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67)
2023(11746)
2022(9598)
2021(8562)
2020(7111)
2019(15735)
2018(15303)
2017(28610)
2016(14947)
2015(16184)
2014(16153)
2013(15934)
2012(14223)
2011(12522)
2010(12695)
2009(12169)
2008(12259)
2007(11226)
2006(9989)
2005(9218)
作者
(43555)
(36502)
(36406)
(33937)
(22889)
(17442)
(16401)
(14063)
(13723)
(13019)
(12374)
(12270)
(11703)
(11501)
(11138)
(11131)
(10921)
(10625)
(10344)
(10236)
(9024)
(8971)
(8767)
(8306)
(8206)
(8077)
(8039)
(7940)
(7235)
(7188)
学科
(76830)
(71726)
企业(71726)
(71540)
经济(71475)
管理(65242)
方法(27839)
业经(27121)
(22648)
(21589)
技术(20591)
数学(19821)
数学方法(19578)
地方(18005)
农业(17158)
(17155)
财务(17126)
财务管理(17115)
中国(17038)
企业财务(16179)
(15263)
(15050)
环境(14612)
理论(13903)
技术管理(13825)
(13450)
(13163)
经营(11110)
企业经济(11071)
(10611)
机构
学院(221140)
大学(213435)
管理(94030)
(91761)
经济(90002)
理学(80655)
理学院(79870)
管理学(78800)
管理学院(78385)
研究(68816)
中国(55881)
(45217)
科学(42910)
(41044)
(35078)
(34964)
(33683)
财经(32389)
中心(32154)
业大(31470)
研究所(30407)
(29224)
北京(28223)
(27846)
农业(27199)
(26032)
(25945)
经济学(25937)
商学(25929)
师范(25778)
基金
项目(149303)
科学(121071)
研究(111233)
基金(108190)
(93280)
国家(92464)
科学基金(82343)
社会(72709)
社会科(69159)
社会科学(69143)
(62373)
基金项目(57820)
自然(52506)
自然科(51266)
自然科学(51252)
自然科学基金(50394)
(50176)
教育(48528)
编号(43478)
资助(41860)
(37587)
(34464)
(34403)
创新(34096)
重点(33613)
成果(32654)
(31281)
课题(30309)
国家社会(30089)
(29241)
期刊
(108026)
经济(108026)
研究(60729)
中国(45896)
管理(41703)
(34571)
(32389)
科学(29987)
学报(27359)
技术(24072)
农业(22983)
大学(21612)
业经(20982)
学学(20577)
教育(19236)
(18219)
金融(18219)
财经(15676)
经济研究(15513)
(15292)
科技(14810)
技术经济(14783)
(13664)
问题(13322)
资源(12015)
现代(11833)
(11650)
商业(11349)
财会(11009)
统计(10454)
共检索到3320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雪姣  杨武  雷家骕  杨大飞  
文章基于协同学相关理论,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科技创业孵化生态系统的人才、资金、设施、创新这四个环境子系统间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测度与评价,并分析了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协同发展差异。结果显示:2013—2020年,全国科技创业孵化生态系统的耦合协调情况已由最开始的轻度失调过渡到良好协调及优质协调状态;四大地区的协调发展差异显著,东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领先于其他地区并高于全国整体水平,基本达到优质协调状态;而东北地区则处于科技创业孵化生态系统发展水平低下,且严重失调的状态;中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状况均处于东部和东北地区之间,虽然耦合协调性逐渐提高,但一直处于轻度失调和一般协调状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盛彦文  马延吉  
通过构建区域产学研创新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09—2014年全国31个省市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子系统的创新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及影响因素进行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企业创新发展水平呈稳定的上升趋势,高校和科研机构则呈现波动上升和缓慢增长的趋势,并且一直滞后于企业。(2)产学研创新系统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但空间分异显著,东部沿海和长江沿岸地区处于高度耦合协调状态,东北和中部地区处于中度耦合协调状态,而西部地区则徘徊不前。(3)政府扶持程度、产学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亚贞  
在分析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相互影响的耦合关系基础上,以物流产业12个评价指标和区域经济13个评价指标构建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以国家统计年鉴和第三产业统计年鉴等作为主要的数据来源,建立一种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耦合研究模型。结果显示,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两极分化状态,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物流业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度越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物流产业发展普遍滞后于经济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昭法  王颖  
