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94)
- 2023(17906)
- 2022(15429)
- 2021(14291)
- 2020(11888)
- 2019(26923)
- 2018(26729)
- 2017(51000)
- 2016(27410)
- 2015(30801)
- 2014(30703)
- 2013(30529)
- 2012(28633)
- 2011(26040)
- 2010(26111)
- 2009(23982)
- 2008(23163)
- 2007(20338)
- 2006(18146)
- 2005(16373)
- 学科
- 济(130746)
- 经济(130627)
- 管理(76166)
- 业(72409)
- 企(57201)
- 企业(57201)
- 方法(51003)
- 数学(44441)
- 数学方法(43988)
- 中国(34975)
- 地方(33599)
- 农(33468)
- 业经(27644)
- 财(26477)
- 学(26074)
- 农业(23285)
- 制(20926)
- 贸(20482)
- 贸易(20467)
- 易(19667)
- 环境(19274)
- 技术(18996)
- 融(18804)
- 金融(18801)
- 银(18393)
- 地方经济(18356)
- 银行(18351)
- 理论(18326)
- 和(18308)
- 行(17663)
- 机构
- 大学(392534)
- 学院(391572)
- 济(163818)
- 经济(160291)
- 管理(151921)
- 研究(138761)
- 理学(130549)
- 理学院(129010)
- 管理学(126917)
- 管理学院(126203)
- 中国(103691)
- 科学(84898)
- 京(84777)
- 财(73154)
- 所(70036)
- 农(63467)
- 研究所(63431)
- 中心(62261)
- 江(58868)
- 财经(57939)
- 业大(57001)
- 北京(54239)
- 范(53918)
- 师范(53444)
- 经(52564)
- 院(50802)
- 经济学(49496)
- 农业(49106)
- 州(47801)
- 经济学院(44325)
- 基金
- 项目(264201)
- 科学(207776)
- 研究(195273)
- 基金(189953)
- 家(165013)
- 国家(163608)
- 科学基金(140331)
- 社会(123156)
- 社会科(116663)
- 社会科学(116631)
- 省(104547)
- 基金项目(100730)
- 自然(89869)
- 教育(89101)
- 自然科(87733)
- 自然科学(87714)
- 划(87074)
- 自然科学基金(86123)
- 编号(79656)
- 资助(78337)
- 成果(64616)
- 发(60252)
- 重点(59377)
- 部(57959)
- 课题(55743)
- 创(54674)
- 创新(51064)
- 国家社会(50371)
- 科研(49747)
- 教育部(49672)
- 期刊
- 济(189043)
- 经济(189043)
- 研究(121403)
- 中国(81344)
- 学报(59887)
- 农(57740)
- 管理(57147)
- 科学(56281)
- 财(53763)
- 教育(45580)
- 大学(45456)
- 学学(42547)
- 农业(40044)
- 融(36740)
- 金融(36740)
- 技术(36025)
- 经济研究(30259)
- 业经(30110)
- 财经(28502)
- 问题(24454)
- 经(24447)
- 图书(21225)
- 业(20716)
- 技术经济(20576)
- 科技(19770)
- 资源(18766)
- 理论(18722)
- 贸(17936)
- 现代(17768)
- 商业(17380)
共检索到5979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东 贺舒显
本文运用极值熵值法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以2000-2016年可获得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分别对云南省科技投入-经济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纵向研究、横向对比和内部分析,得出相关结论。文章指出,要从拓宽认识视野、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经济增加质量等方面着手,提高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东 贺舒显
运用极值熵值法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以2000—2016年可获得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对云南省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纵向研究,对云南省与我国东中西部的浙、苏、湘、鄂、贵、桂6省(区)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横向对比,对云南省内16州市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内部分析。研究发现:从纵向看,云南省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水平稳步上升,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不断上升;从横向看,云南省科技进步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协调度低,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度较高;从云南省内各州市看,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系统耦合度分布较为均匀,协调度昆明一枝独秀,其余州市处于中度协调水平以下;专利对云南省科技进步水平的提高相对更重要。据此,从认识观、创新驱动、经济跨越式发展、区域科技经济增长极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进步 经济发展 耦合协调度 云南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扬 李燕
为推进我国各省份低碳物流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促使其顺应新时代我国碳减排政策及实现“双碳”目标要求发展,围绕低碳物流和区域经济两个系统的6个准则层21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析云南省低碳物流和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并分析影响双方协调发展的因素。研究表明,云南省的耦合协调度呈明显的上升态势,2020年较2011年年均增长33.58%,目前两个系统处于初级协调发展阶段,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制约低碳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是物流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潜力两个模块的各项指标。依据研究结果,可采取推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保持良好经济发展环境和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潜力等措施,实现地区低碳物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扬 李燕
