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64)
- 2023(7539)
- 2022(6026)
- 2021(5956)
- 2020(4757)
- 2019(11210)
- 2018(11266)
- 2017(20059)
- 2016(11788)
- 2015(13337)
- 2014(13641)
- 2013(12445)
- 2012(11126)
- 2011(10283)
- 2010(10730)
- 2009(9319)
- 2008(9199)
- 2007(8433)
- 2006(7372)
- 2005(6514)
- 学科
- 济(42653)
- 经济(42622)
- 管理(26412)
- 业(21831)
- 方法(20372)
- 教育(19878)
- 数学(18641)
- 数学方法(18088)
- 企(17475)
- 企业(17475)
- 中国(16440)
- 理论(11589)
- 地方(11556)
- 农(10535)
- 学(10206)
- 教学(9411)
- 业经(7933)
- 财(7461)
- 地方经济(7369)
- 发(7049)
- 农业(6995)
- 技术(6826)
- 和(6223)
- 环境(6054)
- 制(5813)
- 贸(5646)
- 贸易(5643)
- 发展(5619)
- 展(5496)
- 易(5415)
- 机构
- 大学(155650)
- 学院(153817)
- 管理(54525)
- 研究(52391)
- 济(51607)
- 经济(50082)
- 理学(47306)
- 理学院(46660)
- 管理学(45310)
- 管理学院(45005)
- 京(34420)
- 中国(33395)
- 科学(32143)
- 范(31508)
- 师范(31355)
- 教育(31026)
- 师范大学(25687)
- 所(25496)
- 江(24043)
- 财(23453)
- 中心(23423)
- 研究所(23354)
- 北京(22567)
- 技术(21963)
- 业大(20015)
- 职业(19654)
- 州(19641)
- 院(19394)
- 农(19242)
- 财经(18571)
- 基金
- 项目(103504)
- 科学(83572)
- 研究(82521)
- 基金(70743)
- 家(60829)
- 国家(60230)
- 科学基金(51741)
- 社会(49366)
- 教育(46946)
- 社会科(46563)
- 社会科学(46550)
- 省(43080)
- 划(38298)
- 编号(37221)
- 基金项目(36060)
- 自然(32083)
- 成果(32081)
- 自然科(31347)
- 自然科学(31342)
- 自然科学基金(30700)
- 资助(29152)
- 课题(29151)
- 重点(25077)
- 年(24272)
- 部(23697)
- 发(23641)
- 规划(22728)
- 项目编号(22281)
- 创(21638)
- 教育部(20900)
共检索到2302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桂英 戴涵莘
着眼于苏州市近年来社区教育发展实践,提炼了"四维教育目标引领、贯穿性纵向项目化、多主体横向协作、‘三圈融合’进社区、‘环绕式’学习方式"的区域社区教育"精准滴灌"模式,并提出了通过加快建设和优化"水源汇聚""动力枢纽""管路优化""滴头定位"四大工程,保障该模式良好运行,促进区域社区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发展,引导教学服务精准化发展,充分发挥资源的价值,提高终身学习的成效。
关键词:
“精准滴灌” 社区教育 模式构建 区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星 曹红霞 廖阳 周宸光 李黄涛
【目的】探明黄土区苹果优质高效生产的滴灌模式。【方法】该研究以8年生寒富苹果树为研究对象,试验设3种滴灌方式:分根交替滴灌(ADI)、单管滴灌(UDI)和双管滴灌(BDI),及3个灌水梯度:高水(W1)、中水(W2)和低水(W3),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共9个处理。研究滴灌方式与灌水处理对苹果冠层、光合、外观品质、产量及灌水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与W1相比,减少灌水量显著减少叶面积指数、叶倾角和丛生指数(P<0.05)。