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28)
2023(11822)
2022(10040)
2021(8900)
2020(7801)
2019(17729)
2018(17264)
2017(34031)
2016(18244)
2015(20879)
2014(21066)
2013(21369)
2012(20352)
2011(18622)
2010(18900)
2009(17957)
2008(17628)
2007(15996)
2006(14232)
2005(12914)
作者
(55620)
(47008)
(46980)
(44626)
(29958)
(22453)
(21508)
(18342)
(17660)
(16647)
(16085)
(15740)
(15037)
(14955)
(14750)
(14511)
(14008)
(13805)
(13493)
(13399)
(11797)
(11600)
(11429)
(10714)
(10672)
(10506)
(10293)
(10158)
(9601)
(9180)
学科
(105429)
经济(105343)
管理(54848)
(51063)
方法(43987)
(40170)
企业(40170)
数学(39553)
数学方法(39297)
地方(24322)
中国(23392)
(22629)
(21481)
(19536)
业经(18075)
农业(16078)
地方经济(15479)
(15303)
贸易(15297)
(14932)
(14685)
(14440)
环境(14280)
(13413)
金融(13411)
(12928)
财务(12908)
财务管理(12872)
(12535)
银行(12505)
机构
大学(283404)
学院(280840)
(129129)
经济(126623)
管理(107295)
研究(99453)
理学(92542)
理学院(91436)
管理学(90029)
管理学院(89477)
中国(74829)
科学(59806)
(59229)
(56705)
(51263)
研究所(46392)
财经(45715)
(45713)
中心(44922)
(42469)
经济学(41697)
(41454)
业大(39404)
经济学院(37566)
北京(37332)
(36316)
师范(36007)
农业(35810)
(35180)
财经大学(33792)
基金
项目(183434)
科学(145337)
基金(134803)
研究(132685)
(117220)
国家(116322)
科学基金(99468)
社会(86941)
社会科(82618)
社会科学(82594)
基金项目(71140)
(70554)
自然(62887)
自然科(61329)
自然科学(61310)
自然科学基金(60252)
教育(59939)
(59482)
资助(55930)
编号(52180)
成果(42528)
(41770)
重点(41665)
(41285)
(37751)
国家社会(36865)
教育部(35866)
课题(35774)
创新(35461)
科研(35057)
期刊
(144892)
经济(144892)
研究(84115)
中国(53501)
(44366)
学报(43440)
科学(40296)
(39805)
管理(38657)
大学(32024)
学学(30249)
农业(26543)
(25535)
金融(25535)
经济研究(24413)
财经(24269)
技术(23778)
教育(22397)
(20940)
业经(20807)
问题(19173)
技术经济(16702)
统计(15632)
(15333)
资源(14481)
(14471)
(14191)
商业(13421)
理论(13282)
世界(13244)
共检索到4224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焦继文  郭宝洁  
文章通过分析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三大经济圈的科技资源集聚度,以1997~2011年三大地区中心城市科技资源集聚度和各省GDP增长率为变量,讨论中心地区科技资源集聚与当地经济及周边地区经济增长之关系。研究发现,上海的科技资源集聚对上海本地及周边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推动作用;北京的科技资源集聚还没有实现对当地经济增长和周边大部分地区经济增长的辐射作用;广东省的科技资源集聚和广东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迅  陈军  
制造业是集聚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文章采用区位熵对重庆市制造业的集聚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具有代表性的产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然后以此产业为例,对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对重庆市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提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集聚程度可以提升区域经济增长水平。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明喜  
构建灰色关联度模型实证分析发现:科技经费投入、科技活动人员投入对产业经济增长有显著作用。进行区域科技投入与产业经济关系聚类分析可把我国分为三类典型区域。对于第一类地区,科技经费投入,尤其是R&D经费对第三产业的投入效率更高,在该类地区应加大科技经费的投入;对于第三类地区,R&D人员全时当量对第一产业的投入效率更高,在该类地区应加大科技活动人员的投入。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丁艺  李靖霞  李林  
论文首先采用区位熵从银行、证券、保险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金融集聚程度,发现东部地区的金融集聚程度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然后采用2003~2007年区位熵的省际数据检验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金融集聚对我国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银行业对经济增长弹性系数明显大于证券业集聚与保险业集聚的弹性系数,而且其弹性系数呈现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最后,论文通过建立东、中、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模型,同样得出银行业集聚对经济增长作用最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珂  廖艳  杨洋  
文章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从时空角度重新审视甘肃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利用实证数据分析甘肃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促进甘肃省区域经济协调性发展,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增长差异的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姜霞  郭科言  
