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27)
- 2023(11766)
- 2022(10288)
- 2021(9606)
- 2020(7890)
- 2019(18271)
- 2018(18078)
- 2017(35012)
- 2016(19093)
- 2015(21363)
- 2014(21808)
- 2013(21462)
- 2012(19564)
- 2011(17756)
- 2010(17464)
- 2009(15619)
- 2008(15089)
- 2007(13066)
- 2006(11294)
- 2005(9764)
- 学科
- 济(76827)
- 经济(76715)
- 管理(57472)
- 业(50176)
- 企(41690)
- 企业(41690)
- 方法(34595)
- 数学(30040)
- 数学方法(29686)
- 农(19757)
- 中国(19135)
- 地方(18452)
- 学(18418)
- 财(18357)
- 环境(16599)
- 业经(16306)
- 制(13990)
- 和(13529)
- 农业(13327)
- 贸(12470)
- 贸易(12465)
- 理论(12248)
- 划(12170)
- 易(12061)
- 务(11525)
- 财务(11458)
- 财务管理(11437)
- 技术(11361)
- 企业财务(10864)
- 银(10738)
- 机构
- 大学(270427)
- 学院(268243)
- 管理(109425)
- 济(103374)
- 经济(101012)
- 理学(95488)
- 理学院(94420)
- 管理学(92868)
- 管理学院(92385)
- 研究(88435)
- 中国(64534)
- 京(57250)
- 科学(56488)
- 财(47241)
- 所(43924)
- 农(41080)
- 业大(40686)
- 研究所(40230)
- 中心(40062)
- 财经(38132)
- 江(37759)
- 范(36498)
- 师范(36194)
- 北京(36143)
- 经(34598)
- 院(32858)
- 农业(32022)
- 州(31051)
- 经济学(30376)
- 师范大学(29579)
- 基金
- 项目(191227)
- 科学(150352)
- 研究(140424)
- 基金(138520)
- 家(120654)
- 国家(119680)
- 科学基金(102766)
- 社会(87727)
- 社会科(82996)
- 社会科学(82977)
- 省(74594)
- 基金项目(74569)
- 自然(67231)
- 自然科(65544)
- 自然科学(65532)
- 自然科学基金(64330)
- 教育(63554)
- 划(63308)
- 编号(57633)
- 资助(56132)
- 成果(46189)
- 重点(42755)
- 部(41880)
- 发(40985)
- 创(39503)
- 课题(39292)
- 创新(36885)
- 科研(36628)
- 教育部(35703)
- 国家社会(35513)
- 期刊
- 济(110574)
- 经济(110574)
- 研究(77021)
- 中国(48315)
- 学报(42276)
- 科学(39763)
- 管理(38011)
- 农(36617)
- 财(34315)
- 大学(31773)
- 教育(29932)
- 学学(29839)
- 农业(25767)
- 技术(22249)
- 融(20519)
- 金融(20519)
- 业经(18258)
- 财经(17564)
- 经济研究(16629)
- 经(14779)
- 图书(14631)
- 问题(14366)
- 科技(13692)
- 理论(13636)
- 资源(13227)
- 实践(12731)
- 践(12731)
- 业(12667)
- 技术经济(12420)
- 版(12092)
共检索到3790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巍
文章通过生态固碳能力分析计算区域碳汇,基于终端能源消耗量计算区域碳源,将碳汇量与碳源量进行比较,可以确定区域碳补偿标准及额度。根据模型对陕西省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重点生态功能区整体处于生态盈余状态。按照固碳价格和修正后的碳补偿系数,大部分县域应该获得碳补偿,少部分县域应该支付碳补偿。
关键词:
碳补偿 标准 额度 重点生态功能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春腊 刘卫东 徐美
受启发于Pagiola等对生态补偿理论框架的解读思路,基于地理学的尺度关联与尺度转换视角,阐述了中国省域间生态补偿的逻辑框架。结合国内外学者对不同生态系统价值的判断,提出了基于生态价值当量的中国省域生态补偿额度测算思路与计算模型。以2011年统计数据为例,对中国各省的生态经济价值及生态补偿额度进行了测算,并将其与各省的GDP进行了数量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测算的中国各省生态经济价值及生态补偿额度占其自身GDP的比率均符合实际情况,研究结果可供决策者参考。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生态价值 当量 中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南锡康 靳利飞
为探索生态系统碳固定价值实现方式,在核算市域生态系统二氧化碳固定量与工业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基础上,以武汉市为例,运用市场价值法、造林成本法、碳税法、支付意愿法计算工业企业碳补偿支付理论金额。研究表明:不同碳固定价值核算方法计算得出的工业企业碳补偿支付金额存在差异,造林成本法和碳税法测算出的碳补偿支付金额较大,市场价值法和支付意愿测算出碳补偿支付金额相对较小。建议在碳固定价值实现机制运行初期,着重约束工业企业碳排放量,以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为主,引导工业企业寻求清洁技术;碳补偿机制运行进入成熟期后,在明确碳固定价值核算方法的基础上,探索碳市场与碳税相融合的制度。
