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35)
2023(15763)
2022(13417)
2021(12577)
2020(10291)
2019(23475)
2018(23143)
2017(44173)
2016(23957)
2015(26821)
2014(26929)
2013(26715)
2012(24760)
2011(22426)
2010(22792)
2009(21141)
2008(19719)
2007(17355)
2006(15462)
2005(13973)
作者
(70114)
(57906)
(57559)
(54415)
(36828)
(27918)
(26261)
(22884)
(22190)
(20775)
(19939)
(19509)
(18456)
(18310)
(18039)
(17758)
(17078)
(17042)
(16565)
(16450)
(14541)
(14387)
(13952)
(13214)
(13151)
(12954)
(12900)
(12846)
(11843)
(11459)
学科
(101561)
经济(101465)
管理(66722)
(65887)
(53431)
企业(53431)
方法(40498)
数学(34874)
中国(34483)
数学方法(34475)
地方(29289)
(27808)
金融(27806)
(27457)
(26568)
银行(26527)
(25668)
(23902)
业经(23627)
(20792)
(19885)
农业(19308)
技术(16930)
(16903)
贸易(16883)
环境(16469)
理论(16379)
(16288)
(16025)
(15381)
机构
学院(336076)
大学(335867)
(133591)
管理(132079)
经济(130496)
研究(117979)
理学(113179)
理学院(111860)
管理学(110017)
管理学院(109421)
中国(92892)
科学(73719)
(73362)
(60938)
(59829)
(55124)
中心(54481)
研究所(54437)
(50012)
业大(49490)
财经(48201)
北京(47188)
(46385)
师范(45969)
(43714)
(43244)
农业(42709)
(41697)
经济学(39276)
师范大学(37244)
基金
项目(228599)
科学(179195)
研究(169147)
基金(162686)
(141458)
国家(140225)
科学基金(119919)
社会(104924)
社会科(99460)
社会科学(99434)
(91134)
基金项目(86560)
自然(77022)
教育(76615)
(76413)
自然科(75175)
自然科学(75158)
自然科学基金(73740)
编号(69927)
资助(67009)
成果(56599)
(52988)
重点(51509)
(49382)
课题(48930)
(47732)
创新(44504)
科研(43214)
项目编号(42699)
发展(42398)
期刊
(150646)
经济(150646)
研究(102623)
中国(70913)
学报(51466)
(50308)
科学(48827)
管理(48502)
(44316)
(42364)
金融(42364)
教育(40987)
大学(38676)
学学(36166)
农业(34875)
技术(30093)
业经(25633)
经济研究(23359)
财经(22637)
(19258)
问题(19131)
图书(18622)
科技(18123)
(17884)
理论(17243)
技术经济(16655)
资源(15914)
实践(15905)
(15905)
现代(15343)
共检索到5118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瑶鹏  林柳琳  高琦  
文章选取中国31个省级统计数据,运用熵值法对区域科技金融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科技金融的分布以及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科技金融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东部沿海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水平相对较低;区域科技金融发展效率不高,且对科技金融整体水平的提升作用不大;科技金融发展的四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较低。因此,中国各区域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金融市场成熟度,逐步建立健全科技金融市场机制;围绕产业链进行指向性制度设计,并构建科学的科技金融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引入更多长期资金,构建科学风险投资补偿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瑶鹏  林柳琳  高琦  
文章选取中国31个省级统计数据,运用熵值法对区域科技金融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科技金融的分布以及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科技金融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东部沿海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水平相对较低;区域科技金融发展效率不高,且对科技金融整体水平的提升作用不大;科技金融发展的四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较低。因此,中国各区域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金融市场成熟度,逐步建立健全科技金融市场机制;围绕产业链进行指向性制度设计,并构建科学的科技金融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引入更多长期资金,构建科学风险投资补偿机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曲然  王晶  单丹  李雪灵  
文章从区域科技发展水平的含义着手,分析影响区域科技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从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科技支撑环境三个层次构建区域科技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收集11个省、市2006年~2010年的指标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综合排名,并提出发展对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殷克东  孙文娟  
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建立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分别构建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测评模型,采用Kendall一致性检验对2004-2009年沿海8省市金融发展水平的测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并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沿海8省市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梯队划分,最后针对典型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变迁的动因进行分析,探明金融发展变迁的关键因素及内在关联效应,为区域金融的发展提供基础性参考标准。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海芸  刘杨  