与单管滴灌相比,分根交替处理显著增加叶面积指数(P<0.05),显著降低叶倾角与丛生指数(P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晨 李前 于江 赵洪祥 闫伟平 孙宁 张治安 张丽华 边少锋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寻玉米对不同滴灌模式的生理响应机制,寻求滴灌方式与滴灌定额之间的优化方案,为半干旱区玉米节水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可移动式防雨棚进行2年的小区试验,以‘富民985’为试验材料,设置地上滴灌与浅埋滴灌2种滴灌方式,玉米全生育期300、400和500 mm 3个滴灌定额,即地上滴灌–300 mm(T1)、地上滴灌–400 mm(T2)、地上滴灌–500 mm(T3)、浅埋滴灌–300 mm(T4)、浅埋滴灌–400 mm(T5)和浅埋滴灌–500 mm(T6)6个处理,研究不同滴灌模式对玉米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叶片氮代谢酶活性、根系伤流强度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与T1、T2和T4处理相比,T3、T5和T6处理玉米大喇叭口期(V12)、吐丝期(R1)和灌浆期(R3)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蒸腾速率(T_(r))、水分利用效率(WUE)、表观叶肉导度(AMC)、光系统Ⅱ最大光合效率(F_(v)/F_(m))、光系统Ⅱ实际光合效率(Φ_(PSII))、电子传递效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增加,气孔限制百分率(L_(s))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下降。不同滴灌模式条件下,T3、T5和T6处理玉米叶片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根系伤流强度均呈增加趋势,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呈下降趋势,且产量显著高于T1、T2和T4处理,但T3、T5和T6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浅埋滴灌–全生育期400 mm滴灌定额(T5处理)的滴灌模式的玉米在根系伤流强度、叶片氮代谢酶活性、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及产量形成等方面均表现较佳,获得了节水与高产的双重目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晨 李前 于江 赵洪祥 闫伟平 孙宁 张治安 张丽华 边少锋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寻玉米对不同滴灌模式的生理响应机制,寻求滴灌方式与滴灌定额之间的优化方案,为半干旱区玉米节水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可移动式防雨棚进行2年的小区试验,以玉米品种‘富民985’为试验材料,设置地上滴灌与浅埋滴灌2种滴灌方式,玉米全生育期300、400和500 mm 3个滴灌定额,即地上滴灌-300 mm(T1)、地上滴灌-400 mm(T2)、地上滴灌-500 mm(T3)、浅埋滴灌-300 mm(T4)、浅埋滴灌-400 mm(T5)和浅埋滴灌-500 mm(T6)6个处理,研究不同滴灌模式对玉米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叶片氮代谢酶活性及根系伤流强度的影响。[结果]与T1、T2和T4处理相比,T3、T5和T6处理玉米大喇叭口期(V12)、吐丝期(R1)和灌浆期(R3)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蒸腾速率(T_r)、水分利用效率(WUE)、表观叶肉导度(AMC)、光系统Ⅱ最大光合效率(F_v/F_m)、光系统Ⅱ实际光合效率(Φ_(PSⅡ))、电子传递效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增加,气孔限制百分率(L_s)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下降。不同滴灌模式条件下,T3、T5和T6处理玉米叶片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根系伤流强度均呈增加趋势,且显著高于T1、T2和T4处理,但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呈下降趋势。[结论]采用浅埋滴灌-全生育期400 mm滴灌定额(T5处理)的滴灌模式的玉米在根系伤流强度、叶片氮代谢酶活性、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等方面均表现较佳,获得了节水与高产的双重目的。
关键词:
玉米 滴灌 光合作用 氮代谢酶 伤流强度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张艾莲 潘梦梦