文章基于改进熵值法建立协调评价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测度我国金融生态系统动态耦合协调程度,并结合灰色预测模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稳步提升发展并对金融生态主体起支撑作用,后者波动较大并相对滞后,整体上,金融生态系统处于磨合时期及比较协调发展状态,发展空间较大,近五年将处于良好协调发展趋势。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士健  张翼彤  周忠宝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阈,将高技术企业创新活动分为技术研发和转化应用两个子系统,在充分考虑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构建超效率网络DEA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9年~2016年间我国30个省份高技术企业的创新效率及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研究发现:考察期内我国高技术企业的整体创新效率和子系统创新效率均较高,且转化应用效率略高于技术研发效率,但各地区的创新效率水平存在明显差异;高技术企业传统发展格局面临重整,东部地区发展势头强劲,西部地区后发效应渐显,中部凹陷问题依然严重;一些资源大省、传统产业强省发展不足,而部分西部省区开始崛起。耦合协调分析表明,不同地区高技术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内部的协调发展水平不同,其中北京、广东、上海等地协调度较高,四川、湖北等地基本协调,内蒙古、青海等则存在系统失调问题。我国创新系统失衡问题将长期存在,但预计四川、贵州、陕西、重庆等地将有明显改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吕波  漆萌  葛鑫月  
基于耦合度模型与熵权法研究我国独角兽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耦合程度,发现目前仅有北京市与广东省处于良好耦合阶段,其他地区处于磨合期、低耦合或耦合度差阶段。基于SC模型与雷达图比较分析,发现北京市76%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指标达到平均指标的115%~486%,成为北京市独角兽企业扎堆出现的重要原因。基于耦合机制进行模型验证发现,北京市独角兽企业创新能力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之间的耦合形成多维度交叉影响机制,存在着显明的“一头重一头轻”特征且与其他区域形成差异化,北京市需对耦合度处于相对劣势的5个指标实施补短板策略。各地区培育当地独角兽企业所带来的重要启示在于,促进独角兽企业产生与发展,不能只出台支持企业的政策,还需盯住并持续改善各项耦合指标,提高本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与企业创新能力的耦合等级与耦合程度。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汤露  彭耿  
借鉴自然生态构建金融生态系统,采用耦合模型和Dagum基尼系数,实证检验了2006~2019年中国31个省市金融生态系统内部耦合水平的区域差异。研究表明:(1)中国金融生态系统内部耦合水平整体较低,多处于磨合耦合阶段,这说明金融生态内部协调发展能力较弱,金融运行质量不高。(2)中国金融生态系统内部耦合水平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呈“东-中-西”阶梯式递减;区域间的差距是其内部耦合差距的主要来源,且呈扩大趋势;但整体、区域间及区域内的基尼系数较小,这说明区域间金融生态系统内部耦合质量与区域金融风险的关联度不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方涛  
科技创业人才活力与区域经济发展实力和潜力互为依存。科技创业人才与区域环境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科技创业人才生态系统,文章提出了区域科技创业人才生态系统概念和定义,在理论上又对科技创业人才与创业生态系统影响关系进行了假设,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科技创业人才对创业支持环境、经济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生活服务环境的互动关系,为深入研究科技创业人才生态系统奠定基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冯苑  聂长飞  张东  
立足于当前中国孵化器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基于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中国2007—2019年省际层面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创新创业间的协同关系进行测度,进一步考察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收敛性以及空间集聚特征。研究发现:(1)样本期内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创新创业综合发展水平均较快提升,但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总体滞后于创新创业的发展。(2)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创新创业之间互动强劲,且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表现出稳定的上升趋势,由2007年的0.317上升到2019年的0.503。(3)耦合协调度的总体泰尔指数呈波动式下降趋势;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均不存在σ收敛,但均存在β收敛;耦合协调度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正向集聚特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进财  
探索我国农业经济与生态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可为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论文通过构建农业经济与生态系统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农业经济与生态系统综合指数,探究我国农业经济与生态系统的耦合协调演化规律,并根据研究结果给出相应建议。结果表明,2011—2020年间我国总体及各区域的耦合度均处于高度耦合阶段,但耦合协调度较低,处于濒临失调阶段。部分省份耦合协调度增幅较为明显,如北京、安徽、四川等省份已进入濒临失调阶段,江苏、山东与广东3省已进入初级协调阶段;但中西部地区多数省份仍处于中度失调或轻度失调阶段,缺乏优质的耦合协调省份。2020年,我国轻度失调与濒临失调省份较多,分别占比38.7%、32.3%,初级协调占比仅为9.66%。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浩   吴吉林   龚磊   周懿桐  