从科技金融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出发,构建了包含科技财税与信贷、创业风险投资、科技资本市场、科技金融环境和科技金融产出等5个一级指标以及19个二级指标的科技金融发展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以2016年度数据为基础,测度了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研究发现,我国科技金融的整体发展水平很不均衡,很多地区科技金融各维度的发展水平也不均衡,科技金融环境的好坏对于科技金融发展的影响最大,科技金融产出相对投入存在一定的时滞性。最后,根据测度结果和研究结论,从市场机制、金融体系、财税支持、金融工具等角度提出了5条具体建议,以期推动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立军,王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新   林春   张鑫   孙英杰  
文章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为基础,构建新动能视角下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尝试对我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状况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价。从综合评价来看,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处于稳定调整时期。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但区域内发展不均衡,部分省份发展迟缓;中部地区次之,且区域内呈现梯度效应;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低。从新动能水平来看,各省份普惠金融新动能发展不均衡,存在一定的“短板效应”。从区域差异来看,中国三大地区之间的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差距呈缩小趋势,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为区域间差异。从收敛性检验来看,全国整体发展表现出一定的收敛性,但区域内部收敛性较差,且各省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发展惯性及“俱乐部趋同”效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斌  章仁俊  
对区域科技发展水平进行科学、正确地分析和评价 ,有利于政府管理部门把握区域科技的发展现状提供科学的判断依据 ,从而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本文尝试运用一种参数统计和非参数统计相结合统计分析方法———秩和比法 ,对江苏省各地区科技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比较 ,发现此方法克服了主观加权法在权重确定上主观性的缺陷和客观加权法对指标间有较强相关性的要求 ,而且可操作性强 ,因此它不失为一种直观、实用而且有效的综合评价方法 ,对区域科技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比较有较好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文启  
本文以我国31个省份1978~2009年的相关宏观数据为考察对象,利用均值差异检验、泰尔指数等研究手段,实证考察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性。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性十分显著,且呈现出不断扩大的发展趋势;金融发展的区域总体差异性主要来自区域内省份之间的差异,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的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相对较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董金玲  
文章从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深度与广度等方面,建立了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和Q型聚类等方法对江苏13个地区金融发展及其差异情况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江苏区域金融具备"数量型"发展特征,转变金融增长方式,提高金融效率是江苏区域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马晓丽  
金融作为支撑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金融的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速度存在紧密的联系。实践证明,一个国家金融发展的水平差异可以集中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因此,对于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讨论成为当下的热点。文章针对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一些体会。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敏洁  徐常萍  唐磊  
本文基于智能制造的五维内涵特征,采用潜因子模型,对中国区域智能制造发展水平进行测量,结果表明:2012~2017年,上海市成为智能制造实力最强的区域,浙江省传统产业占优,智能制造表现亦不凡;全国大部分区域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呈现上升,东部区域最为明显,区域智能制造业空间极化格局恐进一步加大;2015年后,区域智能制造发展呈现加速。据此,推进区域制造业发展的启示在于:完善配套环境;运用新技术模式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推进欠发达区域智能制造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甄江红,赵明,周瑞平,成舜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范畴,文章从经济规模、经济效益、经济结构和生活质量四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内蒙古101个旗县市区及12个盟市两个层面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判,分析其区域差异的空间特征及成因,初步划分区域经济类型。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贾若愚  徐照  吴晓纯  李启明  
在辨析建筑产业现代化概念的基础上,识别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19个影响因素,基于DPSIR模型将影响因素分为驱动力指标、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影响指标和响应指标五类,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综合评价模型。最后以江苏为例,进行区域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实证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