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78)
2023(14021)
2022(12153)
2021(11014)
2020(9112)
2019(20643)
2018(20264)
2017(38844)
2016(21518)
2015(23681)
2014(23541)
2013(23329)
2012(21210)
2011(19218)
2010(18774)
2009(16629)
2008(15898)
2007(13602)
2006(11702)
2005(9831)
作者
(64527)
(53561)
(53233)
(50457)
(33748)
(25789)
(24011)
(21267)
(20418)
(18741)
(18322)
(18014)
(16917)
(16658)
(16543)
(16471)
(16321)
(16022)
(15195)
(15194)
(13651)
(12903)
(12755)
(12147)
(12045)
(11828)
(11720)
(11583)
(10887)
(10679)
学科
(85700)
经济(85616)
管理(60921)
(55396)
(45226)
企业(45226)
方法(40003)
数学(35139)
数学方法(34793)
(22359)
(21091)
中国(20804)
地方(19953)
(19126)
业经(18660)
环境(17919)
(15495)
贸易(15491)
农业(15410)
(15012)
(14190)
技术(13461)
理论(13089)
(12925)
(12508)
(12201)
财务(12143)
财务管理(12127)
企业财务(11485)
地方经济(11335)
机构
大学(303700)
学院(302356)
管理(120525)
(115668)
经济(113242)
理学(106445)
理学院(105203)
管理学(103274)
管理学院(102759)
研究(102053)
中国(71797)
科学(69106)
(64017)
(57349)
业大(52877)
(52141)
研究所(48642)
(48317)
农业(45683)
中心(45520)
(41786)
财经(40417)
(39902)
北京(39499)
师范(39395)
(37317)
(36915)
(34122)
经济学(34016)
技术(32474)
基金
项目(223296)
科学(174401)
基金(161713)
研究(155756)
(144520)
国家(143365)
科学基金(121706)
社会(97658)
社会科(92581)
社会科学(92556)
(88522)
基金项目(87439)
自然(82342)
自然科(80380)
自然科学(80356)
自然科学基金(78877)
(75361)
教育(70654)
资助(65312)
编号(62111)
重点(50554)
(48119)
成果(47793)
(47694)
(46622)
科研(43571)
创新(43570)
计划(43338)
课题(42607)
大学(40287)
期刊
(116983)
经济(116983)
研究(80841)
学报(57622)
中国(50758)
(50582)
科学(50168)
大学(41903)
管理(40425)
学学(39894)
农业(35465)
(33557)
教育(30367)
技术(23870)
业经(20346)
(20049)
金融(20049)
经济研究(19009)
财经(18293)
(18039)
科技(17013)
业大(15941)
(15537)
问题(15474)
(15455)
图书(15284)
资源(15165)
技术经济(14058)
理论(13949)
商业(13522)
共检索到4119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强  沈玉志  
以区域能源碳足迹为研究对象,对辽宁省1996~2014年碳足迹及其耦合度进行了测算。利用脉冲响应分析了碳足迹与经济发展效应、能源强度效应、能源效率效应、人口压力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辽宁省碳足迹年均增幅8.249%,碳足迹耦合度由1996年的3.4732变为2014年的0.2484,耦合过程经历了耦合失调——初级耦合两个阶段。经济发展效应、人口压力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对碳足迹增加有推动作用,其中经济发展效应是碳足迹增加的主要因子,能源效率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对碳足迹增加有抑制作用。降低辽宁省碳足迹的对策可以从调整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和加快发展服务业三方面实现。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世冉  邓宏兵  张康康  
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密切,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本文通过剖析都市圈地区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机理,构建都市圈地区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武汉都市圈9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模型分析了2007-2017年武汉都市圈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是的交互耦合关系,并对其影响动力因素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1)武汉都市圈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均呈逐年递增趋势,但是生态文明建设滞后于城镇化发展。区域差异程度逐渐减弱,空间上形成由"西高东低"到"东高西低"的发展格局,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2)武汉都市圈耦合协调水平总体处于初级协调阶段,为初级同步发展类型,但各市耦合协调发展阶段异质性明显,经济增长率高于耦合协调度的增长率。(3)内源动力对耦合协调度动力开发不足,外向动力对耦合协调度具有正向影响,而政府动力对耦合协调度呈不显著的负向作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强  
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4年数据,分别测算了长江经济带城市产业升级、生态环境优化和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指数,在此基础上,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样本期间内长江流域城市产业升级综合得分显著低于生态环境优化综合得分,长江经济带城市属于产业升级滞后型;长江外围城市耦合度明显高于沿江城市,且纵向来看下游城市产业升级和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而中上游城市却有所降低;对产业生态耦合协调度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增长、研究与开发、制度质量是实现产业与环境优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降低了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度,从全球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跃升、经济增长、制度优化是提高产业与环境耦合发展的关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强  
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4年数据,分别测算了长江经济带城市产业升级、生态环境优化和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指数,在此基础上,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样本期间内长江流域城市产业升级综合得分显著低于生态环境优化综合得分,长江经济带城市属于产业升级滞后型;长江外围城市耦合度明显高于沿江城市,且纵向来看下游城市产业升级和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而中上游城市却有所降低;对产业生态耦合协调度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海军  唐晶  
文章以生态足迹作为生态变化的测量指标,选取30个省(市)1999-200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STIRPAT模型分别研究了三大区域和八大区域划分下的经济增长、能源效率和产业结构对生态影响的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东部沿海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之间是高水平均衡,中部地区呈现出向高水平发展过渡的趋势,西北地区是一种短暂的低水平的耦合过程将区域划分为稳定发展粪、临界演化类和转型发展类,处于临界演化类的西南地区和中部地区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建辉  杨伦  
