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11)
- 2023(11401)
- 2022(9778)
- 2021(8939)
- 2020(7795)
- 2019(17507)
- 2018(17274)
- 2017(33179)
- 2016(17958)
- 2015(20485)
- 2014(20065)
- 2013(19991)
- 2012(18664)
- 2011(16967)
- 2010(17017)
- 2009(15977)
- 2008(15875)
- 2007(14539)
- 2006(12361)
- 2005(10916)
- 学科
- 济(82386)
- 经济(82320)
- 业(57094)
- 管理(56713)
- 企(47769)
- 企业(47769)
- 方法(41169)
- 数学(36834)
- 数学方法(36530)
- 财(20507)
- 中国(20505)
- 农(20043)
- 技术(19636)
- 地方(18709)
- 业经(16196)
- 学(14998)
- 贸(14129)
- 贸易(14124)
- 农业(13842)
- 易(13647)
- 制(13541)
- 技术管理(13140)
- 务(13074)
- 财务(13050)
- 财务管理(13015)
- 融(12489)
- 金融(12487)
- 企业财务(12419)
- 银(12265)
- 银行(12235)
- 机构
- 大学(262216)
- 学院(261119)
- 济(110948)
- 经济(108730)
- 管理(104682)
- 理学(91136)
- 理学院(90150)
- 管理学(88693)
- 管理学院(88181)
- 研究(85363)
- 中国(64584)
- 京(53987)
- 科学(52061)
- 财(50122)
- 所(42523)
- 农(41262)
- 中心(40564)
- 财经(40492)
- 江(39512)
- 研究所(38629)
- 业大(37440)
- 经(36827)
- 经济学(34820)
- 北京(33799)
- 范(33486)
- 师范(33155)
- 农业(32501)
- 经济学院(31770)
- 州(31249)
- 院(31077)
- 基金
- 项目(177500)
- 科学(141957)
- 研究(130140)
- 基金(129703)
- 家(112521)
- 国家(111620)
- 科学基金(96754)
- 社会(83851)
- 社会科(79698)
- 社会科学(79679)
- 省(70620)
- 基金项目(68913)
- 自然(62039)
- 教育(60957)
- 自然科(60659)
- 自然科学(60641)
- 自然科学基金(59605)
- 划(59451)
- 资助(52847)
- 编号(51558)
- 创(42158)
- 成果(41373)
- 重点(40308)
- 部(40239)
- 发(38847)
- 创新(38616)
- 课题(36280)
- 国家社会(35025)
- 教育部(34767)
- 科研(34202)
- 期刊
- 济(114959)
- 经济(114959)
- 研究(73851)
- 中国(51069)
- 财(38994)
- 学报(38201)
- 管理(37922)
- 科学(36938)
- 农(35242)
- 大学(28922)
- 教育(28468)
- 学学(27144)
- 技术(24166)
- 融(23931)
- 金融(23931)
- 农业(23758)
- 财经(20274)
- 经济研究(19105)
- 业经(18660)
- 经(17365)
- 技术经济(15451)
- 科技(15358)
- 问题(15253)
- 统计(14633)
- 策(14513)
- 业(13947)
- 商业(12667)
- 贸(12360)
- 理论(12179)
- 决策(11997)
共检索到3778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逾坤 吴见平 管连龙
文章根据建立评估体系的原则,提出科技创新评估体系的架构,探讨了如何在因子分析基础上对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动态分析,同时利用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00年至2003年的实际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同其他静态分析方法相比,本方法可以更好地描述、解释和预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变化。
关键词:
因子分析法 科技创新 指标 时间序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魏康宁 梁樑
区域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评价区域创新能力不仅是区域创新系统也是国家创新系统建设的关键。本文以安徽省为实例 ,用TOPSIS模型对其创新能力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创新能力 TOPSIS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贾春光 程钧谟 谭晓宇
为实现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和促进山东省经济区域均衡发展,选取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研究并深入把握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动态发展和空间差异特征。首先从科技创新发起能力、科技创新实现能力、科技创新转化能力和创新环境支持能力4个维度构建山东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全局熵权法、改进的灰色TOPSIS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对2013—2016年各地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动态评价和可视化分析,并对其空间差异特征进行研究;最后提出加强区域间协同创新、优化区域内科技创新发展环境等提高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科技创新能力 动态评价 空间差异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赵建强 张佳磊
随着京津冀协同不断向纵深推进,协同发展的科技创新效应受到广泛关注,将京津冀协同发展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采用合成控制法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科技创新效应进行评估。研究发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有效提升了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水平。京津冀三地政策效应具有差异性,其中北京政策效应最为显著,河北呈现明显的政策时滞,这种差异则可能与区域创新资源配置水平和创新分工有关。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科技创新 合成控制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武 王学军
本文采用智力资本的"H-S-C"范式,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区)2006年的区域智力资本和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人口素质、医疗与社会保障水平对区域人力资本的贡献最大,国内外贸易及经济往来对区域关系资本的贡献最大,政府服务保障与社会沟通机制对区域结构资本的贡献最大,创新投入与创新过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贡献最大;区域人力资本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投入力度的影响较大,区域关系资本受区位优势的影响较大,区域结构资本受体制、制度、机制和经济发展环境氛围的影响较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骅 谢科范
