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60)
2023(11756)
2022(10345)
2021(9678)
2020(8000)
2019(18377)
2018(18224)
2017(35054)
2016(18943)
2015(21352)
2014(21253)
2013(21201)
2012(19337)
2011(17338)
2010(17133)
2009(15494)
2008(14979)
2007(12741)
2006(11068)
2005(9631)
作者
(54360)
(45017)
(44740)
(42396)
(28732)
(21573)
(20459)
(17881)
(17147)
(15973)
(15603)
(15025)
(14201)
(14058)
(13805)
(13662)
(13467)
(13440)
(12718)
(12683)
(11161)
(10909)
(10797)
(10220)
(10046)
(10011)
(9959)
(9891)
(9025)
(8903)
学科
(77187)
经济(77112)
管理(55856)
(54238)
(43369)
企业(43369)
方法(35115)
数学(30116)
数学方法(29801)
(20000)
中国(19998)
地方(19594)
业经(17349)
(16757)
(16629)
农业(13759)
技术(13716)
(13575)
贸易(13567)
(13133)
(13115)
理论(12702)
(12658)
环境(12267)
地方经济(10933)
(10873)
(10843)
银行(10803)
(10554)
金融(10552)
机构
大学(266960)
学院(264296)
管理(111055)
(101348)
经济(98942)
理学(97179)
理学院(96071)
管理学(94499)
管理学院(94003)
研究(86314)
中国(63258)
(56996)
科学(55765)
(43822)
(42551)
(40161)
业大(39842)
中心(39197)
研究所(39074)
(37236)
(36173)
师范(35868)
财经(35854)
北京(35850)
(32661)
(32094)
农业(31335)
(31048)
师范大学(29211)
经济学(28770)
基金
项目(190373)
科学(150354)
研究(140654)
基金(137604)
(119365)
国家(118358)
科学基金(102321)
社会(87729)
社会科(83008)
社会科学(82985)
(74939)
基金项目(74220)
自然(66857)
自然科(65276)
自然科学(65263)
自然科学基金(64056)
教育(63260)
(62988)
编号(58009)
资助(55497)
成果(46565)
重点(42135)
(41227)
(41162)
(40290)
课题(39132)
创新(37494)
项目编号(36132)
科研(36124)
国家社会(35334)
期刊
(107793)
经济(107793)
研究(74810)
中国(50084)
学报(40990)
管理(39591)
科学(38803)
(35518)
大学(30632)
(30472)
教育(30110)
学学(28391)
农业(25236)
技术(22878)
图书(19514)
(19297)
金融(19297)
业经(18598)
经济研究(16568)
财经(16064)
科技(15679)
问题(13916)
理论(13875)
(13596)
情报(13076)
实践(13039)
(13039)
书馆(12994)
图书馆(12994)
技术经济(12850)
共检索到3765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姝慧  王姝彦  
当前有关科技服务中介组织研究侧重关注其宏观层面的功能或者微观层面的运行机制,对区域或城市层面如何发展科技服务中介组织关注不够。现有研究对科技服务中介组织的理解过于狭义,仅仅关注了"中介"的属性而缺乏对其"联接"属性的注重,进而忽视了需要积极引导科技服务中介组织同其服务对象以及各类科技服务业态内部之间的"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出区域科技服务中介组织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三个方面的协同,分别是同制造业协同发展、科技服务中介体系内部协同发展以及同高校、研究院所等创新源头协同发展。最后指出,同大型中心城市相比,中小城市更需要借助三个方面的协同效应实现科技服务中介组织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建军  舒辉  
区域物流的成长是一种协同成长,我国各地区因所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科技水平、人力资源、政府调控、支持力度等方面不同,区域物流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为真正促进本地区物流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正确理解区域物流成长与区域物流协同的内涵,客观认识并正确处理区域物流成长与协同间的关系,科学评价本地区物流所处的成长水平与协同水平,在制定物流相关政策时既要考虑结果,也要看到现状,更要关注过程。各地区主管部门、物流企业等只有客观认识区域物流协同成长关系,对本地物流所处的成长水平与协同水平有一个科学、正确的评价,按照区域物流成长规律办事,才能真正促进本地区物流可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陈春明  麻艳林  陈佳馨  
知识技术密集的先进产业协同集聚有助于提高区域的创新效率,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动能向创新驱动转变。本文通过构建超效率BCC模型对我国的区域创新效率进行测算,以2010—2020年省级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分析我国先进制造业与科技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业协同集聚与区域创新效率在地理层面具有空间相关性,且对本地区域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两业协同集聚对邻近区域创新效率的空间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在东部地区对地理邻近区域主要表现为创新资源虹吸的负向影响,对经济邻近区域主要表现为创新成果共享的正向影响,而中西部地区则需要进一步加大要素投入,以确保两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发挥正向的空间外溢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巫孝君  
通过调查2012—2016年四川科技服务业发展数据,选取2012—2015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四川科技服务业行业体量、产业基础、市场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步;分析2016年数据发现四川科技服务业在业态结构、区域分布、资本结构、产业支撑等方面缺乏协同性。针对集聚发展初期出现的协同偏差,构建协同视域下的"政策-区域-产业-资源"四位一体的四川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模式,以期为相关决策和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颜慧超  
一、区域创新与科技中介组织的内在联系(一)区域创新体系的主体要素区域创新体系是自1987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提出国家创新体系之后,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一个新的创新体系。它的主体要素(包括区域内的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和地方政府)、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静  郭太敏  王敏  宋振玲  刘春侠  
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将区域科技信息服务系统风险管理分为选择期风险管理、形成期风险管理、运行期风险管理、成熟期风险管理和衰退期风险管理五个阶段,结合协同理论分析区域科技信息服务内部各种序参量协同发展过程和区域科技信息服务系统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中主要风险类型,建立区域科技信息服务协同风险管理的生命周期模型,提出区域科技信息服务风险管理应与区域科技信息服务生命周期系统协同发展。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方向明  