在讨论农产品质量安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农产品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CRITIC法、Ganger因果检验和回归分析等方法,使用2005—2018年中国时序数据,测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内部协调度的农业要素投入和管制导向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农产品质量安全内部存在相对单向的扰动,属于数量安全高于质量安全的非均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内部呈现出高度的内部耦合,但发展协调度不高;化学品投入和产业投入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内部协调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其他要素投入影响不明显;管制导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内部协调度有积极影响,其中,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数量的正向影响最大。未来应该通过优化管制效能,不断提高技术投入等要素的投入效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蒙玉琴  
提升区域物流周转能力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本文采用2006-2016年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耦合度模型对两者发展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物流周转能力与产业水平正处于耦合对抗阶段,两者关联性有待提升,而两者的协调性相对较高,即两者存在着优势互补的发展关系,以东部地区最为突出。因此,要进一步改善区域物流周转能力,不断降低物流运输成本,促进物流运输效率水平的提升,为物流周转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协同发展奠定良好社会基础。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志平  陶长琪  沈鹏熠  
衡量经济产出的本质尺度是向消费者提供最终服务的质量和价值,而不简单局限于生产出的物质数量。为此,把环境、资源因素纳入传统技术效率测算框架:通过引入生态足迹变量,来表征自然资源投入;借鉴绿色GDP核算的思想,利用绿化指数对传统产出进行调整,以表征绿色产出;结合资本存量及有效劳动力指标,基于SFA模型测算出我国2001-2010年省级单位的绿色技术效率,进而从技术、制度、产业层面进行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绿色技术效率呈缓慢上升的趋势;与传统技术效率比较,不仅数值更低,而且区域间差异程度更小;技术引进必须与消化、吸收和改造相结合,才能真正起到提升区域绿色技术效率水平的作用,否则会起到负面的影响;交...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焦高乐  严明义  
以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城镇化发展水平与碳生产率进行了测度,并运用耦合模型分析了二者的动态耦合演化轨迹。结果显示: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镇化水平和碳生产率的耦合度呈收敛趋势;耦合度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大多数省份仍处于轻度失调状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迪  王雪芹  
研究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关系以及耦合路径,对新时代中国的绿色发展以及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碳排放效率,应用扩展的耦合模型考察了中国各省份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关系,并根据耦合程度和耦合特征对各省份进行多重分类,在分布动态学框架下设计了中国碳排放效率和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的耦合路径。研究发现:(1)中国碳排放效率和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的时空格局存在差异,近一半省份的耦合程度介于0.2~0.4之间,处于轻度到中度的失调衰退水平,且近一半省份的耦合特征属于发展度较低、协调度较高的"低水平协调"类型。(2)从地区间的分布动态上看,中国碳排放效率和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明显的动态不协调,前者固化程度大于后者,区域碳排放效率的"低水平陷阱"现象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更严重,故中国应在缓解区域间碳排放效率固化问题的基础上提升各地区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度。(3)本文设计的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路径,既能缓解二者在地区之间的动态不协调问题,又能有效提升二者在各地区内部的耦合度。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孙再罗  张伟  薛建航  侯爽  
科学的评价是做好形象建设的前提,为克服主观性评价的不足,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分别从理念形象、行为形象、视觉形象三个维度构建地方高校形象评价指标体系,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四个功能角度构建地方高校发展指标体系,进而构建"高校形象与高校发展耦合度"评价模型。该模型能有效说明高校形象建设情况,以及对学校发展的作用状况。通过对陕西省某地方高校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该校的形象建设与发展之间的耦合度较高,耦合作用较强,高校形象在促进实现自身发展目标中的作用明显。这也为其他高校开展形象评价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伯华  刘艳  刘沛林  窦银娣  
文章以湖南省14个地级市的人居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内部系统耦合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湖南省人居环境系统间耦合度和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从空间分异特征来看,系统耦合度的空间差异不明显,各地市州差距不断缩小,但整体耦合水平不高。协调度总体水平小幅度提升,协调度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省域东部发达地区。各地市州应根据人居环境系统的耦合度和协调度的发展情况,采取差别化的人居环境调控政策。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炜  
目的:研究我国健康人力资本投资与城市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基于1995-2015年数据,通过建立健康人力资本投资与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物理学中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健康人力资本投资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健康人力资本投资与城市化水平呈缓慢上升态势,但两者发展水平不高;两个系统呈协同演进的收敛态势,但是依然呈现低耦合强度,低协调水平状态;两者之间耦合强度先上升后基本保持平稳,协调性逐步提高,且两者的趋势性较强;健康人力资本投资系统中,卫生费用支出贡献最大,城市化系统中,人口城市化贡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董沛武  张雪舟  
基于复杂系统理论,分析了林业产业与森林生态系统之间的相关性及耦合特征,阐述了耦合系统和系统耦合度概念及测度方法的选择依据。运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采用斜率关联度计算方法,建立了林业产业与森林生态系统的耦合度模型。以伊春市双丰林业局林业产业为例,结合该局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关于林业系统耦合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用调研数据验证了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结果显示,该地区的林业产业与森林生态系统间的耦合度为0.47,耦合关系中等,相互影响的程度一般。最后,基于耦合度测算结果给出了林业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学锋  
文章通过研究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根据水足迹的相关情况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根据模型检验结果,确定固定模型;实现参数估计与分析,得到整体上影响我国水足迹的因素,按照程度由高到低分别是国内生产总值、技术水平、第三产业和对外贸易情况;从平均国内生产总值、技术水平、第三产业和对外贸易情况来看,不同的因素对东部、中部、西部的影响程度不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