将科技保险实施效应引入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之中,并将原有科技环境细分为培育性科技环境与自发性科技环境,以科技保险作为衔接宏微观科技环境的桥梁。运用我国首批科技保险试点城市之一的武汉市科技保险实施中的相关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两类科技环境与科技保险实施效应间的内在关系,以及三者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关联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泽 李东
文章采用面板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学的因子分析,从时间、空间和指标三维结构出发,利用因子得分对我国省级区域科技创新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趋势分析和影响因素的结构分析,将动态分析与静态评价相结合,从具有复杂关系的原始指标中提取了4个因子:基础因子、产业因子、财政因子和效能因子,解释区域科技发展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 面板数据 趋势分析 结构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勇 秦以旭
区域创新能力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实力的关键,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背景下,各省市越来越注重区域创新能力的建设。区域创新能力作为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其差异在不断变化,差异可能扩大也可能缩小,区域创新能力的差异性及随时间的波动性对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衡量区域创新能力,运用Theil系数模型测算了1990-2008年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的区域差异变动情况。结果发现:发明专利申请量区域差异变动呈现S型曲线;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区域差异变动呈现近似倒U型曲线;区间差异和东部地区内部差异在总差异中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邵云飞 唐小我 陈光
我国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相差较大,本文首先介绍了用SPSS进行聚类的依据,并对中国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着重探讨了用系统聚类方法进行聚类的过程及其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通过讨论评价区域技术能力的方法,有助于加深对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认识。
关键词:
区域 技术创新能力 系统聚类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邵云飞 唐小我 陈光
本文首先概述了企业层面以及区域层面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评价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原则,构建了可操作性强的线性模型来评价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然后就该模型进行了实际应用,对我国大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技术创新能力指数进行了排序比较。并按东中西部地区对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从中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可以为制定地区经济发展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 线性模型 应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丽辉 陈晶瑛
提高创新对广东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必须清晰地了解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因素。本文运用知识生产函数对广东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广东区域创新规模与R&D经费支出力度、创新人员投入强度、人均GDP、技术合同成交额都显著正相关;广东区域创新效率与人均GDP和R&D经费支出力度显著正相关,但与创新人员投入强度、技术合同成交额负相关。
关键词:
广东 区域创新能力 影响因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艳华
本文在深入总结区域科技创新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区域科技创新指标权重,结合TOPSIS法,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四大地区的10个典型区域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实证结果展开分析与讨论,指明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艳华
本文在深入总结区域科技创新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区域科技创新指标权重,结合TOPSIS法,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四大地区的10个典型区域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实证结果展开分析与讨论,指明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洪名勇
从新经济增长理论的视角将经济增长、科技创新整合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技进步、科技知识生产、交换和运用(消费)情况。凡是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省区,大多都是经济实力较强的省区,多是东部省区;而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的省区,同时也是经济实力比较弱的省区,多属于西部省区。因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实施西部科技创新战略,提高西部科技创新能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习保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地区创新能力的普遍提高,区域之间创新能力的差别也越来越明显,以发明专利量衡量的创新产出在空间上呈现日趋集聚的现象。本文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的分析框架,根据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1998~2005年的创新活动数据,以职务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作为创新产出的指标,实证分析影响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的效率因素,并解释导致这种差异和区域集聚的制度原因。研究发现,导致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差异日益扩大的原因主要在于不同地区之间创新效率差异的扩大,而影响创新效率的因素包括区域创新主体的构成、政府的支持以及与工业结构有关的创新环境。由于企业的创新能力存在区域集聚趋势,随着各地区研发投入模式向以工业企...
关键词:
创新系统 专利 随机前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