基于时-频域动态视角采用小波分析模型,文章结合高频序列和低频数据在同一框架内研究总量货币政策、结构性信贷政策和房价波动三者之间不同时期的动态影响关系,并进一步甄别供需调控对房价的异质性影响。实证发现,作为房价调控的手段,结构性信贷要优于总量货币政策,而结构性信贷的影响机制是,中期时供给端调控存在非对称性,长期和超长期需求端优于供给端调控,这表明需求结构性信贷政策+总量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效果更佳。因此,应用价值体现在遏制房价的过程中,政府应该让"大水漫灌"式的总量货币政策用于"事前预防",而让"精准滴灌"式的结构性信贷政策用于"事后控制",在不同的时-频域中以前者为辅后者为主交替或协调使用,以此防止房地产市场泡沫累积而爆发风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蔡萌浙
年初以来,人民银行致力于探索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途径,重点解决民营和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票据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导货币政策、提供流动性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尤其是银行承兑汇票,具备"支付"和"融资"双重价值功能,并通过转贴现和再贴现环节实现
关键词:
银行承兑汇票 票据贴现 票据融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常戈
技术创新与银行服务的融合,不仅能够互为补充,促进双方更好发展,而且能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促进经济社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在我国发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谢婷 余家凤
近几年,我国在扶贫项目上投入的人力物力等逐年增加,被帮助的地方的生产能力有所提高,经济和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生活水平也有所改善,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扶贫工作已经进入瓶颈时期,取得显著效果已经越来越难了。所以,扶贫工作中最重要的事就是相关制度的改进,对真正贫困的人群进行帮助,从而让有限的财政资金达到最大程度的有效利用率。
关键词:
财政扶贫资金 扶贫 精准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毛新平 刘彦 赵国良 陈鹏 赵永刚 王志刚
为筛选出适宜在新疆北疆地区滴灌栽培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新品种,本研究分析了滴灌栽培技术对13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北疆地区适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易建植成功的品种有巨能7、WL319HQ和SK3010;较差的是龙牧806和龙牧801。在产量性状上,品种4010干草产量最高,并且耐寒性强,光温敏感性弱,最适宜新疆北疆地区滴灌种植。SK3010耐寒性强,适合冷凉地区种植。WL343HQ和WL319HQ在冬前寒冷季节生长速度较慢,不适宜滴灌种植。巨能7、WL363HQ和WL354HQ
关键词:
北疆 侧根 生长速度 株高 秋眠性 产量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刘柏 鞠瑶蕾
业务流程的数字化重构是打通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数字化升级的第一要务,对供应链上的资金配置策略产生显著影响。基于A股上市公司2011-2021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企业流程数字化对商业信用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业务流程数字化显著改善了企业的商业信用结构,表现为在销售活动中较多地使用应收票据和预收款项等低风险的商业信用模式;客户集中度对上述关系具有正面调节效果。机制检验表明,企业流程数字化通过提高客户的偿付能力和信息透明度,最终作用于商业信用结构。进一步分析发现,商业信用结构的优化有助于提高企业价值、降低企业总体风险,说明流程数字化促使企业调整商业信用结构,对企业未来发展具有长期正效益。研究结论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阶段性发展及其产生的经济后果提供了可靠经验证据,对适应数字经济发展新阶段、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商业信用结构 业务流程数字化 客户集中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明达 张素瑜 杨慎骄 关小康 李帅 陈金平 王同朝