现阶段我国区域高校图书馆共享共建工作进展较为缓慢,存在执行力度不够、实施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通过对信息资源协同保障与集成服务的理论研究及对大学城图书馆的典型案例分析,能够了解目前国内大学城图书馆的发展状况,找出更好的协同服务对策。松江大学城图书馆经过实地调研,制定实现短期、中期、长期目标的实施建议,层层落实,逐步推进,以便为用户提供更加现代化、集成化的文献信息服务。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才志  郭可蒙  邹玮  
构建适于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评价体系,经过主客观综合权重法赋权后,对2000—2014年间沿海11省市的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水平进行评价。通过构建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之间的协调发展度模型,测算两者历年的协调发展度,并对两者的协调发展度进行时空演变分析;利用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动态分析各个省市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近年来,中国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水平呈上升趋势;(2)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之间的协调发展度逐年递增;2000—2007年,福建省的协调发展度明显提高;2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孟卫军  林刚  刘名武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集聚已成为优化创新资源配置进而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采用2009—2017年中国28个样本省区市的相应数据,运用网络SBM-DEA模型和面板Tobit模型,检验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集聚对高技术制造业技术研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样本地区高技术制造业的创新效率整体较低,且成果转化效率低于技术研发效率;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的协同集聚水平有待提升,并呈东、中、西部地区梯度递减格局;从总体来看,无论是在技术研发阶段还是在成果转化阶段,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创新效率促进效应均显著;这种创新效率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的技术研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均显著,而中部地区仅在成果转化阶段显著,西部地区仅在技术研发阶段显著。因此,应积极引导和促进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集聚,充分发挥其促进创新效率的作用,并通过技术交易市场化促进成果转化;同时,应结合区域比较优势培育竞争优势,推进产业集聚的区域差别化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克其  陈巍  徐敏轮  钱春桃  
以南京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协同江苏科技服务超市开展农村科技服务实践为基础,对实践中形成的"一核多翼"基地服务模式、"常熟模式"等进行分析,探索多元科技服务主体协同合作的农村科技服务模式,得出以下结论:科技超市与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合作有助于农村科技服务主体职能相互扩展;公益性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农村科技服务模式具有可行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基地的作用应引起重视。并对加强农村科技服务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董志凯  
市场中介组织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是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 978年以来 ,伴随着所有制成分多元化、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及政府监管职能与服务职能逐步分离等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 ,市场中介组织的培育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并已初步形成具有多种机构类别、多种组织形式和多种服务方式的中介组织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翔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管理组织发展趋势 ,指出信息技术已经使管理组织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探讨性地提出信息时代经营管理组织 :协同管理组织形式 ,并对协同管理组织实现进行了研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徐紫嫣  姚战琪  夏杰长  
提高出口技术含量、增强国际贸易竞争力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目标。本文基于省级面板数据,探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机制,论证协同集聚和出口技术复杂度间关系成立的边界条件。研究发现:协同集聚显著影响出口技术复杂度,协同集聚是激发与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的重要因素;协同集聚通过区域创新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区域创新在协同集聚影响出口技术复杂度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协同集聚影响区域创新发挥调节作用,产业创新规模对区域创新影响出口技术复杂度发挥调节作用。因此,应强化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和出口贸易竞争力;构建区域创新系统,重视区域创新发展的贸易促进作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扩大产业创新规模,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晨  阮静娴  
以知识产权政策为研究对象、政策主体为研究视角,解析区域知识产权政策协同的内涵;运用供需理论为指导,以政策目标主体、政策制定主体、政策执行主体三维度解构区域知识产权政策协同;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等诊断出知识产权政策协同失灵源于政策制定主体认知理念误区、体制机制障碍、工作机制受阻的深层问题。以此为基础,以协同学为指导,创建区域知识产权政策协同运行机制,以期提升知识产权政策协同的效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裴长洪  
众所周知,服务业的发展对于提升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迈进的阶段,大力发展服务业并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调整经济结构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必由之路,也是有效缓解目前我国能源资源短缺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