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62)
2023(7664)
2022(6315)
2021(5873)
2020(4828)
2019(10512)
2018(10197)
2017(18520)
2016(9828)
2015(10677)
2014(10126)
2013(9856)
2012(8956)
2011(8239)
2010(8281)
2009(7718)
2008(7510)
2007(6833)
2006(6084)
2005(5219)
作者
(28314)
(23653)
(23623)
(22055)
(14863)
(11548)
(10612)
(9260)
(8909)
(8252)
(8224)
(8103)
(7629)
(7529)
(7247)
(7170)
(6942)
(6900)
(6769)
(6670)
(5924)
(5811)
(5506)
(5342)
(5283)
(5256)
(5196)
(5193)
(4819)
(4700)
学科
(41508)
经济(41488)
管理(35776)
(33095)
(29072)
企业(29072)
技术(16782)
方法(14879)
地方(13493)
数学(12561)
数学方法(12358)
中国(12013)
技术管理(11997)
(9934)
业经(9860)
地方经济(8295)
(8148)
(8120)
(7879)
环境(7860)
农业(7509)
资源(7123)
(6993)
理论(6973)
(6717)
(6188)
银行(6178)
(6104)
金融(6103)
(5996)
机构
学院(137286)
大学(136279)
管理(57259)
(53800)
经济(52582)
理学(49339)
理学院(48757)
管理学(47926)
管理学院(47648)
研究(47178)
中国(35619)
科学(30850)
(29296)
(23306)
(22935)
中心(21981)
(21534)
研究所(21394)
(20127)
业大(19489)
(19102)
师范(18952)
北京(18392)
财经(18188)
(17960)
(17457)
(16504)
技术(15783)
农业(15466)
经济学(15220)
基金
项目(99052)
科学(79827)
研究(73387)
基金(70125)
(61634)
国家(61141)
科学基金(53340)
社会(47266)
社会科(44969)
社会科学(44954)
(41649)
基金项目(37675)
(34279)
自然(33636)
自然科(32767)
自然科学(32755)
教育(32654)
自然科学基金(32168)
编号(29148)
(26882)
资助(26489)
创新(24117)
(23036)
重点(22734)
成果(22500)
课题(20746)
(20738)
国家社会(19813)
发展(18306)
计划(18282)
期刊
(59576)
经济(59576)
研究(37499)
中国(33711)
管理(23014)
科学(20610)
学报(19546)
教育(17484)
(16885)
(16748)
大学(14394)
技术(14308)
学学(13124)
科技(12161)
农业(11977)
资源(10206)
(10202)
金融(10202)
业经(10173)
图书(8998)
经济研究(8880)
技术经济(8848)
(8274)
论坛(8274)
(8259)
财经(8251)
(7607)
(7182)
问题(6888)
统计(6870)
共检索到2054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宏起  王雪原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果是反映创新型国家和省区建设的重要尺度。为了科学准确地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本文基于结构决定功能的系统原理,运用分形理论,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果分形评价模型,并对我国相关省、市、自治区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情况进行了分类评价,旨在为各区域制定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实现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雪原  王宏起  
为有效掌握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结构,科学、客观地制订区域科技政策,以促进科技创新资源的有效利用,本文从配置系统主体的角度出发,建立了配置系统结构方程模型,利用2001—2005年我国31个省市的相关科技指标数据进行拟合计算,在完成效度与信度检验的基础上,依据拟合结果分析了主体结构及其对配置系统运行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应根据我国当前情况采用基于科技计划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模式,以有效提高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李泓欣  周燕  
【目的/意义】研究区域科技创新信息要素资源配置的影响因素,以期进一步实现区域科技创新信息要素配置的优化。【方法/过程】选取2007-2015年面板数据,使用空间杜宾分析法分析对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创新信息要素资源配置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结论】中国区域科技创新信息资源配置主要为科研投入与信息化水平驱动型,并存在较强的空间集聚效应;区域信息化水平能明显促进本区域的科技创新信息要素资源配置水平,但缺乏溢出效应,抑制了周边区域发展;研究与开发机构资金投入与对外开放程度对本区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玉霞  蒋伏心  
技术势力是企业获取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因子分析法分析苏南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结果显示,苏南科技资源配置规模强大,但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企业没有形成技术势力。原因在于企业家要素和区域一体化创新体系的欠缺,因此,提出要内重企业家培育,外重区域一体化创新体系完善,全面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技术势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佐菁  陈杰  
构建基于科技资源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科技社会贡献、科技创新环境4个维度的科技资源配置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横向比较我国31个省(区、市)科技资源配置水平,并运用熵值法纵向分析广东省2012—2016年科技资源配置水平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广东省科技资源配置水平稳步提高,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但与北京、上海、江苏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提升广东省科技资源配置水平的对策思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艳萍  
本文基于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内涵和结构,从科技资源配置强度、配置结构、配置成效、配置环境四个方面构建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能力评价体系;根据2005年的统计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模糊评价方法对各指标变量进行客观赋权,并建立模糊综合模型;通过对我国区域科技资源能力的综合分析,找出科技资源配置在不同区域上的优劣,为提升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能力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伟  章仁俊  