为探索高效的灌溉策略以减少灌水量并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以缓解黄淮海冬麦区水资源短缺。采用田间裂区试验设计,探究地表滴灌(DI)和地下滴灌(SDI)条件下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50%~60%,60%~70%,70%~80%,记为W_(50)、W_(60)和W_(70))对冬小麦产量、土壤水提取量、蒸散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整个生长季,与DI处理相比,SDI处理降低0~0.8 m土层土壤水提取比降低11.8%~21.8%,但SDI处理0.8~1.6 m土层土壤水提取量增加28.4%~29.8%。SDI处理的平均土面蒸发量和灌溉量分别比DI处理减少23.1%,8.9%。虽然花后SDI和DI处理间蒸腾速率的差异不显著,但在W_(50)和W_(60)条件下(亏缺灌溉),SDI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和叶面积指数均高于DI处理。与DI处理相比,在亏缺灌溉条件下,SDI处理的产量增加14.5%~29.3%,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3.9%~25.9%。与DI处理相比,在W_(70)条件下,SDI处理更多灌溉水下渗到0.8 m以下土层,从而显著降低上层土壤的土壤水提取量及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导致产量降低4.1%~8.9%。SDI处理在W_(60)条件下能够从深层土壤提取更多水分,并调控冬小麦的光合特性,从而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培岭 张富仓 贾运岗
【目的】研究施肥量和灌水量对不同滴灌模式棉花产量、氮素利用效率(NUE)、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水氮耦合效应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1带4行、2带4行、2带6行3种滴灌模式,灌水量和施氮量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大田小区棉花膜下滴灌试验。【结果】棉花产量的水氮耦合效应:灌水量和施氮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1带4行为灌水量>施氮量,2带4行和2带6行为施氮量>灌水量。在灌水量65.1~284.9mm的范围内,3种滴灌模式棉花产量与灌水量呈显著正相关。棉花产量与施肥量,1带4行施氮量16.2~94.2kg·hm-2呈显著的正相关,2带4行在施氮量为16.2~69.0kg·hm-2呈负相关,施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文明 李明华 蒋家乐 马学花 李容望 赵文青 崔静 刘扬 马富裕
【目的】明确北疆滴灌棉花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对氮磷钾综合运筹的响应特征,为节省氮肥成本提供依据。【方法】以鲁棉研24号为材料,在4种施氮量(506、402.5、299和195.5 kg·hm-2,分别用N1、N2、N3和N4表示)和蕾期、花铃期4种不同磷钾肥运筹方式(100%+0,25%+75%,50%+50%和75%+25%,分别用PK-M1,PK-M2,PK-M3和PK-M4表示)下进行田间试验。试验期间测定棉花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蕾花铃数量及产量等指标。【结果】在相同磷钾运筹方式下,随着施氮量的降低,LAI的Logistic模型K’值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N3比N2处理高5.1%—16.5%,快速增长起始期(t1)和快速增长结束期(t2)均为N3处理最晚,且N3处理快速增长期持续时间最长,N3处理比N2处理多2—12 d;N3处理生长特征值GT最高,N2处理次之,N3比N2处理高5.2%—16.7%;干物质积累量在生长前期表现为N1>N2>N3>N4处理,在生长后期表现为N2>N1>N3>N4处理;蕾花铃数在全生育期表现为N2>N3>N1>N4处理;产量相对值在各施氮处理下表现为N2处理最高,N3处理次之,N2处理比N3处理高3.6%—6.5%。在相同施氮量下,LAI的Logistic模型K’值最高为PK-M3处理,最低为PK-M1处理,PK-M3处理比PK-M1处理高20.5%—27.4%;快速增长起始期t1(2019年除外)和快速增长结束期t2均为PK-M3最晚,且PK-M3处理快速增长期持续时间(T)最长;PK-M3处理生长特征值(GT)最高,PK-M2处理次之,PK-M3处理比PK-M2处理高13.0%—24.5%;干物质积累量在生长前期表现为PK-M2处理>PK-M3处理>PK-M4处理>PK-M1处理,生长后期表现为PK-M3>PK-M2>PK-M4>PK-M1处理;蕾花铃数在生长前期表现PK-M4>PK-M3>PK-M>PK-M2处理,生长后期表现为PK-M3>PK-M2>PK-M4>PK-M1处理;产量相对值表现为PK-M3处理最高,比其他磷钾处理高5.2%—18.2%。