金融聚集是地区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推动力。本文分析了湖北省金融发展现状,利用区位熵指数对湖北省金融聚集度进行了测算。并选取湖北省1996~2014年的相关数据,对湖北省金融聚集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湖北省金融聚集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但地区经济增长对金融聚集却没有支持作用,两者之间未能实现互动发展。为加强金融聚集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湖北省应积极培育金融市场主体,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金融创新,强化金融监管,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克雯  
为了透彻地分析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文章构建了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双向互动关系模型,选取10个金融中心城市作为样本城市,采用协整检验和参数估计的方法对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金融产业集聚和经济增长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的差异较为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宝琳  周国富  张春红  陈菡彬  
为了探究财政收入、人口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文章利用2005—2016年的京津冀区域数据,建立面板误差修正模型,侧重分析财政收入规模、人口集聚程度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财政收入规模、人口集聚程度对区域经济增长都有正向的推动作用。长期中,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弹性系数为0.336,经济增长人口集聚弹性系数为0.842。短期中,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弹性系数为0.083,经济增长人口集聚弹性系数为1.743。当短期两者偏离长期均衡时,面板误差修正模型以0.86的力度反向调整,使其回到均衡状态。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立泰  张祖妞  
在运用H指数、区位熵指数测算服务业集聚水平的基础上,采用1995~2007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变量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负相关;在控制变量中,人力资本水平、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服务业资本存量与区域经济增长正相关,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负相关。原因主要在于,我国服务业集聚的专业化效应大于多样化效应,这与我国服务业集聚的政府主导模式密切相关。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吴玉鸣  
本文运用中国2000年县域截面数据,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基于新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假设检验,首次对2000年中国2030个县域的增长集聚与差异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中国2030个县域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空间集聚和空间依赖性,县域经济增长不仅与人力资本、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且还与相邻县域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依赖性;新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可以部分解释中国县域经济增长的形成原因。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豆晓利  
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基于新增长理论,从金融发展的3个层面——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来考察2003—2010年金融业在区域经济增长集聚与差异中的支持作用,结果发现: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在集聚与差异的形成过程中,金融支持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其中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的贡献又存在差异。基于此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肖文东  占聪  
论文选取国内省级层面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基于因子分析法,构建多元化指标评价体系测量各省市的金融集聚程度,在运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依次添加控制变量的方式进行回归,分析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同时,科技创新、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均能显著推动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汪炜  史晋川  孙福国  
我们以长江三角洲内圈层的上海、江苏省七市和浙江省六市为分析对象,根据历年《浙江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和《上海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对74个市县基本分析单位1995年~1997年的GDP平均实际增长率和整体增长率作一比较。各市县1995年~1997年平均实际经济增长率依次从大到小排列在前10位的是新昌县(25.72%)、嘉善市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米娟  张楚宜  
本文以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采用索洛增长方程,通过实证检验来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经济增长受资本、劳动、制度和要素集聚四个因素影响的差异情况,特别是研究要素集聚对不同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程度的差异性,以期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所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锐  
产业集聚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本文通过对2004-2015年我国31个省份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对中部和西部区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东部区域产业集聚效应已经产生负面影响,抑制了经济增长。本文建议应根据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产业聚集战略,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