为推进我国各省份低碳物流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促使其顺应新时代我国碳减排政策及实现“双碳”目标要求发展,围绕低碳物流和区域经济两个系统的6个准则层21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析云南省低碳物流和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并分析影响双方协调发展的因素。研究表明,云南省的耦合协调度呈明显的上升态势,2020年较2011年年均增长33.58%,目前两个系统处于初级协调发展阶段,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制约低碳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是物流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潜力两个模块的各项指标。依据研究结果,可采取推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保持良好经济发展环境和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潜力等措施,实现地区低碳物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丁红梅
文章以黄山市为研究区域,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了2004-2011年黄山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发展状况。研究得出结论:黄山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升,两系统耦合协调状况分为两个阶段,即2004-2007年的失调阶段与2008-2011年的协调阶段,当前两系统仅处于初级协调状态。黄山市应努力发挥旅游资源优势不断促进旅游业发展,使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
旅游产业 区域经济 耦合协调度 黄山市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远智 周扬 刘彦随
运用层次分析法、耦合协调模型、Lorenz曲线等方法对2010年和2015年云南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减贫的耦合协调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2010年至2015年云南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但呈现低水平的不均衡格局,经济发展的极化现象显著。(2)研究期内,云南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明显,但不均衡空间格局依旧显著,形成了以经济发展极为中心的低值区和以乌蒙山区深山区、滇西边境地区南北两侧为中心的高值区。(3)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村贫困发生率呈现负相关关系,2010年和2015年云南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减贫呈现出轻度失调的特征,并且2015年两者的耦合协调度低于2010年;同期经济发展年均增速与农村贫困年均减速以濒临失调为主,主要是由于低层次需求下两者呈现负相关关系,并且贫困人口分布的孤岛效应使得经济发展的减贫效应减弱。在推进精准扶贫政策落实中,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从多方入手强化措施的精准性,从而确保2020年减贫目标的实现,为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艳 王灵芝 李诗瑶 李佳美
[目的]刻画云南省农业绿色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深入分析各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分区优化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策略,研究可为提升云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提供量化依据与参考。[方法]该文以云南省为研究区,以市级单位为研究单元,基于云南省2011-2020年数据,运用critic法-熵权组合法赋权建立以资源利用、农业环境、农村生活和绿色产品为目标层的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自然断点法将云南省分为高中低值区,对云南省各区域高原特色农业绿色发展提出差别化农业绿色发展优化策略。[结果](1)2011年-2020年,云南省各州市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指数均向更高水平发展;中部和东部地区发展情况较好,西北和南部地区发展情况较差。(2)云南省农业绿色发展子系统耦合程度由磨合阶段增至高水平耦合阶段,平均耦合协调程度从濒临失调向中级协调演变,总体上正逐渐从低耦合-低协调的农业发展模式向高耦合-高协调的农业发展模式过渡。(3)云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应协调各子系统关系,促进全面发展;高值区始终保持最高水平,可积极扩大发展优势;中值区与全省平均水平较为接近,可创新发展方式,克服制约农业绿色发展的障碍因素;低值区具有较大提升空间,应致力补齐发展短板。[结论]未来应进一步完善农业绿色发展体系,优化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促进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绿色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彩霞 孙海清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云南省森林生态经济耦合系统协调发展的态势以及各州(市)森林生态经济耦合系统协调发展的差异。结果表明:2006—2016年云南省森林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态势良好,2009年之前耦合协调发展存在波动,2012年之后耦合协调发展逐渐稳定趋向良好(耦合协调度均大于0.62);云南省各州(市)森林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差异显著,普洱市与昆明市耦合协调发展良好,怒江州与迪庆州耦合协调发展较差,其他州(市)都处于濒临失调状态。因此,云南省应注重保障森林生态安全;合理开发林产品;促进森林生态经济失调衰退的州(市)协调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肖田野 罗广宁 陈丹华
