣,为提升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能力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炳军,刘思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立军,王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尹相勇,彭宏勤  
本研究从经济、社会发展、科技投入产出和科技管理四方面建立了区域科技进步的统计监测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一票否决指标;评价方法选取了主客观相结合的常规综合评价、模糊综合评价、主成分评价构成的组合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完善了评价指标体系,编制了区域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综合评价的计算机软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芳  
文章对区域R&D综合实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出一种新的思路,并基于已构建的区域R&D综合实力指标体系,选取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灰色关联方法、TOPSIS法,熵值法和秩和比法等6种方法分别进行综合评价;根据6种排序结果,定义离散度,引用相似度对评价方法的有效性进行比较分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高建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维柏  赵杰  
随着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我国快速发展,如何客观、准确地综合评价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综合评价指标的方法选用、指标权重的确定、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及评价结果分析等方面,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进行了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车湘辉  
文章从经济环境、基础设施、市场环境和政府管理能力四个方面构建了区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提出了一种改进ELECTRE的综合方法:首先解决个体排序法提供的信息与模糊偏好之间可能出现的冲突;然后定义不同决策者的模糊级别高于关系,并合理利用该方法推导出最终的组合排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树华  牟仁艳  汤俊  
区域城市的综合实力是指一个区域内的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环境、科技、文教等各个领域所具备的现实实力和发展能力的集合。三次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转换,形成了我国四大区域经济板块。通过构建合理的指标体系,评估各板块城市发展的综合实力,比较差异发现问题,有助于各地区认识自我,促进区域间的优势互补和良性竞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马欣  吴绍洪  康相武  杨勤业  夏富强  刘自强  
在地理学研究中,常见各种线状地物对区域的性质产生重要影响。但在区域的综合评价过程中,对这种线状地物的影响多采用概化的评估方法操作,如分区、分带和距离划分等,并且评估结果的生成效率较低。经过分析,线状地物对区域的影响有距离衰减、等级效应、辐合效应和方向效应等共性特点。通过对比,发现线状地物对区域影响作用的空间分布属于二维场模型。场的基本性质是具有空间结构和属性域、连续性、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空间自相关等。为此,我们提出采用区域影响场模型对线状地物对区域的影响进行拟合,并且利用GIS软件生成线状地物的区域影响场。通过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运用区域影响场能够较好的反映线状地物对区域的影响作用程度,适用于线状地物对区域影响作用的表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向东进  谢名义  俞伟悦  
综合评价结果往往取决于指标与权重的选取。文章依据科学发展观和相关经济原理选择一些能够反映社会经济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标,分别利用定量赋权、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赋权方法对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动态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