关键词:
碳补偿 工业碳排放 碳固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南锡康 靳利飞
为探索生态系统碳固定价值实现方式,在核算市域生态系统二氧化碳固定量与工业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基础上,以武汉市为例,运用市场价值法、造林成本法、碳税法、支付意愿法计算工业企业碳补偿支付理论金额。研究表明:不同碳固定价值核算方法计算得出的工业企业碳补偿支付金额存在差异,造林成本法和碳税法测算出的碳补偿支付金额较大,市场价值法和支付意愿测算出碳补偿支付金额相对较小。建议在碳固定价值实现机制运行初期,着重约束工业企业碳排放量,以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为主,引导工业企业寻求清洁技术;碳补偿机制运行进入成熟期后,在明确碳固定价值核算方法的基础上,探索碳市场与碳税相融合的制度。
关键词:
碳补偿 工业碳排放 碳固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欣 蔡银莺 张安录
利用生态服务价值理论和粮食安全模型,从县级层面对跨区域的农田生态补偿额度进行测算。研究发现:武汉城市圈48个县(市、区)有38个县(市区)应该支付生态补偿,为支付区。其中武昌区的支付量最大,达到6 825.78×104元,最小的是为崇阳县,应支付2.83×104元;其他10个县(市、区)应该获得生态补偿,为受偿区。受偿区中最大的是安陆市,受偿额为140.65×104元,最小的是汉南区,受偿额为5 954元。跨区域农田生态补偿转移支付的额度占到各自财政收入的比例为0.01%—4.71%不等,纳入生态补偿后的绿色财政收入排名较之前相比有一定幅度的变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边玉花 解学竟 张瑞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问题是确立补偿标准,本文将保护区视为提供生态服务的企业,基于会计体系、运用恰当的会计计量属性,对生态建设和保护过程中形成的成本加以确认和计量,予以资本化,并在适当的期限内摊消,结合各年度的期间费用和合理收益,测算生态服务价值。根据生态保护质量和受益程度对其进行修正和分配,形成区域间生态补偿标准,并测算出2013年的京张区域间生态补偿额为98.13亿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小飞 傅春 陈伏生 杨丽
水资源是一种公共物品,其效益外部性使得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成本应由相关的若干区域共同承担,因此,建立合理的区域生态补偿标准模型及区域内外共同补偿机制是当前生态经济领域的研究前沿。通过构建水足迹与生态补偿标准模型,对江西省及11地市水足迹与水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估算。主要结果如下:2000~2013年,江西省总生产水足迹呈现先下降后增长的趋势,粮食、水产品、猪肉生产所占比重较大,水盈余呈波动下降趋势。11地市生产水足迹与水足迹效率呈上升趋势,除南昌市出现水赤字要支付生态补偿资金外,其余各市均有水盈余,应获得生态补偿资金。2000~2013年江西省水盈余共需补偿1 805.76亿元,平均每年128....
关键词:
水足迹 生态补偿标准 时空格局 区域尺度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廖和平 王玄德 沈燕 邓健
研究目的:应用资源环境经济学理论,研究设计耕地资源价值体系及其测算方法,定量测算重庆市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标准。研究方法:定量评估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2007年重庆市耕地资源价值为94.45元/m~2,其中经济产出价值5.33元/m~2,社会保障价值7.35元/m~2,发展权价值34.01元/m~2,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价值35.63元/m~2,生态环境价值12.13元/m~2。重庆市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标准应为3.92元/m~2·a。研究结论:耕地资源价值涉及个人与社会2个权利主体,包括经济产出价值、社会保障价值、发展权价值、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价值和生态安全价值5个方面。制定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标准...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文博 李世平
[目的]基于生态补偿利益主体的需求和支付意愿,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状态,测算具有弹性的生态补偿标准,确保生态补偿机制顺利运行。[方法]以河南省457份实地调查问卷为基础,采用选择实验法,建立由4个属性水平、7个选择集组成的生态价值属性集,测算受访对象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结果]城乡居民对于耕地资源景观与生态环境关注度最高,其次是耕地质量和耕地面积;农民和市民对于耕地生态价值属性满足的支付意愿存在显著差异性,农民支付意愿为2 060.55元/hm~2,市民支付意愿为3 396.15元/hm~2,两者相差近1 335.60元/hm~2,收入水平、环保意识是影响受访对象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最直接因素,但两者均认为耕地面积不变、耕地质量改善和耕地景观生态环境改善为最优选择。[结论]补偿额度应充分考虑相关利益主体的支付能力和意愿,将农民的支付意愿作为生态补偿下限,市民的支付意愿作为生态补偿上限,可建立具有一定弹性的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肖建红 王敏 刘娟 张然