所有处理中,N3PK-M3处理下LAI Logistic模型K’值和GT值最大,T最长,在吐絮期干物质积累量、相对产量值和后期蕾花铃数仅次于N2PK-M3处理,生殖器官干物质分配比例高于其他处理。相关分析表明,LAI在2018年播种后109 d以后和2019年播种后120d以后与生殖器官干物质、干物质总量和相对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全生育期生殖器官个数、总干物质积累量、生殖器官干物质与相对产量均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所有处理中N2PK-M3产量最高,N3PK-M3处理次之,N3PK-M3相对产量仅比N2PK-M3处理降低1.5%。【结论】N3PK-M3处理与农户常规施氮量相比,减少25%的氮肥施用量仍能获得较高产量,可能是由于推迟了棉花后期LAI到达峰值的时期,延缓了LAI下降速率,提高棉花群体干物质生产能力,并促使其向生殖器官转运,且降低蕾铃脱落,保证后期铃数,为产量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因此,本研究认为在蕾期和花铃期各分施50%磷钾肥的条件下,氮肥的施用量可以降低至299 kg·hm~(-2),这比农户常规施氮降低25%,以达到减氮稳产、节本增效的目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满有 杨彦军 王斌 曹立娟 沈笑天 兰剑
[目的]探究干旱地区滴灌条件下燕麦(Avena sativa)与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混播对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筛选该区域燕麦与箭筈豌豆最佳混播模式。[方法]以‘梦龙’燕麦和普通箭筈豌豆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将燕麦与箭筈豌豆进行同行混播、间行混播、交叉混播和条撒混播,并设置燕麦和箭筈豌豆单播对照,燕麦和箭筈豌豆单播播种量分别为120.00和75.00 kg/hm~2,燕麦和箭筈豌豆混播播种量分别为75.00和45.00kg/hm~2,在燕麦灌浆期和箭筈豌豆花末期测定不同混播模式下饲草的主要性状指标(株高、叶茎比、鲜干比、生物产量和营养成分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不同播种模式下饲草主要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燕麦和箭筈豌豆单播相比,4种混播模式均显著提高了饲草产量,其中交叉混播模式干草产量最高,达9 412.18 kg/hm~2,比燕麦和箭筈豌豆单播分别提高了41.27%和64.45%;与燕麦单播相比,混播模式显著改善了饲草品质,其中交叉混播模式饲草相对饲喂价值最高,达129.14。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燕麦与箭筈豌豆交叉混播模式、条撒混播模式和间行混播模式的饲草综合得分较高。[结论]燕麦与箭筈豌豆交叉混播模式、条撒混播模式和间行混播模式的饲草综合性状较好。
关键词:
燕麦 箭筈豌豆 混播模式 干旱地区 滴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世德 万书勤 康跃虎 孙甲霞
【目的】"滴灌+高垄"模式下盐碱地垄沟栽种的苗木初始成活率高,而一段时间后成活率大幅降低,为研究清楚垄沟苗木死亡原因,开展了"滴灌+高垄"模式水盐运移规律研究。【方法】田间原土起垄后分别在垄面和垄沟铺设滴灌带,在保证滴头附近不出现大面积明水前提下持续滴灌,根据湿润锋运移和水盐运动情况连续取土样,分析垄体和垄沟盐分运移规律与灌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当灌水量不超过41.4 mm时,水平湿润锋和垂直湿润锋运移距离均随灌水量的增加呈极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增加,垄体滴头下方形成一个高土壤含水量、低土壤盐分区,并且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该区向横向和纵向不断扩大。当灌水量达到84.3 mm时,土壤质量含水率等值线由原来的椭圆形转变为倾斜向垄沟方向,垄面滴灌形成的湿润锋与垄沟滴灌形成的湿润锋搭接,土壤盐分在湿润锋搭接处聚集。当灌水量达100.9 mm时,垄体盐分随着灌水量的增加不断向土壤深层和垄沟迁移,盐分等值线图由双"U"型转变为倾斜向垄沟方向,垄体淋洗下来的盐分向垄沟大量聚集。当累计灌水量为171.6 mm时,垄体和垄坡大幅度脱盐,ECe较初始值降低62.9%。【结论】垄作滴灌灌溉对垄体和垄沟水盐运移有显著影响,垄沟盐分经历了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的过程,垄沟脱盐较垄体脱盐有延迟性。在此条件下对垄沟进行植被构建时,要避开盐分向垄沟聚集的时段,延迟于垄面种植。
关键词:
地下水浅埋 高垄 植被构建 土壤水盐运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