探索武陵山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素,助力于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采用了市场价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对片区2001~2019年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进行定量分析,并研究多个因素对其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了30亿元,2019年达到了3 696.97亿元。(2)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较为稳定,耦合度以中级耦合状态为主,耦合协调度以勉强协调状态为主。(3)NDVI、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对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耦合协调度呈现正向驱动关系,NPP、降水量和GDP为负向驱动关系。武陵山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耦合协调关系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且受环境和社会的多重因素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进财  
探索我国农业经济与生态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可为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论文通过构建农业经济与生态系统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农业经济与生态系统综合指数,探究我国农业经济与生态系统的耦合协调演化规律,并根据研究结果给出相应建议。结果表明,2011—2020年间我国总体及各区域的耦合度均处于高度耦合阶段,但耦合协调度较低,处于濒临失调阶段。部分省份耦合协调度增幅较为明显,如北京、安徽、四川等省份已进入濒临失调阶段,江苏、山东与广东3省已进入初级协调阶段;但中西部地区多数省份仍处于中度失调或轻度失调阶段,缺乏优质的耦合协调省份。2020年,我国轻度失调与濒临失调省份较多,分别占比38.7%、32.3%,初级协调占比仅为9.66%。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红军  胡月英  赵伟峰  
农业经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是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路径。根据2000-2016年安徽农业经济与资源环境数据,通过DFSR模型与熵值法构建安徽农业经济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其发展指数;运用耦合模型对安徽农业经济—生态系统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研究表明:安徽农业经济—生态系统由"经济滞后型"转变为"生态滞后型",农业经济—生态系统历经了拮抗期、磨合期的耦合阶段,耦合协调水平从轻度失调进化至中级协调状态。为推进安徽农业经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需要建立生态农业产业化体系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示范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以提升安徽农业生态环境承载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奕汝   杨培涛  
【目的】测度分析区域森林生态-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探究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的驱动因子,为区域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1980—2020年长沙市森林生态-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28个指标数据,运用熵值模型、耦合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区域森林生态-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分析。【结果】1980—2020年长沙市森林生态-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耦合度呈“倒U形”,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森林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和社会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均呈逐年上升的“S形”趋势,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先升后降再升的“N型”趋势,但2015年后各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上升趋势均有所放缓。【结论】1980—2020年长沙市森林生态-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以及各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不高,以中度协调阶段为主,基本处于中度耦合协调向良好耦合协调的过渡时期,提升空间较大;森林生态-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以及森林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在1980—2020年均呈不同程度上升,但上升趋势趋缓。建议从构建优良的区域森林成长自然环境子系统、建立高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子系统、搭建承载合理与绿色消费的社会子系统3方面提升区域森林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实现区域森林生态-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丽锦  胡晓明  宋卫  
随着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趋势不断加快,运用技术赋能经营已成为企业的发展战略。财务作为企业经营的核心职能,承担着"中央处理器"功能,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桥头堡"。以房地产企业L集团的智能财务生态系统建设为例,在分析企业智能财务建设价值逻辑和当前行业发展生态情境下智能财务建设必然选择的基础上,研究其基于数字科技赋能和系统耦合逻辑所构建的智能财务生态系统,解构其智能财务生态系统样本,观察其内部机理及各系统间的协同配合关系,并基于共建、共享与共赢的管理理念,探讨L集团智能财务生态系统的运行保障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