论文运用海洋渔业产品生态标签制度,以两个海岛型旅游目的地为案例,对海洋生态产品生态补偿标准区域差异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和山东省烟台市长岛县分别有93.41%和95.90%的受访者支持海洋渔业生态标签产品,愿意为海洋渔业生态标签产品支付比普通海产品更高的价格;2)舟山市普陀区旅游目的地的浙江省游客、江苏省-上海市游客、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河南省-湖南省-湖北省-山东省游客和其他省(市、区)游客,承担的生态补偿标准分别为10.53、10.98、11.03和11.18元/kg,或14.39、17.59、20.54和22.87元/人次,通过海洋渔业产品生态标签制度,201...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丁振民 姚顺波
本文以环境正义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土地利用转移几率比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函数关系,以解决小尺度下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缺失无法进行生态补偿测算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①本文设计的区域生态补偿理论模型可以有效地解决小尺度下社会经济数据缺失导致区域生态补偿无法进行测算的问题;并且该模型划分的湖北省生态补偿区与生态受偿区分别与重点开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空间格局保持一致,验证了小尺度下区域生态补偿理论模型的可靠性。②湖北省整体生态环境水平存在恶化的趋势。2000—2015年湖北省生态补偿乡镇数量和总金额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而生态受偿乡镇数量和总金额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2015年湖北省乡镇生态补偿总额为17.25亿元,生态受偿总金额为29.54亿元,相比2000年分别增长了19.96%、-6.99%;另外,生态补偿与生态受偿空间格局基本保持不变,但局部地区略有变动。本文设计的生态补偿理论模型可以为小尺度下空间生态失衡提供解决思路与方案。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爱慧 蔡银莺 张安录
生态补偿机制是一种有效协调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矛保盾的经济激励措施。其中,生态补偿额度的确定是补偿机制构建的核心和难点。论文以武汉市民的调查为实例,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应用选择实验法模拟和构建耕地生态补偿政策及其交易市场,测算出武汉市民对不同耕地保护属性水平的偏好及不同组合方案的福利水平价值变化差异,从而间接得出市民对耕地资源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及额度。研究结果表明:对保护耕地资源而言,市民更关注耕地周边景观与生态环境属性,并愿意为耕地周边景观与生态环境的改善每年支付154元;众多属性组合中,市民愿意支付的最佳组合为方案7,即耕地面积属性保持不变、耕地质量与肥力属性改善、耕地周边景观与生态环境属性改...
关键词:
耕地 生态补偿 选择实验法 支付意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正淑 王继军 刘佳
补偿标准是退耕还林生态补偿的核心与难点,为探讨黄土高原退耕林地合适的补偿标准,论文基于清洁发展机制的国际背景,通过理论分析、实地测量与室内实验,把碳汇价值与退耕农户的机会成本相结合,构建了禁伐政策下退耕林地补偿标准的动态模型;并选取黄土高原退耕的代表流域——县南沟进行实证分析,依据退耕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特性确定退耕的一个补偿周期为37 a,退耕地补偿过程与补偿标准分为两个阶段:退耕1~17 a,通过机会成本的计算,补偿的可执行标准为1 997.26元/(hm2·a);退耕18~37 a,通过碳汇模型进行测算,补偿的可执行标准为3 692.35元/(hm2·a)。...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顾丹丹 彭鹏 赵椿溪 朱翔 周梦杰
生态补偿额度的测算是生态补偿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核心问题,以往我国生态补偿额度的测算方法很少考虑因环境污染造成的健康损失,导致生态补偿额度标准偏低。借助修正人力资本法、患病失能法以及潜在减寿年法等方法,通过构建一个包含人力资本、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的计量模型来估算我国各省域的健康损失价值,进而将健康损失纳入生态补偿额度测算范围。结果表明:2017年我国因大气污染造成的健康损失约为9 632.92亿元,因水污染造成的健康损失约为681.04亿元,健康损失总价值约占全年GDP的1.218%;健康损失价值最高为江苏省,达1 633.26亿元,占GDP比重最高的为天津市,达3.963%;纳入健康损失后的生态补偿额度有19个省份为负值,12个省份的生态补偿额度为正值;生态补偿主体均为经济强省或农业大省,在东部沿海和华北地区呈现空间集聚,生态受偿主体均为生态资源丰富的省份,在西部内陆地区集聚分布,空间上呈现明显的"东部补西部、沿海补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占梦雅
在综合分析我国非寿险保险公司最低偿付能力额度标准的理论根源的基础上,该文探讨了现行标准存在的缺陷及其原因,并利用我国非寿险市场的统计数据,重新计算了以净保费为计算基础的计算比率,对现行标准的不足进行了修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