文章基于BSC的基本模型,从投入产出、环境优化、成果转化和持续发展四个维度设计了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定性指标进行了定量处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牛树海  金凤君  刘毅  
科技在经济、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已日渐为人们所重视,科技资源是科技创造性劳动的物质基础,科技资源配置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方向,科技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是阻碍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研究科技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对于缩小区域经济差异,促进国家经济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该本文把科技资源分为人力资源配置、财力资源配置、配置强度和配置效果四个4个方面,建立了科技资源指标体系,应用GIS和SPSS方法,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对科技资源配置进行了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科技资源配置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一些应对的措施。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守文  石懿  
根据区域科技创新资源的要素分类进行配置筛选,由于资源筛选是一个非线性组合优化的过程,因此通过改进蚁群算法的多次迭代运算,发现启发式信息、正反馈机制、信息素挥发机制是影响主体参与机制和资源要素配置的3个决定因子。最后根据政府的参与实证为例,提出可以寻找最优经济和社会效益导向下的区域科技创新资源最优配置体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宏愚  
本文对区域科技创新资源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并对其配置分析提出若干新的理性思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畅   唐菁  
本文界定了创新资源内涵范围,测度了创新资源配置水平,采用泰尔指数和收敛模型对我国区域创新资源配置水平的协调发展及驱动机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各省份及三大区域间创新资源综合系统及各子系统的配置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区域间差异是创新资源配置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全国和三大区域创新资源配置水平均存在“追赶效应”;基础设施、金融环境、政府支持、对外开放对创新资源配置水平协调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各区域的协调驱动机制有所不同。应充分挖掘创新资源潜在价值,强化省份间创新资源的互联互惠,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形成区域创新资源配置水平协调发展新格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桂黄宝  江密  孙璞  
采用改进的泰尔指数法对2015—2020年中国内地31个省份创新资源配置非均衡态势及其影响机理进行探索。结果表明:(1)不同区域创新资源配置水平呈现明显的非均衡性,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创新资源配置水平远高于西部地区。(2)区域间差异与区域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几乎持平,总体差异、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呈现持续震荡的变化态势。(3)人才密度和对外开放水平对创新资源配置水平的促进作用明显,政府支持力度和技术市场活跃度对创新资源配置水平的影响在作用程度和显著性上存在一定的空间异质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付丽娜  彭甲超  易明  
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区域创新资源禀赋的客观存在并不意味着资源配置就处于最优状态并能发挥最大效能,区域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比创新资源本身更加重要。本文综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共同前沿模型测算2004—2016年中国30个省市共同前沿和群组前沿下的区域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并分解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不论是共同前沿还是群组前沿下的综合技术效率值均显示不同区域、不同省市区域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2)全国以及四大区域板块区域创新资源配置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未达到DEA有效,具有一定的效率改善空间;(3)不同群组和省市的无效率损失及提升路径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且从时间变化趋势看,2009年是重要的时间拐点。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邓楚瑶  
金融科技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对企业赋能,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值得关注。文章采用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3—2020年的数据,实证考察了金融科技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与金融科技之间存在“U”型的关系。区域金融科技的发展能够激发企业创新的活力,优化创新资源配置,进而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此外,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和内部控制质量较好的企业,金融科技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文章的研究结论不仅有利于金融经济与微观实体经济的融合,而且对中国金融科技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邓楚瑶  
金融科技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对企业赋能,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值得关注。文章采用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3—2020年的数据,实证考察了金融科技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与金融科技之间存在“U”型的关系。区域金融科技的发展能够激发企业创新的活力,优化创新资源配置,进而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此外,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和内部控制质量较好的企业,金融科技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文章的研究结论不仅有利于金融经济与微观实体经济的融合,而且对中国金融科技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