利用2006—2015年的统计数据,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对广东各经济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区域的两子系统综合序参量值呈现较为一致的增长态势,且呈现较高的正相关,科技创新系统综合序参量值比经济发展系统综合序参量值增长得更快;各区域的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两子系统的耦合度和协调耦合度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且近年均达到高度耦合和高度协调耦合阶段,说明广东各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两者的交互作用较强。基于此提出建议:广东各经济区域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产业为载体促进科
关键词:
广东区域 科技创新 经济发展 耦合协调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宏 周应恒
对云南省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耦合规律的的定量研究显示,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废水排放的耦合曲线呈"U+倒U"型,与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呈现出"U"的右半部分,提示城市化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较大,并没出现典型的倒"U"型曲线。应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判断,云南省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多数属于城市化滞后型中度协调发展型,是一种较低水平的耦合协调层次。在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云南省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牛士华
实施知识产权这一战略,能够对当地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知识产权主要通过人才、应用、管理、保护与创造等方面的战略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耦合关系。通过分析二者耦合的指标,特别是对适度、适时与适地三方面的耦合状况进行剖析,能够对我国当前所处的特定的知识产权发展时期做出正确的判断。文章在对二者耦合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当前知识产权正处于第三、四阶段的过渡期。未来几年内,中国将进入以技术创新为标志的发展战略转型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由模仿跟踪向自主创
关键词:
知识产权 区域经济 技术创新 自主创新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红娟 方梅
为考察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相互影响程度在不同时期的状态及变化趋势,在对物流业和区域经济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首先,构建了物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采用熵权法计算物流业与区域经济指标权重,得到综合指标,进而建立耦合协调模型,得到物流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情况;借鉴已有研究,构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共生模型。再次,以浙江省为例,根据建立的物流业和区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1-2021年的数据,共计315个样本,从耦合协调、共生两个视角分析了浙江省物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算例结果提出了浙江省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物流业 区域经济 耦合协调 共生 浙江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生延超 钟志平
本文借鉴物理学耦合度函数构建了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并以湖南省为例,对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除长沙市达到优质协调外,湖南省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滞后于区域经济对旅游产业的刺激。
关键词:
旅游产业 区域经济 耦合协调度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和瑞芳 孙久文
山地边疆云南省发展较为滞后,表现为长期以来的发展环境欠佳、城乡差距较大、对外经济开放度过低。在相对封闭的山地边疆环境下,云南省经济水平与全国和东西部地区的差距较大,资源环境承载优势也并不突出。因此,"桥头堡战略"机遇下的云南省经济发展模式应是发挥资源环境特色和区位优势,形成山地工业、旅游服务业和门户经济为一体的衔接国内、东南亚、南亚市场的开放经济体,促进产城融合的滇中城市群为载体的因地制宜小城镇建设,培育特色品牌企业集聚的经济。在这一发展模式的践行过程中要特别重视云南省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先行建设。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啸啸 欧阳新欢 李爱增 李文权
构建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对河南省2005~2011年物流与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2005~2011年,河南省物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稳步提高,耦合协调等级从严重失调逐步向初步协调转变。但耦合协调度只达到了较低的初级协调水平,有待于向良性协调或优质协调方向转变,以促进区域物流与经济形成良性互动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